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王晓建 “秘书专业户”的军史研究路

2018-01-12 白姜江 中华魂网


▲ 1983年,王晓建在天山深处,时任乌鲁木齐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文化处副处长


本刊记者 白姜江


1970年12月,正在陕北宜川县高柏公社下熟畔村插队的王晓建,顺利通过了征兵体检。那时的他可能还不知道自己和军队军史的不解之缘,才刚刚开始……

 

从边疆军人到“秘书专业户”

 

几天后,从榆林、延安两地区征集的陕北新兵一同在铜川上火车开赴新疆。王晓建数了数火车皮,算出共有 4000 人左右。他们一干陕北新兵是在新疆吐鲁番下的火车,接着坐了六天汽车来到新疆南部的疏勒县,被分到了新疆军区下辖的南疆军区。

 

1978年,王晓建由南疆调到北疆,在乌鲁木齐军区政治部作了八年宣传、文化工作。兴趣使然,工作所迫,逐渐地,王晓建有了一定的积淀,可以理直气壮地与身为首长的“老头们”就军史问题互动 ;到军区所辖部队的团史馆、师史馆参观时,也能看出个子午卯酉来;甚至能纠正图书报刊上、影视片中的硬伤了。

 

1987年,王晓建当了原乌鲁木齐军区政委谭善和老将军的秘书,自那时起的20余年,王晓建先后当过谭善和、贺光华、李达、王兆相四位老将军的秘书,被熟人戏称为“秘书专业户”。

 

王晓建乐意这个称谓,能为四位1955年授衔的、身经百战的开国将军服务,他认为自己很幸运。这些老首长,他们每个人的经历,都堪称一部厚重的历史书。且听王晓建娓娓道来。

 

▲ 1996年,王晓建(左)陪同贺光华将军参加宁都起义65周年纪念会


在安阳,八路军的首次空地协同

 

1941年12月,日军奇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一些美国空军的轰炸机被击伤或击毁,飞行员跳伞降落在太行山区。美国方面提出:为了营救飞行员和观测气象,希望在八路军控制的太行根据地设立观察组。经中共中央同意后,美军观察组从延安来到了太行军区。时兼任太行军区司令员的李达到美军观察组看望,发现他们不习惯吃中餐,就与生产部长张克威商量,尽量给美军观察组供应一些肉、蛋、奶。可机关的一些同志却想不通,提了不少意见:“眼下根据地这样困难,连军区首长都经常吃黑豆饭,凭什么对美国兵特殊优待?”“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不是也有美国一份吗?”李达听到反映,耐心地向同志们解释说:“美军观察组来太行也是为了抗战嘛。把他们的生活搞得好一点,对抗战是有利的。”

 

有一次,美军观察组的一名军官来拜访李达司令员,看到李达吃的是粗粮,非常惊讶。他回到观察组一说,全体成员都很感动。从此,共产党、八路军的高级干部从延安来前方,或是从前方回延安,都可以搭乘美军的便机了。

 

在李达指挥的安阳战役中,美军观察组呼叫了从陕西汉中起飞的2架美军轰炸机,在安阳城投弹轰炸了日伪军。这次轰炸的规模虽不大,但使日伪军大为震惊。因为多少年来都是日军飞机对抗日军民狂轰滥炸,想不到如今八路军竟也有了空中支援。美国空军配合八路军作战,这是历史上少有的一次。后来,美军观察组撤离太行时,将一些当时比较先进的通信器材留了下来。这些通信器材为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所用,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关于李达,还有一件趣事。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两位同名为“李达”的名人,除了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达,还有党的创始人之一,建国后担任武汉大学校长的哲学家李达,人们一般把他俩称为“武李达”和“文李达”,或者李达上将和李达校长。

 

1958年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筹备创刊。召开第一次编委会时,列名编委会编委的李达校长没有到会,在军队工作的李达上将却赶来了。主持会议的中央总书记邓小平见了李达,起初有些诧异,但随即就料想到一定是发通知搞错了。邓小平笑着对李达说:“怎么你来了?也好,就坐下听听吧。”之后类似事件也有发生,两位李达都习以为常。

 

两位团长的一套军装

 

在王晓建看来,王兆相老将军的心胸非常开阔。他率领的游击队壮大为陕北红军第三团,一直没有军装,打了几个胜仗之后有了些经费,买了白布用草木灰染成灰蓝色,全团当初有150人左右,所以就做了160套军装。可是不多久,随着不断有新兵加入,很快发展到300多人,怎么办?最后决定把军装的裤子、上衣、帽子分开给士兵们发,有的只有军帽,有的只有军上衣,有的只有军裤。管军装的经理处长给王兆相团长留了一套完整的军装,但是王兆相一直没舍得穿。

 

王兆相被撤职后,顶替他的代理团长温治恭担心国民党迫害家人,也为了让国民党误以为红三团还是王团长,便起了代名:王进修。可没过过久他就牺牲了。红三团将他埋葬之后,有人向榆林城里的国民党军队告密说,共产党的王团长被你们打死后埋在了哪哪。国民党派人去把尸体挖出来将头剁掉在城门上挂了好多天。

 

王兆相又被调回红三团当团长,再次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安葬温治恭,并且命令管理军装的经理处长说,“你不是给王团长准备了一套军装吗?再给王团长穿上!”于是王兆相的那套崭新的没舍得穿的军装最后就穿在了温治恭身上,头被敌人砍了,就用军帽代替。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军人。

 

▲ 2004年,王晓建(右)与王兆相将军翻阅陕北老家的画册


“老陕北”与军史

 

在老将军们身边工作,简直就是在军事历史的汪洋中遨游。通过他们的口述,通过向他们请教,王晓建获益之深真是难以估量。正是从这时起,他真正走上了研究军史之路。王晓建不仅协助四位老将军整理了许多篇回忆文章,还为他们一一撰写了传记,出了书。包括《在征程中——谭善和将军》《贺光华将军传》《李达军事文选》《怀念李达上将》《李达画传》《战争年代的回忆》《王兆相画传》等等。

 

对于王晓建来说,研究军事历史就是他的事业。在整理王兆相老将军的长篇回忆录《战争年代的回忆》时,他为了便于采访乡间父老,住进了王老将军故乡的陕北山村窑洞。村里乡亲们听说他在陕北插过队,立刻亲热地把他称作“老陕北”,还不顾阻拦硬是为他杀了一只羊。当然,与王晓建插队时一样,那只羊的肉,全村每家来一个人在他住的窑洞里一起分享,一边吃一边还拉话(聊天)。王晓建住在村里上顿吃荞面饸饹,下顿吃豆面面条,竟让他产生了重新插队的感觉。这对于他的撰写工作是极为有帮助的。

 

随着研究的步步深入,王晓建的事业也向纵深发展了。十几年来,他主编了一套 200 多万字的《开国大将》《开国上将》,与人合作主编了《大将风云录》《上将风云录》;撰写了《说皇道帝》《世界军事名人邮票 800 枚》《读书淘书藏书记》等书;编纂了《徐海东大将》《陈士榘上将》的画册,以及《宁都起义纪实》《中华军魂——解放军军事家、开国上将名诗名句选》《逛旧书店淘旧书》《游寓他乡记淘书》等书;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撰写了李达、聂鹤亭、王六生、韩怀智等将领的传记,参与了熊伯涛、杨永松、牛书申、贺晋年等开国将军回忆录或传记的整理、撰写工作。

 

进入21世纪,王晓建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参加了一些电视片的创作和拍摄工作。他撰写了文献纪录片《宋任穷》《大将徐海东》《陕北名将王兆相》《独臂上将贺炳炎》《李井泉》《开国将军王尚荣》《陕西抗战纪实》《新四军1941》的脚本,担任了电视连续剧《神府红军游击队》,文献纪录片《回望硝烟》《决战淮海》《为了新中国》《辛亥革命》《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的历史顾问。

 

曾经有人问王晓建,是什么支撑着他在研究军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了我们的祖国不受侵犯,为了包括陕北在内的全国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我将继续在军事历史的领域里钻研下去。”王晓建如是说道。



来源:「 中华儿女  」;责任编辑:陈龙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