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进口农产品在中国卖得欢,咱们的农产品却走不出国门?!

2017-09-27 733期 农场主十

导语

泰国的金枕、美国的车厘子、新西兰奇异果等这些进口水果,均价都是普通水果的10倍左右,但依然在中国的市场上卖得热火朝天。


在我们普通的消费者眼中,言及进口,都是好的、令人放心的,都是有机、健康、环保的。我们有没有想过,中国作为一个超级农业大国,自己的农产品为何总是难以走出去,中国农产品在世界上的口碑又如何?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腐朽的清政府虽然签订了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赔款割地,开放通商口岸,但令人称奇的是,中国居然一直处在贸易顺差地位,也就是说,开放通商,洋鬼子们没占到什么实际好处,他们售卖的呢绒、棉布对我们没什么吸引力,反倒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在国外卖得风生水起。



两百多年前,中国凭借茶叶成功打开国外市场,赚得盆满钵满,怎么两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的茶叶反倒走不出国门?在本文中,湖北茶叶协会的前任副会长吴志远,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从中,我们也可以获得一些农产品应该如何建立国际声誉、真正走出国门的启示。


2016年下半年,吴志远旅居澳大利亚一年,深入澳大利亚当地社会,考察鬼佬们(在澳洲,华社内部经常把当地白人称为“鬼佬”,虽非敬称,但也没多少恶意,更多有玩笑成分)的茶饮文化、消费观念。


01

消费理念,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澳大利亚人对茶叶的态度,从他们超市的货架上可以看出来。Woolworths 和Coles两大巨头,占据了澳洲超市行业70%的份额。这两家超市内,茶饮料都占很大销售空间,其规模并不弱于咖啡。


但是,跟在国内不一样,国内的茶叶市场上,动辄可见几千元甚至几万元一斤的茶叶,但是,在澳洲人看来,这肯定是不可思议的。茶叶就是茶叶,一种普通的饮料而已。



而且,这里的茶叶,不管是从印度、斯里兰卡,还是英国,或是肯尼亚来的,基本上都做成了纸袋茶包。基本上见不到过度包装的现象。


价格也非常亲民,100个茶包,价格为11澳元左右,平均下来,每个茶包也就在0.7到0.8元人民币。若论斤算,每斤也就在200多人民币左右。


 Woolworths超市茶叶专柜,澳洲人购茶主要渠道


就是这样的袋泡茶,十分寻常地出现在各种场合,无论是当地人的下午茶还是高端宴会的用茶,都可以见到它的存在。当然,澳洲人会按照自己的喜好,配上牛奶或者加糖。


在澳洲人家喝下午茶


散装的茶叶,在专门的茶馆里有售卖。很多都是拼配茶,按照澳洲人口味,加入各种自然香型,比如水果香型。Chapels on Whatley是珀斯的一家中式茶馆。在这里,一款草莓香味的半发酵茶,每100克18.75澳元,折合人民币每斤500元左右,这就是已经非常贵的了。


尽管Chapels on Whatley的装修非常花心思,但市民来消费,价格却非常亲民。6澳元,就可以消费一壶来自世界著名茶区的茶,还可以在这里消磨2个小时。


珀斯的一个中式茶馆Chapels on Whatley


可见,同样是茶,中国和澳大利亚人对它的理解,却截然不同。中国人喜欢在茶中品出文化来,但在澳洲鬼佬看来,茶就是茶,没人愿意为其合理利润之外的溢价买单。不仅茶如此,在澳洲超市里,很难找到单价超过100澳元的农产品。


这源于不同的消费观念。中国人好名,而鬼佬崇实。即使是葡萄酒,这样渗透着鬼佬文化精髓的商品,澳洲人消费最多的,还是10到20澳元左右一支的。而且这个价位的葡萄酒中,也有很多相当不错的产品。



国内茶界人士经常说,出口到欧美国家的,都是国内不会喝的边角余料,认为鬼佬不懂茶。但是,在欧美主流超市里,茶叶种类虽多,但是作为原产地的中国茶踪影难寻,反倒来自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还有英国的产品,却占了主流,这也是事实。



至于口感,鬼佬们喝的茶,也并非一无是处。鬼佬们的口味都很重,自然,在澳洲销售的茶叶,也是按照他们的口感设计的。例如,Chapels on Whatley茶馆老板Keith,就将中国的铁观音与草莓、荔枝等水果,进行拼配,口感很能够吸引年轻人。



此外,在包装设计上,鬼佬也非常注重迎合主流消费人群,比如Chapels水果茶,玻璃瓶加木塞,精心设计的标签,外形简单,却充满时尚感,让年轻消费者第一眼就产生好感。


市场的感觉,才是商人最应该琢磨的,难道不是吗?


02

是妖魔化,还是中国产品真的不争气?


妨碍“中国茶”走出去的第二个因素,更为致命。


越是发达地区,那里的人,越是对当地的产品有信心。德国如此、日本如此,澳大利亚也是如此。


在澳大利亚超市里,当地产品都会醒目的标识出来,价格也比进口的贵的多。在澳洲超市,价格最贵的是当地农产品,其次是日本、新加坡,价格最便宜的,就是来自中国内地的。有袋鼠标识的产品,最受澳洲人欢迎。



在澳洲,要买中国农产品,虽然也都能够买得到,但是基本集中在东方食品店或者华人超市。在当地主流的两大超市巨头Woolworths 和Coles,从中国进口的食品数量非常有限,而且主要产地还是香港和台湾。


更要命的是,在鬼佬心目中,中国食品总是跟劣质联系在一起。“20名中国人组团Coles”抢奶粉,“这个澳洲网红偷喝一口三岁女儿中国饮料,结果一脸高潮的表情”、“华人超市买条带鱼,里面都是活的寄生虫”,不管是有意无意,当地媒体充斥着对中国食品的妖魔化报道,不能说人家都是带着有色眼镜,部分中国食品也确实不争气。



一位在珀斯开食品超市的山东籍老板告诉我,中国食品不仅老外不喜,就是华人自己也信不过。如果不考虑价钱和习惯的话,大部分华人都会选购当地产品。


可以说,中国食品在澳洲的处境,非常尴尬。


这是鬼佬对中国食品的整个观感,试想,连你的食品吃了是否健康都信不过,还要向澳大利亚人介绍中国茶文化,更是无从谈起。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茶人自视甚高的中国茶,要想在欧美打开市场,也只能是缘木求鱼了。


03

文化劣势,难以营造“高大上”的印象


茶,如果没有文化,就是一片叶子。这是国内搞茶文化的人,最爱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事实上,目前的天价茶,如果没有一整套文化说辞在里面,那么动辄几万元一斤的茶叶,将跌落尘泥。所以卖茶,就是卖文化。


文化不是虚幻的,对于普通人来说,文化更多的就是指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内涵生活品质。关键问题是,你的文化卖得出去吗?



我们暂且离开中国茶走出去这个话题,倒过来看,欧美的产品是如何依靠文化高地的优势进入中国的?


从文化的势头来看,世界范围内,欧美文化处于优势地位,风头正劲。由于站在文化高地上,好莱坞电影、可口可乐、星巴克,乘势而下,风靡全世界。欧美的生活方式,是全世界所有人向往的,在中国也不例外。


其中,葡萄酒文化又是欧美饮食文化的精髓,结果就是,所有跟葡萄酒相关的东西,在部分国人看起来,就是洋气,就是美好生活的象征。



一大批中国人在模仿、鼓吹葡萄酒文化,葡萄酒与健康、葡萄酒与品味,葡萄酒与礼仪,恨不得将西方那一套,原封不动搬到中国来。导致近些年来,葡萄酒文化在中国攻城略地,高歌猛进。这与中国茶在年轻消费者中节节败退,形成鲜明对比。


即使这样,中国葡萄酒追捧者仍觉意犹未尽,最好是能够直接到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庄园去,那才算是真正有品味,真正体验到葡萄酒文化的精髓。



西澳大利亚著名的葡萄酒产区,玛格丽特河,也正是在亚洲游客特别是中国游客的追捧之下,名声在外,成为著名景点。


其实,整个西澳大利亚,壮美风光、震撼大景比比皆是,但是玛格丽特这个小地方,却异军突起,中国游客功不可没。


以至于当地的葡萄酒庄,专门聘请华裔服务生为中国游客服务。不仅如此,连酒庄外形的设计,都会迎合中国游客的口味:要带有异国情调,要有大片的葱绿草地,当然还要蓝天碧水来衬托氛围。


玛格丽特葡萄酒庄园的台湾服务生


即使当地人看来,玛格丽特葡萄酒庄也充满异国情调


在玛格丽特河,经常可见亚洲面孔,欢欣雀跃,摆姿自拍,每个人似乎都陶醉与真正的葡萄酒庄园的邂逅之中,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被西方葡萄酒文化所征服。


玛格丽特的葡萄园


在葡萄酒文化的营造方面,欧美人也在迎合全世界人的心理。其实,最早的葡萄酒文化跟宗教是密不可分的,就像中国茶与禅宗密不可分一样。


但是,眼下,欧美葡萄酒商,鲜有去弘扬葡萄酒本来的宗教意义的,取而代之的是,宣扬葡萄酒在型男靓女们的品味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高贵的豪华晚宴也好,浪漫的花前月下也好,唯独离不开的,一定是一支能够瞬间点燃氛围的精致葡萄酒。



千万不要低估这种文化高势能量,正因为它的存在,美国的大街货星巴克、劳工啤酒百威,在中国摇身一变,成为城市小资趋之若鹜的小资符号。


而中国茶文化高势的形成,仅靠茶企自身,要形成气候,实在很难。进一步说,目前,国内茶企缺乏对市场的深入研究,别说对老外,对本国的城市年轻的主流消费群体,都谈不上什么吸引力。



真心期望,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文化早日实现高地输出。到时候,大批的普通欧美老百姓,也将到中国来看茶庄,当做一件幸福的事,那么中国茶走出去,也就水到渠成。


但是,在这之前,我们的茶企,应该睁大眼睛,研究一下主流消费人群,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茶,扎扎实实地耕好家门口的田。






我们的农产品难以走出国门,究其原因,除了许多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以及对进口农产品的技术壁垒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自身对出口农产品的质量不够重视,一味追求数量的增长。


当前国际市场的竞争,已经不再是数量上的竞争,而是产品品质的竞争。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健康、安全,以及其中所富含的营养价值。此外,我们的农产品要走出国门,还需要建立文化强势,让人一提起中国的农产品,就代表着高端与品质,而走这样的一条路,可谓任重而道远。

本文来源志远读城,由农场主+整理,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


不够看,更多精彩在这呢!


谁说休闲农业摆脱不了淡季经营的魔咒?他在一片荒山,开辟出一年四季皆可游玩的农场!

农场管理是个大麻烦,究竟该怎样才能留住我们需要的人才?

怎样给农庄嫁接亲子活动?学学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是如何做到一年四季客流不断

又一个袁隆平,他的一株“野草”将养活几亿国人

红薯变“金薯”,他把没人看得起的红薯做成一个千万级的产业!

谁说菜地不能搞休闲农业?他用2年的时间,让10万亲子家庭来到乡村,走进农场!

谁说菜地不能搞休闲农业?他用2年的时间,让10万亲子家庭来到乡村,走进农场!

 90后小鲜肉玩起互联网农业,两个月就实现收支平衡,上市三年,销量破千万



评论有“礼”

如果您对农业发展模式有新想法

如果您有不同的农业见解

如果您对农业问题有更好的解答

请留言与大家互动!


每周我们将精选五条精彩留言,

入选者将会获得价值68元挂耳咖啡一盒!




文章投稿/转载/自媒体合作请联系微信:18186233709

业务咨询/商业合作请联系微信:tudouge197801


追寻源汁源味农产品

体验源汁源味农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