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纪检人随笔】静初的学校

2017-12-13 廉洁抚州


八年前,我考入资溪县第一中学,成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印象里的学校是琅琅书声、欢歌笑语的象牙塔,眼睛中的学生是天真无邪、个性使然的大群体。

     

2017年7月我开始借调到县纪委工作,在10月的某一天,我陪同市委第五巡察组来到马头山镇杨坊村检查扶贫领域工作时,那里有一所学校,让我们触动不已。

我们一行7人在镇领导的陪同下,乘坐公车沿着蜿蜒崎岖的小路来到村委会,村委办公室在一幢几年前建好的小学教学楼里办公。走进这所学校,似乎听不到课堂里的声音,别提看得到学生嬉戏追逐的身影了,一番“侦查”后方知这栋两层的教学楼只有三年级1班敞开着教室门,我透过玻璃窗仔细地往里张望,整个教室只有一张课桌,一张讲台,一个小女孩笔直地坐在凳子上认真地听着老师的讲课。

我发现其他的教室里面空无一人,心里满是好奇和疑惑,走到二楼的村委办公室,想看看其他组员工作进展地如何。这时彭组长把我叫到走廊,“小周,你看到楼下那个小女孩么,刚听这里的王书记说她是这所村小学里唯一的学生。”


“是吗?我刚才在楼下就觉得奇怪,教室里面就她一个人在上课。”组长的话正好诠释了我的好奇。

“要不你去了解一下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吧,我真的很担心她一个人在这里学习,又没有玩伴,长时间下去会得自闭症!”组长的眼里满是关切和担忧。

我望向低着头正在漫不经心踢石子的小女孩,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异常耀眼。我害怕她本能地排斥陌生人,索性也踢着石子慢慢靠近她,这时女孩眯着眼睛抬头看向我,黝黑的脸蛋透着一丝健康的红润。

“你叫什么名字呀?”我微笑地看着她。

“张静初,弓长‘张’,安静的‘静’,当初的‘初’。”她眨巴着眼睛,一字一字铿锵有力地回答我。

“你会玩别的游戏不?”我想更多地了解她。

“不会。”静初晃着两根羊角辫,声音很清脆。

“平时会有人和你一起玩吗?”我望着四周无际的田野,对面是起伏的大山,问话的余音弥漫在空旷学校的上空显得苍白无力。

“没有,平时就我和张老师在学校。”稚嫩的小脸上反倒是一种随遇而安的平静。

“今天学校好热闹呀,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一位身穿手织红毛衣、黑色打底裤的中年女子笑容满面地走向我们,而她就是静初口中的“张老师”。

我们互相寒暄了几句,知晓静初学的所有课程知识都是由眼前的这位张老师教授。学校曾经也来过几个外地支教老师,他们终究是受不了这里的寂静和闭塞,纷纷考到附近的希望小学或者其他繁华一点的地方,而只有高中学历的张老师却成了这所小学里现在唯一的负责人。

张老师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静初的姑姑,自然更清楚侄女家里的情况。后来从我们的微信交流中得知静初的父母在她出生三四个月的时候离异了,妈妈是外地人,最终受不了村里的落后和贫穷,带着比静初大11岁的姐姐离开了杨坊,从此再也没来看一眼自己的小女儿。

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剩下年迈的爷爷、奶奶,还有小小的静初。老人终究走不出大山,到了该上学的年纪,静初别无选择,只能到离家一里路的这所学校读书,由于教学设施简陋,村里有条件的小孩选择到隔壁县的邻村就读,而这里成了姑侄两人三年来“朝夕相处”的地方。

我走进她们上课的教室,看到黑板上端正的方块汉字,随手翻开静初的书本,上面记着密密麻麻的笔记,偌大的字迹清晰工整,我告诉她一些书写规范的方法,并督促她平时要大声地阅读文章和诗歌,还要经常看些课外书,增长见识。

“这真是一道‘我的眼里只有你’的独特风景呀!”我打趣道。

“何尝不是呢,我都是凭借自己仅有的知识在上课,每次等到赶集时到镇上下载一些新知识带回来,再一对一地教给她。”张老师脸上满是尴尬和窘迫。

“平时要考试吗,升学怎么办?”学校太闭塞,与外界几乎无交流,我担心静初的正常升学。

“这不用担心,教育局会统一发放书本,安排期中、期末考试,按照正规手续升学、入学。”张老师解释道。

该上课了,她们继续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


我将静初和学校的基本情况详细地告诉彭组长,他知道事情后,除了与镇党委书记进行了一番交谈,回到县城还亲自将所见所闻如实地告诉了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并期望能得到一些关注。

“静初和学校会越来越好的,小周。”又一次巡察工作后,彭组长语重心长地告诉我。

 “希望会,一定会!”我点点头,若有所思,因为当时的我并不知道组长悄悄地做了一些工作,而且如此重视。

直到有一天翻开朋友圈时,我看到张老师的头像,于是忍不住点开对话框,打开了话匣子。

“以后的三年里是不是只有静初一个学生,如果静初毕业了,那你······”我花了很长时间输入完这些字。

“不会不会,最近一直忙都忘了告诉你一些事呢。”她立刻回了一条语音,声音里我听出了喜悦。

“你们走后,镇里领导和教育局都派了一些人来我们学校,嘱咐我在这里安心教书,就是一个学生都要用心教好,还告诉我们明年开学的时候学校会发生一些变化。”

“通往学校的羊肠小道会修好水泥路,学校将进一步配好师资力量、完善教学设施,到时就可以吸引本村的孩子在这里读书,静初也会有更多的同学和玩伴。”张老师接连发来几条语音。



我心里是无限的感慨,“一个学生、一个老师的学校政府还在坚持办学,穷也不能穷教育,贫也不能贫精神,在她俩的身上一股坚韧、阳光的能量熠熠生辉。”(作者:资溪县纪委 周员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