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张手稿上千万?!真·有钱人的二次元长啥样?

Baoyi 动画学术趴 2022-11-02


作者/Baoyi

编辑/若风


“动画漫画作为艺术商业市场中的一个独立门类早已登上了各大拍卖场。”


或许,你曾经看到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报道:

“漫画书价值十万,却被妈妈当废纸卖掉”
“日本多名游戏王玩家被偷,卡牌损失高达一亿”
“因手办盒被妻子扔掉,男子在节目当众发怒”。
 
又或许,你还看到这些壕无人性的描述:

“皮卡丘狂热者花费八百万日元打造主题痛屋”
“五十岁大叔独居四百平米豪宅,屋里堆满玩具”
“内地男演员尹正,居然收藏了一屋高达!”

——在恍惚中仿佛看到了满天飞舞的现钞,心生羡慕。

尹正和他一屋子的高达
 
尽管以上案例充满噱头,但是,相信大家和笔者一样,家里多少会有些与自己喜爱的动画或漫画相关的收藏吧。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在购买和收集诸如漫画书、动画设定集、游戏卡、手办等物件的时候,也肯定感到了心满意足的快乐。
 
实际上,与这些物件相关的收藏活动早已不仅限于私人行为,动画漫画作为艺术商业市场中的一个独立门类也早已登上了各大拍卖场。

比方说,当地时间2021年1月14日,法国巴黎艾德拍卖行(Artcurial)举槌一幅埃尔热创作于1936年的《丁丁历险记之蓝莲花》的初版封面彩色手稿(下图),成交价317.54万欧元(约合2496万人民币),破世界最贵漫画艺术品纪录。

《丁丁历险记之蓝莲花》落槌瞬间,成交价格为317.54万欧元,图中显示的是260万(还没算佣金)

这篇文章,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动画漫画艺术品拍卖这个对广大动画漫画爱好者来说似近还远的领域,聊一聊动画、漫画物件之所以能被称为“艺术”的范围划定历史源流,以及它们在艺术品市场上的价值认定估价方式
 

划定一个范围

在进一步介绍动画漫画艺术品市场之前,我们先要划定一个讨论范围。
 
无疑,当前的动画漫画艺术品市场在海内外都是一片蓝海,在起步更早的欧美国家和地区,它们也已被看作待价而沽的资产和收益喜人的投资。据相关研究[1],自2007年起,投资美国、欧洲漫画作品的年回报率分别可达10%和26%,不输石油商品的11%,更远超纯艺术品(fine art)的3%。
 
因此,上文中的《丁丁历险记之蓝莲花》封面手稿的高价落槌并非偶然,类似的高价狂欢也曾见于国内。比如在2006年,北京华辰上拍版画家沈尧伊先生创作的长征史诗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原稿共926幅,最终落槌1540万元人民币。

而在2011年,西泠印社甫一举办“中国漫画拍卖会”, 便已达222个拍卖总标、1180万总成交额以及100%总成交率的规模。如今,因上美影厂美术片的卓越成就,其动画制作物件在国内拍场上亦广受青睐。

西泠印社2011年漫画专场拍品之一:《猴子捞月》(1981)剪纸原稿
 
然而,无论是臻于成熟的欧美市场还是有待深化的国内市场,对“动画漫画艺术品”这一门类的命名和分类并不统一。比方说,我们可以在艾德拍卖行的“连环漫画部门”找到丁丁的角色摆件或者在西泠印社的“漫画连环画专场”找到人物速写、山水画作。就连国际著名的苏富比拍卖行都能给出一个充满迷惑的解释:
 
“漫画”一词涵盖漫画、动画以及游戏等不同范畴,是一个全球文化现象,产业丰富,极具商业价值,它造就了一种崭新的国际视觉语言,影响远及时装、电影及当代艺术,不但融入日常生活,更是广受推崇的新兴艺术收藏范畴[2]。

与《丁丁历险记之蓝莲花》封面手稿同场上拍的丁丁树脂摆件
 
对此说法,笔者不予置否,但也不敢苟同。
 
首先,虽然“动画、漫画”所指代的内容和形式在各个国家地区并不完全相同相通,但因当前市场均大幅涉及诸如连环漫画书、漫画作品单张、动画制作环节中的各式手稿、赛璐珞胶片等以二维静止形式呈现的物件,笔者认为应将其划归一类,统称“动画漫画艺术品”——亦即本文所要讨论的范围。
 
2014年在电商网站eBay上拍的超人第一次登场的《动作漫画》创刊本(1938)

2016年在海瑞得拍卖行(Heritage Auctions)上拍的一套来自《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1937)的赛璐珞胶片和背景画稿
 
其次,又因以视频形式存在的动画影像多被划分在“新媒体艺术”门下,且有着与动画漫画艺术品相异的计价方式,本文将不作旁引。
 
最后,本文亦不涉及如手办模型、首饰服装等以三维形式存在的周边产品。一方面,受限于量产,它们较难被收编到艺术品门下;另一方面,与其相关的易物行为也多在私人交易或小规模爱好者交流活动中发生。
 
 
为“动画漫画艺术”正名
 
当所讨论的范围确定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动画物件、漫画作品是如何走进艺术品市场的——实际上也就是进一步检视它们的“艺术正名”(artistic legitimation)历史过程。
 
动画和漫画的艺术正名,简单来说就是要使“作为一个离散的文化生产领域”的它们能被认为是“艺术品”。为达目的,它们不仅需要得到一些机遇,还需要一些能在艺术世界中为其建立话语权的制度资源[3]。
 
相比于机遇,对于想赋予动画漫画艺术之名的人们来说,充分利用和整合制度资源往往是更可控的选择。
 
早期开始这一开荒性实践的是1930-40年代的美国,而被赋予艺术之名的典例就是迪士尼动画。彼时,以迪士尼动画制作物件为内容的艺术展览在美国各地文博机构相继举行,由此逐步铺实了迪士尼动画进入艺术世界的坦途。

其中,费城艺术联盟于1932年举办了首场迪士尼艺术展、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于1933年举办了百件迪士尼动画制作物件展、纽约公共图书馆于1936年举办了米奇老鼠艺术展等等。

到了本世纪,更是有了迪士尼家族博物馆
 
其次,通过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它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现当代美术博物馆之一)电影部门对迪士尼动画的认可,围绕动画所展开的一系列资料整理、物件保存、档案建立、研评批宣等活动也得以进行,从而促进了动画这一门类在艺术世界中的话语构建。
 
最后,商业画廊和拍卖行入场,直接开启了迪士尼动画物件面向大众买家和专业藏家的市场。据可考资料,此一行为最早可追溯到1935年,相关上架物件还多是由迪士尼工作室或华特·迪士尼本人直接提供的[4]。

华特·迪士尼和米老鼠
 
1933年,MoMA电影部门策展人Iris Barry首次为迪士尼动画撰写影评
 
此外,与自上而下的努力同时进行的,还有广大动画漫画爱好者自下而上的推动。
 
彼时,为使自己喜爱动画漫画作品这一行为具有合理性,相关爱好者频繁主动地与各类文博机构合作举办藏品展览、动画放映、书刊出版等活动,从而提高了动画漫画在艺术世界中的存在感,深化了这类艺术品的大众基础。
 
这个特征充分得见于1970年代后蓬勃发展的漫展活动。据当时的相关报道[4],不仅现身圣迭戈漫展的美国动画名人会受到粉丝热捧,就连专业艺术品经销商也把参加该漫展视作收购藏品的良机。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人们仍能在漫展上以可亲的价格购入一手签绘或者淘到二手藏品,发展至今的漫展(此处指广义的动画漫画展会,包括漫画节、交易博览会、同人展、主题跳蚤市场等)已然不再是单一关注动画物件或漫画作品的平台,它还多样化地囊括了游戏、模型、电玩、软件等门类。
 
(注:签绘在不同国家地区有行为差异,在美国一般被称为commission,表明其收费性质;在欧洲和国内则多与购书捆绑,作者会在扉页上为粉丝按需绘图,被称为book signing)
圣迭戈漫展上的一份签绘价目表

美国著名漫画家Derf Backderf于2015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上签绘
 
尽管如此,作为一个同好交流平台和宽松藏品交易环境的漫展,仍以其低门槛、高兼容的市井优势占据着除商业画廊和拍卖行外的动画漫画艺术品市场的大壁江山。
 
人潮汹涌的圣迭戈漫展
 
时至今日,艺术世界对动画漫画的关注也早已不局限在迪士尼作品上:以超级英雄为代表的美式连环画(comic)、以丁丁为代表的欧式纸本分格漫画(bande dessiné)还有以手冢治虫(冢同塚)作品为代表的日式动画和漫画(anime and manga)趋近于在艺术市场上三足鼎立。
 
同时,与动画漫画相关的艺术展览也变得更加规范高调。以大英博物馆在2019年举办的“MANGAマンガ”展览为例,据官方统计,它一共吸引了超十八万参观者。

大英博物馆“MANGA”展览海报,设计元素为《黄金神威》
 

动画漫画艺术品的价格

在动画物件、漫画作品成功走进艺术品市场之后,我们就可以对它们进行价值判定。但是在真正敲定艺术品的价格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影响艺术品价格的因素。在笔者看来,对于动画漫画艺术品的估价可以遵照:审美价值+物件价值的公式来判定。

具体而言,有三个影响其价值的重要因素:①“动画漫画艺术”和“具有动画漫画风格的艺术”的区别、②艺术品的独特“灵光”、③“稀缺程度”

“走进艺术市场的动画漫画” 
VS
“具有动画漫画风格的艺术”

在当代艺术市场语境中,人们常常容易混淆“动画漫画艺术”和“具有动画漫画风格的艺术”,从而不能正确地把握此两者相异的估价方式。
 
让我们先来看两幅作品,并尝试着凭直觉判断它们究竟属不属于本文所讨论的“动画漫画艺术”?

Kaws2005年作《The Kaws Album》
 
福井笃2014年作《葉っぱと洋梨》
 
面对它们,大家或许会发出以下疑问:
 
Kaws画的不就是美国经典动画作品《辛普森一家》吗!?

福井笃我不认识,但他画的不就是分格漫画吗!?
 
对此,笔者认为它们都是“具有动画漫画风格的艺术”,不能与本文所讨论的动画漫画艺术品混为一谈。
 
首先,动画漫画艺术品是作为动画物件或者漫画作品而存在的,一部动画或者一本漫画书既是它们的母体,也是它们的最终形式。因此,它们是生长于动画、漫画产业的,更是需要面向广大观众和读者的。与此相对,具有动画漫画风格的艺术却有着“为艺术而艺术”的性质和目的,它们的创作者会更关注自身的表达欲望,动画、漫画仅是其风格表达或媒体呈现的一个选择。
 
笔者认为让“走进艺术市场的动画漫画”和“具有动画漫画风格的艺术”此两者的界线在大众视野中变得模糊的原因有两个:一,优秀的动画漫画创作者具有作家性(authorship),即独特鲜明的个人特色;二,波普风格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艺术的视觉表达。
 
比方说,远有手冢治虫、宫崎骏,近有荒木飞吕彦新海诚,在日本的动画漫画产业中就有不少以“作家性”闻名的创作者,艺术世界中掌握重量级正名话语权的博物馆、美术馆也愿意为其策展,从而框定其作品的艺术价值。
 
2018年日本国立新美术馆举办的JOJO原画展
 
另一方面,以喜欢模仿通俗连环画的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为代表,波普作品中对动画漫画风格的应用自上世纪中叶起便屡见不鲜。进入新世纪后,经奈良美智、村上隆等日系艺术家的承袭、探索和发展,相关元素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自然也就更为广泛了。
 
Roy Lichtenstein 1963年作《Whaam!》
 
村上隆2014年作《A Panda Family Against the Blue Sky》
 
同时,因“斜杠”“跨界”“融合”等创作形式的兴起,产业工作者与艺术家之间的界线也有了一定的消弥。比方说,以为《吸血鬼猎人D》《最终幻想》等动画、游戏做场景、人物设计而闻名的天野喜孝,同时也以艺术家的身份而活跃。
 
天野喜孝1987年作《最终幻想I 王女与光之战士》设定稿
 
天野喜孝2015年作《Quatre Chevaux》,经由三潴画廊代理在同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亮相
 
看到这里,大家或许会想: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实际上并不会太过在意它们是否“为艺术而艺术”,那么,还有这般考究的必要吗?
 
确实,我们的审美感知或许能模糊甚至忽视这一点,但倘若我们需要对动画漫画艺术品进行市场语境中的价值判定,就必须直面问题。
 
审美价值+物件价值

从美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探索,到当代全球艺术市场的深挖,尽管动画漫画艺术品已有了多样的形式迭代和内容更新,但围绕它们的价值判定却最终都会指向市场估价一事。
 
一般而言,一件艺术品的市场估价以人工判断为主,数据支撑为辅。身处大数据时代,不难想象大家会为此感到惊讶。但或许因为“艺术”始终有着直指人们情感体验的效用,其价格和行情确实很受人为因素左右。更何况,再精确的计算模型都无法准确量化一件艺术品能给人们带来的情感增量。
 
借用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的美学思考,在机械(数字)复制时代,艺术品被触及的,就是它的“灵光(aura)”。具体而言,“灵光”可以被理解为艺术作品独有的神秘韵味,而这份“独有”,也同时指向了艺术作品的本真(authenticity)[5]。但对于“走进艺术市场的动画漫画”和“具有动画漫画风格的艺术”来说,它们的“灵光”和“本真”的来源是不同的。
 
“具有动画漫画风格的艺术”,本质是“艺术”,因此它自带灵光,拥有本真,围绕着一些诸如创作技法、观念表达、体量大小、保存状态等通用艺术品定价指标便可大体对其完成估价。然而,“走进艺术市场的动画漫画”的本体却是能被量产和复制的动画物件和漫画作品,它灵光消逝,难言本真。因此,当人们把它作为艺术品进行估价的时候,需要人为地为其“找回”灵光和本真。
 
那么,人们如何为动画漫画艺术品寻回灵光和本真呢?即要通过什么指标来估算它们的市场价格呢?
 
首先,为了呼应灵光,人们会有意识地去寻找“韵味瞬间”,即能够充分捕抓到人物性格或能完整展现故事精髓的画面。比方说,一个能展示白雪公主的甜美的画面肯定会比一个让她看起来像疯女人的画面更讨藏家青睐。同时,出于收藏者对创作者的喜爱和崇拜,“作者名声”作为一个可参考指标有时候也能加成一件动画漫画艺术品的灵光。
 
Mary Blair作1950年版《灰姑娘》美术设定手稿,完整展示了灰姑娘登上南瓜车的画面,2015年通过海瑞得拍卖行以5.497万美元(约合36万元人民币)成交
 
其次,人们还会从考察物件价值(artifactual value)的角度出发,特别关注一件动画漫画艺术品的稀缺性,以呼应本真。实际上,与往往具有独一性的纯艺术品相似,围绕物件价值的考察指标可包括真伪判定、媒材种类、保存状态、尺寸大小等等。但相比之下,稀缺性在动画漫画艺术品身上则更为重要。
 
比方说,2018年,一幅标定“极为罕见”的《铁臂阿童木》漫画连载原稿(下图)上拍法国艾德,当日成交价26.94万欧元(约合205万元人民币),随即刷新手冢治虫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

 
由此,笔者总结出了一条或许能作为动画漫画艺术品估价参考的“公式”,即:
 
市场估价=(个人喜好+)审美价值+物件价值
 
其中:
 
审美价值=韵味瞬间+作者名声
 
物件价值=真伪判定+稀缺程度(+媒材种类+保存状态+尺寸大小+来源流变)
 

结语

至此,想必大家对动画漫画艺术品的发展源流和市场价值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后,笔者还想和大家聊聊,面对这个市场,我们应持什么样的心态
 
如前所述,动画漫画收藏在日常,而且每一个爱好者都能参与其中。倘若没有喜欢和热爱,就没有日常生活中的物件收集,藏品流通、规模市场亦难以出现。
 
所以,面对这个市场,又稳又正的心态必然离不开对动画漫画发自内心的热爱。归根结底,与常被架上价格天平而动弹不得的纯艺术品相比,大多数藏家会认为收藏动画漫画艺术品是一件更灵活且更能带来内心充盈的私人乐事。

在这里,除却价格数字,他们还可以怀念童年看过的动画片、私有漫画里熠熠生辉的角色、肆意寄情对创作者的喜爱和崇拜。

 
尽管如此,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倘若大家想进入这个有组织、有系统却又相对封闭的市场,“用爱发电”显然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做好功课,充分了解转易、洽购、竞拍、纳税等收藏投资途径的操作流程以及清晰掌握动画漫画艺术品的价值判断方式。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知自所好,量力而为。
 

参考资料:
[1] Fabien Bocart, Christian Hafner, Yulia Kasperskaya, & Marti Sagarra, 2019, “Investing in superheroes? Comic art as a new alternative investment”, 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
[2]https://www.sothebys.com/zh/auctions/2020/manga-selling-exhibition-hk0960.html
[3] Shyon Baumann, 2007, “A general theory of artistic legitimation: How art worlds are like social movements”, Poetics, 35(1), pp.47-65
[4] William Anthony Mikulak, 1996, “How cartoons became art: exhibitions and sales of animation art as communication of aesthetic valu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5] 瓦尔特·本雅明,2004,“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本雅明论艺术”(许绮玲、林志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END | 动画学术趴 -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