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K8S | 混合云,始于混乱,终于混乱(下)

落风潭 落风潭
2024-11-05


在昨天上篇中,以两家开源公司联姻为引子,讲了一些容器的故事,也谈了我对TanZu的一些看法,今天接着点评剩下的两个。


企业中的边缘创新


之前因为跟红帽在RHEL产品上有合作,所以选择了从OpenShift正式切入容器技术领域,一转眼五年过去了,好像每一年都做了点啥,但又好像每一年啥都没做。


在过程中,鼓捣过Jenkins和SVN,后来发现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跟研发比起来差距太大,但扫清了一部分双方沟通的障碍,收获就是对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有了自己的认知和实践。


找准自己的定位也是关键,毕竟应用代码和业务逻辑掌握在开发人员手里,所以对于像容器这样离应用更近技术,更好的配合开发人员,为他们提供更高效的系统环境,是我们在后期做容器技术落地的另一种探索。


公司的IT开发人员工作环境是通过VDI(桌面虚拟化)实现的,但面对复杂厚重的IT研发环境,要想提升开发人员工作效率,需要为每个虚拟桌面配置较高的硬件资源,不过在开发测试场景下,VDI似乎在性能和成本上没什么优势。


后来我们尝试为开发测试人员提供基于OpenShift的归属个人的微服务开发环境,可以算是一种“基于容器的开发桌面云”,再通过简单的集成实现了更细粒度的资源管控,在提升研发效率的同时,相比VDI也提升了资源利用率。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的创新,为项目组的开发人员提供了容器技术落地的环境和土壤。项目负责人后来说,她认为她们项目组在容器技术的运用上在公司内处于领先水平。


最近,听到了Rancher的另一种方案,可以在桌面端部署轻量级的K3S作为容器解决方案,我觉得也是个不错的创意


每个公司的研发体系不一样,千人千面,更多的还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在资源效率、信息安全和运维成本上做好平衡。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说完了美好的,再说说现实的。之前在公司内部做应用系统调研时发现,大多数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还是落后的,不是代码和开发框架能力,而是对新技术的集成能力。


很多研发人员对于像容器这样的技术了解甚少,他们更关心分布式和微服务,于是我们的环境里出现了基于VM的微服务框架,结果就是VM的数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我想了想背后的原因,可能逻辑是这样的,首先在人员增量上,目前互联网公司仍是年轻人向往的就业圣地,因为薪资待遇更高,而且新技术落地实践氛围好,因此大量优秀人才都被互联网吸纳了,导致传统行业很难找到优秀又廉价的技术人员。


其次,对于存量人员,每天面对雪片一样的开发需求,疲于应对,哪有什么精力,这些人面对业务远多于技术,总不能指望IT开发外包帮你实现技术升级吧。


最后,外部专业招聘可能是条路,但又涉及企业文化和发展空间等更为复杂的问题,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总之一句话,马云说的,钱没给到位。


骑在牛背上的蜥蜴


这几年,技术变化很快,原本部署复杂的容器集群,也被工具封装成了一个可以快速交付的标准单元,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管理的复杂度,但也同样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自己也在思考K8S管理颗粒度的问题,但没有答案,不过既然写文章,总要有态度。


我认为,红帽的OCP还是更专注技术,目前OCP本身还是单集群的管理模式,既不支持多集群,也不知道外挂管理。


这个严重的缺陷,Redhat自己也意识到了,于是之后Release了一个叫ACM的独立产品,用于对标Rancher的多集群管理平面。


之前曾听闻OCP底层的存储还要跟IBM的GPFS做对接,虽不是技术问题,但总感觉怪怪的,再加上CentOS未来也将停产,我感觉OpenShift在IBM的关照下,形成的综合优势有可能会导致其走向商业闭环。


最后,再说说Rancher,一个有点另类的产品,更侧重于多容器集群的集成管理,还可纳管公有云,更贴近真正的混合容器云。


Rancher是开源软件,社区用户广泛,有利于自主可控;在国内核心研发人员,有利于解决本土需求;虽然市场和品牌有待提升,但也因此导致其服务姿态好,性价比高。


技术上,我不认为太多实质性差别,我打个比方,在国内从深圳飞北京,不同的航空公司,不同的仓位,你怎么选?如果把SuSE比作航空公司,把Rancher比作经济舱,你就知道了,经济舱之上有豪华经济舱,以后还能升舱,毕竟经济舱才是主力。


其实,飞到哪儿不重要,和谁一起飞才重要,期待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最终选什么,还要看自己,但要快。


虽然OpenShift是三个产品中,我唯一实践过的,但是我认为,综合各个产品特性,对于中小企业的最佳性价比商业解决方案是,使用Rancher并把它跑在VMware上。


至于大公司,请选择商务舱或头等舱,或适合自己组织发展并有国家背书的技术栈,其他交给时间验证。


巴菲特说过一句话,“模糊的正确远胜过精确的错误!”



混合云的未来


这几年看到两个现象,一个是虚拟机规模的膨胀速度过快,对于数据中心资源消耗非常大,另一个是原本想象中的虚拟化数据中心,走到一半,因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容器平台新技术,让物理机大面积“死灰复燃”。


从降本增效的角度讲,采用更轻量级的容器技术并进行大规模部署,对比虚拟机的部署方案,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投入,也可以提升整体的资源利用率。


回到最初我对TanZu的评价,如果VMware想做大做强,是否有用TanZu“灭掉”自己vSphere的勇气,自己革自己的命,总比被别人革命强,别步了柯达和诺基亚的后尘,多向我们的链家和贝壳学习。


我认为可以创建一个评估IT综合能力的指标,容器虚拟化比率,就是用容器的POD规模除以虚拟机VM规模,再结合之前类似服务器虚拟化比率,比值越高,从某种程度上说明IT的综合技术实力更强,应用系统的弹性也更强。


理想和现实终究是有差距的,但美好也像诗和远方,在灯塔指引下,持续前行,我想最终会到达彼岸。


你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


去年生日,朋友送了我一本吴军老师的《见识》,后记中写到之所以给书起这个名字,是因为他觉得人一生的命运其实很大程度上受限于跟自己的见识,而命运的改变首先需要见识的提高。


这一期的文章,对我来说,有些内容其实已经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但是我觉得还是应该挑战一下自己。


我写公众号,其实就是想把自己的经验、经历,以及自己对产品和技术视角展现给大家,当作一个参考,如果你能从中有所收获,我想这就是我写作的意义。


当然,我的看法也肯定有不足或偏颇之处,也请读者朋友们予以指正,期待你们的留言和互动。


- END -


---全文完,感谢阅读。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就请点个赞或“在看”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落风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