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青年新思考丨创新战略:10位青年学者2022年热切关注的10大问题

三思派/编 三思派 2022-05-05
"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速度、广度、深度及影响前所未有,科技创新加速推进、广泛渗透经济社会,深度重塑世界竞争格局。随着国际科技竞争进一步向基础研究前移、向体系化能力拓展,把握创新范式迭代规律,抢占世界科学制高点、主动设置创新赛道、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等成为普遍关注的战略焦点。


本期有幸邀请到十位充满研究生命力的青年学者,他们或是新生力量或已成为中坚,他们心怀“国之大者”,热烈讨论的既有创新研究的经典议题如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科技力量、科教融合、原创技术策源、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评估,也有饱含时代感的元宇宙与深空探测、产业数字化转型、未来产业、城市软实力等,希望因这十位学者的关心关注而引发读者更多思考、启发更多智慧,这是我们策划本期主题的简单初衷。"——朱学彦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常旭华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


面向科技自立自强构建创新战略


科技自立自强是在对国际竞争新格局、国家发展新阶段的准确把握基础上,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核心举措。科技自立与科技自强是乘数关系,为此需要构建全向覆盖的创新战略。科技自立需要变革全社会的创新投资战略,整合科技计划序列,建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完善评估体系,贯通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共性技术研发;科技自强需要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按照知识产权规则发挥市场力量,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形成战略交换态势,支撑大国博弈。两方面战略相互耦合,共同增强科技自立自强响应效率,提升国家自主创新实力。



李健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科技创新激发城市软实力发展活力


城市软实力培育是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的工作框架,同时也是激发新时代城市发展动力和澎湃活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具体实践,其中,科技创新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打造引领未来的科技创新策源、建设开放共享的创新试验场、营造国际国内英才汇聚的创新“强磁场”等重点工作,也必将推动学术新思想、科技新发明、智慧新场景、产业新跃升、英才大汇聚等持续涌现,最终不断塑造城市发展的传奇、演绎感人创业故事、涌现科技创新人才,让城市处处涌动创新创业创意的激情。



李哲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创新理论所所长、智库建设与科研管理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引领创新系统演化的科学技术主要方向是什么,深空探测还是元宇宙?


创新系统的概念源于经济学,但内在的演化驱动力主要来自科学技术发展。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将带动资源重新配置、技术体系重构、组织体系重构。虽然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主导技术来自信息、能源还是生物等领域尚未可知(或者只能被证明),但未来已来,科幻不幻。一定程度上,深空探测是人类向外太空的迁徙,需要以聚变能源为主导技术的创新系统;元宇宙是人类向虚拟世界的迁徙,需要以智能化为主导技术的创新系统……虽然都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但立足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这些问题在我们的创新战略中越来越值得关注。



梅亮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


企业与国家的技术创新战略协调


企业家驱动的技术创新是否总有效?政府参与技术创新的边界在哪?当前发展情境下,企业与国家的技术创新战略协调议题值得关注,典型表现在:1.疫情、气候变暖等人类重大挑战加速全球技术创新合作,企业开放创新需协调跨国制度与战略情境差异;2.国际科技竞争环境动荡,企业技术创新向竞争优势的转化,深度依赖国家发展战略定位与过程演进;3.我国转向科技自立自强、绿色发展、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等新发展目标,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需由经济价值导向,转向国家安全可控、环境可持续、民众满意等发展价值导向,探索负责任的创新转型。



施筱勇


国家科技评估中心战略研究部部长、研究员


科技创新战略的评估机制


当前,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加强战略研判和前瞻部署。战略评估是战略研判的基础,是制定科技创新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调整战略实施的必要工具。我国科技创新战略评估实践较少,尚未形成有效的战略评估机制和方法。研究将聚焦科技创新战略评估的机制、方法、模型和结果使用等,促进战略评估为战略研判、战略制定提供高质量支撑。



田林


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规划发展部主任、研究员


发挥三大优势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在四个面向的前提下,应聚焦国家战略有需要、国民经济有体量、中央企业有优势的领域。在这些领域,最能形成“创新链、技术链、产业链、政策链、金融链、人才链”融合,因此也最能形成新技术、新产业、新发展和新超越。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多方协同发挥好三大优势:一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实现目标集中、载体集中、资源集中、时间集中;二是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强需求、多应用、快迭代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三是发挥中央企业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优势,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打造更先进、更完整、更可靠、更有竞争力的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



尹西明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研究员


战略引领的产业数字化动态能力建设与应用


后新冠疫情时代,数字驱动的创新创业正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议题。现有学术研究和政策实践对企业层面的数字创新已经有了充分的探索,但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带来的是跨企业乃至产业边界的竞合与共生,创新战略研究不能只狭隘地聚焦于单个企业如何通过数字创新建构竞争优势,应该立足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中国建设,更加关注和深入研究核心企业、尤其是行业领军企业如何建构战略引领的产业数字化动态能力,在重塑自身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带动整个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中国建设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朱凌


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新格局中的技术选择、创新路径和科教融合模式


新科技的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改变和重组发展要素、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未来研究中,我们希望聚焦新科技情境,发现当下以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制造业技术路径的形成、变化和跃迁态势,探知智能时代和数字化生态相关特征和发展需求如何重塑研发创新模式,形成新生态中的制造业创新路径。同时,未来发展中,我国独具特色的创新范式将对科技、人才、教育、经济、社会等持续产生深刻影响,科教融合新进程中的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议题是当前科教领域研究者需要重点关注的选题方向。



朱学彦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战略规划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如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战略作用


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战略意义的认识已有充分共识,但其功能实现的路径有哪些?如何贯彻国家战略意志,谋划长远战略布局、争取战略主动,培育战略纵深、强化特别支持等成为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议题,尤其在关键领域、“卡脖子”“无人区”“新赛道”“急难险重”等重要环节,在承担探索世界科技前沿的重大命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全面提升系统创新能力等战略任务方面,与之相适应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能力亟待优化,特别是及时的、强有力的制度供给和政策设计成为重中之重。



朱子钦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科技战略与创新政策研究室主任


未来产业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我们不仅要赋予未来产业“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导性产业、优化未来发展路径的先导性产业、重塑未来竞争格局的前瞻性产业”等经济、社会层面的重要内涵与使命,还应进一步超越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从推动我国率先实现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高度来认识和发展未来产业,引领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



虎年新春之际,“三思派”特别策划“青年学者对中国科技的思考”系列,邀请科学学、科技战略政策相关领域青年学者,畅谈新的一年中热切关注并将投入热情进行研究的问题。敬请关注、欢迎讨论。



本文由“三思派”特邀朱学彦研究员牵头组织和编辑。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 ◆ 

编辑邮箱:sciencepie@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