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们期待怎样的教师节

2016-09-07 孙光友 职教圈

第32个教师节很快就要到了。不可否认,有些地方的教师节还是组织得很有意义的。比如2015年教师节,笔者任教的当地政府就为教师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每年由财政拨款,为广大教师进行健康检查。教师们情不自禁地说:“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教师节礼包!”


但令人痛心的是,很多教师已经对教师节不抱期待了。在教师的印象中,教师节似乎与大多数教师没有多大关系,相反倒成了党政领导的事,成了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成了新闻媒体的事,因为他们要忙于开庆祝会或者座谈会,要忙于组织慰问,要忙于报道活动情况,等等。至于教师,除了极少数要接受表彰和慰问,其他人都还得跟平日一样上班、站讲台。


有些学校可能还开个会给教师说声祝福,但大部分学校都是冷冷清清。校长不敢召集教师聚餐或者搞点什么活动,更不敢发放福利津贴,可是谁又乐意听领导坐在主席台上讲那些“热情洋溢”的空话呢?因此不少学校的校长在教师节期间宁可装聋作哑,也不愿自讨没趣。


学生、家长可能还会跟教师发信息、送贺卡,这也能让教师感到稍许暖意。但礼金礼品是不能收的,宴请是不能参加的,各方面的禁令一道接一道。禁令当然是必须的,只是这样一来,学生和家长的热情反倒成了教师的心理负担,还怎么酝酿得出节日心情呢?


没礼物,没假期,没氛围,没心情,就是多年来教师节的常态。


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甘守”、“争做”都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尊师重教,就是习总书记提出的“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不能老想着要求教师“甘于清贫”。因此,不管教师节的主题怎么变,其最基本的主旨只能是尊师重教。


尊师重教应该落实在一件一件实事当中,不能总是用嘴巴和文件来画饼。有的同志特别喜欢站在道德高地上说教,甚至呼吁要让教师节回归精神本质,似乎教师只有权利接受一句干干净净的感谢和祝福,不应追求物质上的肯定。这些人学了一悲子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没搞懂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运动员光靠精神能拿金牌么?科学家光靠精神能让卫星上天么?那些善于说教的人光靠精神能活得下来么?教师也是一样,光靠精神是培养不出优秀人才的。


教师节是教师的节日,应该让教师过节,而不是让党政领导、教育部门、新闻媒体过节;应该让教师过得开心,而不是让领导满意;应该有实际内容,而不是几句口号。总之,教师节应该符合广大教师的意愿。教师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四没”教师节变成“四有”教师节。


一是有礼物。学校是不敢发礼物的,学生和家长也是不能送礼物的,政府可以吧。教师节建立之初的那些年,地方政府都给广大教师发红包,这样的好传统怎么就丢弃了呢?更何况,为教育办实事,为教师谋福利,本就是政府的责任。


二是有假日。有假也是节日的一个重要特征,国家给那么多节日都确定了假期,教师节也不应该排除在外。韩国、新加坡、泰国、委内瑞拉、阿尔巴尼亚、苏丹等许多国家教师节都放假一天,中国为什么就做不到?


三是有氛围。氛围不是开个会、发个文、写篇报道就够的,必须整个国家、全社会、各行业都要有实际行动。国家要把尊师重教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全社会都要普及尊师文化和礼仪,各行业都要形成尊师风尚,每一个家庭都要遵循尊师规范。


四是有心情。满足了前面的“三有”,教师自然就有了节日心情,“四有”教师节也就水到渠成了。当然,“四有”只是基本性要求,各地各单位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增加一些有特色有意义的活动,真正办一些让教师感觉实惠的实事。


如果年年能过这样的教师节,广大教师自然就会逐渐形成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甘守三尺讲台,争做‘四有’老师”也就会内化为广大教师的职业信念。

来源:蒲公英评论网


延伸阅读


教师节送不送礼?老师:问候祝福足矣


教师节、中秋节双节将至,“该不该送礼”这个问题,又让无数家长为之纠结。其实,面对家长的送礼,老师们也感到“压力山大”,如何拒绝是个难题。面对各种对教师表达感恩的方式,不少老师认为简简单单就好,一张贺卡,一句祝福,足矣。


家长纠结:该不该送礼?


“你们准备给老师送点什么?”在深圳一家长群里,叶女士和其他家长对教师节送礼的问题讨论起来。叶女士表示,教师节、中秋节佳节双至,给老师送点礼品表示心意是应该的,班上很多家长都有这样打算。况且给老师表示一下,也希望孩子能得到更多照顾。


但是也有家长感到纠结,家住福田的赵女士说:“不送吧,如果其他家长都送了自己没送怎么办;送吧,又感到难为情。”她认为,送个贺卡、发个短信问候挺好的,但又担心,这样会不会有点太“不够意思”。


每年教师节前夕,“该不该送礼”这个话题都是家长讨论的热点。其实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出台过相关规定,把“收礼陋习”划入“师德红线”,教师收礼最高将被解聘。但有家长还是觉得要送礼,根据南都在2014年的一组网络调查数据显示,选择会向老师送礼的为25 .57%,选择不会给老师送礼的占到了48 .40%,表示不一定的有26 .03%。在选择不送礼的人当中,就有35 .66%的人认为可通过其他方式向老师祝贺节日,另有27 .27%认为送礼属不良风气,应该抵制。


教师:送礼自己也有压力


要不要送礼,该怎样过教师节?这个问题,教师们有话说。有25年教龄、南山区道尔顿新华公学的语文教师斯琴说:“以前有些家长会纠结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其实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扰。一是我们并不会因此对哪个学生更加关爱,二是我们也不能接受这些贵重的礼物。后来教师节之前,我们就直接告诉家长,不用送礼也不必送礼,大家心里都舒坦了。”


 斯琴回忆自己最难忘的一次教师节经历,是2005年她刚生完孩子那年。那年9月1日,斯琴产假还没休完,但心里实在放不下班上这些孩子,就赶回学校上课了。到了9月10日,她像往常一样准备上课,当走进教室时,全部孩子都安安静静地坐着,每人手里拿着一枝康乃馨。她愣了两三秒,这时所有的孩子齐声喊道:“妈妈,节日快乐!”那一瞬间,斯琴激动得哭了,孩子们围上来抱着她。“这些五年级的孩子,他们知道我已经当妈妈了,也把我也当成他们的妈妈,我真是感到很高兴很幸福。”


更多学生表示,教师节一般会给老师送个贺卡,或者一句问候。深圳第二实验学校教师李辉波在度过的10个教师节中,收到许多学生送给他的贺卡,而他把这些贺卡都留了下来,成为珍贵而美好的回忆。他说:“学生的贺卡也是十分有创意的,有的把我们画成卡通,有的写几句俏皮的话,让人忍俊不禁。其实教师节就这样,一张贺卡,一句问候,已经满足了。”


“一句祝福一次相见就很欣慰”


南都记者采访多名教师,他们均表示,教师节平平淡淡、简简单单过就好,很多个感动的瞬间,其实都是最日常的一幕。2016年深圳“年度教师”、前海学校教师孙立春表示:“我觉得教师节,所有的贺卡、礼物都是次要的。近者能相见,远者能听到他们的一声问候与祝福,这已经很欣慰。”


孙立春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教师节,是2004年她的首届学生毕业那年。毕业之前,孙立春和学生约定,毕业后要再聚聚。这一年的教师节,学生们真来看她了,大包小包的买了不少食材,到她家里包饺子。北方长大的孙立春包饺子自然很在行,而学生们是手忙脚乱,虽然最后包的饺子奇形怪状,味道也很一般,但孙立春说,这是她吃过的最好吃的。


2015年深圳“年度教师”、龙城高级中学教师王雪娟表示,教师节也不用太特别,趁节日平静一下,休息一下,也是种很好的方式。


深圳市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助理郭俊峰,已经是有22年教龄的老教师,他最难忘的是在1995年度过的第二个教师节。那年他带的是一年级的听力障碍孩子,周一去接送孩子上学时,班上的小胖彭旭看到他,就把一张贺卡递给他说:“郭老师,祝你节日快乐。”这时小胖的发音还不清楚,他妈妈在旁边补充说:“昨天看到他表哥给老师做贺卡,也一定要做一个送给你。为了说好这句话,昨晚练习了很多遍啊。”郭俊峰当场感动得抱起了小胖。现在彭旭已经工作了,也成为了他的好朋友,还经常会在微信联系他。每次见到他或者听到他的消息,首先想起来的就是那张他自己做的贺卡。


郭俊峰说:“我觉得教师节孩子们给老师送一点自己做的手工作品,比如一枝自己折的花,或者自己写的贺卡,表达一下对老师的尊重,就非常好了。如果毕业后,能在教师节的时候给老师发一个问候的短信,对老师就是很好的礼物了。”


对于教师节该怎样过的问题,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外教也有体会。今年是深圳东方英文书院的外籍教师G arryStahl从教的第28个年头,他介绍,在美国没有像中国这样来庆祝教师节,但他认为,教师节是一个增强师生关系的大好时机。“在这一天,最让我感动的是学生,因为我总能感受到他们那颗感谢恩师的赤诚之心。最好的庆祝教师节的方式,就是永远记住这个节日,铭记节日的初衷。”

来源:南方都市 作者:欧伟


大家都在看

“围着领导转,做给教师看”的教师节毫无价值

强制学生打工的顶岗实习要不得

脑洞大开 浙江机电职院这样激励学生迎接G2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