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它”为什么进了中南海

2017-11-19 吕向群 中华魂网

“它”是啥?“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它”怎么进了中南海?11月18号,在赣南将军县兴国,一千多人参加的首届“四星望月美食旅游节”上给出了答案。

毛委员首次进兴国


上世纪1929年4月,毛泽东委员率红四军由闽西胜利回师赣南,亲率红四军第三纵队司令员伍中豪、蔡协民等,第一次进入兴国县。当时,中革军委决定的闽西赣南红军根据地要连成一片已成定局,并有继续扩大之趋势,彭德怀率部由瑞金也向东进很快要与闽西回返红军会师,形势喜人!


我党赣南特委委员、军事部长陈奇涵和兴国县委书记胡灿等热烈欢迎毛委员第一次到兴国,他们详细地向毛委员汇报了赣南及兴国根据地建设等情况,毛委员边听边问,不时发表意见,接着在兴国主办了“土地革命干部培训班”,亲自为党员、革命骨干上课。

就叫“四星望月”吧


4月12日,毛委员在兴国县鸡心岭参加完群众大会,考虑到毛委员繁忙的工作和艰苦的生活,陈奇涵、胡灿心里感到十分内疚,于是发动党员们凑了“二块光洋”请毛委员吃顿家乡饭菜,安排毛委员在十分安全、有近50年历史的“黄隆顺”饭店吃饭,“主厨”梅春凤为毛委员等做了四道小菜,第一道菜鱼丝、第二道菜素炒雪豆、第三道菜腊肉炒春芛、第四道菜腌菜扣肉,接着又捧出一个较大竹蒸笼放于当中,四碟小菜围着中间热气腾腾、散发香辣味的竹蒸笼,毛委员揭开笼盖一看,喔,是粉蒸魚!他一尝,又鲜又辣又香,颇合他的嗜辣口味,不由得招呼大家兴致勃勃地吃起来。毛泽东吃了一阵,撇下筷子,问道:“这菜叫个么子名字?”胡灿说:“家乡菜,没啥名字,就叫粉蒸鱼。”陈奇涵笑着说:“很多菜都有一个漂亮名字,今天这道菜,毛委员您看叫什么名呢?”毛泽东兴致盎然地说:“是该有个名字才好,孔子曰‘名正言顺’嘛!”少倾,他用手中的竹筷指着蒸笼比划着,风趣地说:”这是一个大的团圆月嘛!”又指着四个小盘子说:”这是四个星星罗!四个小盘子围着个大蒸笼,就像星星围着月亮,我看就叫‘四星望月’好不好?”毛泽东饱读文诗,起个菜名,既带着美丽浪漫色彩,又蕴含深刻意理。

形势喜人、聊得痛快、吃得可口,一道菜名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毛主席念念不忘这道菜


建国后的1951年,赣南人、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易秀湘到京公干, 抽空去看望毛主席,毛主席见到他又想起了赣南战斗岁月,热情招呼易副主席吃“四星望月”……。

1959年在庐山,事隔30年,毛主席还惦着请兴国县的陈厨师专程上庐山做这道菜。

据说,建国后毛主席每次到江西、或见到苏区时期在赣南曾工作的老同志、或与并肩战斗工作的领导们吃饭时,经常事先交待工作人员要有“四星望月”。1985年11月19号,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习仲勋到兴国视察,吃了“四星望月”、听了“四星望月”的由来,习仲勋说:“名不虚传啊,风味特别,鲜、香、嫩、辣、咸五味俱全,吃上毛主席命名的菜,我很荣幸啊!”

解放后这道普普通通的菜在领导人的“呵护”下就这样进了中南海。

一道菜、一段历史、一段情节、一段难忘的岁月,折射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工农红军树立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百折不挠,战胜艰难困苦,不断取得辉煌的历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