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间去哪儿了?徐世平告诉你新媒体老总的一天是这样填满滴

2016-10-02 徐世平 新三届文苑

   

         我不敢说,我是单位最晚下班的人。

        不过,我肯定是我们单位最早上班的人之一。

        为什么是之一呢?因为打扫卫生的阿姨和门口的保安,肯定比我早。


        每天早晨七点钟(严格说是之前),我就到办公室了。因为,上班途中,路过单位附近的星巴克的时候,他们还没有营业。星巴克七点开门。


        我为什么七点上班?我们单位规定是九点上班。有朋友,也有同事经常问。我通常只是一笑。不为什么,只为两小时的清闲。不对,“清闲”不准确。


        这两小时,我其实很忙。第一,打开电视,同时看两套新闻节目,一是凤凰卫视的新闻早班车,二是央视的朝闻天下,一里一外,两个电视声音交织而行。 因为我是总编辑,天下事,必须了然于胸。同时,打开两台电脑,一心几用,开始工作。



        我必须用好这两小时。因为,九点之后,时间就不是我的了。

        最近,我突然好奇,我的时间去哪儿了?我也想过,但没有仔细算过。


        上个月,有个学者采访我,也提到过这个问题。我好像随口回答了一下。今天是十一,国庆长假,在家处理邮件,突然想到这个问题。


        先看日程。国家规定,每周五个工作日。我每周有多少会议呢?大致如下:


        一是市委市政府的相关会议,包括必要时列席的常委会、学习会、市政府工作会议,一到两个半天。


        二是市委宣传部的分管部长会议,包括新闻、国资等等,以及相关的学习会、专题会,偶而列席部长办公会议。少则一到两个半天,多则三到四个半天。


        三是相关委办局牵头的各类会议,一到两个半天。


        四是本单位例行的党委会、总裁会、以及必要的专题会、调研会、协调会,每周三到四个半天。



        好吧,按常态的计算,一周的日程就满了。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谈判、接待,以及下属部门和子公司需要领导出席站台的活动。每个活动,下面都有一万个合理的理由。


        也就是说,我每周能在办公室呆着的时候,最多两个半天,通常只有一个半天。然而,这一两个半天,也不是我的。我们单位,大约有三十几个中层干部,他们几乎都能随时找我,我似乎也不应该拒绝。


        当然,这不是好的管理方式。从管理的角度,我应该只面对七八个人,才是合理的,然而,我们是互联网公司,有时候需要扁平化的管理。我们还有二十几家子公司,副总以上,找我也是正常的事情。


        此外,我们公司总部约二百八十人,每天都有各式事情发生,员工有时候也会直接找上门来,他们一般都会说,“领导空伐?,五分钟。”碰到这种事,我特别的为难。


        换位思考,人家要求不高啊?五分钟。可是,我又有多少五分钟呢?通常,员工可以壮胆来找你,一般都是五分钟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还远远不够。我每天要处理的纸质文件,大致如下,单位的行文,各类请示汇报和需要上报审核的材料,大约每天有七到八份。也就是说,这些东西,都要过脑子的,有些不能简单划圈。我们单位,原先是局级单位,我还是局级干部,每天需要阅读的文件,少则十来份,多则几十份。


        除了纸质的文件,公司经营还有大量的合同。我们单位,应该是基础化管理非常好的公司,几乎所有的合同,都要进系统的,包括部分子公司,如果是重大的合同的话。这类合同,每天小则几件,多则十几件。


        合同与文件不同,通常情况下,我都要打开附件看看,有些还要附上意见,退回或者异议流转。


        经常的状况,下属会盯领导的审核。微信QQ和短信,时不时冒出来:“领导领导,帮帮忙好伐,有个批件或者合同,请您过一过哦?”一个真诚的小表情,都会让我不好意思。人家真的很急的。



        事情完了吗?没有。单位每天还有发票要签。过去更复杂,十几块钱的发票,也要我签。后来改革流程,简化部门手续,我只签5000元以上的单子。要知道,我们是一个市值几十个亿的公司,去年收入7.2亿,今年上半年收入8亿多。需要签的单子依然不少。


        我们是国企啊。没办法。更重要的是,需要我签的,基本都是出去的钱,不上心,显然又是不行的。


        当然,这只是流水帐。这并不是我的全部工作。新闻网站,每天播发大量的新闻。仅我们一个东方头条产品,每天处理的信息就是七八万条,发布三四万条。


        东方网同时还有PC端,户外端,报纸,还有第三方平台的内容,如微信微博等等。有时间,重要的位置,总是要去看一看。


        即使如此,也看不过来。因此,也常有出错的时候。每次出错,被批评的时候,我是特别的内疚。真的,很不开心。我们真心没想添乱,也不想给领导添堵。


        此外,我们又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涉及六个大板块的业务,需要协调关系、利益和资源,需要开拓发展创新。




        当然,最头疼的,还是资本市场的开拓前行。一次融资,一次重组,一次投资,一次并购,耗时几周,甚至几个月、半年都是正常的。


        有时候想想,我每周的工作,是多么的无趣或无奈。但是,人都是有追求的。事情总要有人做,我又是一个特别不服输的人,凡事都想做得更好,所以的所以,我每天很早就醒了,每天七点上班。利用好这两个小时,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了。


        想起写这个话题,并不是表功(当然表功也没用,我没几年就退休了),只是希望理解。有时候,下属找不到领导的时候,想想领导的难处就行了。当然,有时候填请假单,溜号各类会议的时候,也希望我的领导多多理解。


        2016-10-01 



 徐世平和大学同学、前亚视副总裁刘澜昌。


    作者简介


    徐世平,宁波人,上海出生长大,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拥有上海交通大学EMBA的学位。在上海《新民晚报》工作18年,2000年主持筹建东方网,历任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编辑。2004年任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兼任上海市网宣办副主任。现任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总编辑。曾荣获“中国媒体融合先锋人物”,上海“青年十大精英”、上海“十佳记者”等荣誉称号,多次获得全国好新闻奖和中国新闻奖。


(原载作者微信号“重读历史”。本号获作者授权推送,部分图片来自东方网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