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访谈】现代学校需要什么样的发展逻辑?

2017-02-17 彭 慧 谢先成 教师教育论坛

———访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长叶翠微



本刊记者:彭 慧   谢先成


  作者简介:叶翠微, 1982年参加工作,曾任湖北省沙市市教学研究室副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海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 2000年至今,任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长。现为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兼职教授,并担任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教育学会副会长。 2006年被 《中国教育报》评为 “全国十大人气校长”,同年荣获杭州市 “双十佳创业新星”光荣称号, 2008年被聘为杭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总督学。


  【编者按】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历史悠久,名家辈出,其前身为创办于 1899 年的杭州私立蕙兰中学,培养了包括冯仲云、陈鹤琴、郁达夫、苏元复等各个领域的一大批杰出人才。我们知道,浙江省和上海市作为 “新高考改革”的试点地区,于 2014 年率先进入 “新高考模式”。杭州第二中学作为浙江省的重点示范学校,在 “新高考”改革中积累了大量的办学经验。 2016 年 11 月 16 日,叶翠微校长受邀参加了由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举办的 “‘华大新高考联盟’成立大会暨 2016年名校校长论坛”,在会议间歇中,本刊记者专访了叶校长,详细深入地了解了他的办学之道。他说自己是地道的湖北人,生于荆楚,而扎根苏杭,两地都是人杰地灵之所在,这使他在担任杭州第二中学校长时多了一个比较的视角。他说,办教育就应该“让教育行走在高远的追求中,让教育回归到人的本质上”,道出了一个教育人的人文情怀。


记者

叶校长,您好!据我们了解,您生于湖北,曾在沙市市教学研究室供职,后来出荆州,上北海,进杭州,在教育强区和薄弱地区都有过工作经历。对于如何建设一所现代学校,您一定是很有话语权了,那么您认为现代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叶翠微:现代学校是与传统学校相对而言的,其定位是基于独特的学生,基于幸福的教师和现代化的学校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从本质上说,现代学校应该是人本的,人本指向教育的本质;是面向未来的,寄予教育的梦想。基于这两点,我们应始终保持敬畏,敬畏办学的规律,使教育在现代文明的土壤中生长。


  人本的特性要求现代学校的发展逻辑是以人为本。教育从基于人的目的开始,而以发展人的目标结束。现代学校要办真教育,培养学生真性情,让教育回归到人的本质上。现代学校的功能定位是培养21世纪需要的综合素养强的人才,而培养这样的人才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学校应把学生当人,而不是不断产生高分的机器;第二,学校应使学生会做人,要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如提供校园、社区和家庭实践活动等,促进学生学会做人;第三,学校应让学生成人,成为具有独立精神、创新意识和卓越潜质的人。可以说,这是我们所追求的现代学校教育的价值根基,也是教育者的终极情怀。


  未来的特性要求现代学校是可持续的,追求的不是学生的当下,而是学生的未来。所谓基于未来,也就是教育的发展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悖论之中,用过去的知识来教今天的孩子,让他们去面对未来的世界,所以我们一定要具备未来的眼光。传统的教育是调过头看 300 年,现代的教育要放眼未来 50年。传统教育是看历史上的名人在说什么,学生要记住这些,然后去践行这些;现代教育是关注未来时代要求什么,呼唤什么。所以说,现代学校教育要给予学生知识储备,让他们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一个支点,然后去 “撬动地球”。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找到这样的支点,让他们可以走向未来的世界。谈现代学校的构想,相当于为未来学校的发展勾勒了一幅乌托邦式的蓝图,为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创造了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教育梦想,从而推动传统学校向现代学校转型。


记者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深化与综合阶段,不少高中都在探索校本课程建设的新途径。据悉,贵校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要求,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效,叶校长,您能向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吗?


  叶翠微:现代学校力求 “让能飞的飞起来,让会飞的飞更高”。在捍卫国家课程的核心地位基础上,我们对国家课程进行了二次设计:给 “喂不饱”的学生加料,将大学新修课程加入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之中;对于 “吃得刚刚好”的学生,我们就引导其跟着必修课程的基本要求走,帮助他们走进理想的大学;对于 “吃不下”的或达不到必修课程基本要求的学生,我们就适当降低要求,在保证其基本内容的学习时,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与改革之 前 的 “一 刀 切”相 比,就 有 很 大 的 进 步。在《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指导下,杭州第二中学 (以下简称 “杭州二中”)探索了富有本校特色的选修课程,将学生选课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将教师上课的自主权交给教师,将学校设课的自主权转给学校。


  2012 年秋季起,浙江省 的 高 中 选 修 课 全 面 铺开,杭州二中开设选修课起步较早,已经产生了一批精品课程。学校的整体课程架构可以用 “一体两翼,三层四类”八个字来概括:“一体”就是学校的主力课程,包括七个类别。“两翼”之中的一翼是学生的人格成长。人格成长是从大量的实践活动、社团活动、校外活动中获得的,从自然到社会中获得的。“两翼”之中的另一个翼是学生的智慧成长。智慧成长就是让学生找到唯一的我,即我之所长,以长养长。“三层”就是我们把学校开设的每一个课程都分成了 A 、 B 、 C三个层次,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长,实现不同的发展。“四类”指的是课程的四个类别:一是核心学科课程,包括基础课程(数学、语言、文学)、选择课程 (科学与技术、人文与社会、体育与艺术)。二是学生自主拓展课程,有兴趣拓展类 (机器人、创新、电子)和专业研究类 (竞赛、大学先 修、 AP )。三 是 社 会 自 主 课 程,包括实践活动课程 (志愿者、蕙兰讲堂、社会实践)和项 目 综 合 课 程 (课 题 研 究、领 导 力、模 拟 联 合国)。四是学校倡导的基本素质课程——— “ 11+1 ”课程,“11 ”包括人人会游泳、人人能自救、人人重健身、人人能开口、人人讲礼仪、人人懂艺术、人人愿上岗、人人进社团、人人会服务、人人爱实践、人人懂规划。 “ +1 ”是指待条件成熟时,人人 (十八岁以上的学生)能学会开车。在课程评价方面,学校强调德育学分,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在课程设计上,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得到了高度的重视:第一是体育,包括足球、篮球、排球、健美操、羽毛球和乒乓球。体育教育的层次体现了学校的现代性层次。第二是艺术,包括交响乐、合唱、舞蹈、话剧、陶艺和书画。艺术教育体现了学校的现代文明程度和人文情怀。


  学校建设校本课程,既要体现可操作性,也要体现学生的可接受性,顺应学生的个性化要求,简单地说,就是校本课程建设应该保证 “学生好接受,老师好操作”。它有哪些标准呢?一是校本课程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我们在建设校本课程中应首先考虑的一个基本价值导向,校本课程建设应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能帮助他们跳出已经形成的单学科视角解决问题的定式思维。二是校本课程建设能让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大化,有助于学生实现 “以长养长”。也就是说,校本课程建设要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优势学科上取得更大成绩,而在其他领域也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三是校本课程建设能帮助学生心理平衡发展。我们虽然强调 “以长养长”,但是 “长”是要建立在 “平衡”的基础上的,没有平衡的 “长”就会像海市蜃楼一样虚无缥缈了。


记者

  新高考改革虽然对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机遇与挑战往往同时并存。基于此,您是如何理解教师队伍专业化的?高中学校如何才能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



  叶翠微:一直以来,由于受到高考 “指挥棒”的影响,一个学校要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必然首先会强调教师的专业化问题。但在新时代,特别是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学校仅仅强调教师要有高水平的专业素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知道,新高考改革会打破高中学校原有的教育生态结构,在赋予学生更多学习自主权的同时,对教师的综合育人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的行政班模式让师生固定在一个教室中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师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简单,学生因为较少有与其他班级授课教师接触的机会,容易对学科教师形成一定的依赖心理,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要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养,会做题、会解题,就很容易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但在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下,学生的接触面广了,视野变得更广阔了,知识的授受关系也由原来的单一型拓展为多渠道型,师生关系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的知识型角色可能不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而诸如 “引导者” “帮助者”“鼓励者”“启发者”的教师角色可能会更容易受到学生的青睐。教育是人在一种全面而和谐的发展过程中的自然成长。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只能满足学生对当下知识学习的需求,而高尚的师德风范才能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让他们受益终身。德才兼备的教师才能成为新时期学生心目中真正的人生导航师。总之,教师队伍专业化与师德建设两者不可偏废,不能一股潮流来了就特别偏重前者,另一股潮流来了又特别强调后者,学校管理者要摆正两者的位置,同时关注,共同发展。


  学校以人为本办教育,不仅指的是以学生为本,也是以教师为本。教师首先是连接学生和管理者的基本生命体。只有具有生命的教师,才能培养具有生命的学生;只有幸福的教师,才有幸福的学生。学校管理者应该同时关注教师的生命内涵和生命质量,这集中体现了管理者的办学哲学。所以我一直在很多场合和文章中强调,学校管理者要关注教师的 “三个指数”:一是健康指数,二是幸福指数,三是魅力指数,并用 “健康第一,家庭第二,工作第三”这种普适性价值观来引领和打造教师团队。将这种注意力落到实处,杭州二中是这样做的:鼓励教师完成工作之后锻炼身体,学校给予课时奖励;为防止教师遭遇堵车问题,不拖延周五例会时间;允许优秀的教师有个性,尊重教师的不同气质;还教师应有的权利,讲人性,讲感性,讲人权。前面说到,现代学校的定位是基于教师的,学校管理者解决了教师作为人需要面对的问题时,再来谈教师的职业幸福、教师精神诉求和教师道德水平,就会显得更有底气。与此同时,教师对自身的提升就会是发自内心的,不再需要那么多行政指令,就会自觉发挥自我的首创精神,形成团队合作思维。如果说杭州二中与其他学校相比有哪些不同,我认为就是表现在这些看不见的地方,表现在学校的软实力上面,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促使着学校朝着更好的道路前进发展。


记者

  我们知道,浙江省是率先进入新高考改革的试点区,而中西部地区最迟也将于2019 年正式进入新高考改革行列。作为试点区示范学校的校长,您对正在进入新高考改革 “黎明期”的中西部地区学校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吗?



  叶翠微:哲学上有这样一个观点: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许多周折,特别是在它诞生之初,会受到一些来自不同利益群体的争论、怀疑,甚至是排斥;但是新事物往往代表了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就目前试点地区的情况看,不同的相关利益主体产生了不同的困惑。部分学生的表述是: 4月与10 月的考试,不仅让学校日程渐紧、考生压力增大,还让原本丰富多彩的高中校园生活变得枯燥无味,只剩下无休止的考试;一些教师的担忧是:给所有高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家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重负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大了不合理的竞争,严重损害了高校招生的质量;有些家长的疑惑是:新高考的赋分制度是否公平?选考的赋分成绩是否合理?新高考是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所以对于新高考,学校首先要有一种问题意识,能以端正的心态去看待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杭州二中的学生、教师和家长正在面临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即将进入新高考的学校要遇到的问题。


  但是,新高考改革的大方向一定是对的,这是没有任何异议的。学校面对新高考改革出现的问题,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回到教育的原点:新高考改革要服务育人,而不是服务于分。如果我们在新高考改革中以 “育人”为中心,那么这样一场变革才显得有意义。事实上,这场变革引发了 “学生私人定制时代”的到来,原来统一配置、统一安排、统一要求的门被打开了。学生要进行私人订制,“我要小鬼当家”。因此,在这种时代诉求下,现代学校应该重新进行制度设计、课程设计。


  目前学校之间固然有差异,但是基本是 “大同小异”的。无论如何,在这样一个时代潮流面前,学校都必须遵循这种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变革,找到自己的优势,把优势变为强势,由此引发学生的 “自然跟进”。新高考改革引发了 “学生私人定制时代”的到来和教师的 “双市并存 (买方、卖方市场)”局面。 “学生私人定制时代”意味着学校必须要从面向一个群体,走到面向一个个体;教师的 “双市并存”,标志着我们对教师的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之下,学校的自主创新就被提高到了更高的战略位置。自主创新意味着一个学校要捍卫自己在本地区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变革中,学校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组织文化创新。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追求是一种超功利主义、超生存际遇并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价值情怀。一所学校充满终极关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学校将生机一片。在新高考改变背景下,学校应以终极关怀、科学精神和 “美”的情怀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追求:以科学为基本的价值追求,来设定学校、设定教育、设定学习;以 “美”的情怀体现教育情怀,来审视并设计校园生活。


记者

  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认识,那就是 “会读书的孩子,学习后劲比较足”,作为一个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见长的校长,您能谈谈关于学生阅读的看法吗?


  叶翠微:我们知道,一个人读书读得多了,他(她)身上自然会散发着一种灵气和气质。中国人是有读书传统的,这种传统造就了中国人重视教育、勤奋读书的优秀品质。但是在如今的时代里,这个好传统似乎逐渐被人忘却。我曾到浙江省图书馆做过一个调查,有两个数据让我感到非常震惊:第一个数据显示,在14~18岁、 18~25岁、 25~35岁、35~60岁、 60~70岁五个年龄段的群体中, 60~70岁群体的图书借阅量是最多的;第二个数据显示,在这几个年龄段中, 14~18岁群体的图书借阅量最少。换句话说,接受高中教育的学生借阅图书量最少,而高中学习时期正是一个人多读经典书籍的美好阶段,但高中生却没有怎么去阅读。他们的书包里面装的不是 “书”,不是人类的 “经典”,而是知识的 “肯德基”。这是功利主义教育的弊端。


  阅读要有判断,阅读要有境界。我认为阅读由低级到高级应该包括五个不同的 “版本”: “1.0版”是对文艺类书籍的阅读,它犹如 “楼外楼”,是人的基本心理发展需求; “ 2.0版”是对经典书籍的阅读,它犹如 “山外山”,能帮助读者看得更远一点了;“ 3.0 版”是对哲学类书籍的阅读,它犹如 “天外天”,能让读者拥有一种超然境界; “ 4.0 版”是对思想的阅读,它犹如 “仁外仁”,能帮助读者建构思想,成为 “仁者”; “5.0 版”则超越了阅读本身,读者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人生观和价值观,它犹如“圣外圣”,帮助读者成为 “圣人”。


  我不久前在浙江大学图书馆进行过一个调查,发现借阅量连续三年排在第一位的都是小说 《平凡的世界》。对比美国,中国学生的阅读基本还处在“1.0 版” “ 2.0 版”阶段,很少有学生的阅读进入“3.0 版”阶段,而美国学生的阅读多处在 “ 3.0 版”阶段,甚至开始步入 “4.0版”阶段了。考虑到这种现状,杭州二中从今年开始便制定了读书计划,推荐了 “杭州二中人”必读的 60 本书目,涵盖了文学、艺术、哲学、经济、历史和科普等,并且设计和建立了一整套的读书制度。 “让读书成为一种信仰”是杭州二中今年读书节的主题,它让学生知道生活不止于眼前的 “苟且”,还有 “诗”和 “远方”。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拥有自己的阅读史,逐渐走向心灵的深处,唤起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本文来源:中国教育研究


文章推荐:


【人物访谈】像教师一样思考,像作家一样表达


【杂志盘点】《教师教育论坛》2016 年中国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统计



【杂志盘点】2016感谢有你,2017我们继续相约!


【转载索引】试论中小学教师有效磨课的实施策略





欢迎订阅2017年《教师教育论坛》杂志



邮局订阅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邮发代号38-546,全年6期共90元。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邮发代号38-436,全年6期共90元。


编辑部订阅

1、通过邮局汇款订阅

 地址:武汉市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校内(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对面)

 收款人: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论坛》编辑部  邮编:430079

2、 通过银行汇款订阅(附言栏注明“订阅2017年《教师教育论坛》”字样)

 收款单位名称:《教师教育论坛》杂志社

  户  名:武汉华大鸿图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帐  号:5768 5752 9008  

 开户行:中国银行武汉广埠屯支行

 备注请将本回执单同汇款凭证拍照后的一起发送至hsjsjylt@163.com


联系方式  

电话:027-67863517

微信:hsjsjylt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校内

投稿邮箱:hsjsjylt@163.com或jsjylt@mail.ccnu.edu.cn


长按二维码发现惊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