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藏在少女私密处的「蓝宝石」,谈日本动画中的性别不对称
作者/ 半张纸
编辑/ 彼方
排版/ Pel
“在‘蓝宝石女孩’的故事里,男孩们必须通过一个女孩才能开启冒险。而女孩,则总是作为被接触、被了解、被探索、被揭示的一方。”
前不久在《宫崎骏与庵野秀明的“父子局”》一文中,我们沿着托马斯·拉马尔的思路,深扒了《天空之城》和《蓝宝石之谜》沾亲带故的关系,发现二者的故事十分相似。它们都把象征毁灭技术的宝石放在女孩的身上,然后让男性角色们以保护宝石或争夺宝石为目的围着少女团团转。
托马斯·拉马尔的著作《动画机器》
明面上看,两部作品的核心议题都是人与技术的关系,但少男少女在面对技术时的不同态度又让人无法忽视性别的作用——男孩试图收集技术、占有技术和操控技术,女孩则通过与技术的沟通,同时肩负着毁灭与救赎的生杀大权。这种男女有别的刻画方式很容易让人想到“男孩爱玩车,女孩爱玩娃娃”的刻板印象,也因此让两部作品对于技术的讨论与性别问题纠缠不清。
而一旦我们试着从性别的角度去审视这两部作品,“少女所佩戴的蓝宝石”就仿佛有了另外的内涵。
1. 蓝宝石和少女
我们不妨一起来回忆一下两位女主人公的相似之处。
《天空之城》中的席达和《蓝宝石之谜》中的娜迪娅在出场时都带着一条项链,项坠是一颗神秘的蓝色宝石。少年巴鲁和让分别被宝石散发出的奇异光束吸引,就像面对一切新奇技术时一样对此表现出求知若渴的热情。
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逐渐得知,少女的身世与某个拥有先进技术的古老文明有关,而胸前的宝石就是重启那一文明技术的钥匙。反派角色为了夺取这一技术接踵而至,在经历一系列磨难后,席达和娜迪娅分别为了拯救世界和心爱的人而销毁了这个宝石。
《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是宫崎骏动画生涯的重要开端,而希尔达则可以看成是“蓝宝石少女”的鼻祖。不过我们在此进行考古的目的不是要说明几部作品之间的承袭关系,而是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何“蓝宝石女孩”会一再出现在日本动画里?“蓝宝石”究竟意味着什么?
虽然提出了问题,但《天空之城》和《蓝宝石之谜》却很难帮助我们得到答案。这是因为,两部作品虽然都涉及到了性别的问题,但它们的核心关注依旧是人与技术世界的关系。因此在这两部作品中,“蓝宝石”更多还是作为具有两面性(毁灭性和拯救性)的技术的隐喻,而这样一种技术,说到底是可以从脖子上取下来的。
可是,当“蓝宝石”无法再被取下,或者说,当它成为少女身体的一部分时,我们就无法再回避性别的问题了。改编自CLAMP原作漫画的《人型电脑天使心》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情境,其中的女主人公就是身体和“蓝宝石”合二为一后的形态。
《人型电脑天使心》中的小叽
2. 小叽和身体里的“蓝宝石”
《人型电脑天使心》(又名《Chobits》)是CLAMP创作于2000至2002年间的一部青年向漫画,于2002年被改编成同名TV动画。
漫画创造了一个人型电脑和普通人类共同生活着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人型电脑有着和人类近乎一致的外貌,可以与人进行日常交往,甚至有人把人型电脑作为自己的伴侣。
故事的主人公本须和秀树是个没能考上大学而不得不在东京继续备考的潦倒青年,偶然间在回家途中捡到了一台女性人型电脑,手忙脚乱地启动了电脑后,他的生活开始改变,自此,被取名为“小叽”的人型电脑成为了他重要的陪伴,并让他屡屡陷入不知该把人型电脑当成电脑还是人的困惑中。
总之,《人型电脑天使心》所描绘的未来图景,就同《银翼杀手》、《机械姬》等科幻电影中的设定很相似,其探讨的问题始终围绕着“机器人伴侣”的概念。
《明天之前:机器人伴侣》片段
“机器人伴侣”的话题同样绕不开人与技术的关系,只不过,这里的技术拥有了人类的外形。于是,我们的问题也随之变成了:当技术拥有了人的外形,尤其是美丽的异性的外形时,我们和技术的关系会改变吗?或者说,两性之间的关系同人与技术的关系有没有什么相似之处?
《人型电脑天使心》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疑问中展开的。有趣的是,尽管小叽并没有佩戴任何蓝宝石在身上,但随着情节的推进,我们会逐渐在她身上看到各种“蓝宝石女孩”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就是身世成谜。秀树从垃圾堆里把她捡回来,她的身上除了捆绑着的绷带,便无一物可以提示她的来源。当秀树试图去了解她的型号和OS时,通用的方法都失败了。小叽的数据被严密保护着,任何外力无法轻易接入她的系统。
第二个特征是超凡的力量。在TV动画的第7集中,小叽被一个从事色情传播的摄影师诱骗到偷窥屋,当摄影师试图侵犯她的隐私部位时,她突然发出强光,破窗而走,在某种奇异的失神状态里一边发着光,一边轻盈跳跃。与此同时,城中所有人型电脑都随着她而死机。
毫无疑问,隐藏在小叽私密部位的东西既有着足以引起巨大灾难的力量,也起着保护女孩的作用。回想起来,蓝宝石似乎也有相同的特点。《天空之城》中,飞行石不仅可以启动战争机器人,也能保护坠落的席达;《蓝宝石之谜》中,Blue Water不仅能启动亚特兰蒂斯人的通天塔,也会在危险临近时发出预警。
不仅如此,隐藏在小叽身体里的秘密还使她成为一些隐秘势力的追踪目标。在该系列的后期,两名服务于政府的人型电脑(吉玛和戴特)成为故事中的一大隐患。这就又让人想起了追捕席达的“黑眼镜”和纠缠娜迪娅的新亚特兰蒂斯人,只不过吉玛和戴特的目的并非占有和利用小叽的能力,而是预防她的失控。
种种迹象都表明,小叽也是一个“蓝宝石女孩”。只不过代表技术的“蓝宝石”不再被具象化地佩戴在女孩的胸前,而是隐藏在了女孩的私密部位。所有的情节都在告诉我们,小叽的身世、她的力量、她被追踪的原因等等都来自于这个部位。
可尽管这个部位如此重要,但该系列却始终对此讳莫如深,我们始终不知道那里究竟是一个机械化的按钮,还是一个高仿真的触控装置?这一似是而非的处理十分引人遐想。可即便我们无法确认那里的结构是什么,也不影响它在组织角色欲望和推动故事发展方面起作用。
言归正传,《人型电脑天使心》使“蓝宝石”的另一种解读变得更加明晰了。它就是一种性象征。它的两面性(毁灭性和拯救性)似乎就对应着精神分析学所提出的男性用于逃避阉割焦虑的两条途径:一是将女性作为有罪的对象来进行贬值;二是将女性彻底地物化来进行崇拜。于是,“蓝宝石女孩”不是毁灭的天使就是救世的女神。
精神分析学之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当我们以这样一种方式去重看《天空之城》和《蓝宝石之谜》,围绕着“蓝宝石”的纷争也变得滋味不同了。尤其是《蓝宝石之谜》的结尾。当让和尼莫船长同样面临死亡威胁时,娜迪娅身边所有的成年人都鼓励她用蓝宝石去换回让的生命。换言之,大家都希望她能放下对父亲的依恋,通过舍弃蓝宝石来拯救她未来的丈夫。
这样看来,“蓝宝石女孩”的故事不仅仅在讨论人与技术的关系,也同样在涉及性别的问题。男孩们在面对技术难题的时候,也同样在面对女性这道难题;女孩们与其说在和他们一起面对技术,不如说在作为技术被他们所面对。
3. 用动画方式呈现的性别不对称
“蓝宝石女孩”的故事在性别问题上体现出的依然是经典精神分析的那一套,这种分析倾向于在解释两性关系时将女性描述为男性欲望的症状。也就是说,所谓的“女性”,是根据男性的欲望被建构出来的,而男性,则通过“女性”这一症状的化身来寻求自身存在的统一性。
显然,这种分析模式将男性欲望作为了分析的起点,也就因此体现出了一种性别的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常常会在一些类型化的影视作品中得到强化,比如黑色电影中的蛇蝎美人就是作为男性欲望的症状出现的,而一旦她们被硬汉男主角所拒绝,就会陷入存在的幻灭,这种幻灭就暗示着“她们”除了是一束欲望症状的集合外什么也不是的本质。
但与黑色电影不同的是,在“蓝宝石女孩”的故事里,女孩最终不会陷入存在的危机。这不仅是因为这些动画承诺要给出光明的结局,也因为这些动画对于揭穿性欲望的结构不感兴趣,它们更多是直接把这种结构拿来利用。
《蓝宝石之谜》结局中让和娜迪娅回归地球,是一个好结局
在《天空之城》中,宫崎骏尽可能将男孩女孩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格外纯洁,同时通过讴歌少女的力量来挑战由男性主导的技术世界。在《蓝宝石之谜》中,庵野秀明则通过强调女性对于男性的吸引力和她们的反复无常来将性别不对称的结构毫不掩饰地暴露在外,并由此为我们质疑和反思这种结构做足准备。
《人型电脑天使心》同样不加粉饰地将小叽作为欲望对象的功能明示出来,并以此为基础来对爱与性、灵与肉、情感与功能在亲密关系中的作用作出区分。
虽然 “蓝宝石女孩”的动画并不志在于对以上问题做出明确解答,也很难对这些问题做出统一的解答,但这恰恰给了我们提问的空间和探讨的自由,并丰富了我们思考性别问题的角度。
结语
关于 “动画机器”的系列写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感觉意犹未尽。
这一系列的目的是尽可能用浅显的方式对托马斯·拉马尔的理论做一个粗疏的介绍和解读,因而难免会有不准确或“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之嫌,在此只能请明察秋毫的诸君能多多海涵。也希望感兴趣的朋友有机会能翻阅原文,相信《The Anime Machine》定能改变或加深你对动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