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早贪黑“考第一”,怎么还错了? | 青听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媒说话 Author 顺时而谋的
青听
2023年3月6日 星期一
今日配乐《循迹》
欢迎来到网易云音乐
关注@共青团中央
收听更多团团推荐的歌儿
01
开学考结束后,室友梦梦总是一遍又一遍紧张兮兮地点开手机查看手机,生怕自己错过了哪一科的成绩公布。
出了成绩之后,她还会问身边好朋友的成绩,默默在心里给自己计算排名,非常焦虑不安。
“别太过在意啦,都上大学了,怎么还只是执着于分数呢?”
我看着她,仿佛看到了半年前正在准备高考的自己。那个时候,分数和排名确实是最重要的。可现在呢?
她很委屈:“高中的时候,只要努力学,就有很大概率能取得好的名次。但是在大学里,还有‘综测’等影响排名,分数只占了其中的一部分。”
“大学里,并不只有成绩才重要。而且,大学里的评价体系是多元的。我们努力的意义从来都不仅仅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啊。”我安慰道。
梦梦虽然已经步入大学半年,但还没有摆脱高中的思维模式。她在把大学当高中上:过度重视成绩与排名,喜欢与身边的同学比成绩,目标太过短视与局限。
我和梦梦分享了自己大一上学期的经历,她茅塞顿开。
02
半年前,刚刚步入大一的时候,我也和梦梦一样,认为在大学里只要像高中那样努力学习课本知识,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和排名。
第一个学期,我还保持着高中的作息:
每天六点起床,为了上课不打瞌睡喝咖啡,每节课都认认真真地听并做笔记,难懂的微积分,我会学到半夜十二点。
这样持续了一个月,我就把自己累垮了,感觉很难坚持下去。
我注意到,我的好朋友一涵并不是这样过大学的。
一涵在上大二,对于课业她会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而课外,她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积累中。反观我,好像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从未尝试过其他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也从未主动拓展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
也出于她的坚持,她的写作能力极强,这不是简简单单的考试分数能体现出来的。
学长阿泽在上大三,据他所说,他的精力也并不是全部放在成绩上,更多是积极备战考研,去报社实习等等。
我和她们聊了我的困惑,她们告诉我,在大学里,成绩确实不可忽视,但并不能把成绩当成学习的全部目的。
找准自己未来的方向,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的错误就在于,还在用“高中思维”过大学。高中的时候,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而且成果可以用分数量化。但是在大学里,每个人的目标都是不同的,而且评价体系变得更加多元,而不是“唯分数论”。
03
曾经,我在焦虑的时候,一涵问过我一个问题:“你未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说,我想成为一个好的记者。
“那一次期末考试,会影响你成为一个好的记者吗?”
“当然不会。”我想。也许,我不应该再带着高中思维过大学了,我应该做出改变。
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不再局限于课内知识的我,决心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我加入了专业相关的社团,来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写作能力,我开始广泛阅读专业相关的书籍……同时,我也好好学习课内知识,但并不局限于应试化学习,还注重自己能力的提高。
在这种坚持下,我慢慢摆脱了焦虑困境,适应了大学生活,并在自己的专业能力上也有所提高。而开学考中,由于我一直都保持着轻松的心态,取得了不错的名次。
大学是一个与中学完全不同的平台。在中学里,我们学习的目标大部分是为了高考。但大学里,我们会有不同的目标:考研、考公、就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都有自己的理想,这就是多元化的发展。我们一直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进,这就够了。
而大学里,评价体系也往往是多元的。我们评价一个人,不再仅仅依据他的分数和排名,而更多是能力、人品、专业素养、实习经验等等。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固执地坚守高中思维,实际上体现了我们适应力的缺乏,难以顺时而谋。
在我们最美好的大学时光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成长,去邂逅,去成为更好的自己。好好享受珍贵的青春年华,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
大学的你,摆脱高中思维的桎梏吧。一直在努力,这就够了。
陪你·成长
2023年3月6日 星期一
大学的你
摆脱高中思维的桎梏吧
一直在努力
这就够了
编 辑|骆丞承
校 对|大 千
校 审|贾文程、孙小千
值班编委|董俊杰
陪你青听|骆丞承
主 播|金慧子
剪 辑|骆丞承
制 图|骆丞承
投稿邮箱|tzyxmtzx@163.com
来 源|微信公众号“媒说话”(ID:jxumu2013)
图片来源|千库网
▼点击,今晚想多陪陪你~
▼点击,大家都爱的10w+
毕业生就业,青年收入,青年买房……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青年民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