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素质:让教师成为构筑育人大厦的“能手”
为现代城市发展添砖加瓦为建筑新人成长奠基铺路 双师素质:让教师成为构筑育人大厦的“能手” ——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走在“国家级示范校”创建路上(师资篇)
如果说,建筑师是建筑工程的灵魂,那么教师则是教书育人的中坚。
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的重中之重,也可称“一号工程”。
学校基于建筑业未来发展需求和行业特点,以培养学生实战性技能为出发点,致力于较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每年聘请40余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承担教育科研课题项目组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工作,带教专业教师。在企业的支持下,学校每年有30%以上的专任教师到施工企业实习,以现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助理的身份挂职锻炼。在学校专任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85%以上,高级职称占25%以上。同时,学校以上海市“星光计划”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载体,组建由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参与的建筑CAD、建筑工程测量和工程造价等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教学团队,通过校企共建和传帮带教的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职业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
地基牢固,建筑才能扎实。近年来,学校为了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形成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搭建全员培训、企业实践、技能比武、教育教研、信息化资源“五个平台”,不断推进教师的职业成长,推动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形成的一整套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途径和方法,为创建国家级示范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来自现场 教师屡捧教学奖
一段时期以来,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不时传出喜讯:
——在2014年8月举行的首届全国建筑类微课比赛决赛中,汤燕芬老师的微课作品《建筑面积那点事儿》荣获中职组一等奖。《建筑面积那点事儿》是《建筑工程计价与计量》课程的核心专题之一。
微课是近年来教学信息化发展的新事物,是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方式实施实际教学内容。这是学校为推动教育信息化,结合创建国家示范校课程建设任务,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而推出的新尝试。
——2014年“凤凰创壹杯”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于11月1日在南京举行,朱梦阳、费惠民、何仁根三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以《建筑桁架模型设计》为题参加中职组信息化实训教学大赛,并荣获二等奖。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是学校国家级示范校创建中“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校搭建平台,鼓励青年教师茁壮成长。在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扛着仪器跑前跑后,在三名教师的带领下完成一个个测量任务,这就是学校工程测量项目组,成员分别是陈钦梅、王艳、钱铮老师,该教学团队曾参与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指导工作,并指导学生获得了一等奖6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3个,优胜奖3个的骄人成绩。三位教师都被授予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作为该团队的领队陈钦梅老师,自2001年本科毕业以来,不断探索专业教学形式,从一名普通的专业教师成长为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高级讲师。在学校大力推进“双师型”教师成长工程的背景下,她完成了硕士研究生的学业,放弃暑假积极参加企业实践,并将实践成果转化为教学素材融入课堂教学。
以全员培训为立足点: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成长
教师成长是一个过程,培训面向全体教师、教师面向全面提升,是学校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的思路和举措。
培训范围全员化
学校建立了教师国家级、市级、校级三级培训网络,定期选派学科带头人参加国家级或出国培训,开阔学科带头人的视野,转变他们的理念,三年内选派12名教师参加国家培训,7名教师出国培训;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市级培训,形成骨干教师梯队,三年内选派85名教师参加市级培训;开展校级全员培训,学校建有每周一班主任学习、周三教研活动、周五全体员工政治业务学习制度,确保全员培训制度的落实。
形式内容多样化
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内涵建设的需要,从管理、班主任、教师等不同岗位需求出发,通过集中培训、分散培训、网络培训、自我培训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师德修养、专家讲座、员工交流、参观学习、成果展示、企业实践培训等活动。如聘请市教科院、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教育专家来校讲座,组织专业教师观摩上海中心大厦结构安装工程、参观迪斯尼工程建设,请市教研室职教专家指导精品课程、优秀教案和课件,学科带头人指导带教青年教师,集体备课,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事迹宣讲,教师企业实践成果交流、建工文化进校园系列讲座等,从而不断提升教师德育工作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实验实训指导能力及教科研能力。
培训机制有效化
教师在其职业成长过程中有一个“高原平台期”,形成良好的教师培训机制就成了教师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更新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学校建有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考核制度,将继续教育培训成效与职称评审、考核奖励、培养培训、流动调配等结合起来,使教师既把继续教育培训当作应尽的义务,同时又作为自己应享有的权利,甚至是提升自身能力的福利待遇。
以企业实践为关注点:提升教师职业技能素养
中专教师的技能必须以企业的需求为杠杆,深入企业汲取生产一线的养分,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途径。
畅通实践渠道
教师企业实践是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重要手段。作为建工集团创办的职业学校,与行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学校制定了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相关规定,鼓励教师通过企业实践,提升专业素养。如在近两年上海市级企业实践培训中,建筑类专业共有19人,学校就选派了7名教师参加;同期学校又安排了45名教师参加校级企业实践,其中15人参加暑期企业实践培训,30人参加为期半年的周末企业实践。
优选实践内容
学校规定了教师企业实践要求,明确每位教师企业实践目标,选派了专业带头人参加由上海建筑职教集团承办的市级培训。培训基地根据学科带头人的专业背景,有针对性地选择优质大型工程项目,如上海四建集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工程、七建集团上海世博会地区地下空间工程、装饰集团上海中心大厦室内精装修工程等;选派优秀的培训导师进行带教,学科带头人分别担任项目经理助理、造价师助理、工程师助理等,他们在实践中一岗双责,既是学生又是技术人员,如工程造价专业的钱岩老师,在上海建工安装公司企业实践,在他经过短时期的学习适应后,他马上加入了安装公司的招投标项目组,参与工程招投标。在校级教师企业实践中,学校依托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统一安排教师企业实践。实践培训采用“师带徒”模式,采取企业调研、生产现场考察观摩、技能训练、专题讲解、关键岗位上岗操作和演练等形式进行。
发布实践成果
学校要求教师在培训收尾阶段积极递交企业实践总结、制作PPT,认真思考将企业实践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实践成果贯穿到日常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如教师们收集了大量的现场操作图片和视频,丰富了教学资源;将实践中获取的新知识融入学校的校本教材、教学教案中;与企业建立了更深一步的合作,有的为企业开设了培训班,有的安排了学生到企业实习;有的参加了相关岗位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并取得证书。
以技能比武为切入点:以赛促教助推成才
技能比武,是学校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大舞台。
形成技能大赛机制
通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形成了校级技能比赛、市级“星光计划”技能大赛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三级阶梯式比赛网络。校级技能比赛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教师,体现“五个结合”,即技能大赛与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与专业教学实际结合,与就业岗位需求结合,与国家职业标准结合,与上海市及全国技能大赛结合。
学校不断优化技能大赛激励机制,营造一种重视技能、参与技能的良好氛围。学校每年举行技能大赛节,如今年学校技能大赛共设通用类、建筑类、学校特色类、展示类四大类别18个竞赛项目,参赛学生达到900余人,指导教师60余人。市级和全国技能大赛要求教师坚持知识与技能相辅相成的原则,日常教学培训和梯队业余集训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周密科学的训练计划,切实做到“五个到位”,即指导教师水平到位、训练方法指导到位、实训设备配备到位、赛前训练强度到位、后勤服务保障到位。
通过建立科学的大赛制度、完善的大赛机制,一大批学生在上海乃至全国的赛场上屡获佳绩,尤其在连续六届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了15金11银4铜的优异成绩。一大批教师也通过技能大赛茁壮成长,他们中有学科带头人,也有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其中14名教师在全国历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3名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指导教师称号。
开展教学比武
学校历年坚持组织教师参与课改实践活动,并结合上海市中职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每年举行教师全员参与的学校教学法改革交流评比活动。比赛分宣传动员、教学法改革研讨、听课与评课交流、总结表彰四个阶段实施,通过教师间的相互听课、说课和评课,提升教师践行课程教学改革理念与方法的职业能力,将先进的改革创新理念转化为全体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形成一批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优秀教学范例,涌现一批理念领先、业务精湛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名师,提高学校教学的整体水平。在上海市第五、第六届中职校教师教学法改革交流评优活动中,学校8位教师分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
以教育科研为激发点:打造研究型师资队伍
教育科研,一方面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教师能力。
以教育科研为手段促进课题研究
学校在选题立项上,以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把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的教育教学问题作为研究的价值取向,使每一位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实践研究的探索者,使其在课题研究中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近两年学校申报市级课题6项,校级课题14项。
以教育科研为依托创新课程建设
学校将强化专业、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提高学校内涵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建立由企业、学校和职业教育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研究课程建设,学校形成由学校教师和行业专家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如根据建筑施工与安装技术开放式实训中心实训项目建成后需编制配套实训指导教材的情况,学校与企业联手编写《钢结构施工图识读》和《关砌与翻样》等校本教材。三年来,学校教师完成了3门市级精品课程、8门校级精品课程、17本国家规划出版教材、38本校本教材。
以常态教研为抓手改进教学方法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捕捉教育的智慧,找寻科研的思想火花,论文写作、案例分析、教育叙事、课堂设计、教育反思等都成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激活教师勤奋钻研的热情,教师在反思中顿悟、在反思中提升、在反思中成长,对教师锤炼教学基本功和促进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教育科研为引领,学校教师牵头完成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主持开发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教育国际水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51篇,5个实训软件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著作权。形成了专业培养集、教学案例集、优秀教案集等一系列成果。
以信息资源为拓展点:丰富教学资源及手段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学校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重视信息化基础建设
为了鼓励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学校高度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学校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加强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建设,建成了数据中心、仿真实训基地、网络教室、多媒体应用中心、办公OA系统等数字化场所和设施,建立了信息化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初步形成支持学生学习、学校办公的教育信息化环境。学校积极开展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并充分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校企共同加强对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如由上海朋程勤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展微课制作培训,上海建工集团开展建筑信息模型(BIM)培训等。
推进教学资源信息化
学校通过教学信息化宣传、培训、信息化大赛等途径,初步建成学校数字化资源库,开发了包括微课、虚拟仿真实训、实训项目库、考核试题库、名师名课音像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目前学校已建成全部课程的电子化教案,11门信息化精品课程,200多个优秀微课,40个优秀教学示范案例,18门课程完整的试题库,以及建筑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和工程造价等三个重点专业的实训系统。
画外音 为教师成长“建筑”
对一个建筑而言,土木建筑是基础,而内部装饰是关键,只有两者的融合才会是一个上佳的建筑。同样,学校需要硬件与软件的匹配。如果说基本硬件可以视为学校办学环境的物质基础,那么教师则是核心组成部分,在职业院校拥有的一切资源中具有首要地位。在基本硬件能够保障的前提下,最为重要的便是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建设。为此,学校进行了全局谋划、顶层设计、整体架构、结构完善、措施到位的师资提升工程,着力搭建全员培训、企业实践、技能比武、教育教研、信息化资源“五个平台”,不断推进教师的职业成长,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的成长,就是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幸运。为教师成长“建筑”,我们责无旁贷,任重道远。
更多职教动态、示范校建设经验交流请加职教圈QQ群:138194429
微信号:zhijiaoren
感谢您关注职教圈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欢迎点击标题下方的“职教圈”关注我们或扫描关注职教圈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