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报告》记者通过深入采访,推出特别策划《国药炼成记——走出竞争领域央企发展之路》,带您探寻国药集团如何从一家传统的国有企业成长为理念先进、治理规范的新型国企。
今天,我们为您带来一篇典型案例,带您探寻是怎样的“灵丹妙方”让国药投资取得如此明显的改革成效。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中国医药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国药投资”)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国药集团党委工作要求,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公司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的重要契机,提前谋划、有序推进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目前已成为国药集团内部专业的产业投资平台。近年来,在国药集团支持下,国药投资实施有效的改革举措,积极探索具有国药特色的混合所有制产业投资模式,经营业绩稳步增长,各项指标全面优化提升,市场化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取得明显的改革成效。
什么样的“灵丹妙方”能使国药投资的改革取得如此成效?在接受《国资报告》记者独家采访时,国药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国药投资董事长邓金栋表示,“国药投资这些年来一直在改革的路上不停地摸索,我们逐渐找到了差异化的道路,并持之以恒”。邓金栋表示,国药投资以“立足行业、服务集团,做专业的医药大健康产业投资公司”为战略定位,坚定不移推进国药集团产业升级和新兴业态发展,紧紧围绕医药健康高端制造和新兴服务领域,紧紧围绕医药大健康产业相关领域开展股权投资、资金融通等直投业务和金融服务,打造具有国药特色的产融结合发展模式。同时,国药投资主动担当国药集团创新业态的探路者和国企改革的试验田,坚持以改革激发活力动力,坚持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坚持推动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在医药高端制造和新兴服务领域挖掘延伸,努力成为完善集团核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力量。国药投资是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国药投资由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战略转型更名而来。据记者了解,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64年,前身为中国医药工业公司。2004年,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医药工业公司改制为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2016年11月,根据国药集团整体战略安排,中国医药工业有限公司全面启动战略转型,12月16日取得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正式更名为中国医药投资有限公司。近年来,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出生率急剧下降的人口结构变迁,带来了疾病谱、医疗结构、用药结构等多层次的产业结构变迁。生物安全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我国生命科学及生物医药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亟需提升,上游“卡脖子”关键技术和薄弱环节受到极大关注,国内生物试剂、关键耗材等头部企业迎来进口替代机遇期。同时,《“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法规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医药高端制造和科技创新方向的引导和支持。未来,国资委将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支持中央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快国有资本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医药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内及全球公共卫生系统的挑战和冲击,必将带来新一轮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权威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融资额已接近上年全年水平。mRNA疫苗、细胞和基因治疗、创新医疗器械等热点赛道估值高涨,10亿以上单笔融资额项目大幅增加。但同时,医药行业本身具有特殊性,相关投资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国药投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就拿创新药来说,行业内一直有一种“三个10”的说法,即研发某种创新药需要10年时间,需要10亿美金,而且最终研发的成功率往往不足1/10。“对投资行业而言,风险一直都存在,我们做的事情也有些类似‘刀尖上跳舞’。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畏惧风险,就裹足不前。风险可以规避,但不可能杜绝。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依托集团产业背景优势,找准产业发展方向,遵循政策、市场和行业的周期变化规律,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管控好投资过程中各类风险,最大限度寻找确定性投资机会。”国药投资党委书记、总经理梁红军说。基于此,国药投资紧抓时代的机遇,在投资领域更加注重“精选赛道”,注重科技创新软实力。与国外相关对标企业相比,中国的医药行业以及医药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国药投资加深与产业实体、科研实体的合作,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领域寻找“隐形冠军”,锁定优质项目,孵化核心技术,聚集高端人才,形成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的联动,经过转型后的国药投资蜕变为一个新的高端制造和新兴服务领域企业。国药投资首个直投项目——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
从业绩来看,2021年国药投资所投的创新型企业净利润增速超过30%,高于医药行业平均增速,海尔生物、九强生物市场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国药投资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注重选择高端制造和新兴服务领域的优秀企业,所投项目符合新兴业态的增长规律。国药投资应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2020年3月,国药投资被国资委确定为“双百企业”。作为国企改革“双百行动”试点企业,国药投资统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双百行动”,踏上了改革发展之路,在改革中重获新生。2021年,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国药投资聚焦产业投资和资产管理,持续提升项目收益贡献,净利润再创历史新高。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得益于逐渐建立起来的体制机制,现如今的国药投资已打造出具有国药特色的产融结合发展模式,取得一系列可喜成绩。首先,战略布局初见成效。国药投资在体外诊断、医药服务、高端医疗装备、高值耗材、医药包装等领域进行战略布局,先后投资了11家企业,总体运营良好,其中7家为医药细分行业龙头企业,为集团孵化新产业、进军新领域摸索道路。其次,经营业绩稳步增长。五年来,国药投资累计实现净利润7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43%,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206%。再次,投资回报总体良好。转型后,国药投资累计投资30亿元,已收回资金17亿元,未退出项目中已上市或进入IPO程序的公司市值近40亿元。五年来,国药投资持有资产市值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1%。正如国药投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所言,“对于国企来说,改革就是勇于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增强企业活力的目的”。作为一家业务转型且处于充分竞争性行业的公司,国药投资以改革为契机,将改革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立足企业发展阶段、行业特点,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制约公司在充分竞争性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探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用一年半时间完成“双百改革”任务,并在国资委2021年度“双百企业”专项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首先是健全优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发挥董事会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国药投资把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作为改革的“突破口”,梳理形成公司“三会一层”权责清单,进一步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公司治理制度体系持续完善。同时,国药投资完成了国药集团对公司董事会在主营业务投资授权额度调整,保障公司董事会有效履职行权。另外,公司董事会明确了总经理办公会股权投资类项目立项审批权限,进一步提高经理层议事决策效率。国药投资完善公司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战略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及审计与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确保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有效运行。其次是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国药投资把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作为改革的“指挥棒”。一方面是坚持契约管理、权责对等,公司经理层成员全面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以上率下推进改革。董事会与经理层成员分别签订差异化《岗位聘任协议》和年度、任期业绩合同,明确经理层成员任期工作责任和目标,根据考核结果兑现薪酬并实施聘任或解聘,使每位经理层成员清楚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干好干坏会怎么样”。另一方面是系统设计并全面实施了全员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管理办法,完善“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员工能进能出”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微观活力与动能。国药投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根据岗位贡献和绩效结果,国药投资中层管理人员2020年度薪酬差距超过2倍,有效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是建立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实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国药投资把建立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作为改革的“牛鼻子”,建立适合投资行业特点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树立硬约束、强激励的考核分配导向。国药投资制定了《中国医药投资有限公司项目跟投管理办法》,在集团内首次建立并实施项目强制跟投机制。在试点跟投项目中,国药投资自愿选择按照跟投比例的上限顶格参与跟投,通过实实在在的强制跟投实现了员工利益与团队利益、企业利益有机结合,实现了共担风险、让股东放心的目的,切实发挥出“硬约束”作用。据了解,国药投资还认真调研分析股权投资行业市场化通行激励方式,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与自主投资的市场化项目产生的投资收益相挂钩的超额利润分享方案,按照“对事不对人,谁干谁受益”的原则,激励对象重点向对公司投资项目实施的决策及运营起关键作用的核心人员倾斜,发挥“强激励”作用。同时,国药投资实施全员业绩考核,强化刚性兑现。国药投资建立以业绩指标为主、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奖惩措施相挂钩的考核机制,细化绩效目标责任书,健全责任链条,将考核指标量化到岗、明确到人、具体到事,形成上下贯通、环环相扣、层层负责、层层落实的责任链条。“通过实施项目跟投,国药投资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国药投资与员工由简单的雇佣关系升级为事业共同体,实现了经营团队和骨干员工与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目的。” 国药投资相关负责人说。一个健康有序的机制也在积极调节着公司成员之间科学合理的分工协作。国药投资相关负责人在采访时表示,“我们团队的成员不见得每个都是最强的,但当我们不同的成员组合在一起,协同发力,大家最终团结起来共同创造的成绩,往往是最好的”。通过将对项目成败具有关键影响的核心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进行有效捆绑,国药投资进一步防范投资风险,对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公司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公司市场化员工流失率较往年呈明显下降趋势。作为一家业务转型且处于充分竞争性行业的公司,国药投资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勇当集团“改革尖兵”。但是在创新探索的路上,国药投资还是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什么改革?改革就是要改变现状,优化机制,激发活力,解决问题。适应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规律,事情就有最终做成的可能性。相反,患得患失、捆绑住自己的手脚,最终改革的目标就很难实现。”国药投资相关负责人说。2020年7月29日,国药投资入股九强生物签约仪式。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应在改革中予以解决,通过发展解决产业布局、机制、创新等痛点难点问题。在近些年改革的过程中,国药投资成功投资了九强生物、维亚生物、迈新生物、晶易医药等一批行业内头部或新锐企业,打造了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具有国药特色的产融结合发展模式。“混合所有制在国企改革中,可以治很多‘病’。”国药投资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对记者形象地比喻道。国药投资所属企业国药瑞福莱多年连续亏损,举步维艰,通过为多年连续亏损企业国药瑞福莱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转换经营机制,使企业重获新生,实现扭亏并进入快速成长期,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据悉,国药投资参股九强生物和迈新生物,依托两家企业在体外诊断制造领域的多年积累,逐步学习和借鉴经验,完善集团产业板块,积极推进“参控结合,以参促控”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国药投资战略入股九强生物后,通过借助母公司国药集团全产业链资源优势,在集团内兄弟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推动了九强生物与国药器械和国药医疗的业务对接,完善了九强生物的营销网络。国药投资还与九强生物共同投资控股了国内病理诊断的龙头企业迈新生物,掌握了国内少有的一抗试剂研发技术,在实现国产化替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据国药投资相关负责人称,“国药投资战略入股九强生物,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强强联合的重要实践,有利于双方在技术、资源、管理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对于国药集团积极拓展体外诊断业务、加快布局医疗器械制造板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九强生物接入央企品牌和资源优势,将大大加快产品市场开拓、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国药投资如何能够更加精准地捕捉到未来医药行业方面的投资方向?国药投资相关负责人表示:“坚定不移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借鉴吸收国外在生物科技、医疗器械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筛选国内在技术、商业模式、团队等方面领跑的优质企业,充分赋能,提高竞争优势,在医药行业上市只是结果,不是目的,这样的项目可能将是有前景的‘好项目’。”在面对记者有关公司未来规划的问题时,国药投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国资改革配套政策指引下,国药投资将继续深化探索和突破,以改革实践充分证明,在医药行业和创新领域国企行,国药行。”未来,国药投资将围绕战略领域,聚焦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在创新药、体外诊断、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医疗服务等领域持续深化布局,凭借资本与产业双轮驱动,打造内外部、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发展生态圈,建立产业集群优势,为提升中国医药大健康行业创新水平、推动产业升级、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作出应有贡献。对国药投资坚持以改革促转型、以改革谋发展、以改革助创新的实践探索和改革成效,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国药投资下一步改革创新发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刘敬桢表示,国药投资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按照国资委党委和集团党委部署,主动担当,乘势而上,加大改革力度,持续深化改革,决战决胜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高质量改革成果促进高质量发展;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坚定不移地走好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探索之路,完善具有国药特色的产业投资模式;全面系统提炼总结改革经验和成功模式,形成“干得好、立得住、叫得响”的国药改革案例。未来,国药投资将围绕集团“四梁八柱、百强万亿”发展战略,聚焦主业,服务集团,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梳理项目布局,厘清发展思路,着力提升强基补链能力,加快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