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燕赵邮踪】明清时期磁州驿运

鼓山邮话 2022-04-24

燕赵邮踪

明清时期磁州驿运

早在大约公元前十三世纪的殷商时期,就开始了邮驿的萌芽,当时乘车传递叫(马日)或传,乘马传递叫递或驿。这是官办交通运输机构,是邮驿制度之始。

磁州邮驿设置自商代即有(马日)置。历代邮驿名称不一样,叫(马日)、传、递、驿、邮、遽、置、站等,宋、元、明时设急递铺,明清时设递运所,名称不一,历史学统称邮驿,任务都是官办官用,免费运输。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磁州知州李允在州治东北一里修滏阳驿,专供往来差役员役,持奉兵部符验(嘉靖以后改用勘合)火牌,经验收后照数应付。建厅堂、厨宅、马房、监房、公差住宿房一应俱全。

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磁州知州章士氵孛在州南关外建递运所、管理运送粮食、货物事项。于清朝康熙年间废除。

明朝在磁州东设急递铺总铺,州境内设有十个递铺:由州南行10里叫西陈,20里叫东港,过官渡至彰德府丰乐镇;由州北行10里叫备申,20里叫杜村,30里叫车骑,40里叫台城,终点为邯郸张儿庄;由州西北行10里叫来村,20里叫尧丰,30里叫林坦,40里叫蒋村,终点为武安流泉铺;由州东行10里入临漳界至辛庄铺。

明朝递运所、急递铺所需一切经费,由所在地州、县编派农户支应,叫做“赋役”,驿递所需车辆、马匹,由民间供应。驿馆夫铺司丁都是应役户丁亲自充当的徭役,按田按户按丁轮流充当官差,“里甲”、“均徭”、“杂泛”三大徭役,都是为驿传服役的,叫做“力役”或叫“力差”。由应役户缴银给官,官方招募他人充当徭役,叫“募役”,也叫“银差”。官府雇用劳动(工匠)叫“和雇”,常被经手官吏克扣,强行无偿劳役。施行“一条鞭法”后,把赋役普遍用银折纳,杂税合并,随后,“银差”逐渐并入田赋。沉重的赋役负担和繁苛的驿运差役,压得人民难以忍受,清朝临漳令王天象在《邺下苦寒跋》中说:“明朝时临漳县每年出银四千二百二十四两解贮磁州库,协济磁州递运所牛车夫,后来递运所差额增多,遂攀临漳民众赴磁州走递,隔河隔属牛车驾返,渡河若渡海(当时漳河流其间),自不免州人勒索之苦。”

清朝的兵部下设车驾司,任务之一是管理邮、驿、站、塘、台、所、铺。驿有驿丞,管理邮传递运。清朝由北京至开封的官马大道经过磁州,设有滏阳驿,北行70里至丛台驿,南行20里渡漳河出境至河南丰乐镇。康熙十三年滏阳驿驿马有258匹,塘马4匹,马夫134名,抬轿夫、馆夫等319名,漳河渡夫四名,支银15328两。武安、涉县、临漳、林县协漳滏阳驿银8482两。

磁州设有递铺,总铺在州治东。递铺分别为:由州总铺南行为,南十里铺、讲武城店、河南安阳丰乐镇;北行为,北十里铺、杜村铺、车骑关、河南村,交邯郸张儿庄;西行为,小营铺、曲沟铺、林坦铺,四十里铺,由东古佛村交武安县流泉铺;东行为,辛庄铺、杨贾铺、至临漳县。磁州递铺曾备有走递里马41匹,青夫190名,吹手8名。递铺的主要任务是传递公文,驿站除此以外还要接待过往钦差使者,运送饷鞘贡物、军需物资,接送会试文武举子等。磁州南北官马大道驿运任务繁重,“密联畿铺,当南北传制之冲。四国之输贡,宾旅之往来,轮蹄杂沓,日以夜继,军民运输,商贾贸易悉经于此。”繁忙的驿运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康熙年间磁州知州任熟曰:“磁民近者不苦于税贡而苦于徭役,盖路居八省之冲,一切车牛人役取给民间,日无停晷,长吏知其艰而无以停免。”

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设置邮传部,随着铁路的修建,电话、电报的采用,持续三千多年的驿传制度遂被废除。

文/ 董云波 来源于《邯郸日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