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休闲学与哲学”休闲学工作坊(第二期)在莫干山成功举行

浙大休闲学 浙大休闲学 2023-12-16

2023年6月17日,“休闲学与哲学”工作坊在湖州市莫干山召开,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学术刊物近20名专家学者围绕休闲学与哲学的关系及其他休闲学的重要议题展开研讨。会议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主办,浙江大学哲学学院休闲学学位授权点、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浙江省休闲学会承办。会议开幕式环节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李哲罕研究员主持。




浙江大学原党委副书记、现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院长庞学铨教授和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俊教授为会议致辞,庞学铨教授对各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和感谢,他说,设立休闲学工作坊的原初设想是通过不同主题的探讨,厘清休闲学科的学科边界,总结西方休闲研究的经验与问题,探索休闲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希望本次工作坊主要围绕但不限于休闲学与哲学的主题开展有益的探讨。



王俊教授也对各位到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并高度肯定休闲学体现了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的时代感、问题意识和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特性,认为休闲学作为当代哲学和未来哲学中重要部分应大力发展,鼓励老师和同学们应具有高度的学科自信和学科自觉。


本次工作坊分四场论文发表会和一场圆桌谈话。第一场发表会由《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特聘高级编辑徐枫编审主持。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浙江大学未来哲学研究院院长孙周兴教授,庞学铨教授和王俊教授作主题发言。




孙周兴教授以《人类世,无法消受的空与闲》为题,分三个问题加以阐述:一、哲学上的“人类世”意味着什么?论述了“人类世”相关概念与意义。二、生命中难以承受的“空与闲”,谈论了面对技术统治下自然人类文明及价值体系的崩溃以及技术的脱缰狂飙之势,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生命哲学,用以规划新人类生命和技术人类生活世界。三、休闲学:一半艺术,一半哲学,谈了他对休闲特征的看法。

孙教授提出休闲学既是负熵之学,旨在从进步主义和增长主义(科学乐观主义)的逻辑怪圈中解放出来;也是快乐之学,创造快乐的学问,特别是要在人类世发明和创造新的快乐方式;又是未来之学,其通过艺术异质性与哲学稳重性为未来人类可忍受的生活创造可能性。



庞学铨教授以“关于哲学与休闲学关系的几点认识”为题,探讨了哲学与休闲学的密切联系,提出哲学思维方式对休闲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认为存在论思维方式使休闲学研究对休闲的含义获得全新的理解;当下性思维方式使休闲感受更具有切身性、丰富性;可能性思维方式拓展我们对休闲构成与创造能力的认识。休闲生活回归人的本真生活,是对技术时代的抵抗,但不是后现代的表现。休闲学的学科根基是哲学,与哲学有高度的关联性又有明显的区别。休闲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涉及休闲生活各方面的休闲现象,休闲学是关于休闲及其价值的存在与变化的理论。



王俊教授以《哲学休闲学意味着什么?》为题,探讨了从哲学上理解休闲学的四个方向;一是作为哲学人类学的休闲学,休闲学的重点是在于对启蒙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之外的那种人类生活方式的描述和研究,对于技术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外的那种人类生活方式的描述和研究,其体现的是一种属人的人道主义生活方式,创造一种现代生活意义与价值。二是作为认识论的休闲学,休闲学是对于理性主义对象化的认识方式的反思和批判,是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的独特认识,是一种与科学主义相对的哲学和思想姿态。三是作为存在论(本体论)的休闲学, 休闲学是关于个体生存于世的学问,拥有存在论意义,重视人的可能性和人的自由发展,描述了一种现代语境下的理想的生存方式。四是作为哲学批判理论的休闲学,休闲学是对现代性和科学主义的批判和反思,其批判性就在于它要对抗异化,它要实现个体的自由发展,要在资本主义工业流水线和当代绩效社会下面是捍卫个体的尊严。最后,他认为休闲学科的建设正是浙江大学哲学的独特性和创造性,是浙江大学哲学前沿性和批判性的代表。

大会第二场论文发表会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刘慧梅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张国清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贡华南教授、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王志成教授、《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俞伯灵研究员作报告。



张国清教授发言题目为《休闲的本质是消极自由》。他认为休闲的本质是消极自由,具有非政治的属性,且有主动休闲与被动休闲之分。休闲是个体生命逐渐与自然、他人和社会开放并且融合的过程。休闲是在个体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有所保障之后,社会成员实现自己的非生产性人生目标的理性选择或合理安排。



贡华南教授以《饮酒与闲——白居易的生存智慧》为题,认为白居易一直将饮酒放在生命存在层面上思考、定位。饮酒不仅是生理之饮,更是精神之饮,能够让饮者变寒为暖、转忧为乐,也能够斩断在世因缘(“万物皆空”)与消除心中思虑(“百虑齐息”),由此销忙为闲,实现身心和乐。



王志成教授从瑜伽哲学的角度谈休闲的思想,提出瑜伽哲学中三身五鞘的休闲蕴含。他对瑜伽哲学中三身五鞘理论加以详述,认为瑜伽的修行是一种独特的休闲方式,并提出休闲是实现人之圆满的境界和状态,助力人在生命中的粗身鞘、能量鞘、心意鞘、智性鞘和喜乐鞘层面上达至梵我一如状态。



俞伯灵研究员讨论了休闲、劳动与人的发展,提出休闲与劳动是生命展开的两种方式,是人类的两种生活状态,并从个体生命角度和人类社会发展角度探讨了劳动与休闲的关系。

第三场发表会由浙江大学哲学学院金立教授主持。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刘慧梅教授、林玮副教授和博士生邓连冲分别发言。




刘慧梅教授以《面向未来的休闲研究重构》为题,分四个方面加以阐述:一、阐述了休闲研究的未来面向。二、重新聚焦休闲研究的关键议题,论述了休闲概念和休闲研究的两个重要议题,一是自由时间作为休闲的核心要素与物质基础,是社会现实的基本组成部分;二是休闲与工作的关系问题,休闲与工作的二元性是理解现代社会中闲暇时间利用的核心关系。三、关注休闲的多样化特征,认为休闲具有积极与消极两面性,关注平衡休闲的精神性和身体性。四、提出构建自主的休闲知识体系问题。



林玮副教授基于当下以ChatGPT为代表的智能机器创造的算法社会、加量社会背景,从休闲反思AIGC智能创作之于人的影响,提出AIGC智能创作作为数字时代休闲生成的必要保障,认为AIGC智能创作既进一步为休闲祛魅,也带来新的休闲异化和休闲想象,并辅佐后人类通过未来的泛休闲,使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联合”变得更具前景。



邓连冲博士生探讨了亚里士多德的闲暇构想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政治学说要求闲暇意指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但只有哲人能在严格的意义上拥有闲暇。解决这一难题的着眼点在于,对闲暇概念作自然主义式理解,即把闲暇界定为道德主体的基本能力,从而让其能够为普通人所拥有。

第四场发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欧阳谦教授主持。浙江大学李哲罕研究员、杭州师范大学赵玉强副教授、浙大城市学院方芳博士分别作报告。




李哲罕研究员对钓鱼活动的一些思考进行阐述,他基于类型学来考察历史上存在的各种类型的钓鱼活动,做出适当的归类与分析,以揭示钓鱼活动应该作为一种积极休闲行为和交往行为而被理解,而不应与过多的无关事项挂钩,也不应是结果导向的。



赵玉强副教授探讨了中国传统休闲的历史演变,从历代休假制度、行为、思想观念与人性等维度对中国传统休闲的历史演变分为五个时期进行考察,揭示其中包蕴着的复杂政治、社会、道德、文化与人性内涵。



方芳博士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所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人“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的语境,引入“快乐”作为人格志向改变之时机的人格的精神感受的可能性问题。在人格现象学的视野下,她分析了儒家以“仁”为价值、“乐”为本体、“孔颜之乐”为圣贤气象的人格生成的历史、信仰、意志维度特征,并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对“乐”进行“人格志向改变之时机的人格的精神感受”进行现象学的描述分析。由此,她得出结论,休闲即为“乐于去做一件应做之事”,每一个休闲活动都是对“活泼泼的快乐的把握”,是一种“活泼泼的工夫的实践”,蕴含着人格生成的时机。

本次圆桌谈话由王俊教授主持,提出谈话“休闲学何以可能”为题展开。与谈嘉宾有欧阳谦教授、庞学铨教授、贡华南教授、金立教授,他们就此问题开展了精彩对话。




庞学铨教授提出休闲学可能最大的问题与挑战还是自身的合法性的问题,并简要分析了西方休闲学研究的两大流派对休闲学可能性的不同观点,认为需要从哲学视野展开休闲学研究,休闲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具有合法性的,当然,这需要进一步系统阐述。

欧阳谦教授从文化哲学视角对休闲学的本源进行论述,认为休闲作为一种追问意义的活动,其本身应该具有一种文化性,文化应作为休闲的根基,但休闲概念也如文化概念一样非常宽泛且难以定义。而从中国文化和西方传统思想来讨论休闲都有一定局部和分散的,目前仍需在休闲学理论方面加强构建,确立休闲学学科合法性,增大休闲学影响力。

贡华南教授从中国哲学角度来谈休闲概念,提出休而闲、休而不闲、不休而闲、不休不闲四种模式,在儒家与佛家传统思想中梳理了忙与闲的哲学问题,并从“闲”的古汉语不同写法中讨论道家与儒家对闲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认为休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指涉人的自由问题 时间、心性、存在与天道秩序等问题。

金立教授给予休闲学学科发展提出两个建议,一是目前休闲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即“涉及休闲理论问题时候比较模糊,讨论具体休闲活动时候就会比较清晰。”且休闲学研究方法与哲学研究方法比较不同,因此休闲学急需明确清晰的、聚焦的研究对象和建构详实的理论基础。二是作为一名休闲实践者,认为休闲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需要在休闲学建设中考虑实践需求与现实面向。



工作坊以庞学铨教授的简要总结发言作结。他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从事休闲学研究的历程,介绍了浙大休闲学科建设的背景、现状与现实价值,并提出休闲学科应与哲学学院加强沟通联系,促进休闲学更进一步融入哲学,不断完善提升休闲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水平。最后,他对与会学者在百忙拨冗参会及精彩发言再次表示感谢,对各位的学术热情与启发式探索表示钦佩,对筹备会议的师生及哲学学院的长期支持与关心表示感谢,并欢迎大家未来继续关心休闲学研究与实践合作。

撰稿:张明晓

编辑:李敖同

审核:谢欣言 张心怡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本文版权归文章作者所有,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需转载、节选,请联系作者授权。本文不用于商业用途,仅为学习交流之用,如文中的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存在第三方的在先知识产权,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删除。

浙大休闲学

微信号|zhedaxiuxian

扫码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