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邮展规则 践行“快乐集邮”——参加中国2019世界出展获奖后的几点体会

祝匡依 鼓山邮话 2022-04-24







中国2019世界邮展落下了帷幕,我的参展邮集《狮子及相关文化》幸运地获得了金奖。20年来为狮消得人憔悴,痛并快乐着。静下心来,说说自己组集“狮子”的几点肤浅体会和具体做法吧。

以平常心对待“珍罕性”

珍罕性的权重是摆在国内诸多邮友面前的一道坎儿,对我来说也是这样。2016西安全国邮展上,聆听了印尼国际评审员托诺(Tono D.Putranto)的讲课并拿到了他的“狮子”金奖邮集课件,当时我被惊到了——史前封、画稿、变体比比皆是,似乎把全世界与狮子有关的重要邮品都展示了出来(修改后的邮集紧接着又在南宁亚展上获大金奖),使我瞬间产生一种望尘莫及的感觉。我该怎么编组和修改自己的狮子邮集?

我一直有个执拗的想法——快乐集邮,少花钱多办事。如果斥巨资求“珍罕”而生活拮据,还谈什么快乐?按自己的经济能力,我会瞅准机会去收集高档邮品。但也明白并非价格高就代表着珍罕,就像陈为乐先生说的,“珍罕性在于收集难度,而不在于值多少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努力收集那些花钱相对不多,但是用到邮集里十分适当的邮品。比如,为显示人类用动物园保护狮子的优势,我使用了两枚时间横跨25年的德国纪念莱比锡动物园邮资机符志,一枚是1953年的,图案是两头幼狮;另一枚是1978年使用的,图案是一头成年雄狮,说明文字:“从幼狮长成威武的雄狮,他们已经在动物园里健康地生活了25年,而在野外一般只能活十来年。”当说到动物园并非野生动物生活的理想场所,除了众所周知的基因多样性受到限制的因素外,闭塞圈养的环境因素也是重要原因时,我利用几枚加盖不同位置栅栏形花式邮戳的普通邮票来表达动物园里狮子的窘境和专家的呼声,说明文字是“天生的野兽被迫关在铁笼里”“快把那牢笼打开……还野生动物自由之身”。这些邮品的价格都不高,却不容易收集到,我把它们也视为“珍罕品”。当然这种做法需要时间和机遇,而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只要有心。

认真对待计划页

以前,我总是把计划页当作一本书的前言目录来对待,认为不过是对邮集的介绍而已,这个认识是错误的,至少是主客颠倒了。计划页是纲领,是专题类展品中指导全部内容的最重要的部分,纲举才能目张。

先说说题目。当今专题集邮界大都在追求引入注目的题目,以加深观众和评审员的第一印象,这没错。问题是邮集的题目不仅是鲜亮引人,它界定了展品的范围,要“表现出对作品的综合概括”,题目中的每个词都必须在邮集中有所表现!我以前使用的一直以为不错的题目《你好狮子》只是一声招呼,并不能涵盖狮子及狮文化的全部内容,所以只能弃之不用。《狮子及相关文化》虽然没有什么故事性可言,但明确了邮集展出的范围,而故事性可以在计划中弥补。

专题邮集的计划,除了众所周知的正确性、逻辑性和均衡性外,还应具有故事性。最新的《FIP专题集邮展品评审指导要点》指出,“这个计划应该尽可能地展示出展品所讲述的故事概况。它不仅仅是一个目录(如词典所示一样方法)”明确告诉我们,计划应当具有故事性。专题集邮“讲故事”有两层意思,一是整部邮集的内容(包括计划和知识)应当是符合题目的完整故事;二是表现形式,比如语言、叙述风格等最好都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力求准确而有趣,这样才能吸引人。而这些都要在最初呈现给观众和评审员的计划页开始。以前的《你好狮子》是以人狮对话的拟人化方式展开话题的,其中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这种以第一、第二人称对话的叙述方式,自认为是一种“创新”。但是现在更改了题目,形式要服从于内容,讲述方式只能用第三人称了,怎么才能增添计划的故事性?许多优秀邮集启发了我。我也力求在《狮子及相关文化》的计划中使用简练的故事化的句子而不是词组,用叙述的方式而不是目录的方式作为章节的标题:1.1大猫威风凛凛。1.2它们栖息在哪里呢。1.3原来狮子这样捕猎。1.4它的远亲近邻可不简单啊……

既然是在讲故事,那么各章节之间的顺畅衔接就显得十分必要。《狮子及相关文化》五章五框,第一章用了一框多(14页3lcm×29cm的中贴片)介绍了自然界的狮子,其中最后一节“群体家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介绍了狮子与其他猫科动物不同的群居生活。而第二章从自然界的狮子开始转到“狮子文化”时,我使用了“看到了吗,那活跃的狮子身影”的标题,与上一节的标题衔接,顺理成章地转移到狮子座、狮子会、狮子图腾、徽志等故事内容。同样,第四章着重介绍了狮子形象在宗教、文学、美术、雕塑、戏剧、影视等领域的表现之后,要过渡到第五章“善待狮子吧,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狮子的主旨上来,我将第四章的最后一节设为“4.5明星表演带来快乐”,而第五章的第一节“5.1它们是最令人喜爱的动物之一”,与上一章的最后一节衔接,达到章章相连,节节相扣,组成了整部邮集的完整故事结构。

有了这个开头,在以后的各章节的专题知识中,会同样使用与资料性专题邮集截然不同的叙述语言,不是“我告诉你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是一起去发现事物有趣的存在与变化。例如,介绍狮子的鬣毛,“只有雄狮才有金黄色的漂亮鬣毛?……那是它求爱的饰品……也是威慑武器——鬣毛竖起来‘怒发冲冠’的样子会吓到对手”。“据说雌狮对深色鬣毛的雄狮更有‘性趣’?……鬣毛颜色深表示雄性激素高,身体棒。”

研究邮品十分重要

对邮品的选择基于对邮品的研究。许多邮品图案表面上只是一只狮子,但是如果你深入挖掘,会发现深层次的东西。比如,许多邮商介绍这枚乍得邮票是1962年发行的一套“自然风光与野生动物”中的一枚,可是查阅邮票目录,其发行目的却是为纪念乍得独立一周年,用于“呼唤自由正义”一节自然是合适不过。在这一节的贴片中,我开头用了新西兰1919发行的“胜利邮票”(英语VICTORYSTAMP)印版印样,结尾用了法国1917年“我们必胜”(法文NOUS VAINCRONS!)军邮信卡,这些文字都嵌于邮品不起眼之处,把它们挖掘出来并服务于自由正义的主题,对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的“讲故事”都大有裨益。

拓展是用邮品来讲故事,而不是对邮票的解释。这就要求每一位专题作者要吃透邮品,不仅关注它的图案,还要仔细观察它的文字,挖掘它的发行目的等背景资料,以此找出直接或间接的揭示主题的内容。这枚耶稣邮票最初拿到它之时,只感到了他的大胡子与狮子鬣毛有些像,能不能拓展一下?谁知查阅相关资料,竟然找到“基督教认为耶稣是犹大支派的狮子”的信息,继而又在以色列狮子邮票附票的票边上,用放大镜发现了这样一行文字“JUDAH IS A LIONSWHELP”——《创世记》49.9章指出,犹太人祖先以色列的第四个儿子犹大“是个小狮子”,这不正是狮子与宗教文化紧密相关的“铁证”?就像考古学家发现了新文物,当我把这些邮品与千辛万苦觅来的知识用到邮集时,快乐心情油然而生。

我们强调专题邮集讲故事,不仅仅表现在说明文字上(文字要与邮品的图案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更重要的是表现在邮品上,要千方百计地让邮品自身和适当的文字说明一起讲故事。因此在收集邮品和制作邮集时,我注意选用恰当的邮品去描述专题故事的细节,配以简洁的文字做补充。例如,使用折印和复齿表现狮子栖息地的骤变和破坏,利用遮物印和刷色渐淡表现狮群的逐渐消亡,利用蓝色印样或进度印样表现夜晚狮子捕猎的隐蔽环境,利用凿孔存档样票和凿孔印样表现狮子被火枪击中和消失,利用7枚狮子花戳表现狮子的群居生活……但是这还不够,还应十分注意邮品间的相互关联,就如同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利用它们的排列组合产生出新的意境。邮票中不乏连票,他们之间或许隐藏着有待挖掘的故事关联,不要轻易撕开。

在我的邮集中,就有利用城市、雄狮和火车的三连票表现狮子生活在人类喧嚣中的无奈;用四连票表现在一群鬣狗面前雌狮对幼狮的保护……我用了一组不同时期发行的南非邮资封来表现猎物健步如飞——第一枚的航空标签图是带翅膀的羚羊,它落后于邮资图上的狮子;第二枚是羚羊图邮资封,狮子邮票贴在羚羊邮资图的后面,说明文字是,“猎物奔跑速度太快,就像长了翅膀……明明刚才还在身后,一溜烟就跑到了前面,很难追上”。同样,使用发行票与印样的组合来表现猎物的瞬间逃匿消失的做法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我想,这种利用邮品讲故事的做法是观众和评审员喜闻乐见的。

传统、邮政用品和邮政史知识是专题集都者的必修课

我非常羡慕一些邮友对邮品的邮资、邮路、齿孔、刷色等集邮知识的掌握。没有扎实的传统、邮政用品和邮政史知识,很难做到这一点。而对于一入门便扑向专题集邮的我来说,只能恶补这些知识,并充分应用到邮集之中。

我没有一股脑地对所有的邮票都做邮识介绍,但是对重要的、不易发现的信息我一定会尽量写上去。比如,实寄封片的邮资、邮路;平资、超资、欠资使用的比较;未发行邮品的原因;对邮品上不易察觉却又直点主题的细微文字,则用红箭头指出,或者放大成复印件与原件一并展示;对邮资机符志,一定要写出其使用的时间、国家和机器型号;对B.L.P邮筒、AQ邮简等,不但写明其发行原因等共性知识,而且写出“我的这一枚”邮品的个性——它与众不同的印刷、邮路、发行目的等。写出这些内容,表明了你对这些邮品是有研究的。

对邮品的选择也反映了作者集邮知识的功底。我觉得如果能够展示出不多见事物的邮品,而且又能从专题知识和集邮知识两方面深入浅出地加以介绍,那才是好邮集。为此,一方面我注重选择具有重要性的狮子邮品,一是特别注意收集和使用“本专题中最贵的标准邮票”,如早期欧美发行的狮子邮票。二是特别注意收集和使用“第一枚”,如最早发行有狮子图案的邮政用品(威尼斯AQ邮筒,发行于1608年到1798年之间);第一枚有狮子形象的邮票(德国汉诺威王国1850年);第一枚狮子座邮票(奥地利1937年);第一枚狮子会邮票(古巴1940年)……这众多的“第一枚”强化了邮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又不拘泥于此,对切题而且独一无二的邮品,即使是小国发行的,也会选择性地应用到邮集里。例如,雄狮的两大任务之一就是繁衍后代,这是狮子邮集不可避开的话题。成年雌狮每2年才会有一次发情期,而只持续一个月。在这段短暂的时间,雄狮会形影不离左右,一天内会跟雌狮交配几十次,每次只有短短几十秒。因此,人们见到狮子交配的机会很少,反映到邮品中就少之又少了。我使用了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的厄立特里亚发行的相关邮票,填补了这部分内容的空白。我想,当没有具有足够说服力的邮品时,连边缘品都能够使用,那么用几枚切题的“垃圾票”有何不可呢?当然,这种邮票不可用得过多,那会从另一方面反映出你素材和邮识的不足。

做好外观

我的外观得了满分,这要归功于邮友和评审员一而再,再而三地规劝。和大多邮友一样,最初编组邮集时唯恐不能显示其珍罕,恨不得将多年来收集的狮子邮品全都放入邮集。2016年,我拿着邮集跑到江苏请邮友过目,他们的第一条意见就是“贴片上邮品太密”。回去后忍痛割爱,砍下了一部分,总觉得够可以了。谁知贵阳会审时,陈为乐先生大手一挥:“起码砍掉十分之一!”杨桂松老师一针见血地说:“贴片上太多太密的邮品,加上翻译后密密麻麻的大段文字,上顶天,下挨地,让人怎么寻找你的故事线?又怎么有耐心看下去?”一语中的,我这才痛下决心大刀阔斧地拿下多余的邮品。在重新调整贴片上邮品的位置时,我特别注重了除版式研究或展示错变体外邮资用品绝不叠压的原则,以展示邮品的完整。说到这里,我想强烈推荐使用中贴片(31厘米×29厘米)来制作专题邮集,中贴片可以较充分地把握邮品的摆放空间,有效地避免邮品叠压的问题。

我的邮集全部都是自己利用电脑排版制作的,这不仅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制作邮集,还有利于对邮集的随时补充、修订,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也是“快乐集邮”的组成部分。






❖文:祝匡依

❖来源:中国集邮报

❖采编:文白



专题集邮的优势

从新加坡亚洲国际邮展看我国专题展品的得与失

从两次国际性邮展看一框集邮展品的未来

关于一框邮集《我是“NOTHING”》

邮学研究也要与时俱进

【专题集邮】我与《虎》,略谈利用网络制作邮集

【邮集欣赏】《虎头识虎》(一框)

【邮集欣赏】普无号邮票

【邮集欣赏】啤酒(一框专题)

【邮集欣赏】影子

【邮集欣赏】加油站(一框专题)

【邮集欣赏】喜鹊(一框专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