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IC 2016 |圆桌论坛:App全球化的新趋势和未来机遇
4月29日,第八届GMIC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进行到第二日,在今天的“移动应用全球峰会”分论坛上,白鲸社区CEO魏方丹作为主持人,与包括Yeecall CEO张磊、琥珀天气CEO汤城、5Miles CEO卢亮、MICO CEO张庆来、Musical.LY CEO阳陆育在内的五位嘉宾,就App全球化出现的新趋势以及未来机会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App全球化的特点
魏方丹:在座各位嘉宾的App产品都在做全球化,关于App全球化出现了哪些特点,不知道各位的看法是什么?
张庆来:现在App的全球化主要分为国际化和本地化两个层面,我们五位嘉宾在业务上还是有差别的,不过像Musical.LY和 5Miles是在国内开发,但主要针对的却是美国市场,而且还做得非常好,他们是很多开发者学习的对象。
另外,App全球化所覆盖的国家和语言区域也比较广阔,还出现了一些专门针对新兴市场的开发者。
汤城:App的全球化跟产品属性有关,在最初,工具类的产品会直接向全球市场铺开,但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以内容、社交和通信为主的App会先选择一些区域市场作为切入口。
阳陆育: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我们还是学生。不过,在国际化层面上,现在的移动出海不再像之前那样以粗放竞争为主,他们会开始考虑如何在产品形态上,更好地迎合当地文化模式,甚至很多公司都开始在各个区域市场建立分公司,聘请本地运营团队。
在本地化层面上,出海企业也与已往有所不同,现在他们更加精细化,会为每个不同的市场都制定策略,一个市场一个市场做。
卢亮:之所以选择美国作为我们的出海市场,一是因为美国市场比较成熟,二是相对盈利的时间也会比较早。印度等东南亚市场确实有红利可寻,但这些市场的盈利模式需要耗费更多时间来开发,而在欧美或日本等成熟市场,你收益的获取会比较快一点。
此外,我们之所以不做比较火热的工具类产品,主要原因是这不符合我们团队的基因,再考虑到海外市场变现和成熟度等因素,我们果断放弃了工具类产品的研发。
张磊:作为第一批早期出海的开发者,准确来说我们是被逼出去的,因为国内是丛林战争,没有足够的空间。选择做工具的原因也很简单,它没有地域、文化方面的差异,而且海外流量供给也比国内更集中。
我们这第一批出海企业,主要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区域选择性的问题,南美、东南亚、美国都有不同的市场规则;其次,开始做细分领域,会涉及内容、媒体上的运营;最后,会进入内容产品的成熟期,开始有变现能力了。
工具化浪潮后,新的创业方向
魏方丹:在工具热潮退却之后,各位嘉宾认为新的创业方向或机会点在哪里?
汤城:首先要看趋势的走向,在内容成为新的出海方向时,只有结合团队自身的能力,才可以找到空白市场,寻觅一个突破点。
张庆来:前面大家提到,现在是做内容聚合的阶段,这对本地化运营能力有极高的要求,我们可能需要内容的来源,因此,如果可以与海外的内容提供者合作,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合作模式,我们一定能找到好机会。
阳陆育:在讨论出海问题时,我们需要考虑你的动因是什么,究竟是国内竞争太激烈,所以要开拓新市场呢,还是因为有比较先进的东西像今日头条这样的,能够复制到海外。我个人觉得,更重要的还是要关注当地人的需求是什么。至于移动互联网未来的出海方向,娱乐、电商都是全球范围内普遍需要的事物,将会形成新机会。
卢亮:我也比较赞同出海企业需要找到市场刚需这个观点,其次,我们还要考虑文化上的差别,本地化在出海企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如果你要在一个地区深耕细作,本地化还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点。
张磊:未来是很难预测的,每个领域都会涌现机会,关键是要在你自己团队适合的领域去深耕细作,另外,出海企业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只有去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能享受到时间增长带来的红利。
新兴市场创业机会
魏方丹:印度、土耳其、巴西、墨西哥、中东和北非等新兴市场拥有很多机会,不知道各位嘉宾对新兴市场创业机会这个问题怎么看?
阳陆育:我们今年的重点是在欧洲市场,暂时还没有进军新兴市场的计划,最主要的原因是任何一个市场都有各自的特点,只有一个国家一个国家来深耕,才可能获得立足。
张庆来:与中国、美国等区域相比,新兴市场也拥有足够大的发展空间,关键是要通过时间、地域上不对称造就的差别来寻觅发展机会。尽管有的新兴市场落后国内三五年,但这个市场能不能够培育起来,需要多方面的考量,你是否愿意投入足够多的精力,战略判断是否准确都是出发点。
张磊:关于新兴市场,坦率地说,不是我们选择了市场,而是市场选择了我们。在最初做产品盲测时,我们发现GCC(中东海湾地区)增速快、用户黏性强。经过深度分析,我们迅速进入这个市场,然后通过关系链,又顺便进入印度、巴基斯坦等反向市场,总的来说,新兴市场挺难做的,赚钱比较难,但是做用户是可以考虑的一点。
App全球化与VR、AR等新设备关系
魏方丹:因为时间原因,我们不能够再深入探讨,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App全球化与VR、AR等新设备之间的关系,请各位嘉宾用简短的话语来回答一下。
汤城:因为行业生态会往前发展,所以,大家在方向选择上,也要考虑是否能够跨越生态发展,而不是跟生态有很强的绑定。
张庆来:现在VR和AR是很热门的话题,不管是硅谷还是这次的GMIC大会,讨论的都非常多。VR、AR不但可以和社交等方面有融合,而且还能同很多硬件相结合,只要有市场需求和人力技术支持,中国在这一领域也能做得很好。
阳陆育:虽然我很认同咱们中国在VR、AR这轮新技术浪潮中拥有很多优势,但如果要做到现在App出海的层次,还是需要时间的,因为还没有平台涌现,所以,没有让大家规范操作、复制的便利。
卢亮:关于VR与AR领域,我的看法是,现在它的创业时间已经错过了,机会没有了,如果三四年之前,你在研究这个,或者两年之前开始涉足,那还是有机会的。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能力超凡或者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可以去尝试一下的。
张磊:从创业的角度来看,最佳时机是三五年之前开始做能够成为产业的事,这样才有充足的准备时间,不然,很容易成为牺牲品。
【本篇文章属于白鲸社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