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青年新思考丨数字创新与发展:11位青年学者2022年热切关注的11个问题

三思派/编 三思派 2022-05-05
"2021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2022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发文《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进一步强调推动数字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新时期,迫切需要从数字创新入手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格局面临重构,数字创新与发展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动力的必然要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预警、病毒溯源、资源调配、科研攻关、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将数字化转型作为经济复苏和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加速了创新发展的数字化转型。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创新发展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和理论研究,研判数字化背景下的创新发展路径,加快制定我国创新发展数字转型战略和政策,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新春来临之际,三思派特别策划了“热切关注”专题,邀请包云岗、曹志冬、陈凯华、戴建军、何颖、李修全、宁陆涛、乔晗、魏玖长、周青、周源等十余位杰出青年科学家、科技战略研究专家,向读者介绍数字创新与发展领域学者“热切关注的问题”。青年学者围绕数字创新的发生、发展、应用及相关的体制机制设计提出了各自看法。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本专题向读者介绍数字创新与发展领域的研究前沿,并引发更多读者对该问题的思考。"——陈凯华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包云岗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数字化转型的开源之路


数字化转型是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经历了近40年发展的开源模式,又深刻地影响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此,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开源已经成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路线之一。数字经济时代,不仅需要生产力的变革,也需要生产关系的变革。开源的核心是大合作、大协同,是一种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关系。开源有助于推动科技普惠大众,是实现科技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手段。



曹志冬

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数智科技创新驱动重大传染病防控应对模式转型升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重大传染病防控应对模式经历了多次转型升级。2003年非典疫情后,中国逐步建立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传染病监测预警网络,由此形成了哨点监测模式,并成功应对处置H7N9、H1N1、MERS、Ebola等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保障中国17年安全稳定。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创新科技手段在疫情防控应用中不断深入和普及,健康码作为数字身份证成为公共卫生风险治理的重要基础设施,时空人口流动性实现了精细化组织管理,我国正在逐步构建疫情精准防控的新模式。新时代下,基于数智科技创新,迫切需要建立面向疫情精准防控的新方法与新技术,发展数智科技驱动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与决策新范式。



陈凯华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

数字化背景下的创新经济理论研究


数字化背景下,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不但促进了创新经济体系内原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还能够与传统生产要素结合,形成新的生产函数,促进创新经济的发生与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数字赋能创新”正在成为新时代的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同时,数据要素的外溢性、非竞争性特征也产生了数据歧视、数字经济垄断等问题,对传统的创新经济治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构建数字化背景下的创新经济理论框架?如何构建适应数字创新经济发展的治理体系?这些问题均迫切需要研究。



戴建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加快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利用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毫无疑问具有巨大的价值,但数据只有流通利用才能产生价值。目前,我国尚未制定专门的数据流通利用法律法规,数据流通利用的条件和规范等规则不明确,制约了数字经济的发展。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提出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这为我国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利用提供了新的推动力。应研究总结数据流通的实践经验,充分考虑数据流通的独特性,建立全国统一的数据流通利用法规和监管框架,从而推动我国数字快速创新和健康发展。



何颖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科技与标准研究所所长


营造产业创新生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将“创新引领”作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十四五”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赛道,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数字经济带来了新挑战新要求,一方面,牢牢抓住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注重“补短、固长、育新”并举,把发展数字经济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应用场景为牵引、数字化基础设施为支撑、治理体系为保障,产学研各方深度融合互动、资金人才数据多要素有序流动的创新生态,以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实现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李修全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实体经济智能化中的机制创新


制造、材料、能源、医疗健康等领域的智能化场景长尾化、多技术融合特征凸出,智能技术与业务结合紧密,模型构建需要大量数据和工艺知识的积累沉淀,AI产业化早期的技术落地模式在很多场景下不再行之有效,互联网巨头、传统行业企业、AI独角兽任何一方都很难独立取得预期成效。破解当前实体经济智能化难题还需要机制创新,比如探索不同主体多方投入和联合研发机制,为聚焦于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专精特新企业构建持续成长的创新环境,建立跨组织的数据知识共享和共同开发利用模式等。



宁陆涛

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绿色数字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实现绿色发展和数字化发展,绝非单纯的在这两个方向进行技术和产业革新。人们需要以更加融合的视角来寻找传统技术与绿色领域的契合点,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创新生态,实现技术轨道绿色转型升级,打造绿水青山的美丽环境,加强数字技术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使用、回收利用等环节深度融合,提高智能协同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效率和节能减排“双提升”是创新领域应当深化研究的方向。



乔晗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

中国管理学青年奖获得者


激活数据价值,释放数据生产力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要素,在数据的搜集、使用和交易过程中出现许多新问题,急需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创新做支撑。激活数据价值,释放数据生产力,在促进数据要素有效使用的同时做好消费者信息保护至关重要。从经济学视角分析数据产权界定问题,设计数据要素的市场化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揭示数字化平台企业发展和形成垄断的路径机理,研究消费者信息保护与公平交易机制,构建新时代中国情境下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和垄断治理理论体系,为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魏玖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公共事务学院执行院长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


科学预判数字技术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机会与挑战


数字技术发展会引发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如何从这种结构性变化中见微知著性的预判出蕴藏其中的机会与挑战,是企业管理者需要掌握的一种战略洞察力。随着信息扩散的加速,机会之窗更易稍纵即逝,而挑战更易接踵而来。管理者应及时察觉出新兴的数字现象,逻辑判别出隐藏的关联关系,科学估测出即将显现的机会与挑战。提升管理者从过程视角解析数字技术变化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其更好的识别出结构性的机会,避免系统性的风险。



周青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协会轮值理事长


标准引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标准规范,推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标准化建设,支撑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领域标准建设是国家标准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数字标准化和标准数字化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从科技自立自强出发认识标准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价值,通过“硬”实力与“软”实力高效协同助推数字经济标准化建设。未来研究可构建标准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深度互嵌的研究框架,发展标准与数据治理、数字制造、数字管理等有机融合的创新理论与政策体系。



周源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

清华大学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数字创新赋能产业转型与管理变革


数字创新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是创新管理研究中关注的重点。中国作为新一轮数字技术革命的重要参与者与塑造者,应抓住本轮技术革命带来的追赶超越的重要机会窗口。一方面,深入剖析数字技术特性如何有效促进传统产品、过程、组织和商业模式等创新,以数字创新更好地指导并赋能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以数字创新推动传统创新管理变革,将数字理念融入创新管理理论、方法及政策规划,立足于中国重点产业领域的战略发展实践,破解我国工程科技创新中“卡脖子、无人区、跟不上”等创新管理难题。



虎年新春之际,“三思派”特别策划“青年学者对中国科技的思考”系列,邀请科学学、科技战略政策相关领域青年学者,畅谈新的一年中热切关注并将投入热情进行研究的问题。敬请关注、欢迎讨论。


本文由“三思派”特邀陈凯华研究员牵头组织和编辑。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 ◆ 

编辑邮箱:sciencepie@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