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流传最广的照片是偷拍的,逝世后连个标准像都没有,但他的样子所有人都记得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河大青年HENU”(ID:HENUSUTEST)、“共产党员”(ID:gcdyweixin)“党史纵览”(ID:dangshizonglan)、“中信重工”(ID:citic-hic)、“中国青年杂志”(ID:YOUTH-POWER)、“国家记忆”(ID:cctvguojiajiyi)、“党建网微平台”(ID:zxbdjw)、“央视一套”(ID:CCTV-channel1)、“河南日报”(ID:hnrbxmtb),共产党员网、中国新闻网

他曾在兰考的一线 
带着几十万受灾群众
整治内涝、风沙、盐碱“三害”
他是焦裕禄


他一生忘我工作
始终为人民服务
为了让饱尝困苦的人民过上好日子
他从曾经的白净斯文
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模样



“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
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
埋在沙堆上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
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1964年他因肝癌病逝
他临终前最后的请求是
把自己的遗体埋在兰考的沙堆上

今天,是焦裕禄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让我们共同缅怀
这位“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

清苦但美好的少年时光

焦裕禄
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县(今博山区)
北崮山村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
家人期望他将来不受苦、不受压迫
过上丰衣足食的太平日子
特地请来私塾先生
给他起了个饱含美好愿望的名字
——“裕禄”

焦家早年家境比较殷实
但是,一战结束以后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国外侵略势力卷土重来
世道不堪,焦家日渐衰落
最后只能守着几亩薄田
靠给地主打短工勉强度日

尽管生活艰辛
1931年
焦裕禄还是被家人送入学堂读书
在学校期间
焦裕禄不仅学习刻苦
还表现出了对家乡的无限热爱
在作文《阚家泉的风景》中
他曾这样写道: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
我钦佩那些
为国建立过功勋的仁人智者
更爱哺育过无数仁人智者的好山好水
而最念(令)我喜爱的
就是岳阳山南山脚与崮山西山脚
交汇处的阚家泉……”
因为这篇作文
焦裕禄一时间成了学校里的名人
大家都争相学习背诵这篇文章
这一时期,虽然生活清苦
但爱国爱家的种子
已经深深地埋在了焦裕禄的心中
并开始生根、发芽

迷雾中的彷徨挣扎

1937年末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山东
国民党不战而逃
焦裕禄被迫辍学
退学后,为了生计
焦裕禄不得不跟着大人
推着独轮车进城运油、捎煤
早早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
即便如此
这样的日子也没能维持多久

1938年
为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
年仅16岁的焦裕禄
参加了当地的一个民间抗日组织
——红枪会
由于缺乏科学的组织和领导力量
红枪会很快被打散

焦裕禄的干部履历表

1941年山东大旱,粮食绝收
焦裕禄的父亲因交不起捐税
被逼上吊自杀
父亲去世后
家庭的生活更加困难了
还欠下了很多账
为了维持生计
焦裕禄外出卖酒
可一出门
碰上国民党的游击队
被他们用刺刀穿破酒坛,血本无归
经此一事
他进一步认识到国民党游击队
是祸害人民的土匪
对他们打鬼子的幻想
也彻底破灭了

1942年,日军开始强化治安
大肆屠杀中国人民
焦裕禄被以“共党嫌疑分子”的罪名
抓到东北做苦力,九死一生
焦裕禄的自传当中
对这段经历的记载是:
“从此开始残酷地(的)地狱生活”

1943年7月初
焦裕禄历经磨难
在老乡的帮助下,逃回家乡
由于没有良民证
在家乡无法生存
又不愿意昧着良心当伪军
他被迫携妻带子逃难到
江苏宿迁给地主胡泰荣打长工


在革命斗争中成长

1945年8月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新四军北上解放宿迁
焦裕禄在党的宣传教育下
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有了新的认识
他在自传中写道:
“宿迁解放后经常参加开会
才更明确认识了
八路军共产党才是真为人民办事的”

1945年秋
焦裕禄回到家乡
不久在党组织的动员下
加入了本村的民兵组织
由于表现积极
1946年初
焦裕禄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以后
焦裕禄随即被组织任命为
博山县八陡区武装部干事
开始更加积极地为党工作
他曾出谋划策
智退进攻北崮山解放区
淄川、博山、章丘3县的国民党返乡团
在战火中
焦裕禄经受住了血与火的洗礼和考验

1947年7月
解放战争形势发生逆转
党中央决定从山东老区
抽调大批革命干部和青年
组建一支支援和发展新解放区的队伍
这就是淮河大队
焦裕禄被任命为
一中队一分队班长

这段时间
焦裕禄开始系统接受党的理论学习
他经常与战友们一起学习党的文件
学习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反对党八股》等文章
还带头忆苦思甜
帮助大家提高觉悟,武装思想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947年10月
经过3个月集训
淮河大队开始了艰苦的南下行军
从此
焦裕禄告别家乡
来到河南
开启了新的革命征程

1948年
焦裕禄来到河南省尉氏县后
不仅积极发动群众
参加了支援淮海战役的伟大斗争
还开展了剿匪反霸、土地改革等工作

这一时期
焦裕禄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
已逐渐成长为一名
信念坚定,对党忠诚
能够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
优秀党员干部

九年洛阳岁月

1953年
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了
在这历史转折的重要时刻
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
从农业战线来到了洛阳矿山机器厂

焦裕禄同志在洛矿原办公楼前留影

从1953年6月参加洛矿筹建
到1962年6月调往尉氏、兰考
焦裕禄在洛矿整整工作、生活了9年

为了搞好工业
焦裕禄通过勤奋学习和刻苦专研
用最短的时间
把自己变成了企业的行家里手
他说:
“搞工业是艰苦的
担子是沉重的
但我们是共产党人
这个担子一定能挑得起来
只要钻进去,外行也能变内行”

焦裕禄(左4)与苏联专家雅辛斯基检查机床设备

在东北哈工大
焦裕禄自我加压
每天除了吃饭、睡觉
剩余的时间都花费在复习功课上
常常学习到深夜
在速成班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被评为优秀学员

在大连起重机器厂实习时
焦裕禄每天从早到晚
待在车间一线
看看这,问问那
晚上十有八九不回家
经常一个人深夜蹲在图纸室里翻阅图纸
从图纸、零件到加工方法
遇到不懂的就去问
比较全面地掌握了
指挥工业生产所需的技术管理知识
在工业的大熔炉中
从一个“拉牛尾巴的”
锻炼成一名真正的行家里手
大家都称他是“最棒的车间主任”

学有所成的焦裕禄
于1956年12月
满怀信心地回到了洛矿
担任一金工车间主任

焦裕禄在检查减速器运转情况

1958年
洛矿第一台2.5米提升机
决定在一金工车间试生产
焦裕禄用解剖麻雀的方法
和技术人员、老工人
把整台机器上千个零件
从图纸资料、工艺规程
到工具准备、材料准备、外协作件准备
一件一件地进行熟悉
连一个小螺丝钉都不放过

在洛矿的日子
焦裕禄白天奔波在工地
最艰苦的地方
抢着干脏活儿、重活儿
晚上带头睡在露天野地
把有限的工棚让给了工友
为了攻克技术难关
他连续工作50多天没有回家
饿了就是一个馒头一碗水
累了就在车间的长板凳上躺一会儿

为完成直径2.5米双筒提升机的试制任务,焦裕禄连续50多天吃住在车间,晚上困了就睡在这个长条凳上

为了制造这台提升机
他日夜坚守在车间
吃住在厂里
晚上累了
就在这条长条板凳上躺一会

睡长板凳不能翻身
这样他可以保持一定的警觉
他怕自己真正睡着了
听不见机器异样的响声
只要机器声响不对劲
他就马上起来

他不迷信苏联专家
自主解决技术难题
经过50多天的攻关
最终研制出我国第一台
直径2.5米双筒提升机
结束了国家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在兰考的470余个日夜

1962年12月,焦裕禄临危受命
调往兰考县
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迎着兰考内涝、风沙、盐碱地
这三座压在兰考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焦裕禄立下誓言:
“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
越是困难越能锻炼人
请组织放心
不改变兰考面貌
我决不离开那里”

到达兰考的当天晚上
焦裕禄便参加县三级干部会议
开始熟悉兰考情况
焦裕禄设想
要在沙丘上栽树
涝洼窝里栽苇、种蒲、养鱼
治碱地变“白”为“青”

风沙最大的时候
焦裕禄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
瓢泼大雨的时候
他带头蹚着积水查看洪水流势
漫天飞雪时
他带着县委干部们
前往贫困户家中访贫慰问
看到衣衫褴褛
等着去外地逃荒的农民们
焦裕禄说:
“这些人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
是灾荒逼迫他们背井离乡的
这不能怪他们
责任在我们身上
党把36万群众交给我们
我们没能领导他们
战胜灾荒、安居乐业
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

在兰考工作的470余个日夜里
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胶鞋
焦裕禄踏遍了
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
在盐碱区
他经常抓一点碱土放在嘴里品尝
并得出了
“咸的是盐
凉丝丝的是硝
又骚又苦的是马尿碱”的结论
这让和盐碱地
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农目瞪口呆

无论瓢泼大雨
还是风沙漫天
别人往屋里跑
焦裕禄总是往外冲
即使在病重期间
他也拒绝只看材料听汇报
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可不分昼夜的工作
使得焦裕禄的肝病越发严重
开会、作报告时
他要么是把右脚踩在椅子上
用右膝顶住肝部
要么就是用一个硬东西
顶在右边的靠椅上
钢笔、茶缸盖儿、鸡毛掸子
都是他用来顶住肝部的工具
时间久了
他办公坐的藤椅右侧
被顶出了一个大窟窿

焦裕禄同志用过的破洞藤椅

1964年5月4日
焦守凤到郑州
探望她病重中的爸爸焦裕禄
只见他嘴唇干裂,脸黄如纸
说话要用很大的力气
仍然上气不接下气
焦裕禄见到女儿的第一句话就问:
“小梅,咱兰考淹了没有?
你把咱县的实际情况告诉我!”

这次他们父女见面后的第10天
即同年5月14日9时45分
焦裕禄与世长辞,终年42岁
临终前
他仍牵挂着
那片土地和那里的人民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1990年7月15日
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
深夜填词《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怀念一个伟大的共产党员

那些偷拍他的照片

焦裕禄平时很少照相
他在兰考留下的3张照片
两张都是趁他不防时偷拍的
焦裕禄逝世后
连个标准像都没有留下
开追悼会时
还是用的1949年的照片


身披上衣、双手叉腰、眼望远方
——这是焦裕禄在兰考留下的
屈指可数的几张照片中
流传最广的一张
而这张曾登上邮票的珍贵照片
竟是当时的县委办公室
通讯干事刘俊生
偷拍下来的

“在跟随焦裕禄的一年多时间里
我给群众拍的照片有上千张
但给焦裕禄拍的却只有4张
其中,还有3张是偷拍的”
刘俊生说

“焦裕禄下乡时
只要见到我
总让我拿着相机跟他一块下去
最初
我以为焦裕禄是想让我给他照相
可每次把镜头对准他
他不是把身子躲开
就是摇摇头、摆摆手
不让我给他照
我很不理解
以后也不好意思再给他照相了”


据刘俊生讲述
1963年9月的一天
焦裕禄在老韩陵检查生产
又通知他带着相机过去
“我到了之后
发现焦裕禄正在一块红薯地里锄地
我看到他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
参加体力劳动
又激起了我给他拍照片的念头
怕他阻止
我就把身子转向另一侧
把镜头对准他
偷拍了一张他锄地的照片”


“之后,焦裕禄放下锄头
走向一块花生地
蹲下身子
一面拔草,一面查看
花生的生长情况
当时旁边站了很多人
我透过人与人的空隙
又拍下了他蹲在花生地里劳动的镜头
当天上午
我成功偷拍了两张焦裕禄的照片”
刘俊生说

吃过午饭后
焦裕禄又继续到胡集大队
查看泡桐生长状况
刘俊生回忆道:
“下午四五点钟
来到朱庄村南
焦裕禄把自行车往路边一放
很高兴地说
‘咱春天栽的泡桐苗都活啦
十年后,这里就会变成一片林海’
这时,我看到焦裕禄心情喜悦
就掏出相机
当他叉腰走到一棵泡桐树旁时
又偷拍了一张他的照片”

据刘俊生讲述
拍完这张照片后
一同下乡的城关公社党委书记孟庆凯
向焦裕禄建议合个影
焦裕禄却说
咱照相有啥用?
这时,刘俊生趁机问出了
长久以来憋在肚子里的问题:
“焦书记,每次跟你下乡
你都告诉我带上照相机
为什么不让我给你照相呢?”

接下来的这番对话
刘俊生至今仍记忆犹新
焦裕禄说:
“下乡让你带相机
是让你多给群众拍些照片
这对他们是鼓舞,又很有意义!
你不要想着跑前跑后给领导拍照片
要想着给群众多拍照片!”

刘俊生说:
“要是把你和群众
在一起劳动的镜头拍下来
不是对他们更大的鼓舞吗!”

焦裕禄听后笑笑说:
“你这是找理由想给我照相呢
那今天就照一张吧”
刘俊生问:“怎么照?”
焦裕禄说:
“我爱泡桐
就在泡桐树旁,给我们照一张吧”

  
刘俊生建议焦裕禄把上衣穿上
焦裕禄穿上后
没有扣上扣子
他们走到几棵泡桐树旁
每人扶着一棵泡桐树
面向南方,留了一张合影

万字手稿被发现

近期
河南杞县档案馆
发掘重现了焦裕禄同志
于1952年
在杞县土改工作中写下的手稿
包括
《杞县一区谢寨乡土改复查运动第一步工作报告》
《杞县一区谢寨乡地主站队强化专政情况的报告》
其中一份为14页
稿纸格为竖格
报告从右至左竖写


另一份为8页从左至右横着书写稿纸标印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陈留地工委竖写体红色字样的公文笺文稿字迹为蓝色记载着1952年焦裕禄在杞县开展土地复查的工作情况

在当时的手稿中我们可以读到“群众是主人提意见是为了帮助干部改正错误接受群众监督对好的干部要提出表扬树立方向”这样的表述生动地展现出他心怀百姓、求真务实党民一家亲的崇高精神
焦裕禄:永不磨灭的丰碑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五年前,兰考正式宣布脱贫实现了焦裕禄当年的夙愿昔日的风沙盐碱地如今春光正好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每到春天,那棵著名的“焦桐”,连同遍布兰考城乡的泡桐,花苞饱满,花香四溢。本报资料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
在百姓心窝里扎根的人身体殁了,精神还活着焦裕禄这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如一座丰碑,矗立在兰考矗立在中国大地矗立在亿万百姓心中
编  辑丨李之媛
校  对丨赵 宇
校  审丨孟诗琪
值班编委丨钟亚楠 
点亮“在看”,缅怀焦裕禄书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