查看原文
其他

两个世界第一!他们飞檐走壁为山穿上了钢甲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央视一套”(ID:CCTV-channel1)、“观察者网”(ID:guanchacn)、地球知识局、微博@央视新闻、网友评论


 近日
话题#他们飞檐走壁为山体穿上钢甲#
让重庆武隆“钢甲山”
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而这座奇特的山
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超级工程”


之所以叫“钢甲山”
是因为这座山实实在在地
“穿”上了钢甲
这幅钢甲将2万吨的岩石
钉在山体上
这背后有着
令人震撼又感动的故事


2017年
成都铁路局的工作人员通过航拍
发现这里的山体有一条裂缝
形成了宽67米、高63米
重量高达两万吨的危岩体
严重威胁到了山体下方
正在运行的渝怀铁路线


经过无数次研究论证
他们最终找到了一个
充满想象和挑战的最佳方案——
给大山铺设主动网
将危岩体钉在山体中
“横向打一个卯洞
把卯索穿进去
用卯索把危石钉到后面的山体上”
这难度系数
堪称在大山里
“飞檐走壁”“穿针引线”
经过两年不懈努力
他们终于成功给山体穿上了“盔甲”


这项工程也达到了两个“世界第一”
一是垂直立体的脚手架高度
二是世界首例“原位加固”
奇迹的背后
是无数平凡力量的默默坚守
也是使命与责任的接力传承

钢甲山建成后还需要长期维护
成都铁路局的工作人员
会定期对其进行维护检查
日复一日的辛苦付出
为铁路线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他们几乎都在户外作业
每天爬山检查不同的点位
中午都来不及下山吃午饭
他们自带“干粮”
席地而坐,“路边野餐”
背后是工作,前面是风景
“风景有多壮阔,背后的压力就有多大”
他们笑着说
“我们几代人,会守护一辈子”


古有愚公移山
今有人们为大山“穿钢甲”
看似不同的逻辑方向
却有着相似的智慧与精神

人们看到这一超级工程背后的故事
纷纷留言感慨
“总有人竭力守护岁月静好!致敬”
“总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


生命禁区架起生命之路

跨越山海
向祖国的西部看去
一条铁路
在新疆、西藏两地人民的热切盼望下
实现全线通车
——格库铁路


2020年12月9日
格库铁路新疆段(茫崖镇-库尔勒)的通车
实现了两个相邻的巨型边疆地区的首府
乌鲁木齐和拉萨
最短的铁路直连

图片:杔格



2020年7月21日,新疆段和青海段接轨(图片:侯若斌)


格库铁路全长约1200公里

在格尔木由与青藏铁路

接轨的格尔木河线路所起

沿昆仑山北麓

柴达木盆地南缘西行

向西攀爬

并穿越海拔3000多米的阿尔金山

再下降到海拔800多米的山脚

抵达塔里木盆地的库尔勒


建设这条贯通中国西部

两大省区的铁路并非易事

戈壁风区也是一项挑战

尤其是若羌地区沙尘暴严重

毕竟这里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

格库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建设中

风沙最严重的铁路之一


此外,格库铁路沿线

地形最大高差达2500米

为了降低坡度

一路需要跨大桥、穿隧道

在绵延群山中逶迤而行

是我国一次建设高差最大的铁路之一


格库铁路青海段也有穿越河流的难题,穿越洪积扇的那棱格勒河大桥(图片:王璐)


格库铁路的控制性工程必不可少
作为该线最长大桥
也是新疆跨度
最长的铁路桥
——台特玛湖特大桥
为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从南到北纵贯台特玛湖
(塔里木河的尾闾湖)
全长24.558公里
青海段最大控制性工程
则是格东特大桥转体合龙施工


台特玛湖特大桥(图片:陈剑飞)


格库铁路为了穿越阿尔金山脉
修建了诸多隧道
新疆段第一条隧道
就是依吞布拉克隧道群的一号隧道

正在建设中的依吞布拉克一号隧道(图片:杔格)


而这组隧道群

还只是穿越阿尔金山的开胃菜

作为中国第一级阶梯

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的阿尔金山

犹如天堑

想彻底穿越它

还是要靠我国第一条

从山系中部穿越

阿尔金山的铁路控制性工程

——阿尔金山隧道



阿尔金山隧道(图片:穆志鹏)


它全长13.195公里

是全线最长隧道

还是唯一一座I级风险隧道

也是最后一座贯通的隧道


阿尔金山脉

海拔3000米到3600米之间

地处青藏高原寒带气候区

荒漠无人区,干旱少雨

四季温差大,冬季漫长酷寒

年平均温度2.5℃

极端情况下-37℃


穿越阿尔金山 (图片:关博)


其地质情况极为复杂

阿尔金山隧道要穿越11个断裂带

断层破碎现象严重

其中有9个富水区

隧道内出水量较大

最高日出水量达2.7万立方米

相当于10个标准游泳池的储水量

建设者们经常“冒雨”作业


该隧道施工范围内,经常会遇到岩溶、膨胀岩高地应力等不良地质,相当于在“海绵”里打隧道。不论多难,终将贯通(图片:摆风亮)


架桥、钻山、铺路

他们在生命的禁区

铺设了一条运载生命的铁路

两地人民快速流通的背后

是一群人克服

恶劣的自然条件

艰苦的作业环境

实现的建设奇迹

当之无愧的“超级工程”


不畏艰难、知难而进

子孙相继、艰苦奋斗

这些延续在我们血脉中的

民族精神

正在每个平凡而伟大的个体身上

熠熠生辉

编  辑丨黄妍雯
校  对丨孟诗琪
校  审丨贾文程
值班编委丨连李生
亮“在看”,为建设者们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