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磁州窑火】磁州窑与婴戏图

宋瓷收藏 鼓山邮话 2022-04-25

鼓山邮话gushanyouhua

传播集邮文化 倡导健康集邮 分享快乐集邮


磁州窑与婴戏图


磁州窑系的民窑装饰艺术堪称我国瓷器艺术中的一支奇葩。无论是在以刻划花、篦划花、模印花等为主要装饰的前期装饰艺术阶段,还是以白地黑花为重要表现形式的装饰艺术空前繁荣期,亦或在元代铁蹄践踏下观台窑址的衰落期,以及明清时期以白地褐花装饰为主和清代民国青花五彩等装饰艺术的多元发展期,磁州窑都为我们留下了儿童的身影。

北宋一代,定窑、磁州窑、耀州窑等许多窑口都曾用婴戏图作装饰,其中尤以磁州窑釉下彩绘的婴戏图最富表现力;北宋后期至金代,磁州窑的绘画装饰艺术达到顶峰。黑剔花、黑釉刻花、模印花、白地黑花等最为典型。从观台窑发掘出土遗物看,婴戏图较多地应用在模印花和白地黑绘花方面。模印花由于纹饰是事先刻划好的,因此下笔工整,线纹力度均匀,饱满有力。白地黑花绘画具有明显的水墨画的效果,并发展为磁州窑最具特色的装饰风格。上述便为磁州窑婴戏纹的盛行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宋金时期婴戏纹装饰的特征

1.从应用范围看,宋金时期磁州窑婴戏多绘于枕面;元代以后,婴戏纹开始应用于瓶罐的腹部装饰,较少用于枕面装饰。

2.从画面布局看,此时的婴戏纹多饰于枕面,主题纹饰之外地均留白。动植物或者玩具随枕面形制而简要分布,画面结构简洁,整体画风清丽干净。

3.从题材上看,这些纹饰表现了宋金时期儿童的多彩生活,即儿童与动植物一起的情景及儿童参与体育和游戏时的可爱姿态。

4.从绘画技法看,多白地黑绘装饰,另有划花、白釉黑剔,珍珠地刻花等技法。在白地黑花作品中,绝大多数儿童形态以白描手法来表现,细节处寥寥几笔便将儿童的神态、行为勾画出来;少数作品以墨意浓郁的没骨画法,不注重细部刻画,却相当传神。其他几种技法皆为硬笔制成,用笔较为工整,纹饰线条稍显生硬,但从整体看来仍传达出儿童的可爱姿态。

5.从画面细节看,宋代瓷器上所绘儿童的头皆比较大,面容和身材较为丰满;金代器物上的儿童的头的比例缩小,身材偏瘦且较为匀称,儿童活动的题材增多,画面的流动感增强。

宋代经济繁荣,文人画坛亦呈现欣欣向荣之象:工笔、写意、水墨、重彩、变勾、没骨等绘画技法日臻成熟;人物画注重个性的细腻和深刻,画风趋于写实,而其中表现的非文人阶层的生活洋溢着淳朴、热情;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以民间生活为题材的风俗画相当盛行,其中描写儿童生活的婴戏题材绘画独立为专门的画科;再者,宋朝统治者以文治国,而金元朝统治者对文人阶层的控制较为松弛,整个社会风气比较宽松,失意于科举制的文人亦参与到瓷器的创作中来。为民窑的釉下彩绘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挥空间。

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的制瓷艺人们或为世代传承的匠工,或为失意于科举的文人墨客,他们在器物之上刻画出孩子们天真、烂漫、娇憨的特征,展现了对孩子的怜爱、夸赞与珍视之情,使观赏者既有丰富的审美感受,又使他们对孩子们的责任与义务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强调。明清以后社会文化仿古、保守成风,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儿童开始接受正统教育的年龄提前,教育形式趋于死板,即使是下层百姓中儿童游戏的范围和时间已经受到严格限制。儿童题材的纹饰多数表现的并不是真实的儿童的生活面貌,而是成年人赋予的理想境界,在反映现实生活上已大不如前。



往期精彩回顾

磁州窑大师魏之瑜

磁州窑邮票艺术瓷盘

磁州窑富田遗址博物馆

磁州窑邮票诞生小记



❖文/宋瓷收藏

❖图/文白

❖编辑/文白

感谢关注、支持、推介“鼓山邮话”微平台!

“鼓山邮话”有您的关注更加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