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磁州窑火】磁州窑大师魏之瑜

郭连生 刘立忠 鼓山邮话 2022-04-24


鼓山邮话gushanyouhua

传播集邮文化 倡导健康集邮 分享快乐集邮

磁州窑大师魏之瑜



1981年发行的T62《中国陶瓷—磁州窑系》第3枚“现代·杏花双耳瓶”和第6枚“现代·双虎耳罇”均系中国陶瓷美术家、当代磁州窑艺术大师魏之瑜先生魏之瑜(1935年4月25日-1982年8月4日)的作品。



“把生活中的美提炼和再创造传达给人们是艺术家的责任”—魏之瑜



1935年4月25日,魏之瑜出生于天津市,从小聪慧过人,多才多艺,他在音乐方面很有艺术天赋,上中学时,他就担任班里的文体委员、全校的音乐编导和学校乐队总指挥。他所创作的歌曲曾多次在天津市电台获奖。


1960年,魏之瑜先生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新中国陶瓷艺术先驱梅健鹰教授的得意门生。毕业时,学院把他留校任讲师。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和生活的几年中,他不仅学习了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还和同学张守智、杨永善、韩美林等人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1959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要恢复中国古代民窑传统工艺的指示,立即在全国各地得到积极响应,景德镇窑、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首先行动起来,纷纷到高校招揽人才。各美术院校也积极地把自己最好的人才向各民窑输送。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由梅教授亲自点将,魏之瑜踊跃报名要求到基层去,他说:“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才有价值,把生活中的美提炼和再创造,传达给人们是艺术家的责任”。1963年,28岁的魏之瑜怀着对磁州窑无限崇敬之情,毅然放弃舒适的大学生活来到磁州窑故乡——彭城,他决心要在磁州窑这片沃土上开辟出新的艺术天地。


一来到峰峰,他就到生产线和工人师傅们工作在一起,一身泥浆一身汗,工人师傅们都很乐意与他交心做朋友,他也会孜孜不倦地传艺给青年。他一边搞制作,一边进行陶瓷研究,他那乐于助人的性格和超凡的艺术才能,使他很快成为磁州窑领域的核心和领军人物。

魏之瑜、李允中请教磁州窑大师刘忠鸿


“我们搞陶瓷就要象唱民歌儿一样,要善于用本地的原料、特定的工艺加工和工艺手段形成我们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艺术风格。”—魏之瑜




在二十余年的工作中,他长期潜心于陶瓷美术的研究和设计,对磁州窑陶瓷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先后承担出国展览、国家用瓷和内销外销陶瓷新产品的设计试制,同时,他认真钻研传统技艺、学习先进经验,结合具体设计任务,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努力使磁州窑文化的民族风格、传统技艺、现实生活需要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结合起来。

在彭城工作期间,魏之瑜先生历任邯陶研究所美术设计室主任、邯陶总公司美术设计室主任兼邯陶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美术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协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协会会员,邯郸市工业美术协会副理事长;曾当选为邯郸市第五届政协委员;1979年出席第一届全国工艺美术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代表。

他主持研制的花釉、花釉刻划花、色泥刻划花、异彩釉、烛光釉等产品,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磁州窑传统的装饰技艺,为陶瓷产品实现民族化和独特地方风格提供了新的途径。他将理论与实践、设计与生产、产品与销售等方面的知识融入到艺术和科学的长期实践中,由他设计的花釉虎耳尊、花釉羊头尊等作品多次被选中参加出国展览。1981年,他又为中国邮票公司设计制作了“大清龙票”“辛酉年票”两枚邮票挂盘,参加了在日本举办的首届中国邮票展,这两枚邮票挂盘现已成为集邮界的珍品。

为了进一步弘扬磁州窑文化艺术,扩大磁州窑艺术向更广泛的领域发展,他曾多次邀请郑可、刘焕章、郑予鹤、侯一民、薛文照等不同流派的艺术家来彭城搞创作,为新一代磁州窑陶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磁州窑是伟大的,磁州窑是值得献身的,磁州窑的艺术是伟大的艺术之一,其历史功绩是任何艺术都不可比拟的。”—魏之瑜



在进行陶瓷创作的同时,他将自己多年从事教学、科学实验、产品设计,生产管理的宝贵经验总结起来,不断地撰写论文。参加全国性的陶瓷美术设计会议和《中国陶瓷史》的编写工作,先后在中央及地方报刊上发表了大批论文专著,其中《磁州窑的装饰艺术》在陶瓷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磁州窑艺术初探》一文1982年被选入国际学术研讨会,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好评。

在文章中,他从继承革新创造、造型功能美感、装饰技艺风格等各个方面全面的阐述了磁州窑艺术。

在文章中之瑜老师写道:“磁州窑装饰艺术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它的发生和发展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表现出其继承性和创造性的。”“将中国的绘画技巧直接运用到陶瓷装饰上来,这是磁州窑的一大特色。中国绘画技巧一经与陶瓷工艺相结合,就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陶瓷装饰的新面貌。……用绘画的笔法画图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陶瓷绘画性的装饰风格。这在中外陶瓷发展史上的意义和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之瑜老师把磁州窑推向了世界,让世界看到了磁州窑灿烂的过去和光辉的未来。

之瑜老师不仅致力于陶瓷的研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极具价值的实物和资料,还为磁州窑的的发展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象朱伯华、刘立忠、任双合、韩修竹、段天纯、崔保林、张宝成、杨长乐……



“只要一息尚存,我也要为陶瓷事业摇旗呐喊的!”—魏之瑜



1982年8月4日凌晨4时50分,年仅47岁的之瑜老师走完了短暂的一生。之瑜老师逝世的消息传开后,全国各地共发来唁函、唁电五十份之多。当时的《河北陶瓷》总编赵鸿声在《人杰我事》的文章中,把之瑜老师和唐山陶瓷美术前辈杨荫斋老师并称为我国北方陶瓷两颗璀璨明珠。陶瓷美术家朱伯华在悼念魏之瑜老师文章写到“之瑜去世了,他的歌声也随着他去了,然而他留下的一首首无声的歌却永久地向人们歌唱着……”

许多年过去了,之瑜老师留给人们的众多艺术珍品和学术论著依然光彩四射。每逢人们见到这些珍品佳作时,不知有多少人心里还在默默地呼唤:之瑜老师,您好! 


▼往期精彩回顾▼

【邮说峰峰】磁州窑邮票诞生小记

【邮说峰峰】磁州窑----现代●杏花双耳瓶

【邮说峰峰】磁州窑----现代●双虎耳罇

【邮说峰峰】磁州窑----宋代●双虎纹瓶

【邮说峰峰】磁州窑----金代●黑釉剔花瓶

【邮说峰峰】磁州窑----元代●龙凤纹扁壶

【邮说峰峰】元代●双凤纹罐

【邮说峰峰】磁州窑邮票艺术瓷盘

【邮说峰峰】“黑龙洞的传说”高浮雕陶瓷壁画


※文/郭连生  刘立忠

※图/郭连生  刘立忠

※编辑/文白

感谢关注、支持、推介“鼓山邮话”微平台!


“鼓山邮话”有您的关注更加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