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1950台湾“苏联间谍案” 牵涉将领孙立人一段婚外情

2017-10-23 李诚 中华魂网


来源:凤凰网江苏站 

作者:李诚


黄美之的小说《烽火俪人》的封面。


1950年,年轻貌美的黄美之(原名黄正)在孙立人二夫人张晶英的安排下,以私人秘书之名,来到孙立人身边。


在台湾屏东的孙宅,50岁的孙立人对黄美之展开狂热的爱情攻势,两人很快同居。


这段恋情,直到2010年7月,才由一本名为《烽火俪人》的书披露真相。


黄美之出狱后不久拍摄的照片。


该书的作者,正是黄美之。不过,黄美之后来因“间谍案”入狱10年,因篇幅有限,文中只是一笔带过。


很少有人知道,这次涉案的关键人物,是一个苏联“匪谍”李朋。



堪称小生的人物


在台湾,李朋是第一个以“国际间谍”罪名被枪毙的人。


现有的资料表明:李朋1919年出生于天津,西南联大历史系毕业,抗日时期担任美军翻译,同时担任纽约时报记者,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国民党中央社记者,曾任职中央社采访部主任,后转为苏联塔斯社的记者。


1949年,国民党从大陆撤退到台湾,李朋重新回到中央社台北总社工作,曾任台湾省政府新闻处秘书。


据台湾名记者龚选舞回忆,李朋“身材颀长,表现灵活,堪称小生的人物,穿上一套贴身西装,着实有几分大使气概”。


黄美之和姐姐黄珏。


黄美之在接受采访时曾回忆:当时李朋正对她姐姐黄珏展开追求,李朋被抓后,被打得难以忍受,就乱咬出黄珏也是间谍。


不过,据黄珏丈夫徐嗣兴透露:早在1949年前,黄珏就和李朋认识。黄珏在南京金陵女大读书时,风头较健,一次金陵女大的活动上,李朋前去采访,两人开始相识。后来去台湾后,在女青年大队的黄珏再次遇到前来采访的李朋。


徐嗣兴否认李朋是冲着黄珏去的,因为“新闻记者总是到处跑,东问问、西问问,也没人怀疑什么”。


但李朋前来参观,不管其目的如何,是要经过孙立人将军同意的。


事后不久,李朋因“间谍案”被捕。


黄美之相信,孙立人此前得罪“太子”蒋经国,蒋经国为了报复他,才将黄珏和黄美之也拉进李朋的“间谍案”。姐妹俩因“过失泄露军机”罪,入狱10年。


李朋的“间谍案”,全称为“李朋、汪声和为首的苏联间谍案”,“案犯”共16人。



扩大国际宣传


李朋案发,和汪声和的暴露有关。


汪声和(1920-1950)毕业照片


汪声和比李朋小一岁,1920年生于北京,1943年加入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担任国民党民航局的电台台长。1949年应党组织的要求,偕同夫人裴俊一起去了台湾。


汪声和的暴露,在魏大铭回忆录《无形战争》中,有详细的记载。魏是戴笠手下的红人,掌控电讯情报部门。1949年国民党撤到台湾后,魏大铭为“国防部”技术实验室主任,是蒋经国麾下的“政治行动委员会”委员。


在书中,魏大铭写道:


1950年2月,他的部门从电讯监察上发现,台北厦门街133巷9号附近,有一电波很强的秘密电台。遂下令日夜埋伏监控,终于以电讯测向法锁定二、三户日式住宅为目标。他们以分区停电、查户口、修理水电、防空演习等借口入室查看,并无所获。


最后,魏大铭亲自出马,重点搜查其中一户。他们从天花板、墙壁、地板,一一搜查,竟没看出半点疑窦。就在要走出大门时,魏大铭再回头扫视,突然发觉小客厅中一小圆桌的柱脚特别粗大,与一般家具不成比例。当即下令打开,一套强力收发报机就此现形。


该处住宅,正是汪声和的家。


书上称,汪声和直接受命苏联海参崴第三国际(事实上,该组织已于1943年解散,疑指其后继机构苏共情报局)。那时,“第三国际”类似全世界共产党的总指挥部,各方情报汇集,直接供给莫斯科中心。斯大林对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疑惧极深,深恐与美国直接冲突,引起大战,所以任何有关台湾的情报都极有价值。


这一电台被破获,顿时切断了“第三国际”在台湾惟一的情报来源。


随后,李朋作为联络员落网,黄珏等涉案人员被捕。


1950年9月6日,汪声和及妻裴俊、李朋及妻(一说女朋友)廖凤娥4人被公开枪决,潘申庆、廖干元、李光国、黄珏、黄正(美之)等5人分别判刑10年。


据说,廖凤娥的家中也发现有电台一部。廖凤娥死前只有27岁,是台北省立医院的护士。 “案犯”中还有3位是廖凤娥朋友,因为和廖凤娥通过信被捕。


让人觉得很搞的是,承办该案的保安司令部人员告诉他们:“为了扩大向国际宣传破获了苏俄电台,所以将你们也算了进去。”而他们3人在监狱中很受优待,起先坐办公室,后来派他们管理福利社(如洗衣部等)及纱厂,经常可以出来办事。


而关于黄美之等人的被牵连,台湾版《孙立人传》说:李朋在南京工作时是黄珏众多追慕者之一。1950年初到台北中央社总社工作,获悉黄珏也来到台湾,并在屏东女青年大队服务,就以采访凤山新军训练为名,持中央社社长萧同兹的介绍函,去见孙立人将军,要求参观新军训练及女青年大队。孙将军派随从秘书潘申庆陪同,不久,李朋即因“匪谍”案被捕,黄氏姐妹及潘秘书三人,受此牵连而失去自由达10年之久。


黄美之相信她们姐妹俩蒙冤是因为蒋经国报复孙立人,有台湾孙立人研究专家也认为,在当年那种防共、恐共的极端氛围下,“株连”是寻常事,如果李朋是真“匪谍”,为何当年中央社社长萧同兹会没事,反倒是因为配合中央社而安排接待采访事宜的人员潘申庆,硬被无端牵扯?合理的解释,就是孤立孙立人,让人不敢帮孙立人做事,否则有遭祸之虑,进而达到整肃的目的。



得罪李宗仁


事实上,关于李朋是否为“间谍”,不少人存有疑虑。


在台湾,黄美之曾接待过李朋,她回忆:“李朋有个坏习惯,开口就骂人,就批评人。后来我晓得,李朋不是匪谍,因为我坐牢时看到真正的匪谍,人家好稳重哦,不像李朋,开口就骂人,就批评人,哪里是个匪谍!后来有人说,他有个发报机,(其实)不是发报机,是他同学的电动打字机。”


李朋一案,事后有人分析:近因是认识了不该认识的人——汪声和,远因是得罪了不该得罪的军政大员——李宗仁。


龚选舞对李朋印象深刻:


我从张家口回来,路过北平,礼貌上去拜访北平行辕主任(代表蒋介石管整个北方)李宗仁,当时李宗仁的声势仅次于蒋,是全中国的第二号人物。李宗仁说他眼睛生病,不能见我们,和我在傅作义那里同坐上席的中央社记者李朋脾气坏透了,李朋说,哼!摆什么架子!我们走!李朋带我们十几个记者就走。


我当时就觉得此举绝对不对,李宗仁是有义务见记者,我们记者只是礼貌性拜访,当时记者气焰太盛,我心里大不以为然,但是我是小记者,大家都说要走,我不能不走。


后来,李宗仁的参谋长和秘书长准备请我们吃饭,要解释一下,李朋当着送请帖来的人面,撕掉请柬。


有论者说,或许,得罪李宗仁,这也是李朋罪该至死的一个原因。


这一点,没有足够的证据。


不过,我们也可以推断,当时李朋的知名度和心气该有多高,竟可以对国家二号人物拂袖而去,甚至撕掉请柬。


李朋死后,有人曾作诗悼念他,题为《伪证》,诗曰:


折狱明刑贵得均,胡为奸宄妄前陈。

李朋孰识真君子,牛党谁知伪小人。

战塞勋劳亏大将,朝廷赏罚误权臣。

可怜证据多虚假,埋没英雄志莫伸。



棋子


1990年代初,台湾的部分档案开始解密,李朋间谍案的真相逐渐浮出。


在台湾公布的情治单位编印的《历年破获匪党组织叛乱案编录》、李敖审定的台湾当局《历年办理匪案汇编》、王欢结集的《烈火的青春——50年代白色恐怖证言》等书中,都记载了“苏俄国家政治保安部潜台间谍汪声和李朋等外患叛乱”案及其历史背景。


还是和当时的政治大环境有关。


1950年2月14日,新中国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结盟后被认为将在“国际上有更大的政治资本去对付帝国主义国家”。


面对中苏结盟,美国总统杜鲁门开始重新审视台湾的战略地位。这年6月2日,国务卿艾奇逊提出定要防止共产主义在国际上的扩张时,强调美国有必要确保台湾。杜鲁门改变对台政策,为防止中共的进攻而决定加强台湾防卫。


这种背景下,台湾当局于1950年9月在联合国会议上公布了所谓“苏俄间谍汪声和李朋案”,并由此抛出“控苏案”。


此案演变成了国民党政权投报美国、打压苏联的武器。


令人唏嘘的是,现在看,李朋等人只是政治的棋子。


值得一提的是,汪声和后来被中共追认为烈士。一些媒体撰文,称他为“红色特工”。


但对于李朋,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他是哪边人,是不是特工,依旧是谜。


50年后,2000年,台湾首度发生政党轮替,政治犯翻案成功的机会大增。台湾民进党前“立委”谢聪敏说:“我在‘立法院’曾经接到李朋的儿子从北京来函,请求洗雪父亲冤狱。我的《国安法》第九条修正案没有通过,戒严时期案件不准上诉,我无能为力。”


何时沉冤得雪,看来漫漫无期。


1993年,“李朋案”一系列涉案人员的墓地被发现。一起发现的,还有163座政治犯的坟墓,以及201个当年台湾“白色恐怖”受难者的墓碑。


2002年12月,由台北市政府出资,该片墓园被建成“戒严时期政治受难者纪念公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