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速度 vs 台北厚度』讲座你错过了吗?没关系!摘要在这里。

建筑大叔讲座顺利落幕,感谢大叔透过自己的方案手稿为我们展示他对于『土地自然生长的建筑如何和高速推进的城市发展结合』的有趣观点,并且就城市人居环境、人文和生态等议题进行思考!让我们摘录几项观点。


历史建筑与高速发展的城市如何并存?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深圳好像是一夜之间拔地而起。快速发展之下,城中村成为深圳飞速发展30年之下的其中一种文化表徵,然而城中村的拆迁与否一直是受到争议的议题,建筑大叔在讲座当中提出属于他的个人观点『建築的老旧与脏乱并不成正比』,若打理好,老旧建筑将会精采呈现属于城市的历史、人文脉络肌理,而老建筑与摩天大楼如何同时存在于一个时空?建筑大叔平时在台北散步的过程当中,发现了『林安泰古厝』以及『李氏古宅』两个例子。


林安泰古厝


林安泰古厝建于清乾隆48(公元1783),是采用民间地理风水之习并就地取材所建造的闽南单层二进四合院,是台北市最完整的古厝建筑。1977年,台北市政府欲拓宽城市主干道敦化南路,位于干道上的古厝面临拆除,在专家学者的建议下,古厝虽被保留,却被迁移至与其文化背景皆无关系的另一区域(滨江街)。


(图片来源:建築大叔 Uncle Architecture fb粉丝团)

建筑大叔设想,若林安泰古厝当时以特殊的形式保留于原址,历史建筑与城市街区是否能产生有趣的融合?于是大叔调研了位于新北市芦洲的李氏古宅。


李氏古宅

(图片来源:建築大叔 Uncle Architecture fb粉丝页)

李氏古宅为三座四合院组成的建筑合群,为台湾传统农村家族聚落之典型,现已被现代化楼房与住宅包围,虽是新旧之间的对比却相互和谐共生,周边楼房所使用的暖色调外墙,与让老宅与现代楼房产生良好的视觉互动,说明新与旧之间是可以和谐共生的。




如果台北的中华商场和西区圆环还在?


城市当中的历史建筑反应了地区的文化特色,保存了历史建筑同时也是保存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基因,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建筑更应该受到重视,然而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当旧建筑与发展利益受到抵触时,通常人们会因为眼前的利益而废旧立新,建筑大叔带领大家进入新时空的异想世界,重新思考台北的过去,同时也带给高速发展当中的深圳另一层面的思考方向。

从现今回溯过去浮躁的时期,那些曾经带领城市风华的就建筑若未被拆除,现在的台北会与它们如何互动?

中华商场



中华商场是台湾台北市一座已拆除的大型商场,为大台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公有综合商场,长形的八动大楼由四通八达的天桥紧密串连,兴盛一时紧并邻西门町,后来为了因应市区重新规划与捷运的施工进程等需求而于1992年被拆除。

建筑大叔带领大家一同想象,若中华商场未被拆除,现在会如何的与现代城市一同发展、共生?



(图片来源: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建筑大叔设想,也许原有的多层式街道进化为都市网路,使忠孝西路到爱国西路之间形成层层叠叠的空间关系。


台北西区圆环


圆环成形于1908年,本为一圆形小型公园,虽曾于1943年台北大空袭期间,变成防空蓄水池,不过1945年日治时期结束之后,恢复了小吃容貌。1980年代之前,圆环都一直为台北重要地标之一。然而随着台北闹区东移,多为违章摊贩组成的建成圆环渐趋没落。


建筑大叔带领大家一同想象,若台北圆环未被拆除,现在会如何的与现代城市一同发展、共生?



(图片来源: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或许经过百馀年演变得台北圆环,会成为现今的『大型城市厨房』,除了贩售小吃之外也提共场地与设备给民众自助烹饪。



如果建筑带入地域性文化会是什么样子?

中国的小城市模仿大城市,大城市模仿外国城市,标志性建筑取代人文风情成为城市的识别记号。千城一面是中国现代城市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不只是物质空间形式上的雷同,更说明了城市文化个性的贫乏,建筑大叔生长于港、澳、台三地,不断思考土地人文风情如何结合现代摩天大楼以及现代生活方式,将历史文化很好的融合进现代建筑当中,并分享了自己参观澳门郑家大屋后的概念手稿。

大叔发现老屋建筑结构利用木窗构成的天井对漆黑的室内形成聚光效果,形成天然光线,这样的古老工法,让大叔受到了启发。


(图片来源:建築大叔 Uncle Architecture fb粉丝页)



建筑大叔因而有了将此工艺运用在现代住宅大楼的想法



(图片来源:建築大叔 Uncle Architecture fb粉丝页)



城市(人)与水(自然)如何共存?


归咎于自然因素以及城市排水系统问题,深圳每逢大雨必有内涝,而台北则因为台风频繁来袭的因素,防洪防淹水是两座城市共同面临的课题!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筑大叔提出属于他的独特见解。

深圳内涝▼


台北台风▼



(图片来源:建築大叔 Uncle Architecture fb粉丝页)

台北人总认为大水是可怕的,所以筑起高高的堤防,隔开城市与大水,反观泰国曼谷以及尼罗河流域居民,水与人是共存的,曼谷淹水总是几个月,人民与水已经找到彼此相处的秩序,互相接纳。而尼罗河流域的居民则根据河水泛滥的规律不断在东岸与西岸之间来回搬移,并利用河水泛滥形成的肥沃土地农耕,与自然互利共生。

台北河岸现况▼


大叔因而也提出处于自己的看法,目前的台北提防外的河岸规划主要是运动场、停车场、沿河公园、脚踏车道等功能,大叔重新思考阻隔外的河岸该如何更好的与城市互动?因而有了打开台北河岸的构想


左岸为跨越台北,以加法的手法让河岸与城市乡连接

右岸为打开台北,以剪法的手法让河岸与城市乡连接



不用工作的城市!

最后大叔带著我们思考了几个问题!


一座城市能完全自给自足吗?

我们所享有的文明,是否源于剥夺他人的资源?

当人们再也不用工作时,真的就会快乐吗?


建筑大叔透过想象,构建一座共产共容的田园城市,假设机器取代人力的可行性,IoT物聯網、Big Data、工業4.0...等,这样的奇想世界似乎透露了,這些技術就是現代桃花源的基礎,试图引起读者反思,回归到最源头的问题:「城市是如何被建构的?」




ASLAB(阿特森实验坊),作为讲座的主办单位十分荣幸邀请到建筑大叔莅临,并就人&城市、自然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分享属于自己的观点,让听者对于与历史共存、海绵城市、田园城市等议题有了新的一层思考面向。


2015年9月15日,ASLAB主办的『自然不自然装置艺术展』即将开展!我们将更深入的就人&城市、自然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探讨,欢迎您报名观展。

后续ASLAB也会就自然、城市以及文化等议题不定期举办各类讲座,还请多留意关注!


Nature, Unnatural自然不自然装置艺术展


自然有二,一为本质。二为表象。

何谓自然?何谓不自然?

Nature Unnatural



阿特森实验坊(ASLAB)试图重拾广义的自然界和社会产物(城市)间的对话为基础,探讨自然与人及意识形态的自然不自然关系,寻找更简单、更具表达性的方式与外界平衡。

这是一场探讨自然、城市与人三者之间关系的装置艺术展

也是一场结合“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冒险。


展览时间:2015915-1130

展览地点:深圳南山區南海大道1029號萬融大廈B座四層

主办单位:ASL深圳市阿特森泛华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ASLAB实验坊

特别支持:深圳市设计与艺术联盟

合作夥伴:FUNGALLERY / 朗形数码 / 沃特朗宁

媒体支持:景观设计学、景观中国、国际新景观、中国地产设计网、谷德设计网、UED杂志


报名方式:


(长按此二维码,点击识别QR code)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自然不自然装置艺术展邀请函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