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博教授再次做客央视《百家讲坛》,讲了这件事……
无畏的载人深潜团队数十年磨一剑,用矢志不渝的奋斗和创新,创造了让世界各国都刮目相看的伟大奇迹,将载人深潜精神深深地镌刻在那充满未知的深蓝海域,一次又一次在深海秘境创造崭新的中国深度。10月5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于文博教授做客央视《百家讲坛》中国精神(第三季),倾情讲述载人深潜精神及其背后的故事。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是中国人心中永恒未变的理想。今天,让我们跟随于文博教授再次走近大国重器,遨游蔚蓝深海。
1
一、 载人深潜精神的缘起由来
节目伊始,于文博教授详细讲述了发生于2012年6月24日的那场“海天对话”。那一天,在深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顺利到达马里亚纳海沟一处7020米深的海底。而在太空,“神州九号”成功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蛟龙”和“天宫”里的6名中国人,完成了这场“海天对话”。
而如果把中国载人深潜事业比喻成“三级跳”的话,叶聪就是见证、亲历和造就这“三级跳”的一个重要人物。2002年,7000米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立项。第二年,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刚工作2年、24岁的叶聪,成为“蛟龙”号最年轻的主任设计师。随后,他更是一次次地刷新中国载人深潜事业的“深度”。
在叶聪看来,自己人生中最幸福的事,就是深度参与了国家科技进步的进程。而大国重器的每一次研制、每一步跨越,都备受瞩目。
2020年11月28日,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他指出,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今天的“奋斗者”号,你们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践行“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为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
于文博指出,载人深潜精神指引着中国人实现了深海载人潜水器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自主集成、自主可控到全球引领的里程碑式跨越,形成了国际上独一无二的深海装备集群。
2
二、载人深潜精神的内涵实质
(一) 严谨求实
载人深潜精神的内涵之一是严谨求实。潜水器“置身”千米、万米的蔚蓝深海之下,时时处处都可能隐藏着危机,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引发巨大的灾难。因此,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形成的稳扎稳打、严谨科学的态度,早已融入到中国载人深潜团队的血液里。
曾亲历三个载人潜水器研制的技师杜坤为了不蹭到或划到潜水器观察窗的密封锥面,从而影响密封效果,他在工作时不佩戴手表等任何硬物,连指甲都绝不留长,他说:“我们的工作不容有一丝瑕疵”。
(二) 团结协作
载人深潜精神的内涵之二是团结协作。和载人航天工程一样,载人潜水器制造和应用也是一个由多种工业部门协同合作才能成行的“大项目”。要实现万米载人深潜,最关键也是难度最大的是研发载人舱。作为整个潜水器里规格最大的一个耐压容器,载人舱是进入万米深海的硬件保障和安全屏障,直接关系着整个项目的成败。
“奋斗者”号载人舱项目负责人杨锐,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但载人舱制造涉及材料、成型、焊接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没有任何一家单位可以独立完成,需要各领域优势单位联合攻关。杨锐所在的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迅速联合国内多家企业和研究单位,组建起载人舱研制“国家队”。
心系潜器、不分你我,敢打硬仗、能打胜仗,创造纪录、刷新纪录。在跨系统、跨单位、跨部门的大团队团结一心、精诚合作之下,“奋斗者”号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当之无愧地成为当前国际上载人数量最多、潜浮速度最快、海底作业时间最长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三) 拼搏奉献
载人深潜精神的内涵之三是拼搏奉献。10909米的路程,需要走多久?成人步行大约两个小时,汽车行驶大约10分钟。而对于中国载人深潜团队来说,意味着整整三代人的付出和奉献。
“蛟龙”号1000米级海试时,74岁的总设计师徐芑南拖着装满药品、氧气机、血压计等医疗器械的拉杆箱,坚持要求上船坐镇指挥;“蛟龙”号1000米级海试时,74岁的总设计师徐芑南拖着装满药品、氧气机、血压计等医疗器械的拉杆箱,坚持要求上船坐镇指挥;“奋斗者”号研发进入关键阶段时,副总设计师赵洋因为劳累过度,右耳听力突然急剧下降……在中国载人深潜事业发展历程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四)勇攀高峰
载人深潜精神的内涵之四是勇攀高峰。在国际上起步相对较晚的中国载人深潜事业,凭借着勇攀高峰的精神,做到了迎头赶上、领先世界。“蛟龙”号的研发过程,不可谓不艰难。当美、法、日等国掌握着大深度载人潜水技术、最深可达6500米的时候,中国载人潜水还停留在600米的深度。从600米一步跨到世界第一的7000米,外国人都觉得是天方夜谭。
从600米到7000米再到10000米,他们用近20年的时间,走完了外国同行近60年才走完的路程。这一切,都是中国载人深潜团队不畏艰难险阻、不断自我加压的结果。他们用迎难而上、勇攀高峰的精神证明,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3
三、 传承和弘扬载人深潜精神
传承和弘扬载人深潜精神,意味着“青春献给祖国”。
中国第二批潜航员学员、首批女潜航员学员张奕,进过8天封闭选拔,4轮淘汰筛选、119项考核晋级,90分钟700道心理测试题,十多位专家的“轮番轰炸”,还有从头发丝到脚指头的全面医学检查,张奕成为了从130多人中选拔出的6名潜航员学员之一。之后等待她的,是更为艰苦严苛的训练。
在中国载人深潜事业的最前沿,青年早已成为中坚力量。据统计,“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研发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4岁,负责声学技术攻关的团队23名科研人员中,35岁以下的有16人。这些青年,他们受得住百余项考核、耐得住百余天航海的寂寞、完得成十余个小时的深海下潜,为的就是把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的载人深潜事业。
传承和弘扬载人深潜精神,还意味着“勇于探索未知”。
今天,乘着载人潜水器,中国人终于可以探索大洋深处生命的奥秘。而在科学研究的世界里,还有很多未知有待去探寻。有人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健康密切相关。
冯越是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对于一直从事蛋白质结构生物学的他来说,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是遇到失败。在解析军团菌肺炎致病蛋白结构的课题研究过程中,经过对样品的不断优化,在测试了几百颗蛋白质晶体样品之后,他们终于成功解析了这种致病蛋白的结构。正如中国载人深潜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的接续奋斗一样,在生命科学的世界里,冯越常对自己的学生说,世间最可贵的品质是坚持、面对困难不要轻言放弃。
传承和弘扬载人深潜精神,是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目标,都能敢于接受未知世界的挑战,敢于承受意想不到的挫折,攻坚克难,以昂扬的青春姿态,追逐人生的梦想。
喜报!北化两部作品喜获特等奖、一等奖
揭秘!你的大学生活是几号“元素”?
出品|党委宣传部
来源|央视《百家讲坛》
整理|刘一君
责编|姚怀憧
美编|周玉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