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千万美元背后:小八卦和大生意

2017-01-24 汤晨 健康点healthpoint

 

68岁的Arie Belldegrun看上去耐性好极了。

 

1月16日,正值复星医药的年会。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让这个犹太老头等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在这段时间中,Arie用硬邦邦的欧洲英语接受完我们的采访,和太太玩了会儿自拍,随后坐在前排静静地玩着手机等待,完全没有向复星医药的工作人员抱怨一句。当郭广昌、陈启宇等复星集团的高管进入房间时,他立刻起身走上去握手致意。

 

作为美国肿瘤免疫治疗新贵Kite Pharma公司的创始人兼CEO,Arie Belldegrun有理由维持好心情。按照此前几天复星医药(600196.SH)的公告。复星医药将与Kite Pharma共同设立一家注册资本4000万美元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共同开拓癌症 T细胞免疫疗法市场。


 

Arie Belldegrun(中)在Kite Pharma登陆纳斯达克的仪式上


健康点了解到,在合营公司中,Kite Pharma除了以其相关产品和专有技术项下的独占商业使用权作价外,无需付出现金,未来合营公司的CTO将由Kite Pharma方面担任,仅仅通过两款后续产品(即KITE-439 及KITE-718)的商业化授权,Kite Pharma未来还可以从合营公司中获得高达1.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和许可费;而复星医药除了现金认缴注册资本外,需另向新公司支付4,000 万美元现金,用于新公司支付《技术许可协议》的相关专利和技术费用,此外还将负责投资兴建位于浦东的研究生产场所,复星医药的总投资最高将达8000万美元。

 

历史总是螺旋式上升,在去年五月“魏则西事件”中,免疫细胞治疗技术曾经和莆田系、江湖游医这些概念混杂在一起,让人生出“卿本佳人,奈何做贼”之叹。大半年的兜兜转转,它现在正在洗清自己的污名,展示出一个伟大的商业愿景。

 

“领先一个马身”的Kite Pharma

 

Arie回忆起他和郭广昌的见面:2016年6月,郭广昌赴美与美国直观医疗器械公司签署合作协议,Arie和郭广昌得以在洛杉矶贝弗利山一晤。郭广昌对我们说:“长谈回来以后我特别兴奋,后来还跟朋友说,以后癌症就会变成一个慢性病。”

 

精明如郭广昌肯定不会让一场谈话决定一个大合作。事实上,细胞治疗技术无论是政策上还是技术上,都突破了“魏泽西事件”后笼罩的阴霾。而Kite,更是比它的两个著名竞争对手:Juno和诺华,快了那一个马身的距离。

 

就在2016年12月4日,Kite Pharma宣布,向FDA递交了CAR-T疗法KTE-C19的滚动新药申请(rolling submission),用于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复发/难治性侵袭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这是首个向FDA提交申请的CAR-T疗法,也成为了细胞治疗领域的里程碑事件。在去年年底,《福布斯》杂志将其评为2016年世界范围对抗癌症的八大里程碑事件之一。

 

其实不仅是美国,Kite Pharma在欧洲的布局也是紧锣密鼓。去年6月,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已准许KTE-C19治疗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进入新成立的“重点药物(PRIME)审批计划”。获准进入PRIME计划的实验性药物,将在临床试验及医药开发方面获得EMA大量支持,加速真正创新药物的开发的审批,以满足对有前景新药的医疗需求。

 

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在2017年,至少会有一个CAR-T细胞免疫疗法走上临床。从现在的进展看,Kite Pharma很有可能饮头啖汤。

 

不得不提的是,复星选择Kite Pharma还有一层深意。早在2009年,复星医药就布局了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其单抗研发平台复宏汉霖已经取得了不少重要进展,其在研的第一个品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和第二个品种的乳腺癌适应症均已经进入三期临床阶段,这与本次首先引进的KTE-C19将与单克隆抗体药物产生强烈互补,覆盖整个B细胞淋巴瘤治疗阶段,非常容易产生协同效应。

 

政策环境:隆冬已过,春天正来

 

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复星医药PR部门给领导准备的QA材料中,“魏则西事件”下写着“该问题尽量不提及。”

 

就像攀登珠峰沿路会看到大量失败的登山者的尸体一样,无论如何,“魏则西事件”都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路标。

 

2016年5月,随着事件的发酵,免疫细胞治疗被国家卫计委紧急叫停临床应用,仅限于临床研究,被认为是治愈肿瘤的希望所在的免疫细胞产业在国内顿时举步维艰。但如今政策坚冰在逐渐融化。



2016年12月16日,CFDA药审中心发布了《细胞制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虽然这只是一部“征求意见稿”,但是业内普遍将其视为对细胞制品与技术进行制度化监管的信号,因此非常兴奋。

 

“这个指导原则我们认为是重大利好!”复星医药总裁、首席执行官吴以芳对健康点表示,“中国的细胞治疗国家一直没有统一的准则,乱象纷呈。我们也觉得今后肯定会慢慢规范起来。像细胞扩增这样的环节应该在绝对严格的GMP条件下进行。”

 

华创证券研究员张文录就认为,将细胞制品纳入药品的监管范畴,并对临床前和临床试验进行了详细的规范,这将导致细胞治疗相关产品在国内的申报成本和时间周期将大幅提升。当健康点记者请吴以芳就这一观点做出评价时,吴以芳反问:“你觉得是提高一点成本重要还是安全性重要?在国内之前的乱象之中,随便进行细胞的培育和扩增再回输给人体,能这样么?不在严格的GMP条件下,可能么?我不知道反对的理由是什么。”

 

众所周知,“魏则西事件”波及的不仅仅是细胞治疗行业,还让莆田系和医院科室承包等医疗端的不规范行为曝光。哈佛肯尼迪学院公共政策研究生、原费正清中心访问研究员任意就认为,“这个事件里,排名第一的罪者是这家莆田系民营医疗机构以及北京武警二院。”

 

正因为此,如果复星和Kite的合营公司可以推出相关产品,在医疗端伙伴的选择将十分审慎。

 

吴以芳没有说合营公司未来将与哪些医疗机构进行合作,但强调“一定是和国内顶尖医院”,“在做细胞治疗的时候,病人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医院如何针对病人的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非常重要。一定选择技术力量非常过硬的医院。需要能在临床形成一些基本的基础数据和指南。”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去年的政策精神,自体免疫细胞治疗技术不能用于临床治疗,只可用于研究性质。也就是说如果医院需要患者参与临床研究,就不应该收取任何费用,甚至还需要支付患者一定的营养补偿。

 

但复星医药花这么大代价谈成和Kite的合作,显然也不是慈善行为。据相关媒体报道,作为完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美国CAR-T细胞治疗费用为30万-50万美元/人,治疗过程14天,国外机构预测CAR-T细胞治疗市场空间超过1000亿美元。考虑到CAR-T细胞治疗在未来实体肿瘤治疗可能取得的突破,将打开更加巨大的市场空间。研究机构预估,中国CAR-T治疗的潜在市场超过1000亿元。

 

不过吴以芳显然不愿意强化“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特别贵”的印象。他表示,随着细胞治疗的普及应用,GMP设施的完善,治疗病例越来越多,产量越来越大,成本一定会下来。现在顶多就是万例级,未来如果产能是一百万人份呢?“我认为随着细胞治疗技术的进步,规模效应会让整个产业链的成本下来,一定比你们想的低。”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尧水当天就两次强调:“表个态,积极支持,全力做好监管与服务。”

 

细胞免疫治疗的买单者

 

去年10月在Kite Pharma的投资者会议上,Arie说自己发现了一个很让人欣喜的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自己提问,KTE-C19未来是否能进入保险覆盖的范畴。要知道,再往前倒一年,根本没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因为大家的关注点都是在Kite能否按期向FDA提供足够的有效申请数据,规模化生产是否具备可行性上。



在Arie眼里,这表明业内对CAR-T治疗技术上的怀疑渐渐消散,开始关心市场接受度问题了。

 

当然,这也跟Kite Pharma市场部的大力运作有关。在投资者会议前,他们与美国的七家保险公司高管见面,向其“吹风”、Arie向健康点记者表示,这些保险公司的态度都非常积极。当然了,在最终获批走向临床之前,保险公司的开放态度也只能停留在“非常积极”而已。Kite Pharma依然需要提供更多的实证依据。

 

Arie不缺乏耐心,也深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道理,让“买单者”提前“看看货”,无疑有助于他们的好印象。

 

这点Arie非常精明,《纽约时报》关于他的封面报道形容他长袖善舞,住在洛杉矶的贝莱尔(与比弗利山、荷尔贝山共同组成洛杉矶高级住宅区的“白金三角”),“呆在华尔街和呆在实验室一样天生自在”。

 

 




作者  |汤晨

        微信号 |tangchenbul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