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校程道建教授等在《自然》子刊《Nature Catalysis》发表研究论文提出单原子电催化剂的通用设计准则

新媒体工作室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4-05


近日我校程道建教授曹达鹏教授以及曾晓成教授(我校北京市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合作在《自然》子刊《Nature Catalysis》发表题为“A universal principle for a rational design of single-atom electrocatalysts”的研究论文,提出了单原子电催化剂的通用设计准则。论文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我校该高精尖创新中心。


负载型金属单原子催化剂是当今催化研究领域的前沿。揭示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构效关系并建立有预测功能的理论模型一直以来是本领域的重要挑战。历经近三年研究,本工作引入了基于催化剂本征特性的结构描述符,可定量描述催化中心的结构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经实验文献验证。据此通用设计准则,预测了在功能化石墨烯和金属-大环分子复合物上负载的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电化学性能,并筛选出了性能优异的金属单原子催化体系,提出了大环分子可以替代功能化石墨烯作为金属单原子电催化剂的载体的新观点。

本工作第一作者许昊翔是我校程道建教授招收并指导的优秀博士研究生。近年来已以第一作者在催化领域国际重要刊物Nature Catalysis, ACS Catalysis等发表论文多篇。



北京化工大学于2014年4月在京成立了北京化工大学国际软物质研究中心,2015年6月在其基础上向市教委申请成立“北京市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研究中心”,于同年9月获得批准,正式运行。

我校软物质高精尖中心以不同学科为出发点,交叉融合,致力于成为一个吸引和培养一流人才的国际化教育平台,创造软物质领域一流科研成果的研究基地。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校内外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也得到了相关领域专家的支持和认可。

截止目前,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共引进PI30余位,含5名外籍院士、3名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名海外杰出青年,1位青年千人。招聘博士后研究员18名。同时,吸引了校内30余位杰出专家学者以客座研究人员身份支持中心建设。中心在读硕士80余人,在读博士40余人,并于2018年开始自主招生。

同时,我校软物质高精尖中心争取了多渠道的联合培养项目,成功获批由国家留学基金委提供资助的“2017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此外,中心在包括Nature、Science子刊,和其他一些专业领域内的顶级刊物,例如Angewandte Chemie, Advanced Material上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其他有影响力的论文大于100篇。


我校软物质高精尖中心将继续拓宽渠道、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夯实研究,坚持创新,扩大国内及国际影响力,为北京市的科技“创新”和“创业”作出贡献。


精彩回顾


近期要闻 | 近期的新鲜事,官微君来和你聊

方寸北化,你是我独家的记忆

重温五四晚会,再述甲子岁月




来源 | 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

责编 | 任昭蓉

美编 | 任萌

如果觉得不错记得为我们点赞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