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集邮传真】2.私塾生活

郭润康 鼓山邮话 2022-04-25

鼓山邮话gushanyouhua

传播集邮文化 倡导健康集邮 分享快乐集邮

 


私塾生活


我6岁启蒙,启蒙老师是林子余先生,他是一位满清的秀才,与我家相邻,故而我拜在其门下。记得第一天上学,要给孔夫子磕头,要请老学生每人一杯花生桔皮红糖水,就算正式入学了。直到15岁出门当学徒,十年寒窗,都是之乎者也。当年我县有一所鸣凤小学,气派很大,称为“洋学堂”,读的是共和国新课本,但学费较昂,我的父辈中只有寄父上的是洋学堂.


在私塾读的书不少,有《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大学》《中庸》《孟子》《论语》,后来增加了《幼学琼林》《秋水轩尺牍》,后期还读了部分《左传》《诗经》。由于老师的水平不太高,只重背诵,不重讲解,显得枯燥无味,可谓典型的读死书、死读书,当然没有像科举时代的读书死了。其中只有《幼学琼林》与《秋水轩尺牍》,用四六骈体写作,读起来多少有点兴趣。


我的童年在旧中国一个闭塞的小县城里度过,生活单调贫乏,不过打弹子、放风筝、捉蟋蟀、踢毽子、捉迷藏而已夏夜乘凉,听听大人讲故事,偶而欣赏到街头卖唱的琴声。只有过新年,信佛的伯母要去烧香,带我们去逛庙会,可以欣赏到猴戏、武术、木偶表演,也可看看西洋景等。还有许多零食,花上几个铜板,就能品尝到酸甜咸辣的小吃。最有意思的是在庙中吃斋饭,每人交银毫1枚(二角),可吃到一餐“罗汉菜”,每桌8人放4碗,两人对角享受1份。菜是用18种素菜,一层层往上堆成,取义十八罗汉而命名,味道非常好,一下子能尝18种佳蔬。


童年唯一的文化生活是集香烟画片。旧日的香烟每包都附有一枚画片,图案众多,有故事、鸟类、生活用品等。这种画片具有招徕顾客的宣传作用,有的烟厂还做广告,如集齐一整套,可以兑换一辆自行车,所以大人小孩都热衷于收集。可是“封神榜”的画片,极难集到“通天教主”那一张,大家都是“南柯一梦”。

香烟画片也可互相交换,与交换邮票的方式一样,这可能为我后来的集邮起了触媒作用。





❖文/郭润康

❖图/文白

❖编辑/文白

感谢关注、支持、推介“鼓山邮话”微平台!

“鼓山邮话”有您的关注更加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