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纪念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八十周年!

2017-10-10 yuanchao 中华魂网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由于华北国民党军队抵抗不力,致使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

1937年9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出号召:共产党员,脱下长衫,拿起武器,到游击队去!中共山东省委迅速率领机关干部和济南市一部分党员,分批先后由济南迁到泰安,和中央派来的红军干部、省民先队、平津南下流亡学生组成抗日救亡队伍,在泰安地下党的配合下,分赴泰安、莱芜等地,深入农村城镇,开展抗日救亡斗争。

  10月3日,日军攻占德州,战火烧到山东境内。国民党官员和地方豪富纷纷南逃,山东局势日益紧张。中共省委在济南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直接领导在徂徕山周围地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此后,中央派来山东的红军干部赵杰、程绪润、韩明柱以及江明带领的部分参加第三路军训练班的青年学生来到泰安。还有一批获释出狱和回乡的共产党员也回到泰安等地,成为发动武装起义的骨干力量。

1938年1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的徂徕山武装起义,打响了山东抗日第一枪,在山东省委统一部署下,省内各地党组织先后发动冀鲁边、鲁西北、天福山、黑铁山、牛头镇、泰西、滨海、鲁南、湖西等地区大小90路武装起义,起义烽火🔥延烧到全省各地,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局面,史称"十大起义"。

"十大起义"是中国抗战史的英雄创举,与日月同辉,是中华民族觉醒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重要标志。徂徕山起义为"十大起义"之首,徂徕山起义的日期,被命名为八路军、山东解放军成立纪念日。

1、徂徕山位于山东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在泰山东南20公里处,大小峰峦97座,山势雄伟,幽深绵延,俨然如岱宗之屏障。

1938年1月1日,在这里爆发了由中共山东省委直接领导,声振齐鲁,名扬华北的抗日武装起义,并由此诞生了一支英雄的抗日劲旅。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开始了。

局势发展得很快,7月29、30日,北平和天津相继沦陷,日军向华北大举增兵,首当其冲的是山西和山东。他们从平绥铁路转同蒲铁路南下, 从平汉铁路转正太铁路西进,两面夹击山西省会太原。同时以两个多师团主力三万多人沿津浦铁路南下,直扑山东省会济南。山东局势日趋危急。

2、日军第十师团沿津浦铁路南侵,10月初侵入山东,3日占领德州,继占平原、陵县等县。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指挥部队未作有效抵抗便撤至黄河以南,炸毁黄河上的洛口铁路大桥与敌隔河相持,鲁北大片地区沦入敌手。

图为被炸毁的济南北黄河铁路大桥

3、"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七·八通电》,号召全民抗战;召开洛川会议,提出抗战纲领,部署全党抗战。

4、《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调整了中共山东省委领导班子。调整后的山东省委勇敢地担负起领导山东人民抗战的重任,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抗战路线和北方局的指示,利用国共合作后的新形势,加紧恢复加强山东各地党组织,结合山东实际,提出和制定抗战计划,为发动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作准备。

5、省委书记黎玉

6、组织部长张霖之

7、宣传部长林浩

8、秘书长景晓村

  战局恶化得很快,1937年12月中旬,在南京沦陷的同时,日本军队5万多人分两路渡过黄河,27日占领济南,韩复榘挟十万大军不战而退,听任日本侵略军在山东境内长驱直入。面对日军到处烧杀奸淫,不愿做亡国奴的民众只有拿起武器奋起反抗,才是唯一的生路。中国共产党人和八路军将士,正是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为了祖国的生存, 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怕困难和牺牲,挺身而出,带领民众誓死抗争,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9、日军陈兵黄河北岸及渡河南侵形势图

10、范筑先——爱国将领,原山东第六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也通电全国,决心留在鲁西北地区坚持抗战,誓不南渡黄河。

11、平津沦陷后,大批的平津南下学生来到山东,他们大部分是共产党员和"民先"队员,为山东的抗战阵线注入新生力量。

图为"民先"队员们进行街头抗日宣传。

  省委决定来泰安,依靠这里良好的党的基础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直接领导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以取得实际经验,指导全省抗战。1937年10月中旬,省委机关、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山东省队部、平津、济南流亡同学会陆续从济南转移到泰安。

12、省委来泰安后活动地点之一,泰安城东关夏辅仁家。

13、省委来泰安后活动地点之一,泰安三中(现泰安六中老校)教学楼。

14、12月24日,日军飞机首次轰炸泰安城。

  12月24日,省委转移到泰安城南篦子店村的民众教育实验小学。27日,省委召开紧急会议,黎玉、洪涛、金明、刘居英、林浩、马馥塘、程照轩、孙陶林、武中奇、武思平等10人参加会议(当时被称作"十人会议")。会议根据急剧变化的形势,研究确定了起义的具体部署,决定在泰城沦陷时正式举行起义。随后在附近的夏村召开活动分子会议,宣布了省委关于起义的决定,派人通知各县党组织,在日军占领当地时集合队伍,向徂徕山会合。

15、篦子店村(泰安城南)民众教育实验小学

  山东省委选择徂徕山作为直接领导的第一场武装起义地点,主要考虑这里地势险要,位于泰安县以南,北靠泰山,南接蒙山山区,东连莲花山、沂蒙山区,西通泰西大峰山,四周群山环绕成为天然的屏障,正在长驱南下的日军一时还难以顾及。徂徕山处于山东腹心地区,在这里建立根据地,便于和全省其他根据地进行联系,而且这一地区的党组织经过整顿、恢复,工作基础较好。

16、起义地点——徂徕山大寺(四禅寺)

17、大寺正门

  1938年1月1日清晨,朝霞映红了徂徕山,大寺内外庄严肃穆,各地赶来参加起义的160余名抗战志士,携带着五六十支各式枪支和长矛、大刀等原始武器,聚集在徂徕山西麓的四禅寺(当地人称"大寺"),举行了庄严的抗日武装起义誓师大会。

大会由孙陶林主持,省委书记黎玉代表省委正式宣布起义。起义部队命名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同时宣布了四支队领导成员。一支土生土长的山东子弟组成的八路军抗日武装建立起来了,山东人民的抗日战争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18、1月1日清晨,伴随着火红的朝霞,一面绣有镰刀斧头和"游击"二字的红旗高高飘扬。徂徕山起义旗上的字是由武中奇所写,女战士娟绣。

19、印章上的字是: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关防

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领导班子

政治委员     黎玉(兼)

司 令 员       洪涛

副司令员      赵杰

政治部主任  林浩

经理部主任  马馥塘

20、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四支队政委黎玉(兼)

21、四支队司令员洪涛

22、四支队副司令员赵杰

23、四支队政治部主任林浩

24、经理部主任 马馥塘

25、四支队募捐证明

  几天后,四支队转移到徂徕山东麓的光化寺,在这里迎来了莱芜(莲花山起义)、新泰的起义队伍,四支队发展到300人左右。洪涛司令员按照红军传统加强部队建设,同时加紧练兵,决心早日奔向战场,抗日杀敌。

26、徂徕山光华寺

  1月25日,四支队根据情报,决定在徂徕山南的寺岭村伏击日军的运输队。支队挑选精干人员组成突击队,拂晓前赶到寺岭埋伏,一直等到下午,敌人进入伏击圈,指挥员一声令下,战士们居高临下向敌猛烈开火,骄横的侵略者在泰安受到第一次有力的打击。战斗中,三中队班长杨桂芳(莱芜籍)挥舞大刀去砍鬼子时,中弹壮烈牺牲。

27、寺岭战斗遗址

28、寺岭伏击战中牺牲的杨桂芳烈士

  为配合台儿庄会战,2月18日,四支队在新泰西的四槐树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二中队在四槐树桥上埋下两颗地雷,随即埋伏于公路两侧。当天,日军的几辆军车从西向东开进,车上桥头时地雷引爆,炸毁敌大小汽车各一辆,炸死炸伤日军40余人,其中炸死大佐1名。二中队达到目的后迅速撤离。这次战斗,极大地鼓舞了部队和群众的抗战热情。

29、四槐树战斗遗址

30、四槐树战斗

  四槐树战斗之后,四支队发展到五个中队。省委在新泰县刘杜召开会议,决定四支队分成两个大队向南、北两个方向发展,省委书记黎玉到延安向中央汇报山东抗战情况。在此后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四支队进莱芜,上博山,走蒙阴,下费县,队伍发展到四千之众。4月上旬会师莱芜城,8日举行会师庆祝大会,整编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下辖三个团、一个特务中队,一个教导大队。5月以后,独立第一师又根据中央意见复称第四支队。

31、徂徕山起义示意图

32、1938年5月前,八路军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序列图

33、1938年4月,黎玉赴延安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的留影。

34、1938年10月,四支队一团二营在营长武中奇指挥下打掉日军轰炸机一架,图为我四支队战士攀上敌机残骸欢呼胜利。

  到1938年底,省委领导的全省抗日武装发展到2.4万多人,另辖1万多人的地方武装,成为驰骋山东抗日战场的一支主力军。1938年12月27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将全省大部分起义武装(除冀鲁边和鲁西外)整编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张经武任指挥,黎玉任政委,王彬任参谋长,红军将领江华为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二支队和挺进支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亦称直辖第4团),临(沂)郯(城)独立团。山东纵队是在没有八路军主力部队支撑的情况下建立的。它的建立,标志着山东人民抗日起义武装由若干分散的游击队成长为战略上统一指挥的游击兵团。

在抗日的战场上,四支队经过了五期整军,经历了血与火的历练,成长为一支正规化主力部队,纵横驰骋于鲁中泰沂山区,为山东抗战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35、1939年第四支队政委林浩(左2)调任一区党委书记,四支队司令员廖容标(右2),一营教导员陈宏(左1),四支队政治部主任周赤萍(右1)欢送林浩合影。

36、1939年9月,山东纵队政委黎玉送胡奇才到山东纵队第4支队接任政委时,与第4支队司令员廖容标合影。左起胡奇才、黎玉、廖容标。

37、1940年夏,第四支队举行第三期整军总结评奖大会。

38、山东纵队四支队二团干部在三期整军总结会议期间,与防化战士一起,后排左起:政治处主任孟英、参谋长于松江、副团长王凤麟、政委李伯秋。

39、1940年秋在沂蒙抗日根据地,第4、8支队团以上干部合影。

前排左起:一旅副旅长胡奇才、二团副团长陈奇、一团副团长叶声、二团政治处主任孟英、二团副团长王凤麟、二团政委李伯秋、直属队协理员卢冠洲。

后排左起:一旅参谋长钱钧、二团团长吴瑞林、保卫科长王芳、?、后勤部长王继武、宣传科长边?、总务科长景宜亭、二团参谋长于湘江、一团团长李福泽(右2)、?。

  1940年1月,四支队基干一营二、三连并司令部警卫连,在支队政委胡奇才等指挥下,割断了泰安莱芜间敌电话线,巧妙地伏击了前来查线的日伪军。在马家庙(莱芜境内)将范镇据点(泰安县境内)伪军一部击退,全歼日军一个小队,击毙其11人。首创泰山地区我军一次歼灭日军一个小队的模范战例。

40、马家庙战斗遗址

  1940年4月,在廖容标指挥下,山东纵队第四支队三营,由地方武装配合,在淄川县田庄出其不意的消灭了国民党顽固派秦启荣部第九支队,击毙了多次制造反共摩擦事件的顽固派司令翟超。

41、战前三营营长王凤麟(左)与营教导员刘春合影

  1940年5月中旬,扫荡泰山区根据地的日军遭我军民打击,5月17日,敌纠集张店、淄博及各据点日伪军700余人分两路来扫荡报复。敌主力日军牟田大队500余人犯至莱芜杨家横一带时,被我四支队主力部队包围。我军利用有利地形,充分发挥火力,激战至次日晨,其少数残部逃回博山。此战共毙伤敌300余人,其中击毙日军150余人。此次战斗被写入山东纵队战歌,传遍山东。仅1940年,四支队即进行了3次杨家横战斗,共歼敌1000余人。

42、莱芜杨家横战斗庆功会战斗模范合影。

43、1940年5月,山东纵队第四支队政委胡奇才骑着在反"扫荡"战斗中缴获的日本战马留影。

44、山东抗日根据地领导人黎玉的题词,为徂徕山 55 34441 55 19105 0 0 9092 0 0:00:03 0:00:02 0:00:01 9093日武装起义作出了正确而权威的历史评价。

  徂徕山起义,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猖狂入侵,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时候,中共山东省委在泰安亲自发动领导的一次起义。起义后成立的四支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转战泰沂山区,为坚持山东抗战立下不朽战功,在山东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基本上没有在山东建立过一支红色武装,也没有成立红色政权,更谈不上创建革命根据地。但是在抗战期间,中共建立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无论在总人口、党员、军队数量,还是歼敌人数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于其他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在山东发展起来的八路军、新四军,成为抗战胜利后解放军的最大主力部队。"

"抗战期间各抗日根据地的形成,一般是经过八路军、新四军主力进入这个地区,消灭敌人 ,发动并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来实现的。山东的情况有很大差别,它是先由山东地下党组织根据中央的决定,得到八路军的帮助,迅速发动群众,趁入侵的日本侵略军正大举向南进军而在山东立足未稳、国民党军队迅速撤退、人民抗日情绪高涨的时机,毅然地独立在敌人背后发动起义,建立抗日武装和人民政权,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摘自金冲及:《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独特历程》,《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31日 )第11版。

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16、26、27、31、38、40、41军七个军,是从山东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走出去的部队。16军和38军是以中国工农红军为骨干,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发展起来的部队。26、27、31、40、41军的前身,主要是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组建的。这七个军,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为建立和建设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纪念以武装起义创建抗日根据地这一英雄壮举,1988年在徂徕山起义旧址前马头山上,建立"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弘扬和纪念当年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们所表现出的伟大的民族爱国精神!

45、《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碑高23米,用573块泰山花岗岩石精砌而成,5段50级盘道从山下直通碑前,寓意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50周年。纪念碑正面镌刻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徐向前题写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12个镏金大字。

46、背面刻有当年参加徂徕山武装起义的老战士、全国著名书法家武中奇撰书的769字碑文。

碑文: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者疯狂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陷入深重危难,亿万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共山东省委根据中央到敌后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迅速率领机关干部和济南市一部分党员,分批先后由济南迁到泰安,和中央派来的红军干部、省民先队、平津流亡学生组成一支抗日救亡队伍,在泰安地下党的全力配合下,分赴泰安、莱芜、新泰、泗水、宁阳等地,深入农村城镇,发动群众,开展抗日宣传,控诉日寇侵略暴行,激发并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入抗日救亡斗争。同年11月,省委在泰安篦子店召开省委紧急扩大会议,充分研究了当时的形势和条件,毅然决定武装起义,并对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做了周密的安排。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省委率领共产党员、民先队员及爱国志士约二百人,集聚徂徕山大寺,宣布成立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任命洪涛为支队长,黎玉为政委。不数日,莱芜、新泰、泗水、宁阳等地抗日武装在我党的领导下,纷纷携带长矛、大刀、火枪、土炮,会师于徂徕山光华寺,汇集成一支英雄的抗日武装,举起了山东敌后武装抗日的义旗。四支队成立伊始,即重视党的领导和政治思想工作,宣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苦练杀敌本领,发动人民群众机智地捕捉战机。初战寺岭,大振军威,再伏四槐树,痛击日寇,继又进占莱芜,攻入博山。连续的胜利大大鼓舞了人民斗志,有力地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同时,还在战斗中壮大了党的力量,培养了大批干部,创建和发展了山东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徂徕山起义军民抗击侵略者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垂范后来。爰立此碑,以铭永志。武中奇书。

47、我们的父辈是参加徂徕山起义的老战士,父一辈子一辈,血浓于水!我们要牢记父辈们的初心,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将徂徕山精神世代相传!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