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人民空军“一年成军三年成名”的奇迹,是怎样铸就的?

2017-11-13 韦建瑞 孙克立 中华魂网



参考消息网11月13日报道(文/韦建瑞 孙克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型建设史上,最具经典意义的莫过于人民空军的建立:一年成军三年成名。其速度之快、质量之高、影响之大,中外鲜有,堪称现代军事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揭开60多年前这场震惊世界的军队转型的奥秘,对我们弘扬优良传统,凝聚意志力量,深化军队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新中国空军的飞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过。(资料图片)

高度重视使命任务牵引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主席、党中央作出建立人民空军的战略决策,并确定了“在陆军基础上建设空军”的重要方针。1949年11月11日,空军司令部在原第四野战军14兵团的基础上宣布组建,各野战军被选调的干部迅速向空军机关、院校、部队集结,我军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建设就此拉开大幕。接下来,空军用30天办起6所航校;用10个月培训出第一批2366名空地勤人员;6个月组建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混成4旅;3个月后改组建成空3师、空4师,2个月赴朝参加空战;抗美援朝战争3年内组建28个航空师70个航空兵团,通过组织轮战大部分形成作战能力。到战争结束,人民空军不仅在规模质量上实现目标要求,而且击落击伤敌机425架,以“一鸣惊人”的辉煌战绩步入世界一流空军行列。

使命任务的牵引是军队转型发展的基本规律,空军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这与建国初期的安全需求密不可分。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时,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后,歼灭残敌、巩固国防,必须有空中武装力量,毛泽东及时提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1949年6、7月间,党中央感到今后解放台湾、海南岛,空军、海军和内应是渡海作战的关键。为解决空中力量太弱,难以担负起渡海作战任务的实际问题,决定加快建立空军的步伐。

组建空军随即进入实际运筹阶段,中央指派刘亚楼、王弼、吕黎平到苏联考察和购买飞机,协商派遣苏联专家和技术援助,抓紧收集航空材料,指导东北老航校加紧培养航空人才。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侵朝美军飞机侵入中国华北边境领空,对边境城乡进行轰炸、扫射,志愿军前方后方遭到狂轰滥炸,迫切需要解决制空权问题,部队反映强烈,急切希望人民空军能出战。彭德怀甚至逼问刘亚楼:“空军司令员,我等着你的空军呐!”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下定决心,组织志愿军空军参加作战。按照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要求,空军各方面建设抓紧进行、全力推进,走上了非常规建设发展道路。

充分发挥领导干部作用

“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治军之道贵在用人,非常之时要用非常之人。空军组建伊始,谁来领率、用哪些骨干至关重要。党中央、毛泽东反复斟酌,最终确立刘亚楼为空军司令员,原因在于他是经历过长征的红军高级干部,在解放战争中指挥过大兵团作战,又到苏联学习过,对合成军作战比较熟悉,还曾兼任东北老航校校长。有了这样一位政治上靠得住、驾驭全局能力强,视野开阔、务实敢干的开拓型领军者,就有了落实党中央战略决策的“领头羊”。而刘亚楼上任后第一件事情同样是选好配强支撑空军开局的航校校长、政委和首批作战部队领导。7所航校校长都经过长期革命斗争考验,其中4所驱逐机航校的校长都是原新疆航空队的红军学员,有觉悟、有能力。空军第一支航空兵部队混成4旅3个团长、第一个航空兵师师长也都是老红军,政委则是各野战军提出所需3倍的名单交中央军委挑选出来的精干领导。这些人都有很强的干事创业责任和能力,落实上级要求决不打折扣,彼此之间你争我赶,谁也不甘心落后。

1949年10月30日召开第一次航校工作会议,刘亚楼贯彻党中央尽快把航校办起来的重要指示,提出大干一个月,12月1日前必须全部建成开学的硬要求。校长们虽感到压力大很为难,但没有一人退缩,紧急奔赴各航校校址,夜以继日地整修遭受炮火破坏的机场、营房和教室,不仅每天安排上百名从各野战军选调来的干部和学员,考核谈话、安排工作、编组分班,还要购置教学设备、学习用具,甚至亲自到机场除冰扫雪、激励士气。在他们的带领下,各航校全部提前开学,时间最短的25天。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样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领导骨干,创造这样的奇迹几乎是不可能的。

拿出攻坚克难超常举措

改革就要面对矛盾问题,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打破常规,快刀斩乱麻。创办空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空、地勤人员;二要有师、团领导机构;三要有飞机装备。可是,这三个条件空军初创时都不具备,而且当时国家百废待兴,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为此,各航校采取一人带多人、一机多人用、开展互助活动、见缝插针训练和机务、飞行人员一起维护飞机等方式,开展速成训练。成建制抽调陆军12个师部、49个团部,改组为航空兵师团领导机构,立即组织业务学习,熟悉飞行机务工作,边学习边遂行任务。通过紧锣密鼓的谈判,先后从苏联购置3000架飞机和配套设施设备,对刚从陆军转到空军参加建设的同志们而言,都是急转弯,让人目不暇接,特别是党中央决定迅速组建志愿军空军入朝参战后,为了落实上级指示,“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组建航空兵部队”,全军一盘棋,闻令而动,昨天还是陆军部队的师政委,今天就到飞行部队当团政委,上任后摆开摊子就干;上午宣布组建军区空军班子,下午就挂起牌子开展工作。

从1950年8月到10月,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最初组建的空军第4混成旅像“裂变”一样,转眼间变成了几个师,东北、西北、华北等军区空军如平地起山岳,相继诞生。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满意地说,空军发展堪称“超级魔术”。为慎重初战,确保抗美援朝空战首战必胜,刘亚楼亲临一线,研判敌情,带师长方子翼到苏联派驻东北的空军前方指挥所抓紧学习15天,回来后就指挥作战,并且分别于1951年1月21日、23日和29日连打3仗,击落击伤敌机3架,以“三战三捷”的骄人战绩,揭开从未经历的空战之谜。

坚定敢闯新路信心勇气

在没有现成经验借鉴的情况下,要实现快速转型,必须要有闯新路的决心信心。初建时期,面对技术密集、装备复杂、作战环境和要求完全不同的军种,从陆军进入空军的创业者,要适应新体制、履行新的使命任务,挑战的艰巨性不言而喻。此时大家连基本的业务常识还没有,有的甚至把烧水的锅炉误当成油罐。但是这些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创业者,在困难面前毫不畏惧,用信心和勇气激发出智慧和力量。

为完成速成训练任务,各航校开展实物与形象化教学,发动教员自制许多图表、模型和教具,把一些报废的飞机部件、发动机和器材搬到教室,边看、边讲、边操作,有效解决了学员文化水平低、理解跟不上的问题,并采取专家、翻译、助教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突破了航空理论教育这道难题。大家把我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和英勇善战的战术和作风带到天上,创造了“一域多层四四制”和“空中拼刺刀”等作战方法,迅速形成了独特的对敌作战优势,争取了空中主导权。

做到不计得失勇于牺牲

改革是利益的调整,但不是追逐局部和个人利益的理由。“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胸中只有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才是我军的价值取向和优良传统,也是人民空军快速组建的真正秘籍。

参加创建空军的人员,80%以上都是从各野战军选调的、经历艰苦战争考验的优秀陆军干部,许多是战斗英雄和模范、功臣。这些精英来到空军,没有享受到特殊的待遇,相反,多数干部都是降职使用。师长任旅长、团长,团长任营长,甚至有的营长当了排长,排长当了班长。他们毫不计较得失,纷纷写决心书、请战书,只要能为建设空军作贡献,哪里需要哪里去。曾任福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的杨思禄,选调到空军前已是野战军师长,为熟悉空军胜任工作,他自愿降级到5航校当参谋长。参加组建空军陆战第1旅人员中,战斗英雄、模范、功臣占93%,但没有一个居功自傲,每个同志都把自己作为普通一员,开始新的奋斗。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过去是照亮今天的镜子。走进新时代,迈上新征程,我们将不忘初心光大传统,创造新的更大辉煌!(作者单位分别为中部战区空军、空军研究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