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修行——Jeff Martin人智学视角下的组织发展工作坊心得
两年前在老中医潘德孚那里认识一位辽宁的胃癌病友老梁,是一家公司的老总。他很信服潘老,从查出胃癌之后就一直找潘老开中药治疗。因为我们都很支持潘老振兴中医的事业,经常在潘老那里相遇。我多次建议他练习一下静修打坐。毕竟中药仍是一种保守疗法。在他这个年龄得胃癌,需要更为积极的手段最大限度地激活自己的生命力。然而他总是为难地说放不下公司的那一摊子事,有一帮兄弟靠着他吃饭,不能扔下不管,没有时间练习。这样过了不到一年,他仍然因为病情恶化而去世。
当一个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的精神品质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平衡自我的健康和成长的需要和自己对于家庭、对于朋友、对于工作和社会的责任之间的关系?这些责任常常变得如此沉重,以至于让我们喘不过气,甚至被榨干耗尽。另一方面,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又是如此难以处理,常常爱恨交织,恩怨莫辨,以至于佛家和道家这两大精神传统都不太看好人世间事业的经营,不管是家庭还是各种营利的事业。儒家则更为重视人伦,也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并且首推夫妻关系,认为“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中庸》第12章)这两种倾向看起来互相矛盾,截然不同。然而中国人又讲三教合一,这个东西应该怎么理解?
这几年随着自己在静修打坐基础上不断地去体会佛家、道家和儒家的各自主张,我越来越确信它们骨子里其实完全是相通的。君子自立立人,自达达人,出世修行和入世修行这两方面的功夫互相为用,如阴阳互济,缺其一端,另一端就无法圆满。6月4日到8日我在大连参加了美国人智学者杰夫(Jeff Martin)和他的妻子依莲(Helene Martin)的人智学工作坊,更是加深了我对这一点的确信。
杰夫是美国人,68岁。他在大学里学的是生物学,但是一直无法接受所学的东西和自己的生命似乎没什么关联。大学毕业之后他不断寻找有关生命意义的解答,直到遇见人智学。他在英国爱默生学院学习人智学,之后从事面向商业机构及各种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发展咨询工作,致力于在商业等领域应用人智学来解决非常实际的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他从事管理咨询工作达三十来年,为世界上许多大公司,包括英国石油公司、日本丰田公司等提供过咨询。六年前才刚刚退休。他的爱人依莲是个专业的韵律按摩师。韵律按摩是一种以人智学对人的肉体、能量、情绪和自我意识之关联的认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疗愈手段,与传统的按摩基本上不关注人的情感和灵性层面有很大的差别。最初是依莲开始被国内的华德福教育界邀请过来讲课和开工作坊。慢慢地,杰夫“夫以妻荣”,也开始到中国讲课。这次夫妻俩是联合做一个工作坊。40多位学员被分成两组。上午9点到10点半由杰夫为所有人讲人智学基础和人的灵性发展。之后即分成组织发展和韵律按摩两个部分各上各的课。主办人宽妈是大连第一所华德福小学(目前只有一年级)的发起人,在微信群里招募没有报酬的义务翻译。我对这两个主题都很感兴趣,但是因为想对健康和能量的关联有更具操作性的了解,就报名做依莲的翻译,很快就拿到邀请。结果第一天开始之后,被告知韵律按摩课的学员全都是女的,而组织发展部分的翻译是一个女孩子,我一个大老爷们在全是女同胞的按摩课上有些不便。于是临时调换到组织发展工作坊做翻译,可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到目前为止我遇到的外国人智学老师基本上都是学者,或者是华德福学校教师。但是象杰夫这样的实务界人士这是第一个。实务界人士因为必须要解决大量实际问题,而且基本上都是面向不喜欢抽象概念的人,说话普遍比较简洁易懂,具体有效。杰夫在这方面尤其突出。他讲人智学基础和管理及发展咨询都具有这样的风格。就人智学基础来讲,我经历过的外国的华德福培训老师基本上都会花很多时间去讲人的物质体(肉体)、以太体(能量)、星芒体(情绪)和自我(理性和灵性),而能量、情绪和理性固然也是普通人的日常体验,但它们之间的微妙关联及相互作用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大部分人通常都是无法觉察。在没有实际体验和觉察的情况下,空讲物质体、以太体、星芒体和自我这些概念只会让人困惑,或者学得很僵硬和教条。
杰夫对这几个对一般人来说很难体会的概念只是一带而过,而把重点放在从人的十二种感觉(或感官)出发,分别从思考、意志和情感三条线来分析人的身心结构和发展。概括地来讲,他沿袭斯坦纳提出来的十二感官理论,认为人有生命觉、动觉、平衡觉、触觉、嗅觉、味觉、视觉、温暖觉、听觉、语言觉、思维觉和自我觉,而这些感觉都是人对世界的感受。就这些感觉本身而言,它们是人对外部世界的印象和体验,但他通过一层层地分析及各种练习向我们证明,实际上我们对外部世界的印象和体验是受到我们自身之身心结构的影响甚至决定的。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直接印象和体验随着时间的过去会一步步地变得抽象,比如就思维过程的形成来讲,我们对外界的最初的整体的感觉(Apperception,统觉)会因为注意力的投射而形成知觉(Perception)(与感受【sensation】对应),知觉又会因为进一步的抽象而形成记忆(Memory)(与情绪【Emotion】对应),记忆的进一步抽象形成意象(Representation)(与更为抽象的,无具体指向的情感【Feeling】对应,比如看到“妓女”两个字感觉到厌恶)。从统觉,到知觉,到记忆,到意象的不断抽象的过程,也是我们的反应不断独立于具体经验,因而变得概念化和潜意识化的过程。当我们活在抽象的意象当中,任由这些抽象的意象调动起本能的情感时,我们即可以说是失去了对自己身心的把握。而他通过一些练习,比如让我们看一些当我们有意识地把注意力放在不同的地方就会看到不同的东西的图片,以及在冥想的状态下有意识地感受愉悦或感受悲伤,他向我们显示实际上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以及我们自己的情感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而且通过冥想、通过奉献以及爱的行动,我们能够持续地发展自己的灵性,最终达到一种不是消极地为外界条件所决定,而是能够主动地转化自我和转化世界的状态。
杰夫在这一部分的讲授充分显示了西方科学思维从普通人的感官世界出发,重视体验而且条理清晰,明白易懂的优势。他的这些练习及其解说让人很容易就能明白自己的精神状态对于自己形成关于这个世界的感受和看法具有某种主动性,而无需拘泥于什么物质体、能量体、星芒体和自我的概念。但是如果一个人有通过静修打坐对于气及其与人的肉体、情绪及意识之关联的直接体验,就会更容易理解杰夫的这些讲解,也会发现,如果一个人的身心没有足够的转化,试图通过调动自己的精神性改变自己对于自我和世界的感受和行为模式是极其困难的。如果一个人的身心没有足够的转化,这基本上意味着一个人的内在比较虚弱,无法调动自己身体的能量让自己超越本能的情绪反应,从统觉、到知觉、到记忆、到意象的不断抽象的过程也将是一个人不断变得越来越僵硬,越来越教条的过程,而不是不断趋于自由的过程。
杰夫尤其让我感到敬服的是,他不仅对于人智学基本理论的研究的确相当深入和有独到理解,而且保持了一个学者应有的诚实和谦逊。他明确地指出对上面所述的思维及情感的形成模式的阐述是以自己的体验为基础的,而在工作坊快要接近尾声,他开始讲人的灵性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业力和转世的内容时,他明确声明这主要是他对斯坦纳之观点的总结,而不是他自己直接经验到的。
杰夫虽然努力把这一部分内容与学员们的实际经验相联系,这一部分仍是相当理性与思辨的。而在人智学视角下的组织和社会发展的工作坊当中,他显示出极为丰富的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他在对学员们提出的一个个实际问题的处理中很清晰地向我们呈现传统的,忽略人的精神性和整体性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缺乏效率,难以为继。参加这个工作坊的学员一多半来自商业部门,包括一家公交软件系统开发公司、一家港口运营软件开发公司和一家医疗设备代理商。其他学员来自一所传统学校和两所华德福学校。此外还有两个打算自己创建一所华德福幼儿园的妈妈。在四天半的工作坊期间,除了必要的讲解之外,大部分时间学员们被要求按照杰夫提出来的“SWOT”标准,即优势、弱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指标从资源、流程、人力和使命四个方面对自己所在组织或拟从事之事业进行现状分析,以及一定期限,比如一年或三年之后拟达到之状态的设想,最后是设计实现这个过渡的行动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学员们,尤其是那些来自商业公司的学员们通过对自己企业目前所处之状态,尤其是弱势和威胁的分析,很清晰地认识到目前传统的商业组织在架构上基本都是金字塔式的以权力为核心的等级结构,而生产和经营部门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从供应商到客户,以及为同一个项目服务的各部门人员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流动,同时也压抑了员工作为独立个体的精神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而这最终是以生产效率的低下为代价的。其他类型的组织,比如非营利组织和学校的情况有所不同,但同样面临如何最有效地激发每个成员的精神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他通过丰田公司等实例向我们显示,当今时代更为有效的商业和非营利机构的组织模式是一种需要每一个人更为全面地参与到整个事业中来,既了解他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同时也需要对整个事业有所了解并承担责任的扁平化结构。而且,在任何组织中,工资收入等物质报酬并非总是有效的激励,而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让员工感觉到自己在整个事业中的价值,感觉到自己作为人的精神性和意义,是一个事业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根本因素。而这意味着每一个人,不管是组织的领导层,还是最底层的员工,都应当充分意识到自己作为人的精神性,而一个组织也应当把尽可能促进与之相关的所有人,包括员工和客户、供应商、消费者、学生、家长等关联方的精神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和最为基本的原则。
这个工作坊对我来说最具启示性的意义在于,它让我确认,人智学,以及儒、释、道等伟大的精神传统其实最终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即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参与各种具体的,世俗的事业,包括创办公司或作为公司员工,作为教师或管理者参与到一个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参与到非营利组织乃至政府部门的运作,乃至婚姻家庭关系本身的经营和维护,都不必然与他/她作为一个人的精神性和精神成长的道路相抵触。甚至,在我看来,深入地参与到这个红尘世界的方方面面,包括很多往往被看成是世俗性事业的经营,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恰恰是一个人真正有效地转化自己的身心和实现精神成长的强大推动力。因为,就象在这次工作坊上杰夫所引斯坦纳对古代瑜珈和斯坦纳自己所教授之瑜珈的区别的那两段话所揭示的,古代的瑜珈术,在我看来很大程度上也包括传统的佛家和道家所练习的静坐和太极,主要是帮助我们体验到人性本有的永恒性,而斯坦纳所教授的瑜珈术,是一条有意识地发展自我之灵性的道路,侧重于一方面提升我们的觉知,另一方面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从而使我们在自己的灵性当中获得与传统的瑜珈士在身体上获得的同样的经验。这段话用我自己所习惯的静修的话语来讲,实际上说明了斯坦纳对于人类精神发展之事业最为突出的贡献,即人的觉知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即“神”的发展。而只有在具体、丰富而微妙的人际关系的把握中,包括家庭关系的处理,商业的经营和运作,学校的教学和管理、通过非营利事业致力于社会发展,作为公务员对公共管理职能的承担以及作为法官、律师参与对社会基本规则的维护和更新,以及作为学者,作为科学家对从物质到精神之各个领域的具体而微之实相的探寻,我们才有可能发展出高妙的觉知和思维能力。
尽管如此,传统的智慧仍然是不应抛弃的,而是应当利用源于现代科学和社会实践的智慧去加以重新认识并将两者融会贯通。我基本上已经确信,斯坦纳所创立的源于西方科学和心灵传统的人智学因为对东方的精神传统,尤其是道家在数千年的实践当中一直没有真正中断的对于生命能量,也即气的体验和练习缺乏了解,而有着过份偏于灵性的倾向。这个也许无法避免的历史局限势必构成对它自身生命力的制约,正如斯坦纳本人的早逝,以及一直按斯坦纳所教导的方法练习冥想的杰夫自己仍然未能免于癌症所显示的。而一旦西方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方法能够真正理解古老的东方智慧,其对于人性的解放和提升所具有的深远影响将不可估量。对此,德国伟大的心理学家荣格在其于1930年发表的对于道家典籍《太乙金华宗旨》的评述当中早已有所预言:“我不是要贬低具有强大判断能力的西方理智,在这方面东方可以说还很幼稚。如果我们能把另一种或者说第三种心灵的功用提升到和我们的理智一样的高度,我们也许会超越东方很多。有的欧洲人压抑自己的性情去模仿或者说去冒充东方的精神,实在是很可悲。如果欧洲人能够真实地面对自己,从自己的本性中培养出多少个世纪以来东方人源于他们自性的觉悟,就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三和静修中心六月份静修工作坊有如下几期:
A | 6月14日-6月17日 |
B | 6月20日—6月24日 |
C | 6月27日-7月1日 |
关于工作坊的介绍、住宿、费用等请查阅本公众号4月7日历史文章“三和静修中心四、五月份静修工作坊日程”。
对静修感兴趣的朋友,可加金振豹博士微信,加入其主持的“静修与读书”微信群,以便讨论和交流。
对本公众号感兴趣的朋友可扫描加下二维码订阅:
三和静修中心还开展辛庄“快乐周末”音乐会以及三和文化讲坛等活动。最近一期“快乐周末”音乐会为6月11日晚在三和静修中心院子里举行的露天音乐会,详情请看本公众号6月2日历史文章:“‘尺八之夜’——‘快乐周末’辛庄音乐会第九场”。届时还将有三位美国和巴西的艺术家带来来自异国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