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黄埔抗战老兵陈复尧

2017-11-21 顾少俊 中华魂网




本文原载于《江苏黄埔》,现由作者顾少俊先生授权发表,特此鸣谢!


杂志 · 同学


 


 陈复尧

 

文 / 顾少俊

 

陈复尧,江苏泗阳人,现居沭阳。陈复尧生长于“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抗战爆发,陈复尧放弃优越的生活环境投笔从戎,深明大义的父亲坚决支持他。

 

2015年12月,在沭阳县城,陈复尧讲述了他的传奇人生。

 

遭绑架险中求生

 

陈家是一个大家族。陈复尧有一个堂哥,大他八九岁。

 

陈复尧上小学一年级时,班上有一个大同学常欺侮他。有一次,陈复尧的脸被那同学打肿了。这位堂哥知道后,对他说:“去,找那小子报仇!你肯定打得过他。”堂哥在一旁给他壮胆、助威,陈复尧底气足了,越战越勇,终于把那同学打倒在地。从此,那小子再也不敢欺侮他了。堂哥给了他信心和勇气,他非常感谢堂哥。家里有好吃的,陈复尧都偷偷地带点放在书包里带给堂哥。

 

陈复尧11岁时,堂哥在县城一家饭店做工。假期里,陈复尧经常找堂哥玩,堂哥见到这位弟弟也很高兴,总要烧两个菜留他吃饭。

 

父亲有个书房,是父亲办公和接待来人的地方,平时不让陈复尧进去。

 

有一次,堂哥找陈复尧借书,陈复尧想起父亲书房里有堂哥要的书。父亲出门了,他就把堂哥带到父亲书房。陈复尧拉开抽屉找书,里有好几根金条。

 

陈复尧从小见惯金银,没当回事。令陈复尧想不到的是,堂哥见了这些黄灿灿金条,一惊:哇,这么多!两眼发亮起来。离开后,这些黄灿灿的金条,总是在他的眼前晃动,挥之不去。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陈复尧的父亲收到一封信,信中说,你儿子在我们手中,如想要儿子,准备多少银钱,多少粮食。信中所要的钱和物的数量足以让陈家倾家荡产。

 

陈复尧被土匪绑架后,家里乱成一锅粥,他父亲一夜未眠,动员了所有关系,凑足了绑匪索要的银两。父亲担心土匪收到钱后不放人,找了几个身手好的弟兄,化装成陈家的佣人准备到时候一起去跟土匪交涉。

 

第二天上午,父亲正准备出门去和土匪交涉时,陈复尧回来了。

 

原来,昨天放学回家时,陈复尧背着书包正往家里走,一个中年男子迎上来说:“你是陈复尧吧?你爸在隔壁街上的一家茶馆喝茶,叫你去一下。”陈复尧的父亲朋友多,下午经常和朋友在茶馆喝茶谈事。陈复尧没有起疑心,跟那人走了。转过一条街时,陈复尧见路边停着一辆带棚子的马车。那中年男子见前后没人,一把把陈复尧抱起,放到马车上。马车里藏着一个青年人,雪亮的匕首顶住陈复尧的胸口轻声吼道:“别动!”那中年男子翻身上马,架着车子出城了。

 

陈复尧知道自己被绑架了,不敢出声,也不敢反抗,装出害怕的样子一动不动。

 

马车出城后,一路狂奔。天黑时,停在一处大院子里。

 

这个大院里有好几幢平房,院子的东北角有一间由条石砌成的小房子,敞着木头门。那青年男子下车后,随手把陈复尧拎起来,在离木头门一米远的地方,把陈复尧扔到小石屋里,然后,拉上木门,锁好。

 

那时,泗阳乡下荒田极多,林密草深,沟沟壑壑。小村子隐于树林荒草之中。这些小村子有的只有十户八户,有的三五户。“人质”藏在哪里,外人无法找到。

 

陈复尧坐在地上,面朝着木门思考,怎样逃出去。院里有狼狗,围墙很高,大门旁边有一间小屋,里面亮着灯,平房里的土匪在喝酒,划拳声不时传来。想从大门出去是不可能的。他估计,石屋的后面可能通外面。

 

黑暗中,他在身后墙上两块条石的接缝中用手指划了一下,接缝中的石灰掉了下来。他心中一喜,从书包里掏出平时削铅笔的小刀在接缝中挖。正挖着,一个土匪提着马灯过来。陈复尧赶紧把身子靠在墙上。陈复尧当时只有11岁,又矮又小,在土匪们的眼里,这是一只待宰的羔羊,根本不防他逃。那土匪手里拿了个馒头,从门缝里往里一扔,嘴里说“吃晚饭!”然后身子一转走了。陈复尧见到馒头才感到饥饿,他捡起来三下五除二吃了。听听外面没有动静时,接着挖,越挖越深。

 

陈复尧的手磨破了,滴着血。他不敢停,一边挖,心里一边担心:“如果这条石是多层的,怎么办?”累了,他就歇一歇,歇的时间不敢长,担心睡过去。

 

听到鸡叫时,他已经把一块条石周围的石灰掏空了。他推开那条石后,一股清新的空气从洞口涌进来。陈复尧心中一喜,探身钻出洞口,顺着大路拼命地往前奔。

 

天亮时,他遇到几个驾马车到县城赶集的农民,在几个农民的帮助下,陈复尧顺利回到家中。

 

看到陈复尧回家,父亲欣喜若狂,母亲喜极而泣。爷爷、奶奶拉着陈复尧的手左看右看。那远房堂哥不时来陈复尧家探动静,见陈复尧回来,神色有点慌张,安慰了几句就匆匆走了。

 

几个月后,陈复尧父亲在官府里的朋友告诉他,绑架陈复尧的策划者就是陈复尧的堂哥。事情败露后,堂哥逃离了家乡。

 


青年时期的陈复尧

 

父亲送子上战场

 

1937年12月15日,因日机轰炸,泗阳中学停课。淮阴学校师生组织“江苏抗日青年团”,到泗阳动员青年参军抗日,陈复尧积极响应,带头加入“江苏抗日青年团”,并在大街上演讲。

 

“国家危亡!民族危亡!同学们,我们要担当起拯救国家民族的重任!我们不能沉默,我们要奋起抗争!若不奋起抗争,我们就是秦桧、吴三桂,就是民族的罪人!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失守,亡国的条件我们绝不能接受!……如今,东北已沦陷,但东北的白山黑水有抗日的将土在浴血坚持,他们是我们的榜样……中国的同胞可以流血牺牲,但不能低头……”

 

陈复尧慷慨激昂的演讲,很有感染力。一个东北的学生跃上讲台,撕开衣襟,咬破手指,血书“还我东北”四个大字。台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声惊天动地。

 

陈复尧听说考入黄埔军校可以穿呢子军服,毕业时可以挂中正剑,不禁心驰神往。回家后,他把考军校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没有吱声,晚饭后,把陈复尧喊到书房。

 

陈复尧的父亲快50岁了,两鬓略带银丝,脸上有浅浅的皱纹,然而红光满面,目光矍铄。

 

父亲招呼陈复尧在一旁坐下,对他说:“想考黄埔军校是吗?”“是的”陈复尧担心父亲不同意,心中有点忐忑不安。“好!黄埔学生是天子门生,很荣耀,将来也会有很好的前程。”见父亲同意了,陈复尧心中暗暗高兴。父亲没有看他,指了指桌上的一叠报纸接着说:“抗战爆发后,我每天都会到街上买几份报纸。从卢沟桥事变到淞沪会战结束,战死沙场的黄埔学生不会少于万人。荣耀背后的代价是沉重的。”停了停,父亲接着说,“进军校是光荣的,但你要做好为这份光荣付出代价的思想准备。做军人,不能怕死,军人怕死是最耻辱的事。你想好了,如果做不到,你就做一个普通老百姓,做老百姓怕死不丢脸。我们家的家底,可以让你一生生活无忧。我国外有朋友,可以送你到国外学知识,见世面,避开战争。”

 

父亲说完这番话后,静静地看着他。陈复尧知道父亲此言不虚,父亲年轻时闯荡江湖,积蓄了丰厚的家产。陈复尧听着父亲的话,想到日机在中国大地上肆无忌惮地轰炸,想到泗阳大街上的那么多的难民,想到报纸上连篇累牍报道前方将士浴血奋战的文字。陈复尧的胸中涌起一往无前的果断,他说:“我想好了,考军校!”

 

“好!”父亲把手放到他的肩上,眼里满是疼爱,“在外面要自己照顾好自己!”陈复尧点点头。

 

最后,父亲斩钉截铁地说:“一天不赶走日本鬼子,你一天不能脱下军装!”父亲的声音不大,但传递给陈复尧一股力量。陈复尧感到旁边油灯的火苗跳动了几下。他看着正颜厉色的父亲,从椅子上站起来,挺直身子:“您放心!不赶走日本鬼子,我绝不回家!”陈复尧脸上是破釜沉舟的凛然。

 

为了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陈复尧的父亲送子上战场。

 

父子俩的谈话很快被母亲知道。陈复尧的父母之间发生了一场争吵。最终,父亲说服了母亲。陈复尧离家那天,母亲没有拦他,却洒下了一串串泪珠……

 

八千里路云和月1937年底,16岁的陈复尧投笔从戎。他随“江苏抗日青年团”的师生,从淮阴步行至徐州萧县训练。后来,这批学生调往西安。一路上,饥饿、寒冷、疾病、日机轰炸,好多学生坚持不下去了,三分之一的学生离开了部队。陈复尧坚持跟随部队到了西安。

 

1938年9月,陈复尧考入黄埔军校七分校16期6总队2大队5分队。学校驻西安南面10华里的五家坡。

 

有一个星期天,陈复尧和几个同学出去玩。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打柴的青年女子。那青年女子长得漂亮,主动和他们搭话:“你们是军校学生吧?我弟弟也在这里上军校。”随后就和他们谈军校里的事。“吃得饱吗?训练苦吗?……”还问,“你们校长来训过话吗?”陈复尧感到不对劲,问了那青年女子弟弟的名字,暗暗记在心中。回校后,陈复尧把情况告诉队长,队长很重视,立即汇报学校负责人。学校负责人调查发现,学校里根本没有那女子说的学生。

 

几天后,蒋介石到校训话。全体师生在大操场集合,蒋介石讲话不到半个小时,日机飞临军校上空轰炸。预先安排在军校周围山头上的苏式小炮和轻重机关枪一齐开火。学员们紧急疏散,蒋介石上了预先停在主席台下的吉普车,风驰电掣般地开往防空洞。偷袭失败,日军飞机灰溜溜地走了。

 

1940年夏天,陈复尧毕业后分到76军24师72团任排长。

 

1941年5月,日军向中条山地区的中国军队发起大规模进攻,双方激战二十余天。中条山战役紧张时,76军奉命驰援。

 

11月初,山西日军集中优势日军攻陷禹门口与龙门山阵地,进逼黄河东岸渡口。大部队后撤,陈复尧受命带一个排的弟兄断后。陈复尧发现不远处有一座坚固的石桥,他让部队过石桥构筑工事,命令士兵到附近山上砍来木材堆积到石桥上。他们以木材设防,火光冲天中,硬是把日军的大部队死死地阻在石桥的另一边大半天。任务完成后,陈复尧率部撤出阵地时发现,新兵吴焜成腿子负伤,不能行走,陈复尧背着他跑了几十里地。

 

同年12月,24师调往河南阻击日军从洛阳向西进犯潼关的日军。

 

一天凌晨,陈复尧突然被一阵枪声惊醒。他刚起身,连长匆匆跑进来对他说:“日军偷袭军部,偷袭军部的几个日本兵已被军部的警卫部队包围。另外有一伙日军想过去营救,这伙日军现在已和我们连交上火,你赶紧带人过去。”

 

陈复尧所在的连很快完成对这伙日军包围。这伙日军躲在岩石后面射击,枪打得异常准,陈复尧身边的号手刚一探头就躺下了,一个正在射击的战士身子猛地一抖,倒在一边。陈复尧大声命令:“注意隐蔽!”

 

枪战持续到天明,袭击军部的几个日军被全部消灭。军部的几个神枪手赶过来,在陈复尧部队的配合下,将岩石后面的日军击毙。

 

陈复尧发现,这伙日军穿的是中国队的服装。军部警卫部队的人说:“凌晨时分,几个中国军人往军部走,说要找军长。哨兵盘查时,他们突然开枪,打倒哨兵后,直闯军部。幸亏警卫部队反应迅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陈复尧想起在军校上学时,日本特工化妆成打柴的,在军校附近活动,伺机行刺蒋介石。这次,他们又化妆成中国军人偷袭军部。日军真是一只狡猾凶狠的豺狼!抗战期间,陈复尧的部队在河南多次挫败日军的进攻、偷袭。1945年1月,陈复尧升为上尉连长。

 

八年抗战期间,与陈复尧一起入伍的同学大多在战争中阵亡,他所在的连队也处于不断补充的状态。凶险的战争环境,陈复尧坚持下来了,他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诲,没有忘记自己投笔从戎时立下的誓言。

 


陈复尧夫妇

 

相逢一笑泯恩仇

 

抗战胜利后,陈复尧所在的连队留在河南境内,协助地方政府打击鸦片走私。全国解放后,陈复尧向新政权说清了自己的从军经历。后来,经上级同意,陈复尧回到泗阳老家。

父亲见陈复尧回来,很高兴,满脸的皱纹都在笑。陈复尧发现父亲老了,身上已不再有当年的威猛了。眼角两边鱼尾纹很深,眼睛对着风就会流泪,头发白了,走路也有点不稳。


一连几个晚上,父亲都和陈复尧谈得很晚。陈复尧惊讶于父亲的记忆,同时发现父亲真的老了,喜欢活在回忆中。几天后,陈复尧对父亲说:“我想请附近的亲戚朋友聚一聚。”父亲同意了。陈复尧接着说:“我想让堂哥也来。”父亲愣了一下,随即说:“好!”

吃饭前,堂哥提前来了,陈复尧高兴地迎过去,把堂哥拉到屋里坐下。堂哥目光游移,不敢正视陈复尧。

陈复尧倒了一杯热茶递给堂哥。堂哥低着头,看着杯口的热气和茶杯中的茶叶,想说什么,又开不了口。陈复尧大大方方地说:“咱哥俩多年不见了,今天喝个痛快!”


那天,堂哥喝醉了,临出门时,拉着陈复尧的手,几次借着酒劲想说什么,陈复尧都打断了他,一个劲地说小时候一起爬树,一起游泳,一起和人家打架的种种趣事。

在堂哥离家后的日子里,陈复尧的父亲和官府的人打了招呼,请官府免于追究,并带信叫他回来。后来,堂哥在老家娶妻生子。

 

1950年10月,陈复尧考入“苏北银行训练班”,毕业后,分到沭阳银行工作。不久,妻子进沭阳制糖厂工作。一家人幸福地生活着。这期间,陈复尧送走了他的父母。

1959年5月,陈复尧的身份受到审查。全家生活进入低谷,一天吃两顿,有些日子只吃一顿。那时,陈复尧的堂哥已过世,堂哥的儿子听说陈复尧的情况后,经常接济他。堂哥的儿子对陈复尧说:“我父亲生前再三交待,您是一个好叔叔,要我们好好孝敬您。”这期间,陈复尧当年救过的吴焜成也找到了陈复尧,给了他一些粮票。全国解放后,吴焜成在新疆落户。以后,吴焜成每年都从新疆过来看他。在堂哥的儿子和吴焜成的资助下,陈复尧走出了困境。

 


老年陈复尧

 

父慈子孝家业兴

 

陈复尧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他平时教育儿女们说:“兄弟,同宗同源。兄弟之间不和,对不起祖宗的在天之灵。兄弟如手足,手足一刻也不能相离的。你手拿碗、筷去盛饭,不用吩咐足就会走过去。你赤足走路时,不小心踏着玻璃了,不用说手就会去抚慰。兄弟和、是天性。人不能违背天性。你大伯因为钱勾结土匪绑架我,差一点要了我的命,那是他一时糊涂,我不应去计较,你也不要计较。他的儿子,也就是你的哥哥,你要和他们好好相处。你将来要在社会上创业、做生意。你要知道,要做好生意,必须先做好人。人做不好,生意肯定做不好。”


他的儿女们也听别人说过“兄弟如手足”,但从未听到过如此深刻、透彻的讲解。在儿女们的眼里,父亲的博学、通达、善良、宽厚、睿智,让他们终身难望其项背。他们一直记着父亲的教诲,和堂哥的三个儿子相处得很好。


在那特殊的年代,陈复尧的子女不能接受正常的文化教育。儿女们下乡插队后,陈复尧给他们写信、寄书,告诫儿女们要读书明理。千里之外的儿女们感受到了父亲博大、豁达的心胸和伟大的爱国情怀。在陈复尧的眼中,这个国家是美好的,是一辈子也爱不够的。不能因为命运一时的多舛,心中就失去爱。


在父亲的正确引导下,儿女们健康成长,自食其力。陈复尧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在南京工作落户。陈复尧最小的儿子陈太宏夫妇在沭阳饮食服务公司做临时工。九十年代公司改制,陈太宏和妻子双双下岗。父亲启发他:“我在河南打仗时,我们驻地山上有一种煤,不但很好烧,而且灰很少,桌面大的一块煤烧完后,只有拳头那么大的一点灰。那煤在当地没有人把它当成宝。如果有人把它运到城里就能发大财。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你要研究周围的环境,寻找商机。”


2000年,中医院附近新砌了一排门面房,周围的路在扩建。陈太宏想:“如果在这里买一间门面房开饭店,肯定能挣钱。医院周围扩路,门面房肯定会升值。”他把想法告诉父亲,父亲说:“看准了,你就干!”陈太宏打听了一下,一间门面房8万元。他拿出家里所有积蓄,还缺几万元,就借4分利的高利贷买了一间门面房,和妻子一起开饭店,饭店开张后,生意一直很红火。挣到钱后,陈太宏又投资其它生意。陈太宏受父亲的影响,待人厚道。即使在家里最困难时,他和朋友一起在外面吃饭,也都抢着买单。他信息广,朋友多,投资的生意几乎笔笔成功。几年后,他不但还掉高利贷,手上还有几十万的积蓄。


在陈太宏眼中,父亲很伟大。父亲教会他做人,给了他智慧。


2012年初,陈复尧患病,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花掉陈太宏所有的积蓄。最终,陈太宏终于把父亲从死神手中夺了过来。父亲的生命虽然没有危险了,但大病后已经不能下床行走了,并失去了造血功能。每个月,陈太宏要化上千元给父亲输血。


陈太宏说:“如果不是父亲正确引导他,抓住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发财致富,自己哪有财力救父亲。”因为哥哥姐姐在南京,照顾父亲不方便,陈太宏主动把照顾父亲的担子全部放在自己的肩上。他把家里最好的房间给父亲住,每天要买菜,洗衣服,做饭,给父亲翻身、擦背、按摩,端屎把尿……陈复尧卧床三年多了,房间里竟然没有一点异味。

 

为了照顾父亲,陈太宏把饭店转给别人经营,自己每年收对方五万元房租。如果父亲没有病,五万元,一家可以好好地生活了。但父亲有病,随时需要花钱,加上两个子女在外面上学,所以花销很大。


陈太宏在最困难的时候,靠向朋友借钱维持家用。但在父亲面前从不流露家中没有钱的窘境,他要让父亲感到自己是可以依靠的高山大海。


陈太宏说:“我儿子、女儿都参加工作了,经济上已经没有困难了,现在唯一的希望是让父亲多活几年。”


这位老兵一生遭受过战乱、炮火、饥饿、疾病、误解、牢狱等磨难,一颗爱国心支撑他一路走下来。他留给世人的是一个冰魂雪魄、山高水长的低调背影。


(《江苏黄埔》2016年01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