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此为真国士:血流而尽,临终最后一句话振奋中华!

北洋君 青春山东 2018-11-13

青春山东

有态度  有意思  有温度

一个为青年发声的平台

来源:北洋之家(bypm2016)原作者:北洋君,文章有删减。



32年前,1986年的一天,有一个人们从未听说过的名字,突然在一夜之间,登上当时中国几乎所有媒体的头条。一个埋藏28年的秘密,也随之浮出水面……


在此之前,他的名字和他从事的工作一样,是中国最高机密!


他,就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理论研究设计的总负责人、“两弹之父”邓稼先。在中国总共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邓稼先参加过32次,有15次,是他现场亲自指挥。



在讲邓稼先的故事之前,先给大家看一张照片。



照片右边是我们熟悉的杨振宁先生,左边是比杨振宁还年轻两岁、看起来却衰老很多的邓稼先。


1986年5月,杨振宁专程从美国回来探望邓稼先,他们拍下了这张照片,也定格了他们人生中最后一次见面。


如果仔细看这张照片,我们能发现邓稼先的嘴角上还有没有完全擦干净的血迹。



照片中的邓稼先,笑得那样灿烂,事实上这时的他就要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他全身都在出血,止都止不住,每一个小时就需要打一针镇痛剂。


留下这张照片两个月后,这位中国的“两弹之父”就永远地离开了……


邓稼先,一个所有中国人都知道的名字,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在短短62年的生命中,活得究竟有多伟大?走得到底有多壮烈?

14岁的他

把日本国旗撕得粉粹

1924年6月25日,邓稼先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颇有名望的书香世家出生了!邓稼先的六世祖邓石如,是清代书法篆刻大家,被称为千年难得一遇的宗师。而邓稼先父亲邓以蛰,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美学家、哲学家、教育家。



邓以蛰,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之一。对于安徽的老家,邓稼先没有留下多少记忆,因为在他出生仅8个月后,就跟母亲一起去了北京,父亲从美国留学归国,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当教授。学贯中西的邓父,让子女们在上小学时,就开始读四书五经,同时要读世界名著,学习英文、数学。


1934年在北平,右一为邓稼先


在清华园,邓父和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既是同乡,也是同事,又是邻居,因此邓、杨两家有着深厚的友情。


12岁时,邓稼先考入北平崇德中学,那时高他两个班的杨振宁,常常帮助他学习物理和数学,两个男孩常在一起学习,下课一起弹玻璃球、打墙球比赛、爬树,就像一对亲兄弟。



上了中学之后,邓稼先愈发喜爱数学和物理,就在他如饥似渴求学时,平静的学习生活,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



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之后,日军每攻占一个城市,都要强迫市民出来游行,庆祝他们所谓的胜利。


1938年10月,湖北汉口沦陷,日军强迫北平的老百姓、学生上街高举日本国旗庆功游行,大部分人敢怒不敢言,只能乖乖服从。


那天,只有14岁的邓稼先实在无法忍受心中的屈辱,他当众把一面日本国旗撕得粉粹,又扔到地上,狠狠踩了几脚。


邓稼先的老师看到此情此景,担心会给邓稼先招来杀身之祸,急忙找到邓父:你还是让孩子尽早离开北平吧!


无奈之下,邓以蛰让大女儿带着邓稼先南下昆明。临走时,父亲只嘱咐了他一句话:“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像我这样,不要学文。学科学对国家有用。”而邓稼先在与弟弟告别时说:“我现在只有仇恨,没有眼泪。”


尽管只有14岁,从离开家的那一刻起,爱国,成了邓稼先一生的选择。他们几经辗转抵达昆明后,大姐马上又把邓稼先送到了四川江津插班读高三。



有一天,邓稼先走在江边的山路上,正好遇见日机来轰炸,一颗颗炸弹落在民房上,大火升腾,浓烟滚滚,邓稼先眼看着日机肆虐,地面上却没有任何一枪一炮的抵抗。


这时候,他终于明白,一个备受侵凌的落后国家,即便是在大后方,也绝对不可能有真正平安的日子。



1941年秋天,邓稼先考上了西南联大物理系,国立西南联大是原来的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在南迁后合起来的一所学校,是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


西南联大的物理系,更是汇集了众多知名专家和教授:吴有训、周培源、赵忠尧等著名物理学家。


而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等,也都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杨振宁曾回忆道:我在昆明学到的物理已经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


西南联大的学生宿舍


西南联大的生活条件不是一般艰苦:简易的学生宿舍四处漏风,吃掺着沙子的碎米,日军的飞机还经常对学校进行狂轰滥炸。


邓稼先,这个原本潇洒帅气的少年,此时,却多了隐忍和内敛,他憋足了一股劲,发疯了一样刻苦学习。


多年后,杨振宁在一篇怀念邓稼先的文章中饱含深情地写到: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的话,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叫做《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睡狮千年,睡狮千年,

一夫振臂万夫雄!


我有宝刀,慷慨从戎,

击楫中流,泱泱大同,

决胜疆场,气贯长虹!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当年,邓稼先和西南联大所有的师生们,就是唱着这样一首令人振奋的歌曲,在中国任人宰割的年代,苦苦追寻着中国的强国之梦。


26岁“娃娃博士”

9天兑现对祖国的诺言

1946年夏天,从西南联大毕业的邓稼先,回到了阔别六年的北平,在北京大学当助教期间,他认识了两位与他一生有着重大关系的人。一个是日后成为妻子的许鹿希;另一个,是正在北大物理系读书的于敏。


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的于敏


20年后,从未留过洋的于敏,与邓稼先一起为中国的氢弹研制立下汗马功劳!


在北大,邓稼先一面当助教,一面积极准备留学美国的考试。1947年,他考上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1948年秋天,邓稼先从海上起航,向大洋彼岸驶去。


临行前,他的一个好朋友说:中国天快要亮了,请你将来留在祖国!邓稼先听了笑了笑,说了这样一句话:将来祖国建设需要人,我学成后一定回来。



1949年,邓稼先与杨振宁、杨振平在美国芝加哥拍摄了这张合影,邓稼先则将天分和勤奋发挥到极致,三年的博士课程,他仅仅用了1年11个月便修完了所有学分。



因为表现极为优异,美国教授推荐邓稼先去英国继续深造,对他未来获得诺贝尔奖都充满信心。


是在优越的国度做自己喜欢的研究,还是回到一穷二白的新中国过苦日子?或许,邓稼先就从没做过这样的比较。



1950年8月20号,26岁的邓稼先拿到学位证书、获得博士学位。1950年8月29号,他就收拾行李,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威尔逊总统号轮船,与钱学森、赵忠尧等100多名留美学者一起,毅然踏上了回国之路。


赵忠尧、钱学森、邓稼先等百名留美学生学成归国,在甲板上集体合影


这一天,离他拿到博士学位证书,才刚刚过去了九天。只有九天,邓稼先就实现了他两年前离开中国说的诺言:我学成一定回来。


回国后,有人问他带了些什么回国?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生产的尼龙袜子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中子、质子、裂变、聚变、氘氘、重水等。


当时大家可能都没有料到,他这一脑子的原子核的知识,对8年后从事研制我国的原子弹、氢弹的事业,是何等的重要!



当时,刚刚摆脱百年欺凌的新中国一直笼罩在核威胁的阴云之下。甚至,当时的国际舆论称:自长崎广岛遭受核武器轰炸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受到原子弹的临近和威胁。


回国的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在1951年到1958年的八年时间里,他相继发表了诸多原子核相关理论论文,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在大国核威慑下,中国被迫做出了发展核武器的战略抉择。1958年2月11日,具体领导中国核工业发展与核武器制造的二机部成立,钱三强任副部长。


到哪儿去找主持这方面工作的科学家呢?就在钱三强一筹莫展的时候,邓稼先进入了他的视野。

硬是用算盘、计算尺

设计出了原子弹

1958年8月的一天,钱三强把34岁的邓稼先叫到办公室,进行了一次秘密的谈话。钱三强用略有幽默感的语调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你去做这项工作怎么样?这让邓稼先大吃一惊,国家这是要造原子弹了!


那天晚上,回到家的邓稼先,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他突然一下子坐了起来,对身旁的妻子许鹿希说:我要调动工作了。


妻子问:到哪儿去?他回答:不能说!妻子问:去干什么?他回答:不能说!妻子又问:你把信箱的号码告诉我,我给你写信!他回答:不能通信!



而他最后对妻子的几句叮嘱,几十年后,年逾古稀的许鹿希仍然记忆深刻:这个家以后就靠你了,我的生命,就献给将来要做的这个工作了。


许鹿希说,丈夫说这句话说得非常坚决,他说:如果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辈子就活得很值得,就是为它死也值得。很快,邓稼先被任命为中国研制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


他就像是消失了一样,再没有出过国,再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再没有公开做过一次学术报告。



除了组织之外,没有人知道邓稼先究竟在哪里工作,具体在做什么?他白天从大家的视野中消失,晚上神秘地回家。


在原子弹研究初期,邓稼先的研究是有苏联专家帮助的。但仅仅几个月之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所有专家。


苏联人说中国人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美国中央情报局也断定中国人搞不出,在一穷二白,一无所有的新中国,要自主研制一颗原子弹谈何容易,当年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科研队伍里,至少有14人是诺贝尔奖得主,而邓稼先所带领的团队,则是一群刚毕业的大学生。




苏联专家撤走时曾留下过一个参数,为了验证这个极为关键的参数,邓稼先带领理论小组,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进行了上万次的方程式推算,邓稼先跟同事们一起,披一件黄大衣,累了就睡地板。



那时候,中国研制原子弹条件艰苦到以算盘、计算尺和仅有的手摇计算器,甚至是纸和笔来处理大量的数据。


他们算出来的是难以想象的大量数字,上面的纸一扎扎,一捆一捆,装在麻袋里,堆满了整个屋子,每一个数值都要反复核对,确保准确无误,一个关键数据算一遍,计算一个模型,要上万个数据,有一个错的话,整个计算就会全部作废。



邓稼先带领的理论小组算了九遍,否定了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参数,确定了正确参数,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他的结论,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1961年,经过整整三年的计算,邓稼先敲开了原子弹设计的大门,中国人终于靠自己的力量确立了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框架和构想,原子弹的蓝图基本成型。


还未迎来片刻的喘息时间,邓稼先就开始打包行囊,他要去的地方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基地。



1964年10月16日凌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被安装在102米高的铁塔。


各项准备工作完成,此刻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时间1分1秒过去,14时50分,主控站发出口令,全系统进入自控状态,9、8、7、6……在读秒声中,大家屏住呼吸。



顷刻,惊雷般的巨响打破了万般寂静。蘑菇云腾空而起。这一声戈壁惊雷,让祖国各地一片欢腾。它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让所有的炎黄子孙扬眉吐气!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它彻底改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海内外的中国人,从此都挺直了腰杆。



当全世界都为这声巨响震惊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早在一年前,邓稼先就率领原班人马,已经开始了氢弹的理论设计。


于敏,正是邓稼先当年在北大当助教时教过的学生。1965年年底,邓稼先和于敏共同拿出一个后来轰动世界的“邓-于理论方案”。


邓稼先和于敏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核爆炸成功,采用的是空投的方式。氢弹试验的成功,使中国先于法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氢弹的国家!


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表示崇高的敬意

1971年,时隔8年,邓稼先第一次从西部大漠回到了北京的家。那天,当邓稼先推开自己家房门站在妻子许鹿希面前时,她不禁大吃一惊,这是两人分别后的第一次重逢。


邓稼先穿着旧灰制服和绿军便鞋,曾经那么英俊高大的丈夫,如今都有了白头发。许鹿希没想到的是,等她再一次见到丈夫时,他已经身患绝症,生命进入倒计时……



1979年9月13日,那次是氢弹空投试验,谁也没有想到突然发生了意外,降落伞没有打开,氢弹直接从空中摔了下来。指挥部立即派出100多名防化兵去寻找,因为没有准确的定点在戈壁滩上找了许久都没能找到。一颗核弹躺在中国大地上,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紧急关头,邓稼先心急如焚,他要跟着防化兵一起去寻找,基地的领导立即拦住了他,厉声说道:“老邓你不能走,你不能去!”


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去,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邓稼先第一个找到了事故现场,独自捧起了摔碎的弹片,仔细检查后,他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走出来之后,他说了一句话:平安无事。


1979年,寻回未爆的核武器弹头后,邓稼先(左)与赵敬璞合影于新疆核试验基地的戈壁滩


邓稼先因此遭受了致命的核辐射。在离开事故现场前,一向不拍工作照的他却拉着同事合影留了念。


拍完这张照片,邓稼先在返程的车上自言自语说:你知道放射性钚进入人体之后最容易被什么吸收吗?他自己回答:骨髓!然后又说:你知道进入人体之后,半衰期是多久吗?他又自己回答:200年!



在这之后,邓稼先衰老得特别快,头发白了一多半,工作也特别容易劳累。1982年,新的核试验临近前,他昏倒了,没有脉搏,血压为0。医生整整抢救了一夜,才从死神手中将他救回来。这个原本强健如牛的人,因为祖国的核事业,百病缠身。


1984年,他带病再次前往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在1985年,邓稼先再次住进了医院,被确诊为直肠癌。61岁的邓稼先回到了北京。盼了20多年,许鹿希终于等到丈夫回来,但他的生命即将走到了尽头。


在邓稼先住院的363天里,他动了三次手术。363天里,他一直疼痛不止。止痛针从每天的一打,发展到一小时一打……



可即使被病痛折磨成这样,占据邓稼先脑海全部的,仍是中国核武器事业。他在生命最后的期限里,他坐在橡皮圈里,强忍着疼痛,和老搭档于敏写下了《关于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这份建议书直到今天,都对中国核武器事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妻子许鹿希回忆说,他写完这封信之后,说了四个字:死而无憾!


邓稼先以他的敏锐眼光,使中国的核武器发展继续辉煌十年,更让中国赶在世界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达到了实验室模拟水平。



1986年5月,杨振宁专程看望邓稼先,他问:您研究原子弹成功之后,得到了多少奖金?邓稼先回答:原子弹十元、氢弹十元。听到这个答案,杨振宁已是泪流满面。


当党组织问他还有什么要求时,邓稼先提出最后一个请求:去天安门看看。


在天安门,他有些激动地说:如果中国再过一二十年,会发展很好。他多么希望再活下去,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邓稼先逝世前12天,接受全国劳模奖章


1986年7月17日,邓稼先在病房撑起虚弱的病体,接受了全国劳模的奖章和证书。


仅仅12天后的7月29日,邓稼先因为全身大出血去世了,享年62岁。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邓稼先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让别人把我们落下得太远。


那天,许鹿希在病床前放声痛哭,28年的等待,为何最终相聚的时间又这样短?



她抓着他的手,迟迟不敢相信他离去的事实,很久很久以后,看着他安详的脸,悲痛地说:“你的血流尽了!”


隐姓埋名28年,邓稼先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祖国的核武器发展事业。



是他用自己的智慧带领中国,跨过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核禁试这四个里程碑,为中国筑牢了国防盾牌,让中国人挺直了脊梁。


1996年7月29日,中国郑重向全世界宣布:从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暂停核试验。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十周年的日子。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邓稼先的纪念。


1999年9月18日,许鹿希来到了人民大会堂,在那里,她见证了中央领导为“两弹一星”元勋颁奖的全过程。



当大会上讲述完她丈夫邓稼先的事迹时,现场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而许鹿希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她俯在桌子上,双手掩面而泣。


今天,已经90岁的许鹿希仍然住在50多年前的老房子里,在几乎没有任何装修的房间墙上,张贴着一张未经装裱的字: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如果他知道中国发展的这么好,中国的核事业走的这么稳,他该会有多骄傲,有多高兴。


如果他还在,多想亲口告诉他:正是因为有他,有和他一样的科技工作者的奉献,中国才有了现在的模样!


如果他还在,更想亲口告诉他:今天的中国,已经有越来越来的多人、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崇拜英雄!



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也绝对不该忘了他们

他们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英雄

更是中国国家精神的缔造者

我有国士,举国无双

致敬!

北洋之家,中国最有人文情怀的文化微刊!有温度,更有态度!欢迎订阅~

往 期 精 彩

今日开幕!我在山东,向团的十八大报到!

那些从来不用花呗的女孩子

习近平青岛考察第一站选这里的重要意义

清华给落选者发出一封信

欢 迎 关 注

  编辑 | 日月星  校对 | 崔玉颖

转载注明 | 青春山东 (ID:sdgqt2014)

  并添加二维码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