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辛小湘新春走基层 | “济水明珠”再立潮头

王向丞 指点
2024-11-22


俗语讲“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

团聚的时刻总是短暂的,仿佛昨天还沉浸在要回家的喜悦中,今天开始就要准备收拾行囊,踏上归途。

年前的几天,亲戚朋友见面问的都是什么时候到的?过了年后,问的都是什么时候走?

走,人生抉择,惟有不懈努力。

走,满怀希望,何惧道阻且长。

走,不愿提及,总有牵挂难舍。

行走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道路上,我们在成长;家乡也紧跟乡村振兴的步伐,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我的家乡在渤海之滨、黄河岸边,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东营。黄河九曲,奔腾纵横5464公里,裹挟大量泥沙在这里入海,这里是中华大地上唯一一块不断生长的土地。  

我生长的村庄就在黄河岸边不远处的“汀河庄”。普通话读汀,我们土话读“丁”,就像岳读“要”,裴读“皮”,盖读“郭”,仇读“球”......这几个姓氏,从祖辈上就这么喊,你按普通话发音喊他,他都要再给你纠正一番。

汀河庄是个古老的村庄,据史料记载,他是明洪武二年立村。之所以喊汀河庄,是因为他由10多个村融合在一起,近万人共居形成“一院多宅”,一墙之隔就是邻村,十临九亲,亲连亲、亲沾亲的农村社区化模式。以汀河庄为中心,辐射邻近的芦园、建华、近滩、前关、光前、裕后、南码、新华等10多个村庄建立起了协同发展的美好生活圈。

在庄东南角,不足1.5公里的前关村,就是铁门关遗址所在地。铁门关地处济水(大清河)的入海口,当时被誉为“济水明珠”“北海之枢纽,山东之咽喉”是我国唯一一个集海关、河关、盐关、税关“四关合一”的重要关隘。

相关史料也曾记载,“铁门关”自金代时就已设立,明清时期,成为繁华的水旱码头和盐运要地,人口密集,店铺林立。特别是随着利津县境内的宁海、丰国、永阜三大盐场盐业丰盛更是带动了周边商贸活跃,铁门关一度成为内控大清河、外掌渤海湾咽喉要津。

然而,随着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铁门关遭洪流冲击严重损毁,到光绪年间,铁门关前后八次遭黄河水淹,昔日辉煌终被泥沙淤没,海上交通断绝,盐场被改造为良田,八百载“瞰海锁浪”的雄姿只留存在世代相传的记忆中,铁门关遗址上建起了现在的前关村。

小时候,时常听邻居家爷爷说,原来前关村那里有个铁门关......生动的描绘,让自己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梦想着有一天能从馆藏文物、古籍文献中窥见那段历史。

随着近年来,上级政府重视挖掘文旅资源优势,先后实施铁门关遗址挖掘保护、铁门关历史文化展馆建设等项目,复建铁门关,再现“铁门关”辉煌的人文历史,昔日“济水明珠”的繁华景象得以重现。

走进今天的前关村,道路清洁宽敞,路边园林绿化让人心情愉悦。家家户户庭院整洁,房前屋后规划整齐有序,体现出新农村建设的用心和细致。

改善村级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建设高温蔬菜大棚,增加群众收入;建设圣水循环农业示范园,形成以循环农业为特色,集生产、加工、科研、培训、示范、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省内一流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新建的铁门关城楼巍峨耸立、壮观雄伟;新建的铁门关图景墙上,详细描绘了当时水旱码头、海防重镇和盐运要地的繁荣盛景,令人神往、叹为观止;新建铁门关历史文化展馆,不仅让人们感知历史文化,也连接起过去、现在和未来,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常态化举办“铁门关旅游文化艺术节”,发展果蔬采摘游,延长产业链条,不断提升合作社收益。“现代农业+铁门关文化+旅游观光”的发展新路径越来越清晰。

进入新时代,昔日“济水明珠”借势乡村振兴发展东风,奋楫争先立潮头、示范引领谱新篇,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已铺展开来。

根植乡土,向美而生。家乡的沃土见证了我的成长、培育了我的青春理想。当我羽翼渐丰,一边远离却也一边回望。我为家乡欣欣向荣发展景象自豪,也为家乡在乡村振兴中展现的奔跑姿态骄傲。




本文由指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本周热文:




辛小湘新春走基层 | 在汉寿过年,其实就是一种希望


辛小湘新春走基层 | 灯火里的家乡,前行中的祖国


辛小湘新春走基层 | 高家组的“龙龙”年味




点分享点收藏点在看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指点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