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妈 分享 回
3
起源 解读 龚
4
中共中央
5
赵紫阳
6
写小说
7
南京李志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妈 分享 回
3
起源 解读 龚
4
中共中央
5
赵紫阳
6
写小说
7
南京李志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观察|官方通报陕西蒲城一职校学生坠亡:事发前与舍友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 认定该生系高空坠落死亡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讣告!又一知名女星在家中去世,终年54岁,曾是无数人白月光…
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不手术,扫码进群即可了解!
著名口述史学者Portelli的一部被忽视的口述史作品 | 一个工业小镇的传记:意大利特尔尼(1831-2014)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将古典名著化为至美意境,这部央美毕设我是跪着看完的丨AniOne专访
Original
毛噜噜
动画学术趴
2023-01-28
收录于合集 #AniOne毕业展
211个
作者/毛噜噜
编辑/彼方
“我们带着这份‘情’从相遇到生死相别,灵魂碰撞纠缠,从这一生奔赴下一生。”
今年的央美毕设展中,一部散发着浓郁古典美的动画毕设让观众直呼惊艳。
作品中,蝴蝶变成盆骨,盆骨变回世人,春色如许,大梦初醒。瑰丽的想象、深远的象征,作者成功地将古典名著《牡丹亭》中的绮丽诗句化为了审美世界,只让人赞叹“梦到过此刻”。
而且,如此精细的作品竟主要由手绘完成,就连其中的书法也是作者手写!让我们快快走近作者,看看作品的创作内幕吧!
今天小趴给大家带来的
「AniOne线上展」
专访是——
中央美术学院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
满晨
同学带来的动画作品
《蛰》
。
《蛰》
满晨
中央美术学院
让我们先来欣赏下精彩的影片吧!
-故事简介-
《蛰》是以《牡丹亭》为文本基础,以手绘为主的方式创作的二维动画。我想以这种虽然繁杂但最为纯粹的方式来表达《牡丹亭》给我的感受——贯穿整个戏曲的“情”拥有超越生死的力量,伴随杜丽娘跨越现实、梦境与幽冥三个境界,使现实世界无法实现的情得到了实现。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我们带着这份“情”从相遇到生死相别,灵魂碰撞纠缠。万事万物都在经历着这种循环回归的过程,这种循环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进化发展着。
-作者介绍-
满晨
导演/人设/场景/原画/上色/剪辑/合成
微博:citrusoda
-角色设计-
-场景设计-
-静帧展示-
-作者专访-
学术趴:整个作品传统文化美与意境之美,融汇了各种古典艺术形式,您当时是怎么想着确定创作这样充满传统文化艺术气息的作品的?可以谈谈您构思的过程吗?
满晨:
我一直都很喜欢一些传统文化,无论国内外,这些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艺术充满着魅力。我很喜欢中国早期的动画,水墨、剪纸、木偶等等,艺术创作者们几乎把材料方式都玩了个遍,并且在创新中融合了民族文化,比如《大闹天宫》,实在是太厉害太有意思了,这部动画对我的影响很大。融合一些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去创作也是我一直都想做的事~
我希望当观者看到我的作品的时候,能感受到一点点传统文化的力量。并且,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去了解一下就更好了~
我想通过这个动画来表达我对《牡丹亭》的感受以及我对情爱、生死的一些看法吧,一开始在动画的结构设计上,后四折并不是循环的,也是在思考并且和导师沟通过后,才把后四折的内容改为一个循环,也更好的贴合了我想表达的一个概念——循环回归。用道家的话来描述就是:“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我们从生到死,从这一生奔赴下一生,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与他人的灵魂碰撞或融合,又产生改变,我们的每一次循环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起初构思的时候有想过做一个网页,在交互中引出动画,但在跟导师沟通的时候导师说不用为了形式而附加一些多余的东西,纯粹一点反而更好。
学术趴:作品形式很独特,利用诗句串联起整个作品,在充满艺术感的同时层次脉络也很清晰,想请问您是受了《冬之日》这样的连句动画的形式启发吗?当时是怎么想着采用这种诗句形式的?
作者的行草——
“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
满晨:
在做《蛰》之前我查阅了很多戏曲的资料,我想融入一些戏曲的形式来表现这个动画,比如折子戏,也就是表演全本戏中的一折戏。所以想到把整个动画划分成几个部分来表现。
然后想到小时候看唐人拍的电视剧《聊斋》的时候,每一篇的开始都会有一个用书法写的故事描述。于是想起大三的时候看过的一个动画,也就是《冬之日》,它的形式就很符合我所想表现的,因为那个时候很喜欢日本的俳句,小林一茶、松尾芭蕉,(这里推荐一下张芬龄、陈黎 译的《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_<!)然后又了解了一下连句,然后就知道了《冬之日》这个动画~所以最后决定用这种形式来表现。
学术趴:作品的诗句都选自《牡丹亭》,看似是一首连贯的诗,但其实都是分散在各个章节当中的,所以想请问您怎么挑出这些诗句的?为什么要选择《牡丹亭》的诗?
满晨:
《牡丹亭》是《蛰》的一个文本基础,但我不想去复述这个故事,而是想表达我观看完牡丹亭后的感受以及我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情爱、对生死的看法。
贯穿《牡丹亭》的“情”拥有超越生死的力量,伴随杜丽娘跨越现实、梦境与幽冥三个境界,使现实世界无法实现的情得到了实现。我把我的感受结合循环回归的概念去创作每一小折的内容,每部分的内容是对自我认识对情爱的递进,也是一个生命的循环。
学术趴:开头枯木弹琴的那段感觉神秘又充满想象力,是有什么典故在里面吗?
满晨:
《蛰》的结构是分为两大部分的,开场引入幻境的部分和后面第一折到第四折的幻境部分,开场是花神吹奏枯木然后唤醒幻境森林。“枯木逢春”这个词我想是最能概括开场部分的了。没有什么典故,倒是我以前做过的一个梦,我平时喜欢把一些梦境还有灵感和想法什么的记在备忘录里,这一段是我备忘录里的一个梦境片段:有一个人坐在地上捡起身旁的树枝吹奏然后树枝开始生长然后把这个人包裹了起来。我以这个梦为基础创作了开场,我想让开场部分是充满生机的,万物都被唤醒,是春天的感觉。花神也是《牡丹亭》中促成杜丽娘和柳梦梅曲折姻缘的人物,
在设计上,三个花神代表三个花期,颜色上也做了区分,生长枝叶(绿色)、含苞(粉色)、开花(红色),还加入了很多少数民族的元素,比如刺绣和银饰。
《蛰》的人物细节
学术趴:乍一看作品的画面似乎并不是紧扣诗句创作的,中间有很多瑰丽的想象画面且非常精彩,比如“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对应的画面是两人化成一条鱼,而“回头皆幻景,对面知是谁”对应的画面是人与蝴蝶与茧的变换,可以向我们解释一下各段落的含义吗?
满晨:
每部分内容与《牡丹亭》的故事是有一些关联的,但是我并不想做的很直接。
后四折里的两个人物在设定上是双生的关系,是彼此的另一面,他们属性相生,一个为木,一个为水。造型上也是以他们各自的属性来设计,并且弱化了他们的性别特征,没有固定谁是男谁是女,谁是杜丽娘,谁是柳梦梅,他们是“人”,世人。
第一折: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这一句是在《牡丹亭》中《游园》这一齣的,这一部分是情起,为后续的情铺垫,也是杜丽娘压抑的心声。动画里这一部分描述的是人物醒来的过程,在自然孕育中诞生,漫长冬眠后睁眼看到眼前春色。蝴蝶翅膀上的图案开始旋转,幻境开始。
第二折: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
这是柳梦梅和杜丽娘梦中相会时的一句,共赴云雨,整段情深至极。动画里是人物醒来发现水中的倒影,凝视、触摸然后结合的过程,最后变成鱼消失在水中,鱼以及兰花的意象都是比较暧昧的,带有性象征的。
第三折:梦长梦短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
梦短梦长,皆是幻境一场,一年又一年,来来去去,已经不知今夕是何年。如果说整个动画是一个梦境的话,这一段可以是鱼儿消失后,两人在梦中的又一次相见相结合,是梦中梦,也可以是鱼儿消失了,梦也醒了,在现世却又相遇相爱。但无论怎样,甚至时间都已经开始混乱模糊,“情”是不变的。这部分我想让迷幻的感觉更强烈一些,所以用了更多戏曲的形式来表现,加入了一些戏曲动作,音乐上也是会更戏曲更古典一些。
第四折:回头皆幻景,对面知是谁?
回头望,发现一切好似不真实了、模糊了,仿佛身处幻境。这部分开始的时候在诗句前有一小段动画是蝴蝶翅膀上的图案在旋转,旋转的方向是与第一折相反的,是时间开始回溯,新的循环又要开始了。人物在树洞处变成蝴蝶,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物交替出现,他们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即便其中一方消失了,但是因为“情”,他们交织在一起,灵魂是一体的。蝴蝶飞去,结束,新的循环开始,画面又回到木窗的场景,又回到开始,人物醒来发现水中倒影,但这里两个人物身上的花纹以及发型都是做了改变的,仔细看其实是与开始的相似但是不同。
开始和结束时的人物比较
幻境部分在内容上是一个循环,不知是梦还是已梦醒。
学术趴:关于作品制作方面,保持这种插画的精美度与动画的连贯度,并且独立完成,感觉会非常辛苦,工作量非常大,所以想请问您是用何种方式完成创作的,可以分享一下主要用到的软件以及大致的制作流程吗?
满晨:
制作初期其实有想过直接用电脑来绘制,但画出来总觉得没有手绘的质感好,手绘的效果比板绘更能表现出、也更符合我想表达的内容,所以最后还是决定用手绘的方式制作,后期用电脑来做。虽然繁杂但是相比数字绘画或者3D建模更有生气和亲切感,能更好的表达我想用《蛰》传达的内容,当画面一帧一帧在笔下流淌出来的时候,我感觉到里面的场景和人物像是在呼吸一样,很神奇美妙的感受。
手绘部分的材料就是铅笔、不透明水彩、国画颜料、彩铅,分层画在定位纸上。(这一部分很累,因为制作时间其实很紧张,所以每天的工作量都挺大的,当时经常画到手抖)
亿些手绘场景
之后扫描到电脑进行二次创作,这是我平时插画创作的一个习惯,我用Ps来制作后期的时候,会玩一些里面的效果,然后反复的叠加不同参数的效果后再调整再输出,这是另一种语言,和手绘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我想把这两种语言结合起来。然后剪辑合成软件是AE、Pr。其实我的创作方式挺随意的,《蛰》里的一些情节有时候是突然想到的,有些效果也是不经意间做出来的,当然这样工作量有时候会突然大很多,但我很着迷这种“偶然”。
后期的时候没有手绘的工作量大,但是已经是连轴转很久了,所以腰痛手也痛,就只能这样去画,虽然照片看着挺搞笑的~
日常工作照
最后的呈现效果就是成片里的啦~这是我第一次完整的制作一个短片动画,虽然很累但是很值!
学术趴:人物设计和场景设计都特别美轮美奂,充满意蕴,比如作品中梦醒的主角,木窗,蝴蝶,树林等等,想请问这些形象是如何设计的?借鉴了哪些作品风格或艺术元素?
满晨:
幻境树林缠绕交织形成了一个树洞,灵感来源是女性的生殖器官,是孕育的力量,神圣的,充满生气的,花神们将树林唤醒,树林笼罩着或者说孕育出了整个幻境。
木窗的设计是借鉴了日本和中国古代的一些木窗的设计,它是连接每一个循环的结点,圆形也有循环的含义。
还有第一折开始蝴蝶变化成两个人的那里,中间的动作变化在外形上是有往盆骨的造型去设计的。从自然之物到人,从一到二,从合到开,幻境之梦开始了。
蝴蝶纸鸢是参考了古代风筝和一些蝴蝶的造型去设计的,幻境的两个人物是互为双生的,是对方的另一面,纸鸢也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在古代为了怀念故去的亲友,清明节鬼门短暂开放时,将慰问故人的情感寄托在风筝上,传递给死去的亲人,是较为悲伤的含义;另一个是人们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愿景寄托在风筝上放飞,是积极充满希望的。
纸鸢是具有两面性的一个意象:死亡和新生,所以我选择了这个元素。但左右两翅上额螺旋的灵感其实是来自台风气象图,旋转的台风能让人感觉到自然的力量,人是很渺小的,是有一种死亡的恐惧与压迫。
蝴蝶纸鸢的造型设计
第三折碧桃林的场景设计有参考一些立体书以及《大闹天宫》中的立视体构图,造型上是参考了一些少数民族的刺绣。碧桃花下有幽会之处的含义。
在人物以及场景设计的过程中有参考一些古代绘画作品,还有一些插画家的作品,比如天野喜孝、Ignasi Monreal,摄影作品,像是Cho Gi Seok、张家诚等等。在前期的准备工作阶段,我会收集各个方面各个不同专业的资料,比方说某一个化学实验的效果很美,我就会记录下来然后融合在动画里,有时候会碰撞出很多很奇妙的效果,很好玩,我个人觉得,在艺术创作中时没有专业间的界限的,这些都是相通的。
学术趴:配乐也更加丰富了作品的意蕴,既充满了古典美又给人恍若梦中的玄幻感觉,可以谈一谈配乐中用到了哪些古典乐器吗?(特别是结尾处的梦醒时分的弦乐配上背景音非常空灵,很好奇是什么乐器,创作思路又是怎样的?)
满晨:
配乐的部分其实挺坎坷的,因为我这方面的经验很少,最初找了一位配乐师,结果对方是无良音乐裁缝,给我的配乐是拼剪别人的配乐,最后被我发现了,所以配乐不能用,但是当时离学校毕业展只有很短的时间了,心态快崩了的时候,还好朋友介绍了一位青年作曲家王茂盛(@猫剩Maosir)给我,时间紧迫,我只有把需要的感觉风格描述给猫剩然后让他自由发挥。虽然当时出现了各种问题,但好在猫剩能很好的get到我的想法,创作时我们交流的也十分畅快,最后呈现的效果也很棒~而且我还因此多了一个超级优秀的朋友~
术业有专攻,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应该交给猫剩来回答~
王茂盛(@猫剩Maosir)
:在看到这个动画作品的时候,我发现这是个浓重东方色彩的作品。在我小时候看过一些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有类似感觉的手绘动画作品,当时对里面的音乐印象深刻,当时的配乐都是货真价实的当代作曲家来创作的配乐,对于传统音乐的使用非常的深刻,也给了我一些启发。
另外我曾研究过日本配乐作曲家武满彻的多数配乐作品,尤其是他作曲的一个比较老的日本影片《怪谈》,也是浓重的东方玄幻色彩,在这个大师的配乐表达上我也获益匪浅。我在片子中才用了基本的传统乐器比如古琴古筝,箫,埙,琵琶等乐器,不过我加入了一些变音以及非传统调式,以及稍特殊的乐器奏法。此外,我还加入了一些现代电子乐的声音,来试图表达这种梦境般的游离感。至于更多创作思路,其实也没有什么,我个人比较习惯于音乐创作更多依靠感觉而非过于理性的设计,我希望自己作为一个听众视角进入那个世界,能利用声音维度把观者带到那个世界就好。
学术趴:您觉得制作过程中遇到最困难的事是什么?
满晨:
那段时间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有时候最困难的反而不是创作本身。但困难已经过去了,我也在这些困难中成长了,就没有必要再去提了~但是谢谢帮助我、陪伴我的朋友老师家人们!
学术趴:最后想请问您之前做过哪些您个人比较喜欢且推荐的作品?方便给大家分享一下吗?您对于动画创作的理解又是怎样的?
满晨:
我平时会画一些插画,用不同的方式创作,画风有时候差挺大的,这些都发布在我的一些社交平台上(weibo:citrusoda \ lofter:橘子皮)。
大学在动画上做过一些不同尝试的短片,《Wandering Angus》是我挺喜欢的一部小短片(目前没有发布出来),这个是大二时的课程创作作品,灵感来自于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诗《流浪者安古斯之歌》,尽管所寻之爱无方向无休止,仍要永远记得追逐时的那份勇敢和柔软,永远记得心动的力量。
作者大二时的的课程创作作品
《Wandering Angus》
这个短片也是手绘结合电脑,整体是一个拼贴的风格,人物是用老电影中的人物经过抽帧抠图电脑调效果加手绘合成的,而场景是拍摄一些现实的植物然后用电脑反复叠加效果调出来的质感,一些效果上就用了手绘,其实整体上就是在玩,“不要在一开始就拘泥于形式。”这是我的导师程可槑老师对我说过的。整个课程当中并没有限制我们如何创作,但是因为课程时间不是很长,又是第一次做短片,所以其实也挺累的,但是那个时候大家一起在工作室里有说有笑一起熬夜也都很开心。这张图就是当时大家一起画的然后贴在了工作室的玻璃门上哈哈哈
对于动画创作的理解,我在大三的时候选修了一节城院的动画课,是黄汇忠老师的动画短片创作课,当时课上黄老师说了一句话我到现在都记着——“像写散文一样去创作。”
对于我来说,无论是动画还是平时的插画都是一种表达感受的方式,大学期间我上过很多不同专业的课程,收集积累一些自己很感兴趣的绘画以外的素材和知识,它们为我的创作提供了很多新鲜的想法,我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方式去创作,在充满“偶然”的过程中不断的丰富作品的内容,有时候旁人看了可能会觉得有点怪,那不如就怪一点~
动画本就是一门包容性极强的综合艺术,也是多元素的集合体,在大学的动画课程里,我也并没有过多的学习动画软件或者一些商业动画的制作流程,然后按照流程一步步来制作,那样太没意思了,我个人觉的其实现在有一些动画都太过于去依赖技术了,虽然挺炫酷挺炸裂的,但是看多了的确会疲劳,并且也有些模仿国外的动画风格,依样画葫芦,我觉得我们所畅想的未来中国动画,不在日本的二次元形式,也不在欧美的三维体系,而是藏在我们的内核中,我们自己的过去之中。
学术趴:非常感谢主创的回答!期待您未来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如果你因这部动画而感动,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哦!
以及,如果你是今年动画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已经完成了你的毕业创作,欢迎报名今年的
AniOne毕业展
,将作品投递给我们!具体的请
移步这里阅读
哈。
- END | 动画学术趴 -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精彩文章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