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苏东坡:生活是个结,解不开,就系成个花儿
世间浮光迷人眼,更有琐屑乱心田。形形色色的人,纷纷扰扰的事,一不小心,扭结成结,让人深陷困顿,狼狈不堪。
苏东坡一生可谓“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在政敌的打击之下,一次次被贬谪、被放逐,从北到南,一次比一次远,一次比一次苦,宦海沉浮,命运无奈,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大赦归来时居然写下: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贬谪之地,流放之所,本是不堪回首的过去,却被他骄傲地说成人生的功业,因为他早已看淡是非悲喜 ,在当下的困局中脱身而出,生命放诸于远山长天,把所有跨不去的坎,都化作了人生的风景。
一、被贬黄州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他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表中对新法多有不满,因此被新党构陷,寻章摘句,竟然被罗织成欺君罔上的死罪。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幸得高太后求情,王安石声援,苏轼才侥幸逃得一死,被贬黄州。
黄州是个长江边一个穷苦的小镇子,苏东坡带着一家老小奔赴黄州,过去的锦衣玉食自此绝缘,自二十岁起春风得意的仕途也戛然而止,甚至差点因此丧命,从云入泥,心理落差之大,外人着实无法想象。
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很快调整心情,在黄州安顿下来。他兴致勃勃地开垦荒地,自己种粮食吃,建筑房屋、自己打井、移栽树苗,筑造水坝,俨然老农一般,他写道: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看到地上冒出麦苗,他会欢喜的像个孩子,看到稻穗饱满,他会得意满足。
东坡田里耕作,越来越觉得自己像当年避世隐居的陶渊明,于是就把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改编成一首歌,然后教给一起耕作的农人来唱,他自己拿着小棍,在牛角上打着拍子,和大家一起唱,一时间,山野之中到处是欢声笑语。
黄州当地贫穷,人们不愿多养孩子,尤其是女孩,所以多有溺婴、弃婴的习俗,苏轼得知这一恶俗之后,联合当地有名的乡绅成立了救儿会,满城救助弃婴。
他们向富人募捐,请寺庙里的和尚当会计,把募捐来的钱财买成米粮、棉布,然后再寻找当地贫穷的妇女,如果她们答应养育弃婴,就赠与她们钱财、粮食、衣物。苏东坡自己当时并没有多少积蓄,却也每年捐赠一百串铜钱。
他说,便是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也是人生的一大喜事。
苏轼当时身处厄难之中,却依然心存善良,历经苦难,却依然保持着一份对人世的热爱。这是他的修行,也是他的功德。
二、被贬惠州
绍圣元年(1094年),由于高太后离世,新党掌权,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年近6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广东。但是苏轼依然是那个苏轼,他早已不再为自身被贬谪这件事而懊恼。他很快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甚至还饶有兴趣地给弟弟写信炫耀他在惠州的生活。
惠州地处偏低,市场寥落,集市上每天只杀一只羊,一般只有当地的权贵能买,苏轼自己是个罪官,不敢和他们争抢羊肉,所以每次都买大家不要的羊脊骨。
和东坡肉一样,对于羊脊骨他也有自己的独门诀窍,他把羊脊骨煮透了,浇上点酒,撒上调料,放在火上烤,等到烤到微焦的时候,就算大功告成了。他就拿着筷子就在这些羊脊骨中剔碎肉吃,说是吃到了海鲜虾蟹的味道。
他在信里饶有兴致地给弟弟苏辙详细了介绍了羊脊骨的做法,还调侃苏辙说,你天天吃好羊肉,牙齿陷到肉里都不可能碰到羊骨头,你是不可能明白这种美味的。最后还自我幽默了一把,说这种吃法确实很美,但是可惜,自己把肉都剔光了,身边的狗很不开心。
苏东坡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喜欢的羊脊骨在千年之后兴盛起来,并且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叫“羊蝎子”,做法不一而足,但是已经成为著名的中华美食之一。苏东坡在天有知,怕是一定要佩服自己的先见之明吧。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如意,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不纠结自己的痛苦,善于在细小的地方发现美好,这样人才会活得精彩。
三、被贬海南
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以62岁高龄被放逐到海南岛,要知道,在宋朝这是仅次于满门抄斩的刑罚。但是苏轼到了海南,却完全没有被贬的觉悟,他把海南当成自己的家乡。
海南地处蛮荒,文教不兴,在历史上从未有人科举及第,于是苏东坡身体力行,办教育、开学堂。很多人听说苏东坡在海南授课,不远千里追到海南,跟随苏轼学习。
苏轼还把自己的文集在海南进行整理,饶有兴致和儿子一起抄书背书。在他离开海南不久,海南的姜唐佐就举乡贡,苏轼兴奋地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对于一个蛮荒之地,完成了科举的零突破,确实称得上是“破天荒”了,时至今日,海南依然留存着东坡村、东坡井、东坡路、东坡帽甚至还有东坡话。海南人一直把苏东坡当成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
真正的智者,在绝境中也可以开出花来,不只是温暖自己,也能照亮别人。
生活是个结,解不开,就系成个花。苏轼用他的乐观与豁达,把崎岖坎坷的一生,活得洒脱而精彩。
苏轼被贬黄州时,曾与友人出游,路上遇雨,未带雨具,同行皆狼狈,独独苏轼浑然不觉,吟咏自若,缓步而行。不久,云收雨歇,东坡作词记之。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世事难料,生命中的大雨总是不期而至,倘若已身在雨中,不妨且歌且行。
来源:儒风大家
编辑:单云 杨佳 王锐
这里是云南机关党建微信公众号、云南机关党建杂志、云南机关党建网站、云南机关党建客户端(微信号:云南机关党建或ynjgdj)。喜欢的话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亲,常来看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