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记者体验乡情:厦门博饼文化正式入驻北京

2017-10-03 陈龙狮 中华魂网

记北京厦门商会从600位嘉宾中博出60位状元,再博出一位状元王的壮举


主持人安宁(左1)宣布博饼活动正式开始,由北京厦门企业商会会长蒋清林(左2)和嘉宾林宝明伉俪首开博饼

北京厦门企业商会会长蒋清林在1号桌开博

59号桌的状元向记者示意V

六十桌福建人欢聚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宴会厅共同博饼

六十桌的状元们在排队静候决赛,竞博“状元王”

1号桌状元开始参与“状元王”的决赛

此嘉宾(中)博得“”对堂””暂时获得了“状元王”,但在等候决赛的结果

此嘉宾暂时获得“状元王”,但还得等候决赛的最终结果,前面的“对堂”被淘汰

此嘉宾也暂时获得“状元王”,还得等候决赛的最后结果

两位“状元王”合影留念,双双在等候决赛的最后结果

小朋友状元也参与“状元王”的决赛,但无功而返,自然淘汰

央视记者在现场采访报道最终结果

众多中外媒体在现场采访报道

东方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蒋艺扬最终以点的优势获得状元王大奖

北京厦门企业商会创会会长叶文喜(右),北京厦门企业商会副会长、法国之光北京运营中心总经理叶俊超(左)为东方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蒋艺扬(中)颁发状元王大奖奖品

记者被组办方特批,在未参加博饼就戴着状元帽,在现场进行进行直播报道



明天(10月4日)就是中华民族最为在乎的传统节庆之一的中秋节,记者在中秋佳节前夕,出席了北京厦门企业商会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宴会厅举行了中秋博饼联谊会。在京的厦门人(含福建人)约600余位“乡党”欢聚一堂。让记者大开眼见,亲眼目睹在首都北京,观赏了一场只有在闽南才能一见的、久违的“博饼大战”。

记者的母亲何妨是在厦门长大的福清人,1925年,她才2岁多就随记者的外公外婆逃荒来到厦门,自然养成了闽南人的习俗。记者的妈妈虽然在厦门至呆了12年(1937年因为参加革命不得不就离开了故乡),但是童年的记忆一直铭记于心。有一次在过中秋节时,记者妈妈告诉记者说:我们家乡不仅吃月饼,还要玩月饼。我们要搞一种游戏叫博饼,这是一种文化,在厦门一带十分盛行。解放前,厦门的中秋博饼一般都是传统的博饼玩法。比如,奖品一般都是用会饼。博饼纯粹就是图个开心。而且在农历八月初一之前是不玩的,玩博饼的时间一般来讲都是在农历的八月初一到农历的八月十五之间,也就是说在中秋节期间玩博饼。我们厦门人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彰显了博饼文化的社会地位之高。

在改革开放时期,记者回到母亲的家乡工作了几年,也有幸亲身体验了好几次博饼文化。当年的博饼一般是文人雅士的一种游戏,后来工商界、行会、店铺也流行起来。为避免掷骰子有“赌”的嫌疑,有的商家先把中秋饼敬财神土地,然后“卜信杯”博饼,最大的中秋饼叫“龟头”(即“鳌头”),还是“博”第一的意思。直到20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还有这种的博饼活动。

相传,厦门博饼的规则源于“状元筹”(又称“状元签”)游戏。状元筹大概在明代出现,清代盛行。清人顾禄《清嘉录》卷一《状元筹》对此也有记载。博饼一套会饼63个,与状元筹游戏规则基本相同,即两者科名相同、数量相同、骰子相同、博法相同。区别是,状元筹玩的是筹不是饼,中秋博状元玩的是饼不是筹。至于用骰子做工具,可以追溯到宋代的一种牌戏宣和牌,玩的就是骰子六面的点数,而博饼用的中秋会饼,可以追溯到清代宫廷的中秋礼俗,也是由大到小叠放,按等级高低对应大小月饼赏赐。

记者在厦门工作期间,也有幸与台湾同胞探讨博饼文化。台胞说:当年,郑成功为了鼓舞思乡将士们,命令其下属发明了博饼游戏。经过几百年的变迁,成为一种独特的中秋文化,据台湾史书记载,掷状元饼玩法与闽南博饼吻合。状元筹、宣和牌、进士饼和博状元游戏结合,就有了厦门博饼。厦门博饼的价值在于它是中原文化和闽南文化、科举文化和民俗文化、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从这个方面印证了闽、台同俗的区域特征,说明了宝岛台湾是中国的疆土。

    幸运的是,当今风行八闽大地博饼文化业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项目。如今,终于在2017年的中秋节,在北京厦门企业商会中秋博饼联谊会上,从60桌宾客中首先博出每一桌的“状元”,60位状元们头戴状元帽云集到舞台中央,由状元掷骰子,由工作人员裁决,从六十位状元中逐一博饼、拼搏,最终在六十位状元中博出了“状元王”(游戏规则详见图片1-2)。记者相信,闽南的博饼文化有可能在中华大地上蔚然成风,成为中华一绝(记者陈龙狮/图文)。

博饼游戏规则一

博饼游戏规则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