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二、东北寻抗大-- 长春篇

2018-04-15 吴鹏 中华魂网

为了追寻抗大的足迹,3月1日中午,我们在完成东北老航校研究会活动后,同父辈一样坐火车离开通化奔向长春,不同的是我们坐卧铺而他们是闷罐子。车开了,我们看着窗外的冰雪山林,仿佛看到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在鲜红的抗大校旗引领下顶风踏雪由陕北一路顽强走来,他们走的很艰苦,但他们是在走向胜利!

下一站梅河口,曾是当年中共中央东北局驻地,其西20里就是抗大到通化的最后一个休整地——山城镇。我们准备饱览一番!但火车停了,而且一停就是两小时!说是火车头坏了?!当年,父辈们的列车也是停在了梅河口附近,也是车头坏了,但那是被国民党飞机炸的。事情如此蹊跷!难道是苍天有意留住我们,让父与子在同一地点跨越72年的时空,回忆历史、进行一次无声的对话?

列车再开时天色已黑,周边景色看不到了,只好在梅河口车站留一纪念。


晚九点半火车到达长春,原68军战友接到我们。清晨,与长春的抗大后代贾卫平(其父贾力夫,红大一期,后为军事教员及大队长)、夏钢、夏玲(文工团苏里子女)、吕晓班(吕班之子)会合。父辈都是绥德、东北时期的战友,大家相见分外亲热!

大家谈到历史记载:1946年4月中旬,我民主联军攻占长春,军大奉命前往,除担负城市卫戍任务外(何长工任卫戍司令),邢亦民前辈还在回忆录“我的史记”中说:“军大进驻长春以后,接受了一项临时紧急任务——给前线部队训练12个团的新兵,由军大负责组编补充师,经过短期训练后补充到前线的部队”、“补充师的工作(接兵)是一支队的重点,看管日俘由二支队负责”。

当谈到我们要查询军大校部的驻地时,贾卫平他们表示,虽生活在长春,却也不清楚当年校部驻扎哪里。我们手边只有邢亦民前辈提供的线索:“东北军大大营就扎在离南湖不远的伪最高法院的大楼里。没有床铺,仍然是就地铺草而居”。那就据此查访吧!


因夏玲和战友已提前联系好了吉林省党史办,就首先前往拜访。

党史办王宜田处长接待了我们,他在介绍了近年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课题后,坦诚地说因东北军大在长春停留时间短,历史资料几乎没有,但他们对吉东分校有所研究并已出书。我们随之介绍了浆水抗大馆研究与传播中心这两年对抗大、军大的一些史料挖掘及初步研究成果,王处长听得很仔细亦很新鲜,他说:我明白了,抗大是一个大课题;抗大不是简单地来到东北,而是奠定了一个革命发展的基础;希望今后能携手加强对抗大、军大的研究。

我们代表浆水抗大馆与吉林省党史办互赠了资料,留下了联系方法。最后,王处长恳切地说:今年11月是辽沈战役胜利70周年,即东北解放70周年,这是一个机会,通过交谈我觉得可以帮助你们出两本书,一本是前辈对军大的回忆录集,一本是你们后代回忆的父辈故事集。

座谈后,双方在浓浓的军大情中、在对今后合作成功的期盼中挥手告别。

我们代表浆水抗大馆与吉林省党史办互赠了资料,留下了联系方法。最后,王处长恳切地说:今年11月是辽沈战役胜利70周年,即东北解放70周年,这是一个机会,通过交谈我觉得可以帮助你们出两本书,一本是前辈对军大的回忆录集,一本是你们后代回忆的父辈故事集。

座谈后,双方在浓浓的军大情中、在对今后合作成功的期盼中挥手告别。

寻找军大旧址开始了,资料显示,新民大街曾是伪满政权的政治中心,当时伪政府重要部门的办公楼都设在马路的两侧,号称“八大楼”。它是长春沦陷时的历史缩影,具有重要警示作用,保存完好。但资料中没有“伪最高法院大楼”的标示,那我们就一栋栋地查!老司机贾卫平驾车直奔新民大街。

我们沿着新民大街由北向南向走去,首先看见一座高大的旧式楼房。兴冲冲过去一看,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

继续向南一座一座地查看着旧式大楼:伪交通部、伪经济部、民生部……,都不是“最高法院”。

在零下10度的天气里,大家穿着厚厚的防寒服,在大街两侧跑来窜去,既须避车辆又要防冰滑,可还真有点累了。可我们的“校部”在哪里呢?这时一个行人告诉我们,那边有一个军队医院,用的也是伪满时的大楼。查!那是一座大门朝西的土黄色大楼,墙上黑色国家重点文物保护标牌标示是“伪满洲国综合法衙旧址”。是“综合法衙”,还不是“最高法院”,但出现“法”了!

我们绕着大楼细查,在大楼西南方的雪地里看到一块花岗岩石碑。正面刻的也是“综合法衙旧址”,但背面的说明就大有名堂了:伪满洲国最高检察厅、最高法院,伪新京特别市高等检察厅、高等法院均设在这里,故称之为综合法衙。

应该就是这里了!我们站在大楼门口向周围望去,左前方就是南湖!邢老前辈说的没错!当时这座建筑是伪满洲国和伪新京市的最高司法机关聚集地,是日本帝国主义和伪满傀儡政权对东北人民进行法西斯统治的重要工具之一。楼内曾经的刑讯室和存放的绞人机等几十种刑具,充满了法西斯的残暴气息。1948年10月长春解放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长春医院接收,现由空军四六一医院使用。


我们出发前曾咨询过王特阿姨(徐文烈前辈夫人)抗大校部在长春时驻扎哪里。她说校部驻哪里记不清了,但她住在伪文教部。一打听,“综合法衙旧址”东面不远就是伪文教部旧址,现在是东北师范大学附小所在地。这里距离总校机关很近,这就进一步印证了综合法衙大楼就是东北军大校部所在地,而伪文教部大楼至少有军大的部分宿舍。

这种考察方式和取得的成果,使“考察小组成员”极大地兴奋起来,忘掉疲劳,脑洞大开!贾卫平(生在通化,堪称军大的通化之子)讲,他十几岁时母亲带他路过中国人民银行(曾是伪满中央银行,郑洞国的指挥部)时指着第三层第二个窗户说:你满月时,我们就住在那个房间里。这个时间断代太精准了,是1946年5月14日!(准确地讲,是此前后。)前进!

夏玲的记忆中枢也被激活,她说:有次母亲带她逛街,路过春城剧场时告诉她,当年抗大文工团曾住剧场楼上。一闻此讯大喜过望,即刻飞车而去!

春城剧场在新民大街北端偏西,因天色将暗亦不便停车,只好打开车窗照了几张相片。


我们原计划是找校部旧址,没成想竟超额找到两个宿舍和文工团驻地旧址。

东北军大当初在长春是个大军事部门,下属单位很多,旧址散布较广,若下工夫可能还会有新发现。

大雪又下起来了飘飘扬扬,市容银装素裹分外美丽,我们和长春的朋友们依依惜别。通化、长春寻找抗大、军大旧址之旅圆满结束。



回京路上,我们小结了此行的收获:

1、地方党史办有一定的资料,因为2009年中央党史研究室下发过文件《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通知》,各地党史办都做过普查工作,並应该都有专著。

2、当地朋友、抗大后代的帮助很重要。抗大军大是我们后代共同的情结,弘扬抗大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感谢当地朋友、抗大后代的帮助付出。

3、我们此行为计划中的“重走抗大路”摸索了经验。

每当我们找到一个抗大、军大旧址,就仿佛看到前辈们置身于解放战争的战场,跟随隆隆的炮声前进、前进!这影像激励着我们,使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细细品味着八天来的一幕幕,空军试飞英雄徐勇凌的一句话浮现在脑海:“他们的背影依稀远去,但他们的声音依然嘹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