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客论邮】“戳”有味道

李靖 鼓山邮话 2022-04-24


实寄封上的各种“戳”,看似其貌不扬,一个个各种颜色的“墨坨子”而已,但是却有着“今日邮戳明日邮史”的价值,让多少集邮豪杰为之感叹,其实乐也好,恼也罢,其中的缘故就是知识多少而已。

在集邮活动中,收集邮票时,特别是信销票,一枚枚的从实寄封上剪下的邮票,其中一枚枚邮戳就被无情的枪毙了,这其中包括了可遇不可求的错戳、有调资时间限制的首日戳、尾日戳、有昙花一现仅适用一天的纪念戳、宣传戳等等,要票不要戳的做法自然结果是悔之晚矣。

都说邮政日戳普通,但是每一个时间节点的意义都期待邮人的发掘。黎泽重会士曾在2008年7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一枚珍贵的信销票》一文,这枚信销票不是胶面印、也不是套色漏印,让邮票珍贵的是那枚普普通通的日戳,因为日戳的时间是1978年12月18日,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日子,是黎老动员全家人从成千上万枚实寄封和信销票中找到的,如果编组改革开放邮集,这枚信销票的含金量有多大,谁都知道,如果这个戳是北京的日戳那意义更加让人惊叹。谁说日戳普通,普通的原因是你没有发现它的闪光点,是金子总要发光,关键是淘金者何时能出现?

早期的实寄封上,不仅有邮政日戳、中转戳、还有邮政副戳、宣传戳、收寄人戳等等,但是戳虽多却错落有致,如同书画作品上的闲章,虽然是“闲”,但却有讲究。虎林市收藏家协会主席张正全先生曾在网上购得一件民国9年北京京兆尹寄黑龙江虎林县知事的实寄封,封上邮票已脱落,就剩下几个邮戳一个名章,看上去品相实在是差,但是由于是小地名早期日戳,通过考证,邮戳和名章成为这件民国实寄封邮件经过中东铁路周转以及当时虎林县的知事赵光印到任当天拆阅的佐证,谁又能说邮戳里面的故事真是有多传奇呢?

喜欢生肖集邮的人知道,黑龙江虎林市的虎头镇邮局有一枚全国唯一的“双虎”日戳,很多邮友每到虎年都用这枚日戳制作邮品,什么“九牛二虎”“一山不容二虎”“虎落平阳被犬欺”等趣味邮品层出不穷,但是有心的邮友从黑龙江的虎头向台湾南投虎尾邮局发出存局候领邮件,回收了一枚“虎头虎尾”邮品,黑龙江虎头、台湾虎尾这两枚邮政日戳的魅力在于展示了中华民族同源同宗,在日戳当中也是天然巧成,没有任何的商业行为,谁又能说邮戳不传情、不寄情呢?关键是借物抒情也需要知识的积累啊!

现在实寄封上的戳已经很少了,大多是一枚收寄戳和一枚落地戳。在落地戳盖到信封的背面时,信封的正面就剩下一枚收寄戳,可是这枚收寄戳有时还全部盖到邮票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死戳”。有时落地戳还被盖到邮票上与收寄戳“并驾齐驱”,看似珠联璧合,实际上让人很讨厌,好在这样的事件偶尔出现,也就忽略不计了。

邮戳的味道在于邮戳本身承载的文化元素,它的魅力在于集邮爱好者文化素养积累和发现的结果。有的人喜欢五颜六色,因为多姿多彩,也有的人喜欢单色,因为一色更有深度,只有深思熟虑才能发现它不普通。时代的发展,邮戳已经不仅仅是“一黑了之”,它也在与世界接轨,关键是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才能享受其中色彩变化的文化味道。

❖文图:李靖

❖来源:留住岁月的新浪博客

❖采编:文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