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女博士辞掉高薪,竟回乡做“守陵人”?!
来源:北京青年报、中国新闻网、新浪微博等
昨日,一条微博登上了热搜:
梅静,清华大学毕业的博士工程师,来自河北易县清西陵镇五道河村。她的家族是满洲守墓人,以修缮古建为生。
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在文物古建的环境中,梅静考入了清华大学,学习建筑历史专业。
毕业后的她,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了6年。
2014年,本可以留在北京继续享受丰厚薪资的梅静辞职了,回到落后偏僻的西陵镇,宣传西陵文化、研究保护西陵文物、与村民筹建乡村书院。
梅静,以她自己的方式,延续家族的守陵传统,守护来自故乡的古村落文化遗产。
此消息一出,
网友们纷纷炸锅...
那事实究竟是怎么回事?
真像大家所说一样吗?
回乡创立书院并非守陵 ,想把文化遗产传播出去
9月26日,梅静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自己回乡并非是做清西陵的守陵人,而是在清西陵附近的村子创建了一个包括公共图书馆、绘画创作、教育讲座等功能的书院,目的就是想把家乡的文化遗产传播出去。
梅静表示,身在河北易县的她看到自己出镜的一则视频在网上火了起来,这则视频不到一分钟,但播放量已过百万。视频文字介绍称,梅静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辞去北京高薪工作,回家宣传清西陵文化,“开始了守护陵墓的人生历程”。
对于上述文字介绍,梅静并不认可。她告诉北青报记者,自己2009年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毕业,毕业之后就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了7年,并非网传的清华博士,而是清华建筑学院的硕士。2014年底,她辞去了在北京的工作,回到自己的老家河北易县,在清西陵附近的五道河村创建了一个 “听松书院”,这个书院功能包括公共图书馆、公共教室及活动室、绘画创作空间、民宿等,同时进行一些教育活动及带有清西陵和易县元素的文化产品设计。并非如网络视频所说,她是一个清西陵的守陵人,“我不再重复祖辈人守陵人的职责,现在有专人在做清西陵的保护工作,我只是把这些我熟悉的文化遗产传播出去。”
但是对于清西陵,梅静是十分熟悉的。从清雍正时期开始,梅静的祖先就在清西陵做守陵官员,他的父亲也在清西陵工作。从小,梅静就跟着父亲去清西陵的各个陵进行修缮,冬天则去雕刻砖花,和父亲一起补陵上丢掉的一些砖雕,还曾特意去故宫找相近的图案,把它拍下来,并帮助父亲把图案画下来。而回到家乡后,她也经常到清西陵去写生,对清西陵建筑的细节进行发掘和记录。
当地的村民来到书院听课
书院建成后,经常有当地的村民来到书院看书,也常有妈妈带着孩子到书院听梅静讲课和其他讲座,梅静称这也是她做书院的目的之一,成为城市和农村的连接体,为家乡做些事情。
看似不可思议的“放弃”背后
都藏着一颗精诚的赤子之心
这几年
来我们似乎经常看到“放弃”这个词
总是出现在一些高材生身上……
秦玥飞
秦玥飞凭着托福满分和突出的面试成绩,申请到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并取得耶鲁大学双学位。
大学毕业后,想要改变家乡,放弃国外高薪工作机会,来到偏远贫困的湖南白云村报考村官,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两次获得“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称号。
庹蓝兰
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的庹蓝兰,因在学生时期曾在农村小学义务支教,深受感触,决定毕业后从北京回到家乡丰都支教,家乡的孩子带去知识的力量,因此,大学男友与其分手。
小庹说,“当时很伤心,但是为了理想,我并不后悔”。此外,她还要养活3个妹妹。
杜聪
杜聪从小随父母移民美国,受尽各种歧视排斥的他却很争气,考入哈佛大学,29岁便成为瑞士某银行驻香港联席董事、法国某银行副总。
一次偶然,他了解到中国农村艾滋病孤童的现状,毅然告别已有的优渥生活,深入乡村,拯救了20000多名艾滋孤童。
杜聪说:“这世界少了一个银行家,照样运转,但眼看这帮孩子不救,就晚了”。
有人觉得这些高材生挺傻。
父母好不容易把他们培养成才,他们却挥一挥衣袖,放弃那些体面的工作和生活,不顾父母的反对、不理会旁人的嘲讽,选择了一份平淡无趣,甚至又脏又累的活儿。
难怪有网友打趣:“你永远也想不到,这些高材生们还会选择哪些让你目瞪口呆的工作”。
殊不知,这样的“放弃”,其实已经“流行”多年...
上世纪50年代,24岁的钱学森放弃了美国国家科学奖、美国科学院院士等头衔,不顾迫害,毅然回国,为中国的火箭和导弹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做出了跨越式的贡献。
20世纪80年代,南仁东曾得到美国、日本天文界的青睐,却毅然舍弃高薪,回国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任职。当时他一年的工资,只等于国外一天的工资。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在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放弃”背后
都藏着一颗精诚的赤子之心
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坚持
坚持梦想、坚持担当、坚持信仰……
这份坚持
在几代中国青年的血液中传承、流淌,历久弥新!
撕掉那些自私、脑残、非主流的标签吧!
中国的新生代并没有垮掉
他们的名字叫未来
他们与梦想和担当同在
他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团 团 课 堂(31)
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82页
更 多 精 彩
本 期 编 辑 | 曲珊珊
投稿 | qcsd2015@163.com
转载请注明 | 青春山东 (ID:sdgqt2014)
并添加下列二维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