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 | 话剧《兰陵王》

2017-07-10 国话票务中心
点击上方“国话票务中心” 可以订阅哦!



被称为“中国戏曲的一张脸谱”的“兰陵王入阵曲”,起源于北齐、盛于唐代,后东传日本,而以兰陵王传说为蓝本的故事也早已搬上影视作品。7月11日,国家话剧院新创话剧《兰陵王》将在国话剧场首演。


话剧《兰陵王》从北齐名将兰陵王的传奇故事发展出全新情节,将兰陵王设置成一个因目睹父王被害而用女儿态掩藏真性情的柔弱王子。齐后为唤回兰陵王的男儿血性,交予他先王遗物——神兽大面,戴上大面的兰陵王神奇般地平添雄伟气概,在战场上所向无敌,却也同时走到冷酷无情、暴虐可怖的人性另一个极端。最终,齐后用母性的牺牲帮助兰陵王告别迷途,回归本我。全剧用象征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灵魂与面具”的寓言。


编剧:着重刻画人性中“羊性”和“狼性”的两极

该剧由著名剧作家罗怀臻编剧,著名导演王晓鹰执导,张皓越、夏力薪等出演剧中主要角色。身为知名戏曲剧作家的罗怀臻,此番是首次涉足话剧创作。在他看来,创作《兰陵王》的念头由来已久,“话剧剧组是我的导师,我希望借此寻找历史题材的当代表达。”这些年他始终致力于溯源中国传统戏剧模式,把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应用到当代文艺创作中。《兰陵王》的本质实为代面戏,展现了戏剧艺术的最原始形态。在西方的表演风格在中国大行其道的今天,中国戏剧人急需重新确认自身的文化身份,于是《兰陵王》应运而生。谈及剧本,罗怀臻表示,塑造兰陵王这个人物,他着重刻画了其人性中“羊性”和“狼性”的两极,希望通过讲述一个人的异化过程,拷问灵魂真实和人性的复杂。



主演:先阴柔后暴虐极具挑战性

此次饰演兰陵王的是在《霸王歌行》、《理查三世》等多部作品中都有上佳表现的张皓越。一路走来,他的舞台表演功力在稳扎稳打中成长,潜力也得到不断激发。张皓越称,“兰陵王”是他遇到的最难的角色。剧中兰陵王一度男扮女态,以求蒙蔽齐王保命宫闱。他本人虽曾经有过反串经历,但戏份不大,多为讽刺、戏耍的性质。然而这次,他要把女性之阴柔彻底融进角色,让“可人儿”成为自己的一半,还要能够随着剧情的需要跳脱出来,走向人性的另一个极端。这种切换,无疑是极具挑战的。为了更好地把握角色,张皓越私下做了很多的功课,查找史料了解原型,从反串戏剧大师的身上寻找灵感,反复学习揣摩戏曲旦角的表现身段及台步。



舞美:让每一件面具都成为艺术品

在全剧的舞美呈现上,面具的运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元素,全剧自始至终都贯穿面具的意象。曾参与《伏生》等剧目面具设计的张华翔表示,此次的设计兼具艺术性、历史感与实用性,特意前往日本,实地参观保存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能剧《兰陵王入阵曲》的传统面具,寻找创作灵感。但是对于传统面具的借鉴绝不是照搬,在设计过程中,他还融入了中国戏曲始祖“傩戏”面具的特点,力求让每一件面具都成为极具古老拙朴美又不失现代感的艺术品。


此外,《兰陵王》整体音乐气质侧重民族与现代相融,其中加入了西凉乐龟兹乐的元素。声音效果方面,着重于戏剧风格感觉的营造,追求音效的音乐化,隐藏在戏的后面,让观众在观看时感受到音乐音效与剧情融为一体的自然。



王晓鹰:绝不能排成一出“戏曲式的话剧”


从《霸王歌行》到《理查三世》、《伏生》,导演王晓鹰“中国意象、现代表达”的理念逐渐清晰。在他看来,中国话剧已经110周年了,而我们是否已经找到了话剧与中国社会无缝衔接的美学表达?“这些年,日韩的艺术家将自己本民族的艺术与话剧融合后,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我看了以后很受刺激。”而这些年,王晓鹰的“中国意象、现代表达”也已经累积了三部作品,《兰陵王》是第四部。“这不是用简单的戏曲形式作为色彩和装饰来讲几个中国故事,而是有民族情感信息的传递。”


“戏有代面、始自北齐”,曾被视为中国戏曲源头的《兰陵王》,这个题材中所蕴含的传奇色彩与文化含量足够。而话剧讲述的是一个人的真实面目与面具间的关系,这几乎不是一出历史剧,带有魔幻色彩,是一个民族意象的现代表达。王晓鹰说,“此次排演《兰陵王》是从中国文化的著名传奇和中国戏剧的艺术源头出发,用更质朴、更纯粹同时也更丰富、更强烈的‘中国式的舞台意象’,讲述一个现代寓言。傩戏、傩舞等也融入其中,古朴却又具有现代感。虽然剧情简单说就是一个小鲜肉戴着狰狞大面,又有男人演女人,但绝不能演成娱乐节目里的那种状态,而是一种心理层次和分寸的拿捏。”


当谈及《兰陵王》与《理查三世》、《伏生》在创作上的异同时,王晓鹰强调:“《理查三世》尝试使用中国式思维——‘阴阳太极’理论来解释和表达对莎翁笔下经典邪恶人物的理解;《伏生》则是一出‘从传统文化深处,走向现代舞台表达’的中国戏剧;而《兰陵王》则要追求在讲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情感、传递哲思的完整过程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传统戏剧的美学意韵。”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立足中国当代原创,到新世纪初的一系列国外名著拷问灵魂系列,到近些年的“中国意象、现代表达”,王晓鹰的导演风格脉络再清晰不过,而创造出代表中国戏剧的主流形象也成了每一部戏的诉求。“过去我们的话剧走出国门,几乎就是两条路,一是到华人区进行慰问性质的演出,唤起海外华人的归属感;二是以相对边缘的实验戏剧走国外实验戏剧节,但如何能够让国内的主流戏剧登上国外的主流舞台,演给主流观众,直面国外的主流媒体,这是我们一直想做的。”2008年,王晓鹰的《理查三世》在伦敦奥运开幕前登上伦敦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的舞台,参演汇集了37种语言的“奥林匹克文化节”。英国《卫报》给了大篇幅的报道,英国观众称看到了一台饱含中国意象的莎翁作品。“我给自己的原则是,绝不能排成一出‘戏曲式的话剧’,而要有一种自然熨帖的整体感,是真正后现代意义的跨文化呈现。”

来源:北京青年报 

文/记者: 郭佳    摄影:王昊宸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522znx0e3&width=500&height=375&auto=0

来源:北京电视台7月4日《都市晚高峰》


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 | 话剧《兰陵王》

演出场馆:国家话剧院剧场

演出时间:2017年7月11日—16日

演出票价:300,200,100

订票电话:4006-101-101,83069694,65276911


57 26788 57 15287 0 0 1346 0 0:00:19 0:00:11 0:00:08 3117 57 26788 57 15287 0 0 1202 0 0:00:22 0:00:12 0:00:10 311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