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谈邮】集邮要自找乐子

唐无忌 鼓山邮话 2022-04-24


点击标题下「鼓山邮话」可快速关注

鼓山邮话gushanyouhua

传播集邮文化 倡导健康集邮 分享快乐集邮

集邮要自找乐子

集邮的乐趣是自己玩出来的,只要投入就必然乐趣无穷。当然,玩也有各种不同的玩法,能玩出点花样,玩进点学识,玩上点创意就更能体现集邮的魅力,这该有多好啊!我的集邮经历较长,玩过的邮品很多,除了那些正儿八经的内容外,我还特别喜欢玩另类邮品,有时候也会“制造”一点有趣的东西玩玩。比如我曾玩过含有自我创意的“免资片”,并且还积累了相关的邮政史料,我觉得很有收获也玩得非常开心。事情是这样的:新中国的第一套免资封片简是1983年上海市邮电管理局为纪念“世界通信年”以及“万国邮联成立109周年”,特别印制发行的《世界通信年纪念》免资明信片一套一枚。该免资片的正面上方为“中国人民邮政明信片”字样,中间为收(寄)信人名址,下方为上海市邮电管理局印制的“使用说明”,在该说明中明确:“自1983年10月9日至10月15日在上海市范围内本片可作平件免费互寄,寄往其他各地按现行资例纳费。”免资片的背面以周恩来题词“传邮万里,国脉所系”及世界通信年宣传画为图案。这种免资明信片共印制10多万张,每张收成本费六分,大部分邮电局、所在发售当天的上午九时即已售完。

我为了记录这一特殊邮政业务,从1983年10月9日至15日的7天里每天寄给自己一张免资片留作纪念,当然每张免资片都顺利收到。但为了把这种免资片的“特定使用权限”以实寄片形式记录下来,我还刻意制作了几种加贴邮票的免资片以作“允许使用权限”的证明。大家知道,免资邮品除超过规定的使用地域不得免资外,另外还有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那就是交寄其它各类业务的邮件,如作航空或挂号交寄时就不再具有免资功能,而都必须付足邮资。我为了印证邮局的这一规定,特寄了如下三个“特殊使用”片:1.在免资片上加贴1角4分邮票(明信片邮资2分、挂号邮费1角2分)到邮局窗口办理挂号“给据邮件”手续,此时免资片的免资功能已不再生效,而后我也顺利地收到这枚挂号片;2.在免资片上同样加贴1角4分邮票,但不到邮局办理挂号手续,而是直接投入邮筒,结果邮局补办挂号手续,贴上85局(上海邮政总局)挂号条,并加盖“信箱开出”副戳后寄给我签收;3.在免资片上只加贴1角2分邮票,也即只付挂号费,而让免资功能“依然生效”,看看行不行?结论却出人意料地十分精彩。事情估计是这样的,邮局在看到免资片上加贴了挂号资费的邮票,很习惯地盖了“信箱开出”副戳,大概后来一算不对,只有挂号邮资而没有明信片资费,于是再把这个副戳手工划销,不作挂号明信片处理而当“自愿多贴”函件直接送到我家(当然我不需要签收)。因此,在上述3个自造挂号片中最后一个是最精彩的。另外,从后两个例子也可以看出我们的邮政部门一贯是制度严格、责任明确、照章办事的,尤其是邮局职工十分认真负责,并且服务到家,我们能不为之拍手叫好吗!同时,我也为自己拥有了这几个具有相当“邮史味”的免资片而深感高兴,我真的“玩”出点名堂了。为此,我给我的这些“自造”实寄免资片搞了个一框邮集,所起的标题叫做“免资片何时不免资?”你们看,好玩吧!

我除了平时比较重视对各种邮政戳记的研究外,还很注意邮政副戳的收集,如上面所提到的“信箱开出”戳就是一种常用的邮政副戳,不过这种副戳近些年来已不多见。所谓“邮政副戳”在《中国集邮大辞典》2009年版中的相关条目是这样写的:“邮政部门办理各项业务所用不带日期戳记的统称,又称‘邮政业务戳’。分别用于收寄、分拣、封发和投递的邮件及相关的邮政单式上。中国的邮政副戳包括标志戳、指示戳、通知戳、责任戳、业务宣传戳……”而在《集邮词典》1988年版中没有“邮政副戳”条目,只是把它归类在“邮政戳记”条目中,释文是:“……仅指不能盖销邮票的各类邮戳,与盖销戳比较而名,包括多数指示戳、宣传戳等,只盖印在邮件空白部位或各种单据上……”由此可知,邮政副戳的要领是戳上没有日期和不具销票功能。收集各种邮政副戳虽不太受集邮者重视,但确实是一种兴味十足的玩法,我一向对此很感兴趣,并戏称之为“不花钱的集邮”,因为在一般的情况下含邮政副戳的封片都是“得来毫不费工夫”的,也就是说如果向不集邮的人讨要盖邮政副戳的封片的话,谁都会送给你。当然,有时也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副戳,那就要各处去动脑筋觅寻了。我平时一直很关心和收集各种随手而来的邮政戳记,并且很早就养成了一种习惯,即每当我收到别人寄来的邮件时,都要先把信封(或者明信片)前后查看个遍,找找有没有值得收藏的戳记(包括销票戳和副戳),如果有的话我一定会把这个封片保存起来。当然,有许多戳记都是常见的、一般的,那就不需要多作研究,但绝不会丢掉,留着也许有朝一日会有用。

举个例子,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在上海等城市试点使用邮政编码,后曾因故暂停推广,而于1986年全国邮政工作会议决定重新在全国推行邮政编码。那时为加速信函分拣并且逐步做到邮件处理自动化,必须向用户推广使用邮政编码,但开始时不硬性要求人们一定要写,大家也一时没有养成这个习惯,尤其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对方的邮政编码,也无法写。邮政部门为了使人们养成写邮政编码的习惯,因此就在人们寄递未写邮政编码的邮件上加盖宣传正确使用邮政编码的副戳,这些宣传戳一般由各邮政支局自行刻制,内容要求基本一致,形状则各有差异,但这种宣传戳的使用时间很短,可用“昙花一现”来形容,宣传时期过了,以后永远也不会再使用,因此是一种颇有意义的收藏品。上海各邮政支局除了自行设计宣传邮政编码的副戳外,还有一种统一图案的宣传副戳,即上海市邮电管理局在推广使用邮政编码之初,曾专门印了一款无邮资宣传封。封的主图为邮政总局大楼主楼,下面有1-0的阿拉伯数字和“上海宣传邮政编码纪念”以及“上海市邮电管理局”等字样,封的背面文字是“为了使您交寄的信件能及时收到,请正确书写封面上的地址和邮政编码!”这款封是配合邮政编码宣传周而发行的,日期是1986年10月6日至11日共六天,每个邮政支局自行刻制这种宣传戳,戳样和文字均统一,内容是“寄信请写邮政编码”,下面是日期和不同的支局号。那年头上海市区有邮政支局四十四个(各邮政所不计在内),连郊县共有二百十几个,其邮政编码都是不同的,欲收全每个支局的这种副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很有趣,人们收到一个补充一个,往往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又不花钱(要专门去买还不一定买得到),真是何乐而不为!就这样,我靠平时的积累,现在已经收集到盖有上述这些宣传副戳的封片好几百个,足可以做一部邮集了。当今在我国寄递各类国内邮件,都必须在所寄邮件封面上书写邮政编码(包括收件人的与寄件人的),并且在各处出售的商品封片上都预先印好可写邮政编码的6个方型空格,大家也早已习惯把邮政编码当作地址的组成部分一起写上去,再也不需要作宣传了。因此,推广使用邮政编码的副戳已成为我国邮政发展的历史,而收集这些历史产物太有意思了吧!

◆文/唐无忌

◆来源/中国集邮报

◆采编/文白

感谢关注、支持、推介“鼓山邮话”微平台!


“鼓山邮话”有您的关注更加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