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在北化二十多年只做了这两件事......

2017-10-20 新媒体工作室 北京化工大学
点击上方“北京化工大学” 可以关注!


高正明老师办公室的门时常开着,学生有问题找来时,推门进入即可。

他是教授,是博士生导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我校化学工程学院流体混合与反应器工程研究室主任,更是国内流体混合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的名字后面跟了很多的头衔和荣誉,但在高正明看来,自己只是研究了两样东西:化学和教学



01

要初心,也要创新

人的一生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选择,有时候一个不经意间的决定,恰恰就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而在高正明的人生当中,有过这样两次面临重要抉择的时刻。

决定继续读博时,电子仿真技术刚刚兴起,正是炙手可热的时代,我校是当年领头研究电子仿真技术的一批高校之一。有的老师劝高正明从化工转到“朝阳行业”,经过一番考量之后,他认为“自己所长不在那方面”,并且计算机行业“不是自己想要做的”,于是毅然投入了当时毫无“热点”可言的化工领域,继续自己的研究。

博士毕业之后,高正明留校任职讲师。1997年,他赴英国萨里大学担任研究员,三年后本可以拿到留在英国的“绿卡”,过上“没有什么风险,一眼能望见退休”的安逸生活。而多年的科研生活却给了他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人生能看得很透的时候,就很难再有创新。”出于对故土的思念也好,出于自己的专业敏锐度也好,他毅然放弃了那条当时人人眼红的康庄大道,选择回到母校继续他的科研事业。

“回国虽然有风险有挑战性,但发展空间要更大。”高正明回忆道。

回国后,高正明一直从事流体混合与反应器工程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开发,先后主持和完成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863"计划子课题、10余项省部级科技开发项目以及几十项企业委托的科技开发项目,一步一步打造出了具备国内外一流科研水平的优秀团队。在他的带领下,这支科研团队为全国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石油等行业的100多家企业提供了5000多套的搅拌反应器和脱硝反应器,有力地提高了我国有关行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如今,高正明正带领团队将目光投向了化工技术外延,生物发酵技术、味精提纯,这都是他和团队正在研究的方向。谈及自己的研究领域,高正明认为:“化工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研究人员也应该与时俱进,在更多领域寻求突破、不断创新。”


02

要热爱,更要坚持

在教学工作中,高正明有着独到的方法。平时上课时,他喜欢向学生展示课本之外的东西,比如国际最新的科研成果、激发学生兴趣的科研项目,他说这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得让他们知道现在学习的课程到底在研究什么东西。”

二十余年的从教经验让他深知“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给本科生授课时,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讲授学校课程设计的内容上,要求学生打好理论基础。此外,他会通过带领学生观看国外的精品学术讲座等方式来提升他们的学科认知,帮助他们寻找科研的兴趣点,在一个更加宽阔的领域当中来引导学生。

而在教授研究生时,高正明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希望他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检索、阅读核心期刊和文献,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在不断地学习和思考中培养更强的科学精神。

他所教授的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涵盖大量的计算和模型,这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更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上课专心听讲、能够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的学生。“学生能专注,能坚持,这个品质很重要。”而这也是他选拔学生的重要标准。

无论针对哪个年级,高正明在授课过程中都会抽时间综合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认为,对化工课程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必须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问题解决中;学会观察实际,在案例分析中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操作中锻炼综合能力,这才是大学培养学生的最佳方法。

 

他严肃认真,待人亲切,总是一针见血地为学生指点迷津;他内心柔软,热爱生活,喜欢在闲暇时间和家人一起去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于己,他几十年如一日投身科研事业的研究者;于人,他为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开启化学工程科学的大门。他是开拓者,也是引路人。


精彩回顾


“十九大”前还没看过这个?那你就OUT了……

划重点!习近平报告,这四个新概念很重要

这条推送告诉你北化人是如何学习十九大的




来源 | 北京化工大学新闻网

责编 | 李家成

美编 | 吴婧蕊

如果觉得不错记得为我们点赞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