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东92岁院士一件衬衣穿了30年,却捐了全部积蓄帮贫困生...

2017-10-09 青春山东

来源:“德国优才计划”转载授权请与原作者联系

作者:德国优才计划


先生,不仅是一种称谓,更蕴含着敬意与传承。可堪先生之名者,不仅在某一领域独树一帜,更有着温润深厚的德性、豁达包容的情怀,任风吹雨打,仍固守信念。在市场强势奔袭的时代,先生们还需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为后生晚辈持起读书、做人的一盏灯。


这位九旬“钢铁院士”,

一件衬衣穿30年,

却捐出全部积蓄42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


试问问今天的中国,

有多少人还知道他?



他,是中国92岁的科学家,

国内首屈一指的“钢铁院士”,

曾连续获得三项国家发明奖,

中国的高性能特殊钢,

10种新型模具钢,

都是他研制出来的!


他,60岁党龄,70岁教龄,

为中国培养了最优秀的博士博导,

81岁高龄了还在电脑前独自敲打,

用六年时间敲出了:

《钢的成分、组织与构造》,

一部中国特殊钢的百科全书!


他就是,崔崑



1925年7月20日,他出生于山东济南,

父亲是燕京大学毕业生,

后在洋行任高管。

1937年,当日寇的铁蹄侵凌至济南,

接管洋行之日,

他的父亲便毅然辞去了高薪职位,

携全家老小回到老家济宁。

父亲的爱国情操,

让年幼的他一辈子难以忘记。




1944年春,他远走他乡,

步行通过河南商丘的日寇封锁线,

从西安到宝鸡再到广莱、绵阳,

最后到达大后方成都,

整整走了81天。


当年的秋季,

他被3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

他选择了:

武汉大学,机械专业。

他一门心思全在学习上,

几乎年年全系第一。

1948年,因为成绩优异留校任教。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

百废待兴,钢铁是工业的脊梁,

而高性能的特殊钢,

更是托举一个国家,

钢铁工业水平的巨臂。

但当时的武汉大学并没有这个专业,

为了能把这个急需的专业办起来,

1958年,他去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钢铁专业大学:莫斯科钢铁学院,

专攻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


崔崑与夫人朱慧楠1952年求学照


1960年,他学成便立即回国,

那时,我国工业生产急需,

高性能新型模具钢,

可却无力自主生产,

进口价格是普通钢的10倍以上。

崔崑心急如焚,

和同事们加紧建设实验室。

买不到仪器设备,就自己动手做。


那时候没有温控自动化技术,

他们只能用最“土”的办法控温:

眼睛紧紧盯着温度显示仪。

往往一盯就是一个通宵。

他说:

“温度高一点就停一停,

温度低一点就把闸合上去。

靠手动来控制,比较难,

一定要聚精会神。”

而每一场实验,

崔崑都坚持亲自在场。


1964年,新中国成立第15个年头,

崔崑带领同事建成了装备完整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实验室,

新模具钢制成的模具打破了国外垄断。



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改革开放之初,

每当新钢种出产,已是教授的他,

还要自己背着三十公斤重的“铁坨坨”,

风尘仆仆的赶往全国各家单位试用。


那时没有飞机高铁,火车挤得不得了,

能买到硬座就不错了,有时站票就走了,

那时的他,

已年过花甲了!


1981年至1991年,

他共研制出10种新型模具钢,

6种列入国家推广计划,

获得3项国家发明奖,

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两亿元。


他培养的学生不多,

他说:“我不想培养次品和废品。

我招的学生,进门时学历有高有低,

但个个都想干事、能干事。

现在,他的学生中,

已有十多人是博士生导师,

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2006年,已81岁高龄的他,

开始在电脑上撰写

《钢铁材料、组织与性能》一书、

这是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介绍

特殊钢的“百科全书”。

卷帙浩繁,200万字,

一位耄耋老人以6年之力,

在电脑前独自敲打而成。

这本书的每一份文献都是他亲自收集,

甚至每一张图片也都是他自己编辑的。



他说自己写书就四个要求,

一是全,二是新,三是严,四是用。

书稿出来后,

他都会专门再让已经是教授的,

弟子们再做检查


如今,92岁的他,

每天时间都排得满满的,

夫人朱慧楠89岁了,身体不好,

都是崔先生买菜做饭,

两位老人,已经这样认认真真地,

在一起生活了64年。


夫人朱慧楠说:

他通常早上6点就起来了,

先收拾一下,或者做一点家务事,

这是他的休息,

然后就是写他的书,

上网看买家评论,

搜集需要编校的新资料,

翻译当初钢铁俄文原著。

对他来说学习和工作,

是最有趣也最有意义的事情。



他当选院士后,找他办事的人多了,

为避免别人送礼,

他总是约来访者到办公室面谈。

一次,有人拜访后留下一件贵重礼品,

他发现后当即用特快专递给寄了回去。



身为院士,他拒绝了很多应得的福利,

生活上不讲究吃,不讲究穿,

非常的简朴,甚至有些吝啬,

他的一件衬衫就穿了有三十年,

可就是这样简朴吝啬的人,

在2013年,他和夫人一起,

将毕生将全部积蓄420万,

捐赠给了华中科技大学,

每年45名学生,每人8000元。

以目前家里的积蓄,一次性拿不出这么多钱,

他就做了一个5年计划,

有一点结余就捐一点。

今年已将捐款全部交齐。


他说:“这不算捐,应该是还,

因为我们毕业的时候两手空空,

现在有些积蓄还不是国家给的,

用不完还给老百姓,

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除了心系寒门学子,

2016年,他还和夫人捐赠了,

一台价值20万元的轿车,

为校内离退休老同志提供交通应急服务,

平时自己用车时也按照学校规定,

提前约车并坚持自掏腰包。

他说:“我们受党教育这么多年,

如果公家的车私用,心里会感到不舒服。”



少逢大难,以身许国,

做人为学,一丝不苟,

高风劲节,坚守初心。

他说:

“我这一辈子,不谦虚地说,就四个字,

一个勤奋,一个报国,

我做的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是的,他完全不用谦虚,

他这一生,正像锻造钢铁一样,

锻造着自己,也报效了国家!

可他所做的,

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搞科研的人一般都看淡名利,

真正在乎的是学术成果,

而一个民族,

正是能有像他这样高风亮节的人,

我们的民族才能有希望。

龙之角,凤之冠,国之栋梁,

比起整个朋友圈、微博,微信上,

铺天盖地的都是娱乐明星的八卦炒作。

今天,像他这样的国之栋梁才应该是,

我们所有中国人更应该关注的明星,

这样的明星才更应该是,

我们中国人灵魂的标榜!


视频:钢是怎样炼成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f05375a4y1l&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本文授权转载自德国优才计划,欧洲最美微刊,为中欧文化代言。


团 团 课 堂(51)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中国梦,复兴路》(2012年11月29日)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84页 

更 多 精 彩

有个免费上天的机会,要不要?

萌版《红楼梦》刷爆假期朋友圈

山东因为这个又被央视点名

因为10元钱,70岁老人却哭了两次

欢 迎 关 注

本 期 编 辑 | 曲珊珊

投稿 | qcsd2015@163.com

转载请注明 | 青春山东 (ID:sdgqt2014) 

   并添加下列二维码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