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富汗内战后,他们正在「冒死」保护中国人

青春山东 2021-10-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视觉志 Author 布呐呐


阿富汗内战以来,
局势瞬息万变。
战争结束后的阿富汗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不得而知。
很多人忽略的一点是,
我们是阿富汗最大的邻国。
邻居家动荡不安,
我们自然无法安睡。



 

提到瓦罕走廊,很多人都很陌生,

它位于“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

是我国与阿富汗之间的唯一陆路通道。

南北最窄处仅为15公里,

最宽处约75公里。

全长约400公里,

其中在我国境内的长度约为100公里。



2001年阿富汗战争后,

瓦罕走廊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

成为危险活动的温床。

在外界,曾一度被称为“恐怖走廊”。

这里气候恶劣,人迹罕至。 

由于属于高寒山区,海拔高,气温低。

除了6、7、8三个月外,

其余时间基本都是大雪封山。


 

公元399年

东晋僧人法显

从长安沿古丝绸之路西行求佛,

途经此处时写道: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
四顾茫茫,莫测所之,
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
由此可以看出
这里的生存条件多么恶劣。

 

1963年11月,
中阿两国签订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富汗王国边界条约》,
对包括瓦罕走廊在内的边界进行了划分。


依照协议,
两国边界线南起海拔5630米的雪峰,
北至海拔5698米的克克拉去考勒雪峰。
这也是全世界
海拔最高的陆地边境之一。


面对如此极端艰苦的条件,
我们的边防战士毅然守护在祖国的边疆,
保护着身后的每一个中国人。




瓦罕走廊里每一处战略要地
都有边防战士守护。
守边防的苦,
不是我们常人所能承受的。
瓦罕走廊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
最让人难受的就是缺氧。
即便是正常的步行
也相当于在平原地区负重30公斤行走。



很多边防战士
因为高原反应患上了脱发、
指甲凹陷、高原性心脏病、
风湿性关节炎、肺气肿等
不同程度的高原疾病。



除了缺氧,高原极度寒冷。


 

尽管战士们都穿着厚厚的军装,
但寒风刺骨。
不一会他们身上就挂满了白霜。
为了随时保持自己的战斗力
边防战士们还要进行耐寒训练。
战士们要顶着狂风暴雪
在缺氧呼吸困难的环境下
一待就是两三个小时。



瓦罕走廊除了缺氧、低温
这里地势险峻。
在这样的地区巡逻,
现代交通基本发挥不出作用。 
战士们需要攀悬崖、翻雪山。



一般来说巡逻路程
在七八十公里左右,
来回要三五天,
途径冰河和峡谷,
一路坡陡路滑,碎石遍布,
战士们都会手脚并用地爬过去。

 


在瓦罕走廊,
伤病成了边防战士们的日常。
在卡拉奇古边防连,
战士们要经常到一个
皮斯岭沟口的地方执行潜伏任务,
那里的海拔5316米。
每次,战士们都要穿过湍急刺骨的河流,
水最深的地方可以达到1.5米到1.8米。



双脚进入河水以后,
基本二十分钟左右,
就被冻得麻木了。

连长刘建伟的腿早已落下了病根,
他双膝的半月板中重度损伤,
左膝肌腱炎,右膝髌骨脂肪垫损坏。
年纪轻轻,走路便开始一瘸一拐。



明铁盖边防连连长张星坤是陕西汉中人,
来边防连已经6年。

边防连地处瓦罕走廊腹地,海拔4000米
常年大风,有半年多冰雪期。
巡逻路上乱石丛生,
脚踩在石头尖上,就会硌的生疼,
连巡逻犬的爪子也磨出了血迹。



越往山上爬,海拔越高,天气越冷,

刺骨的风吹在战士们脸上,

感觉耳朵都要掉了一样。

但战士们对这种

严寒大风天气已经司空见惯。

不管自然条件多恶劣,

边防官兵例行的执勤巡逻

一天也不会落下。



克克吐鲁克边防连
被称作“瓦罕走廊第一哨”,
连队所在海拔山谷4300米,
含氧量仅为平原的50%。

克克吐鲁克在塔吉克语中意为
“鲜花盛开的地方”,
但这里却是生命的禁区。
 
2015年,
克克吐鲁克边防连连长肖博文
带队去2号点位巡逻。
途中他的右脚被马踩到,
但是因为冻伤没有丝毫察觉。

在高原边防巡逻过程中,
战士们手指、脚趾等肢体末端
非常容易发生冻伤,
情况严重将面临截肢。



危急时刻,战士们立马把肖博文
抬到牧民的临时房里取暖。
整整2个小时后,
肖博文的右脚才慢慢恢复了知觉。

有人九死一生,
有人却长眠于冰雪之中。 
24岁的帅佳宏因突发心源性休克,
倒在了执勤哨位上。
他在这片土地坚守了近四年,
共参加了300多次边防巡逻。
本来再过一个多月,
他就可以休假回家和家人团聚了。



每一次巡逻都是生死考验。
他们在风雪中前行,
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在瓦罕走廊,
除了有戍守边关的边防战士,
还有守卫家乡的护边员。

 瓦罕走廊在中国的部分,
属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这里生活着塔吉克族牧民。
塔吉克族牧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每一个牧民都是不拿枪的边防军,
每一座毡房都是边防哨所”。
当地牧民只要发现
有陌生人进入瓦罕走廊,
都会及时告诉边防战士。



2011年本·拉丹被击毙后,
边防形势严峻,
护边员马塔甫夏
在边境一守就是40天。 
他说,“我也干不了其他大事,
就好好守边。
我们把边守好,国家就会好。”
护边员克里木在皮斯岭山口
发现可疑人员后,马上通知边防军。
边防战士紧急出动,
仅用80分钟,就成功抓获了5名
想潜逃到阿境内参加“战争”的恐怖分子。



57岁的萨发里克是
瓦罕走廊南瓦根基达坂
年纪最大的守边员。
一次他收到两名阿富汗人
非法越境的线索后,
第一时间向连队汇报。
两名非法越境阿富汗人被及时控制,
最终遣送出境。 

几十年来,
一代代护边员在边境线上巡边护边,
将这份责任传递下去。
胡玛力克已经当了37年的护边员,
因为年纪大了,
他就把这份职责传递给了儿子。

为了守护祖国边陲的安全,
这里的护边员付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努力。 
因为责任,所以坚守。


 


尽管中阿交界线海拔在5000米上下,
地势险峻,冰雪封山,
想进入中国境内绝非易事。
 
但边防战士和护边员依然用身体,
为我们筑起了不可逾越的城墙。
 
他们守护着我们每一寸土地,
不让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和枪支毒品
试图从边境危害我们的国家。



《环球时报》曾报道,
近20年中阿边境的越界事件
一次都没有发生。
而这,是无数边防军警
用伤痛和牺牲换来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谢谢你们一直守护着身后的我们,

向边防战士和守边员们致敬!

请保护好自己,平安归来!

 
参考资料:
军事纪实:兵守瓦罕走廊;
解放军报:《解读神秘的瓦罕走廊》;
环球时报:《记者组在瓦罕走廊感受中国边防》
澎湃新闻:《瓦罕走廊:阿富汗的隐秘天堂》;
人民网:《揭秘驻守神秘瓦罕走廊的解放军生活》;
新华网:《中阿边境严防“东突”窜入 部队加紧巡逻》
参考消息:《瓦罕走廊:坚守在祖国“神经末梢”》;
环球时报:《边境古道受西方关注 平静背后存恐怖主义威胁》;
军报记者:《在人烟稀少的瓦罕走廊,他们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 》

来源:视觉志


来源: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重要论述

★193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召开会议,讨论红军行动方针问题。毛泽东作关于夏洮战役后行动方向的报告,并作会议总结。他指出:我们的行动方向,一是向东(陕西),一是向西(青海、新疆)。红军主力应向东,向陕、甘边界发展,不应向黄河以西。向东(陕西)还是向西(青海、新疆)是一个关键问题,应采取积极向东发展的方针。会后中央政治局通过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补充决定指出:在目前具体的敌我情况之下,为实现六月二十八日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基本的决定,要求我们的主力,迅速占取以岷州为中心之洮河流域(主要是洮河东岸)地区,并依据这个地区,向东进攻,以便取得陕甘之广大地区,为中国苏维埃运动继进发展之有力支柱与根据地。补充决定还指出:政治局认为,在目前将我们的主力西渡黄河,深入青海、宁夏、新疆僻地,是不适当的,是极不利的(但政治局并不拒绝,并认为派遣一个支队到这个地区去活动)。
★1963年8月20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关于工业发展问题》起草委员会会议上讲话,指出:制定发展工业的方针和规划,要从现实出发。美国、日本工业发展快,靠的是农业有一个强大的基础。许多国家工业发展得快,尖端工业能够较快地上去,都是因为有强大的基础工业。现在似乎还找不到一个国家,基础工业很差,而尖端工业发展很快的。而我们的弱点基本在农业,基础工业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我们的工作重点,必须按照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适当解决吃、穿、用的问题,着力解决基础工业薄弱的问题。讲话建议:首先提出一个近期奋斗目标,即经过五年至七年的努力,到一九七〇年,初步建立一个全国范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为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的更快发展打下一个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第一要抓吃、穿、用的问题。第二要抓基础工业。第三要抓国防尖端技术。
★2014年8月20日中共中央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发表讲话强调,邓小平同志为我们擘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一天天走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正在一步步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相信,在20世纪赢得了伟大历史性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21世纪赢得更伟大的历史性胜利。他在讲话中回顾了邓小平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总结了邓小平同志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作出的卓越贡献,强调邓小平同志为中华民族独立、繁荣、振兴和中国人民解放、自由、幸福奋斗的辉煌人生和伟大贡献,将永远书写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之上。邓小平同志始终在人民中间,也始终在人民心间。 
他强调,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就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同志最鲜明的思想和实践特点,就是从实际出发、从世界大势出发、从国情出发,始终坚持我们党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将继续取得成功。我们的国权,我们的国格,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我们的民族独立,关键是道路、理论、制度的独立。
 他指出,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辉煌文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创造。我们自己不足、不好的东西,要努力改革。外国有益、好的东西,我们要虚心学习。但是,不能全盘照搬外国,更不能接受外国不好的东西;不能妄自菲薄,不能数典忘祖。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
★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他强调,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要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在当前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长三角区域要发挥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业发达、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和市场潜力大等诸多优势,积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第二,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更加凸显了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第三,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近来,经济全球化遭遇倒流逆风,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要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和引领经济全球化。长三角区域一直是改革开放前沿。要对标国际一流标准改善营商环境,以开放、服务、创新、高效的发展环境吸引海内外人才和企业安家落户,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努力成为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桥梁。 
他指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第一,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第三,提升长三角城市发展质量。第四,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第五,推动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第六,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第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他强调,要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是一日之功,我们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
党史回眸

★1923年8月20日至25日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京召开。大会拥护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所确定的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决定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同共产党员一样,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在加入后,仍保持团的独立性,同共产党的言论行动保持一致。
★1940年8月20日-翌年1月下旬 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军的进攻(百团大战)。先后有105个团约20余万人参加。到1940年12月初,敌后军民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万余人。
★1999年8月2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决定》指出: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23日至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技术创新大会。


历史瞬间

★193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召开会议,作出了《关于目前战略方针之补充决定》,再次重申两河口会议关于北上的战略方针。图为毛儿盖。

编辑 | 杨筱璇(齐鲁师范学院团委)
责编 | 范书畅(山东财经大学团委)校审 | 刘   欢终审 | 王   玲关注 | 青春山东(ID:sdgqt2014)

点亮“赞+在看”,致敬边防战士和守边员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