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新传考研440真题详解11 | 名词解释:社会交换理论

Athena 胡师姐新传考研PKU专列 2019-04-29

北大胡师姐

北大新传院研究生

专业从事新传考研辅导6年

带出百余名学员成功考上北大等名校

沪江CCtalk年度TOP10名师


北大新传考研440:名词解释:社会交换理论


答题思路

关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名词解释注重考察对新传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回答此题时应注意合理构思好答题结构,一般采用“总分总”的答题结构,在开头直截了当阐释清楚社会交换理论的具体内容,紧接着展开论述不同学者的核心观点,并且注意区分异同等。最后进行适当延伸拓展的结尾句,总结拔高。


回答时切忌机械背诵和没有层次,除了要做到要点无遗漏之外,还应保证有清晰的答题思路及框架。



社会交换理论


基本观点


人们用经济学的概念来思考他们的关系,把投入相加并与关系提供给他们的回报相比较。也可以说,人的(部分)行为是一种交换,人们为了获得某种报酬而去和他人进行交往。


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乔治·霍曼斯认为,“社会学中所研究的制度、组织以及社会都可以分析成人的行动,利己主义、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基本上是一种交换过程。”简言之,霍曼斯着眼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他把人的所有行为均看作是一种交换行为: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而去和其他个体进行交换。

 

彼得·布劳对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进行了发展,更强调群体的整体效应性质,注意社会生活的突生特点,不能仅仅按照个体行为的动机去解释社会生活。

 

两者区别:


乔治·霍曼斯更着眼于微观结构中的个人行为层面的社会交换,而彼得·布劳把交换理论从微观结构发展到宏观结构,考察了更为复杂的社会情境中的社会交换。


延伸扩展部分(参考,答题时选择性运用)


戈夫曼曾指出,人际传播是使用符号进行的互动表演,人们在互动中,不仅自我呈现而且试图操纵所呈现的形象,在不利的情境中,还可能做出自己并不相信的表演。而在迈克尔·E·罗洛夫的《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中看来,人际传播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社会交换的属性。人际传播是处于一个关系之中甲乙双方借以相互提供资源或协商交换资源的符号传递过程。人们可以将传播看作是获取他人的顺从而交换的商品。


首先,人们从他人处交换是为了从他人处获取回报,换言之,与他人的交换是符合其自我的利益的;其次,人际传播是关系双方的一种符号传递。这些符号的选择,是根据人们对关系对方的了解,也是由于人们期望他们能够起到某种作用。


社会交换论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影响也尤为明显,具体可表现在对微信人际传播的构建上。简单说来,微信上的人际吸引更多地是对刺激的一种反应。在微信用户看来,只要是人际吸引带来有价值的回报(也许是物质上的回报,更多可能是言语上或者微信朋友圈行为上情感的一种反馈),反应就会得到相应的强化。


在之后类似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将会再次表现出来。因此,当在微信上,如果某人希望吸引他人,就会对当事人的微信进行相应的情感流露,表现在微信交流,朋友圈的点赞、评论等互动上,形成有效地反馈。在霍曼斯看来,人们根据所获得回报的多少可知人们彼此吸引的程度。在微信的人际交流过程中,从情感吸引或行为吸引获得的回报越多,未来的这类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大。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陈力丹,易正林.传播学关键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迈克尔·E·罗洛夫.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4] 陈陆平.从社会交换论的视角解读微信的人际传播


大家有任何问题,请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本期推荐:


以梦为马,陪你一路成长

不失初心,不忘初衷

北大胡师姐新闻传播考研

微信号 : Miss_MJC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