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绣泥人铁画石雕……中国风才是顶流!这些年轻人算是把“非遗”玩明白了!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网、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网、酒泉日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官网、抖音@老莲、 @抖音电商 、@美丽浙江
要问当下什么最火
中国风一定有一席之地这股风从中国席卷世界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
许多“中国手工艺品”大受欢迎比如……

“小孩过家家幸存版”陶瓷碗

“我仿佛是条废龙版”木雕

“就是牛小孩简笔画”皮刻
这些都是网友们的创造但手工艺品的厉害还得看看咱中国专业的非遗传承者


女娲捏人技能get
“能帮我捏一个我母亲的塑相吗我甚至都没有她一张照片”你有想见却不能再见的人吗在非遗传承人徐远渭的手里一块块最普通的泥巴有了温度也有了情感和灵魂短短十几分钟
仅靠一段视频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一句顾客的口述就能用泥巴还原出肖像
将一块泥巴塑造成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塑像

小时候徐远渭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初中毕业后读技校然后去工厂上班
有一次,家里的炉子坏了他就用修蜂窝煤炉的泥捏了个罗汉同学们都很喜欢他开始认真审视自己的人生17岁那年,徐远渭初中毕业他决定自学泥塑
从2003年到现在徐远渭在杭州已经摆了将近20年的小摊灵巧精湛的手艺很快让他获得网友的关注徐远渭收到的订单越来越多

有一位女士找到徐远渭
为已故母亲塑像但她早已没有母亲的照片最终徐远渭靠她的口述还原了她母亲的相貌有人在收到自己已逝亲人的泥塑时眼泪“哗”地流了下来
徐远渭在日复一日的创作过程中一边体验着人生百态一边记录和传承着这些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了泥塑还有非常多令人惊叹的非遗工艺比如有
“绣花花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美誉的双面绣

还有“铁为肌骨画为魂”的千年铁画绝技

还有“坚硬如铁,细润如肤”的石雕

这很难不让人狠狠地心动不只想通过购买拥有还想学会这个技能真正地拥有
“老师,我想学这个!”团团告诉你一个拜师技巧
非遗已经走进学校在课堂上就能学到!


一纸千金的古籍修复
淡淡的糨糊味清脆的锤击声细微的翻纸声……

你是不是以为你走进了手工作坊?其实,这里是江苏省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的纸质文物修复课课堂20多名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四年级的学生正在上课课程有古籍修复、书画装裱课堂像手工作坊还有机会修复来自全国各地的文物学校2001年在全国首次开设古籍修复专业起初,校方一度担心专业冷门没想到中专班第一年开班招生22人此后多年都是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

‍3年后学校将其升级为五年一贯制高职班以便更加全面地融合理论和实操课程现在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南京博物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许多学者、修复专家都陆续走进课堂为该专业学生授课
一笔勾神的唐卡

精美的唐卡质朴的彩陶华丽的景泰蓝艳丽的剪纸……这里是哪家博物馆吗?不是,这一所学校

在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内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高校课堂在这里交融汇聚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2个月完成长则1年多时间

学了4年唐卡的石颖从中职时就开始学习唐卡绘制从最初的稚嫩到现在的娴熟不仅在技艺上有了很大提升还系统学习唐卡的起源以及相关专业知识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更深认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美术修养她说“我很喜欢唐卡将来自己学有所成开个工作室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

学院自建成以来
引进和聘请了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行业专家20多名还建有敦煌彩塑、洮砚唐卡、剪纸、彩陶、木雕葫芦雕刻、古籍修复、版画书画装裱10个大师工坊学院院长杜军说学校给予非遗传承人经济保障可以让他们全身心将自己技艺传授给孩子们
坚硬与柔软碰撞数控鸡蛋雕花
掌握之间、巧手纤尘方寸之中、刀光剑影
手艺人用独特的匠心在脆弱易碎的鸡蛋壳上雕出了美丽的花纹而在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当非遗的蛋雕遇上冰冷庞大的加工设备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旅程

刀具根据编程在薄薄的蛋壳上旋刻着一圈圈花纹一个被雕成美丽花卉图案的“文创鸡蛋”破壳而出“成了!”一旁观摩的中小学生惊奇不已而操作这个项目的钱同学心里也十分有成就感

‍小小的“蛋雕”对于最初体验精雕工作的同学们来说并不容易鸡蛋形状多样,壳薄易碎每当同学们感到无从下手时项目培训师都会在一旁耐心讲解设计的图案不能过密在雕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调试设备参数……诸如此类的小细节钱同学都谙熟于心对她来说这个“有滋有味”的活动带给她的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颗“工匠心”
共赴非遗之约共享非遗之美
对于非遗人们曾一度担心它们脱不下“古老、稀缺”的标签与现代生活失去联结尤其是脱离青年一代的视野但现在大家惊喜地发现非遗这门“老手艺”遇上了一群“新匠人”碰撞出迷人的火花赏一幅缂丝尝一块蜜饯听一首古琴曲非遗离我们并不遥远传统文化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昔日的积淀成为今日的经典今日的时尚经由时间检验也将成为未来的经典非遗的传承与发扬
相信更多年轻人正在路上因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

编  辑丨孟诗琪校  对丨李之媛校  审丨贾文程值班编委丨钟亚楠
        点亮在看”,弘扬传承中国非遗文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