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湘 | “三个动作”,看湖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吹响了嘹亮号角。
中央的改革动作是“纲”,是引领全国改革的总方针。
10月2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坚定改革信心,更好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总书记的这次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科学指引,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革篇”的深刻内涵。
湖南的改革动作是“术”,是在中央改革框架下的具体实践。
11月2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抓改革,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中央和省委各项重大改革部署落实到位,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再次明确了湖南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落实的紧迫性,为湖南深化改革注入了持续动力。
湖南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省份、全国经济版图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央改革精神,结合自身经济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和深化各项改革举措,做到纲举目张。
“摸着石头过河”,做好“探索动作”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如何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如何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照搬,这就要求我们不断顺应新时代潮流,牢牢把握改革的方向。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问题导向”“要加强改革系统集成”,这些要求为湖南继续做好改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开创全面深化改革新局面、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从设计结构上看,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仅仅是对原有体制机制的简单调整或修补,而是覆盖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全面联动和系统集成。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立足实际,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的改革,抓住关键环节、重点部位和基础要素实现突破。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企改革、国土资源管理等体制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文化市场综合执行改革全面完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教育改革加快发展,湖南的改革步伐坚定而有力。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改革之路从非坦途,全面深化改革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持续探索。目前,湖南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攻坚克难的要紧阶段,只有把“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奔着问题去、迎着矛盾上、朝着难处行,才能在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烧自己的火、热自己的锅”,
做好“特色动作”
突破,就要有突破的方向、突破的办法、突破的路径。
湖南拥有独特的地理、人文、产业和资源优势,这些优势正是湖南经济发展的“火种”。通过改革的“炉灶”,将这些优势点燃,就能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热锅”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紧紧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深度挖掘与拓展自身优势,加强区域合作、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经济总量实现万亿级的“四连跳”,产业结构加快升级,从以农业为主逐步发展为二三产业共同带动的格局;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不断增长,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凸显,制造强省的新动能不断增强;
塑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湖南的经贸“朋友圈”不断扩大,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一方面,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持续发力,因地制宜打造经济新增长极。
今年以来,湖南省属国企战略性重组动作频频,1月省人才集团组建,3月湖南能源集团成立,7月湘铁公司成立,10月矿产资源集团挂牌,国企国资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新旧动能转换,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依托区位优势打造经济核心增长极,湖南实施“强省会”战略,引领长株潭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形成 “半小时交通圈” “半小时经济圈”,推动省会城市强功能、强产业、强平台,促进长株潭融城核心区发展,以“省会强”带动“全省强”;
推进湖南湘江新区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实现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岳麓区“三区合一”,2023年新区经济总量达4500亿元,在全国19个国家级新区中排名第六,以占全省5‰的面积创造了9%的经济总量;
布局种业、先进制造业、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等领域,建设“四大实验室”和“四个重大科学装置”,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使命驱动型的湖南特色实验室体系……
另一方面,把民生关切列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积极搭建就业平台,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稳定就业形势;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把“双减”政策落实到位;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深化医联体建设,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看病更便捷;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稳定房价;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事是一件一件做出来的。
从经济体制改革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到社会体制改革化解民生矛盾,每一步改革都是对湖南现实问题的回应和求解。
改革是路径、是手段,最终目的在于让老百姓从中获益。人民群众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就是“热锅”效应的价值体现。
“先立后破”,做好“创新动作”
向改革要思路、向创新要办法。
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技革命风起云涌,湖南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统揽,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而卓越的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聚焦优势产业,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继续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这一论断不仅是对湖南产业发展的期望,更是应对 “产业升级” 这一重大挑战的行动指南。
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重点,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成为生产力跃迁的重要支撑,“先立后破”则是创新发展的关键策略。与湖南“三个高地”建设紧密结合,展现出湖南独特的创新动作和深刻的发展逻辑。
先“立”,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
“立”起产业升级的战略架构。湖南积极规划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蓝图,以长株潭地区为核心,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建立起产业协同创新网络,将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紧密相连,使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例如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领域,通过预先构建的协同创新模式,实现了从零部件生产到整机装配的技术突破,提升了产业附加值。
“立”起创新生态的培育机制。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中,大力扶持基础研究,加大对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基础设施的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肥沃土壤。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创新。同时,制定人才发展战略,吸引和留住高端科技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为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资源。
“立”起开放合作的平台与规则。设立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定与国际接轨的贸易和投资规则,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本和企业入驻。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举办各类国际经贸展会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展对外交流渠道,提升湖南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
后“破”,则是顺势而为的改革之举。
后“破”为进,湖南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淘汰落后产能、释放发展潜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审时度势,伟业磅礴。在“立”与“破”的过程中,湖南要始终注重把握改革创新的节奏和力度,确保改革既积极稳妥又成效斐然。
编辑|张 米
本文由指点原创,转载请注明
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