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治愈国民的“自然缺失症”,同样可以治愈你缺乏人气的农场!

2017-12-05 802期 农场主十

导语

不知道从何时起,孩子们越来越少在户外玩耍了。无休止的兴趣培养课程,充满各种诱惑的电子产品,空调、电视、沙发等温暖舒适的环境,这一切都把他们禁锢在狭小的空间里,他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


2017年,研学旅行被教育部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可见对大自然教育的重视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对于我们农场来说,这将是一个莫大的机遇!


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将彻底解决我们农场周一至周五的盈利空窗期问题。


但怎么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农场资源,怎样结合自然教育,打造一个适合孩子来研学旅行的农场?怎样跟家长说清楚,来到农场可以为孩子解决什么问题?很多农场苦于没有系统的答案。

 


2017年4月,资深自然教育专家杨立新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自然教育经验,给农场主们分享和分析当前孩子们自然教育缺失症的起因、症状,点明自然教育的重要性。以下为文字整理版。

 


农场教育效果惊人

颠覆人们以往的认知


同样是教育,传统教学模式与农场教学会有怎样不同的效果?我们专门做了一项实验:


以小学1-3年级为主,由同一个授课教师,采用统一的教材,仅教学环境不同,结果非常令人震惊:

 


1-3年级的相同课程,农场的孩子学完只用1年,教室的孩子用了3年,并且农场孩子学习的效率远远高于教室的孩子。

 

对比分析其学习的速度、兴趣、结果等情况,个别孩子学习的差距,甚至会达到5-30倍。从这些结果来看,非常令人震撼。

 


这个结果,同样也颠覆了学习就应该有严格的学校环境、专门的教材和优秀的老师才能学好的传统


相反,孩子在大自然中,种植、养殖、玩玩沙子、戏戏水等,在这些活动中将产生的知识融合在自然中,就会产生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有些家长对于自然教育会产生误解,觉得自家孩子不需要成为一个农民,没必要去自然中接受这类教育,但是作为自然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让家长明确的是“我们带孩子到农场中,并不是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农民。”

 


必须要让家长清楚,大自然教育,重在“教育”,主要是借助自然环境,增加对孩子智慧、能力、知识的培养,让他能够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机械化的灌输

VS

大自然生动引导

 

“大自然缺失症”最早是由美国作家理查德·勒夫在畅销书《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提出的一个术语。所传递的信息并不仅仅限于跟大自然接触太少这一事实。这一状况更像是一种疾病,可能的症状包括抑郁症、多动症、无聊以及孤独。

 

造成自然缺失症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网瘾率急剧上升,成瘾年龄急剧下降


猜猜这两个数字来代表是什么?

 


这是近两年,关于上网成瘾率的调查的数据。5年前,上网成瘾率的调查中,青少年在35%左右。现在,电子产品成瘾率急剧上升达到了90%。成瘾年龄阶段急剧下降,下降了1.5岁。在电子娱乐设备的诱惑下,孩子到户外、空旷的乡间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

 

孩子接受的机械类信息>生动类信息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知识和信息,学习是孩子最重要的通道,学的就是各式各样的经验和信息,那么针对这些信息,可以做一个分类:

 

 

机械化的信息:就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信息,孩子通过五官把这些东西装进脑子的时候,就会让思维更秩序、更严谨,更持久。

 


生动类信息:如果把机械类信息比作米饭的话,那么生动类信息就是蔬菜,为了营养的均衡,不能只吃米饭,还需要蔬菜的营养,接受原生与自然的花、鸟、虫、鱼、风雨雷电,树叶、泥土这类生动类信息,给孩子带来主动性、创造性和想象力。


 

举个例子:座椅是人造的工具,它的用途也是机械化信息,当我每天把它顶在头上在大街上晃悠的时候,你们会不会笑话我?

 

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已经产生了一个机械化的认知,椅子是用来坐的,不是在头上顶的。但细想一下,谁规定的椅子不能放在头上呢,我拿它避雨不行吗?


事实是可以的,但是当年设计座椅的设计师已经决定了它的用途,这类机械化的、程序化的信息不断地告诉我们,你应该这样,不应该这样,我们的思维就一直束缚在设计它的人的条条框框中。

 

相反,我摘一片叶子,顶在头上当帽子,大家会笑话我吗?我把它垫在屁股底下,说这是我们家的沙发,大家会笑话我吗?都不会,为什么?


 

因为大自然里面的东西,没有人给它下定义、贴标签。你喜欢把它当什么它就是什么,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觉主动性跟创造性。

 

所以我们需要告诉家长们,不是因为互联网、手机或者打游戏,才需要进入大自然,而是人类自古就需要大自然。

 

罹患自然缺失症

太可怕,我们的孩子在退化!


我们现在经常在倡导野生动物放生,为什么不能一直关在动物园里?

 

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只狮子,当你把它关在笼子里面三年,定时喂食,它的嗅觉、视觉、肢体敏锐度都会退化。为什么?

 

因为不再需要奔跑觅食,也没有竞争,时间久了,就渐渐退化了。虽然它还是一只狮子,但是已经不具备狮子的多项功能。

 

类比孩子,家和幼儿园两点一线的生活,无形就成了一个隐形的笼子。时间久了,孩子的各项机能也会像牢里的狮子,逐渐退化。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以下症状:


电子产品依赖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和WIFI不断普及,手机几乎成了每个人不离手的电子产品。


 

甚至有一个笑闻:“上厕所可以不带手纸,但不可以不带手机,这个地方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不能没有WIFI。”

 

话糙理不糙,笑闻的背后,正反应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开始关注手机的世界,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一件事一旦过度了,一定会给孩子带来影响。当孩子沉迷于手机和互联网的世界,就会离大自然越来越远。

 

创造性缺失


在中国中小学生各项能力评比中,获得了两个第一:


一个正数第一:计算能力;


一个倒数第一: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那么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去哪了呢?

 

通过相关的研究表明,这种现象并不是中国的教育体制造成的,而是缺少大自然给他生动的信息、赋予灵性的营养。

 

孩子每天都像一个木偶一样,根据机械化的指示,不断地重复和复制,自然而然地,创造力就会渐渐退化,甚至消失。

 

视听退化


在北京的一次山庄夏令营活动中,我们带着城市和农村的孩子走夜路到山上,就发现城市与农村孩子之间有很大区别:

 

村里的孩子走夜路胆子特别大,不用路灯还可以看得特别远,走路也特别快,一边走,一边还能观察村里星星点点的灯光。

 

但是城市的孩子,拿着手电筒也要慢慢走,慢慢摸索。甚至会反问,哪里有灯光啊?

 


这个对比中,就能清晰地反映,城市为孩子创造了一个灯火通明的城市环境,他们根本不需要利用夜视的功能,视力就在逐渐地退化。

 

其次还有一个让我感触很深的就是,逮蝈蝈的游戏。农村的孩子一晚上逮三四只,但是城市的孩子一只都逮不到,是因为城里孩子笨,看到蝈蝈抓不着吗?

 

后来才知道,城里的孩子其实连蝈蝈在哪都不知道,找蝈蝈怎么找?听声辨位,先听再找。但是城市的孩子现在耳朵不好使了,听声的功能也在不断地退化。

 


很多家长也会忽视这些问题,但是逮蝈蝈的过程其实和学习的过程惊人地相似,耳朵追寻着声音,类似于上课时,学生注意力集中于老师的讲课,一旦没有跟着老师的声音来判断,就很难抓住重点。

 

触觉萎缩


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为让孩子能够专心学习和做作业,很多家长不让孩子接触家务,这不是一种明智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缺乏帮助家长的习惯,甚至看到家长累到不行,也不会伸手帮助,这时触觉萎缩已经形成。

 

情感缺失

 

针对情感缺失,两个案例就能明显发现:


1.一个孩子上初二,妈妈不让玩手机,把手机顺着窗口扔出去了,孩子也跟着跳下去了!


2.一个孩子在医院,妈妈不让玩手机,大庭广众之下,孩子就飞踹他妈妈。



 

所以,我们的孩子现在怎么了?

 

他们长期处于游戏的虚拟世界,接触的都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冷冰冰的世界中没有任何情感,游戏中的人死了可复活,玩具坏了可买新的,对生命的认知越来越低,慢慢地不再认为身边的东西是活生生的,都是有生命的代价和情感的,对生命逐渐忽视,进而缺乏对生命的敬畏!

 

肢体协调性障碍


当前大部分空闲的时间,孩子两只手一直在玩手机,他的眼睛看到世界只有手机那么大,与从前的孩子爬树、摘果子、抓蜻蜓等这些促进肢体协调的运动对比,他们的整个肢体在不断退化,学习能力和运动能力也在降低。跑步时同手同脚的现象时常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大自然中四肢锻炼的缺乏。

 

心理失衡


当前很多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王子,一切以他们的需求为先,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分享,处于一种自我的状态,也很少能顾及别人的感受,一旦出现占被动地位的时候,就会出现纠结、崩溃、攻击其他人的现象。



环境适应性障碍


四季分明的地方,没到换季,孩子几乎都要引起一阵流感风,环境调节和适应能力在不断地降低,老话说的好:“春捂秋冻”,也指适应季节的变化。但是现在孩子在家、幼儿园、回家路上的车里,都是一个恒温的温度,空调一直为他们调节,一旦换季,无一例外就会感冒。

 

农场+自然教育

缓解自然缺失症的必要条件


农场当前面临的痛点


1. 驻留时间:孩子能在农场待多长时间,待的时间越长,能与农场发生的关系就越丰富。


2. 到访频次:很多时候,农产是受季节控制的,丰收的季节就都来了,怎么高频次的引流是农场需要得到解决的。


3. 解释系统:需要清晰明确地告诉家长,孩子到这来能收获什么。


教育的核心是信任。当有了这套解释系统以后,就可以从被动的状态变为主动的出击。

 


家长不需要孩子知道农作物怎么才能种得好,那为什么还要倡导孩子去大自然,不是因为雾霾太严重,也不是因为孩子在温室中长大,缺乏锻炼。《3-6岁儿童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孩子必须要亲近自然。


我们必须要告诉家长:孩子到大自然中到底能收获一些什么?

 


农场主动出击需具备的要素


1.建立儿童自然学苑:纵向与横向的发展,培养一个教练附加一些团队。给孩子建立一个系统的课程模式。


2.活动课程:课程的设置要合理,特殊市场特殊对待。目前农场的目标人群通常是中产阶级往上,当农场距离市区不太近,就应该按照实际的情况来设置课程,来解决到农场的频次。


 

3.师资培训:系统培养一个专业的大自然教育指导老师,对应不同的场地去执行各类课程,在教学能力上产生好的口碑。

 


此外,指导老师还需要具备这些能力:清晰地告诉家长为什么在农场中进行自然教育,为什么带着孩子回到大自然?能出色地执行农场制定的课程,并跟学生产生良好的教学互动;在已有课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场地研发新的专业课程项目。


4.系统的课程:


1.周末课程:一周一次,简单的活动,对接的是公园的原型,没有场地要求。


2.微农场课程:主营幼儿园类型的孩子,在相对较小的空间,设置带自然主题的场地和课程。衍生为一套完整的种植课程(测量、观察、记录)。


3.自然大学农场课程:最为复杂,有序地根据既定的方案随着不同环境而整改。也是未来大自然教育重要的发展方向。


给植物测量

 

带喂食的餐卡,定期为兔子喂食


当课程成熟以后。种植的植物和呵护的小动物,会让孩子产生牵挂,这份牵挂会让孩子定期过来观察植物和小动物的成长。不仅增强了孩子对自然的亲近感,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与农场的联系。

 


让我们告诉每一位家长和孩子

每一个自然之物

当你用心地观察

都可以惊艳整个世界!

 





应该说,整个社会对自然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剧,这也让很多农场有想要做自然教育的意识,但往往没有具体落地的方案。

 

引入自然教育的第一步,我们农场主必须了解何为自然教育?自然教育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拥有说服家长、吸引孩子前来体验自然教育的知识储备,也需要发自内心地相信,自然教育,真正能让孩子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相信杨老师的分享,一定能让你有所启发。


向台湾农业学什么?学精致农业之妙,学文创包装之趣,学精深农业之奇。

 

用你的脑袋“榨干”消费者的口袋!

 

2017年12月17日—2017年12月22日,土豆哥带队,去台湾考察6天5夜,给你一个发掘农业潜力的机会,开拓农业发展新思维! 





不够看,更多精彩在这呢!



人人都说家庭农场最大困境是缺人才,90后大学生毅然返乡,告诉世人养鸡一样有出息!

头痛!土地流转之后,农民成了磨洋工的懒汉,他用一招成功破解!

中国和日本农业整整差了50年?学学人家是怎么花式玩农业的吧!

最美的中式园林设计,被全世界刷屏

2017年农产品整体滑铁卢!农业的美好梦想还在吗?

触目惊心的民宿业!10家经营8家亏,那剩下的2家到底是怎样赚到钱的?

水稻当风景种,上千亿元的利润空间,你心动了吗?

休闲农业如何打破季节魔咒,她给出了一个独具创意的答案!

他的农场亩产60000元,桃子卖到20元一个,最重要的是他把技术秘密都公开了!




追寻源汁源味农产品

体验源汁源味农生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